第861章 襟怀拥温香
推荐阅读:机甲大战正酣,你说你已成仙帝?、蒸汽朋克的超凡从暴食开始、华娱之別叫导演叫哥哥、骑士:从铁匠学徒开始无限兼职、三体:我拿了战锤帝皇模板、游戏王:十代,你的英雄太阴了、美警:我有每日情报系统、我只会虐菜啊、说好要退婚,我成剑仙了你反悔?、霍格沃茨:从落榜美术生开始制卡、
大周宫城,乾阳宫,后殿暖阁。
暖阁火墙散发著热气,点蓝福寿紫铜熏笼之中,上等红泥炭烧的火红透亮。
但即便这样,郭霖的话一出口,原本融暖如春的暖阁,似乎瞬间被抽走热气,令人感到刺骨冰寒。
嘉昭帝脸色阴沉,心中满溢著失望和轻蔑,冷声嘆道:“魑魅魍魎,人心难测。”
转而又问道:“郭霖,你是內侍副总管,御药房的小黄门和那个水房太监,该如何处置!”
郭霖躬身说道:“启奏圣上,这二人触犯宫规,居心叵测,目无君上,理应杖毙!”
嘉昭帝冷冷说道:“就照此处置,马上让宫卫拿人,明日天亮行刑,传讯宫內,以儆效尤!”
嘉昭帝思索片刻,话语幽深,继续说道:“罢了,水房太监关押一夜,明日留给皇后处置。
赵王府之事不提,给皇后留些体面,她自己心中有数,希望有所醒悟,好生教导儿子。”
郭霖听了此话,背心一阵发寒,圣上今夜就要拿人关押,明日又把人留给皇后处置。
圣上这是要杀人诛心,今夜凤藻宫之中,只怕要战战兢兢,彻夜不安。
————
寧荣街,伯爵府,贾琮院。
贾琮进了院子,看到两个厨房管事媳妇,各提著碗筷从堂屋出来,因是院里丫头刚用过饭。
他走进堂屋,见芷芍正坐罗汉榻上,手里拿著小绣棚,正在刺绣一方帕子。
英莲正坐她身边瞧著,看得有些眼热之时,接过芷芍手中绣棚,自己也绣上几针,两人还轻声说笑。
龄官和豆官靠著小案,正在掷骰子作乐,跟前各放一碟炒栗,那个掷的点数更小,那个就输一颗栗子。
豆官因身子个头小,还坐不满一张圈椅,整个人跪著椅子上,掷出大点数,便会拍手大笑。
这样简单的游戏,两人却玩的津津有味,只是龄官手气似乎不好,豆官碟子里的栗子,已经越堆越多。
贾琮看到她们无忧无虑模样,想到方才和黛玉嬉笑相谈,迎春等姊妹静守闺阁,一派与世无爭。
想起如今残蒙兴兵,北向之地兵事危急,神京城內隱现不安。
家里家外当真两重天地,但不管外面如何风云变幻,只要能护佑一家平安,他便別无所求。
心中想明白这一桩,原本心中担忧淡去许多,走到龄官旁边,饶有兴致帮她掷骰子,竟连贏了两把。
没过去一会儿,平儿和五儿从东府回来,堂屋里更热闹起来,又见晴雯传过话回来。
眾人在堂屋呆了半个时辰,说话游戏自得其乐,因天色不早便各自散了。
只平儿今晚轮到值夜,跟贾琮回了正屋睡房,等她关门户正要给贾琮宽衣。
听到游廊上传来脚步声,听到英莲在窗边说道:“三爷,外院传来消息,工部值房小吏入府传话。
管家怕耽误事情,问三爷是否出去见面?”
贾琮知道朝廷六部官衙,每晚都有小吏衙差值守,不过夜里还入府传话,以前倒是没有过的。
他想到今日军报入京,心中已对事事留意,如今生出这反常之事,自然要细心对待。
外院管事不懂朝政公务,传话难免有不到之处,自然是自己当面说话最好。
他让平儿自己先梳洗收拾,自己起身出內院二门,早有外院管事门口等著,將贾琮带到外院偏厅。
厅中早等著一名青衣小吏,见了贾琮进来,说道:“贾大人,方才宫里內侍至各官衙传信,明日早朝休朝。
命我等向衙中五品入朝官员传讯,各人入衙办差待命即可,如有奏本报通政司转呈宫中。”
贾琮问道:“宫里传信之时,可有提起因何休朝?”
那工部小吏说道:“传信內侍並未提起,不过日落之前,数波军报快骑入城,各官衙都已听到风声。
五军营大批兵马调动,加强神京九门城防,街上也多了五城兵马司巡弋。
衙中同僚多有猜测,必定北地残蒙有所异动,朝廷才这等提升戒备。
圣上明日休朝,多半与战情相关,朝廷未曾明示,卑职也不敢多做揣测。”
贾琮听了也觉有理,这位工部小吏的猜测,和他心中所想差不多。
如不是北地军情又生变故,今晚城里不会有诸般动静,嘉昭帝停止早朝,是无暇听六部日常政务。
明日皇帝必召集要害官衙,应对北地紧急军情,战事已是不可避免。
贾琮想到各地徵调六万兵马,已扎营城北郊外,並陆续开办北向二州。
神京城里驻扎八万五军营精锐,镇守四边九门,卫戍神京国都,可算固若金汤。
这位小吏入府传信,让贾琮看清了形势,因军报快马入城,引起的犹疑不明,彻底得以消散。
等到他重新回到內院,心神已愈发篤定镇定,只等明日,静待风云。
————
他刚进了自己院子,看到芷芍、英莲、晴雯等人都还站游廊上。
听到官差夜里上门传信,她们心中都掛著事,都等他回来才安心。
贾琮笑道:“衙门里过来传信,明日早朝休朝,省的大家都去挤午门。
你们都早些歇息,睡的安稳些才是,明日都不用赶早。”
眾人听说无事便也放心,各自回房歇息,贾琮也推门进里正屋。
见屋內帘幕低垂,烛火通明,熏笼炭火红光闪闪。
平儿已脱了大衣服,只穿粉色松江绣小衣,纤腰细窄,握手欲折,春山秀挺,丘峦饱满。
满头秀髮已解了髮髻,在脑后用髮带松松挽著,肤色雪腻生晕,双眸凝若秋水。
她见贾琮进屋,上去帮他脱去外袍袷衣,换上艾绿软绸睡衣裤。
问道:“三爷,怎么夜里衙门还来人,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贾琮说道:“北地又传来军报,蒙古人多半已入关,朝廷正要调兵应战。
衙门来人通报,明日早朝要休朝,圣上必要点將派兵,战事很快就要起。
我二姐姐提醒过二嫂,让西府多囤些粮食,这事情办妥了吗?”
平儿说道:“三爷放心就是,昨日已进了五车粮食,都已经妥当入库,足够西府用到四五月。”
贾琮笑道:“但凡战事一起,粮食必涨价紧俏,咱们也不囤积居奇,却要保住日常得用,有备无患。”
平儿问道:“上回我听二奶奶说过,前几日荣庆堂中提起此事。
还说北边起了刀兵,三爷多半要出征,这果然是要去的?”
————
贾琮见平儿秀眉微蹙,神情颇有忧色,伸手在她柔嫩颊上蹭了几下。
说道:“蒙古人快马利刀,来去如风,战力强悍,如果快马对攻廝杀,不知要死多少將士。
当今圣上看重火器之威,这几年不断扩充神机营,我是火器首倡之人,领兵出征是免不了的。”
平儿幽幽说道:“当初三爷去辽东出征,一去就是半年之久,回来时又黑又瘦,看著叫人心疼。”
贾琮笑道:“国事不平,家宅难安,我是朝廷武勛,享用国禄荣耀,自然也要为国征战,总不能光占好处。”
平儿心中虽不安,但也知这是正理,像三爷这般官爵隆重,天下闻名,那怎么容易得的。
定要比旁人经更多事,比旁人吃更多的苦,盈亏圆缺,苦乐相伴,才能有旁人没有的功业。
三爷这样的人物,怎能圈在家里求安稳,他又不是二房宝玉,百事不做,閒饭百米,靠人养活……
虽她知道这些道理,心中难免忐忑不寧,问道:“三爷,这回要是出征,总要过些时候罢,如今还没过十五。”
贾琮嘆道:“战事如火,刻不容缓,看今日城中形势,只怕会很快了,多半等不到十五。”
平儿听的心中震颤,情不自禁挤在他怀里,双手搂在他腰间。
说道:“这回要是出征,不知又去多久,上阵杀敌,刀枪无眼,三爷一定谨慎小心。”
贾琮怀里满是软玉温香,闻著沁人慾醉的女儿芬芳,笑道:“放心就是,我哪回出门不是百无禁忌。”
平儿只是不语,搂在他腰间的玉臂,无意识的紧了紧,不愿轻易鬆开。
————
贾琮感到胸口两处挺翘,柔腻紧弹,丰润饱满,紧贴自己身上,臂弯处溢出半弯余韵。
平儿虽看著苗条清瘦,惟独贾琮深知底细,每每私室坦诚,腰细肋收,隱见秀骨,令人难忘。
清减之处,不乏丰腴,细枝硕果,雪弯桃丘,宛如山川余韵,言语难於尽诉。
此刻苗条丰润尽入胸怀,忍不住挑起她雪润秀頜,噙住鲜般粉嫩唇瓣,不停温存侵占。
往常两人內室亲昵,平儿常嬉笑躲避,不愿轻易就范,让贾琮费一番手脚。
或许是出征的话题,让人有些沉重,让她心中不舍,胸中情思翻涌。
手掌抚著贾琮脸颊,只是仰头相就,倾心相合,由著他的意思。
不过片刻,春暖炙热,平儿松江小衣,被贾琮逐扣解去,春山傲人,红玉露,被他肆意攫取。
房里烛火未及熄灭,秋香色的软烟罗帐子,影影绰绰翻动不息。
窄腰塌陷,桃丘如月,雪弯修长笔直,轻轻蹬著锦榻,宛如铺满一榻梨。
倾覆翻转,旖语梦语,间关鶯语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许久之后,房中烛火半残,只余恩爱未熄……
————
大周宫城,凤藻宫
晨曦透亮,朝阳红润,绿瓦红墙,日影婆娑。
元春一身女官官服,头戴双羽乌纱帽,身穿窄袖圆领袍,腰繫著镶宝革带,脚穿白底黑面皂靴。
俏美婀娜之中,带著干练颯爽,稳步走过朱红宫墙,身后跟著一身宫装的抱琴。
两人走到凤藻宫正殿门口,发现值守的宫女太监,个个都神情严肃,来去匆匆,气氛有些异常。
元春入宫十年,宫內处处凶险,从来步步谨慎,早已捻熟关窍,练得察言观色本领。
她稍许打量几眼,便知凤藻宫必有变故,只是她晨起初至,一时不知根底。
她因宫中例行公事,每日向皇后稟告宫务,或依宫规办理,或依皇后嘱咐处置。
今日晨起入皇后主殿,不过是与往常一样。
她见宫中气氛不对,便多了一个心眼,吩咐了抱琴几句,自己独自入主殿稟事。
皇后今日形容异样,脸色难掩苍白,眉宇间透著焦虑不安,往日雍容华贵,宽厚温和之气,似乎已失去大半。
元春虽知这一年时间,皇后对她十分看重,但从来没有以此为恃。
因她是心思清明之人,深知皇后的器重,並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堂弟贾琮。
皇后突然善待其中自己,不过是曲折笼络外臣的手段。
谁让自己堂弟才十五,便已这等光彩耀眼,皇后看出堂弟潜力无限,將来可为东宫扛鼎……
元春知道自己不过世勛之女,如今甚至不在贾家主脉,皇后哪里是真心器重於她。
如今见皇后脸色不对,更是心中生出警惕,不敢露出半点声色,稳住心神如实上稟宫务。
皇后也是心不在焉,胡乱听了元春上报,只是隨意吩咐几句,便打发了元春出殿。
元春自然正中下怀,今日宫中眼见不善,她巴不得早些离开。
再过几月时间,她就满十年之期,早已归心似箭,儘快得脱牢笼,宫中是非半分不想沾惹。
元春刚转身离开,还未走到殿面,便见凤藻宫內侍头领,急匆匆进入殿中。
说道:“皇后娘娘,郭总管得了皇上口諭,將邱炫富押回了凤藻宫,让皇后娘娘自行处置。”
元春听到这话心中微震,邱炫富的名字她认得,这人是凤藻宫水房太监,专为皇后运送北山泉水。
这人为何牵扯到皇上,还特地发諭,让皇后处置此人。
元春心中纳闷,听到皇后声音冷厉,带著一丝压抑的颤抖,说道:“按照宫规,杖毙……”
她听到杖毙二字,浑身毛骨悚然,皇后在宫中声望极好,凤仪宽仁示人,从没听说她杖毙过太监宫女。
这个邱炫富到底做了何等恶事,不仅惊动了皇上,还让皇后二话不说,决然下来杖毙之刑……
………
元春刚刚离开主殿,在抄手游廊没走几步,便见主殿前面空地上,人影推搡,一个太监被人捆在刑凳上。
两个行刑宫人抡圆廷杖,一下接一下往腰背抽去,受刑的邱炫富嘶声惨叫,声音悽厉之极。
元春听到这等动静,嚇得俏脸发白,愈发加快了脚步。
隱约听到邱炫富大喊:“皇后娘娘,我一向忠心耿耿,一心任事,饶了奴才性命吧……”
元春听到太监头领气急败坏,喝道:“短命的东西,都死到临头,还在胡言乱语,先把嘴抽烂,然后再杖毙!”
她忍不住回头望去,见一个太监手持竹篾,对著邱炫富两颊抽打,没几下就皮破脸烂,满嘴鲜血,口不能言。
元春心中溢满恐惧,脚步加快,几乎不顾仪態,近乎小跑起来,走出好大一段距离。
再也听不到邱炫富的惨叫,不是受刑痛晕过去,就是已经被杖毙,总之难逃一死。
元春跑出去老远,靠在一处宫墙前,手抚著饱满胸脯,深吸了几口气,稳住乱跳的心绪。
宝琴提著裙子斜次里跑出来,问道:“姑娘怎么到这里了,让我一通好找。”
元春问道:“可有听到什么风声?”
抱琴说道:“我按姑娘的吩咐,去和採买王太监交割文书,姑娘看的可真准,这人消息灵通,嘴巴也很快。
我只隨口提了几句,今日宫中怎人人绷著脸,他咋咋呼呼说一通是非,我就奇怪他怎么活到现在的?”
元春笑骂道:“你这丫头说什么閒话,赶紧说正事,到底是什么缘故。”
抱琴方才跑的急,俏脸娇红,鋝了一下鬢边乱发,说道:“王太监说昨晚宫中出了大事。
听说北边来了军报,说蒙古韃子占了宣府镇,还杀了几万百姓。”
元春听到死了几万人,脸色一下失去血色,想到事態这般厉害,朝廷必定要和残蒙开战。
琮弟曾在九边领兵,功勋卓著,不知会不会让他出征。
————
抱琴说道这里,看了一下左右,这一段宫墙空寂无人,才附在元春耳边低语。
“圣上得知消息,当场气得呕血昏厥,原本乾阳宫封闭口径,没想被御药房小黄门泄露。
这小黄门也是不怕死的,不知得了人家什么好处,转头就告诉水房太监邱炫富。
这邱炫富昨晚跟队出宫取水,据说被別人告密,说他中途离队不知去向。
有人说他欲图不轨,有人说他去了赵王府,总之犯了宫中大忌讳。
郭副总管昨夜就拿了他,可今早又交皇后娘娘处置,说不得他还能捡回一条命。”
元春垂下眼帘,说道:“方才他在正殿门前,已经被娘娘杖毙了。”
抱琴听了这话,嚇得小脸煞白,一时说不出话。
元春神色疑惑,问道:“我虽知王太监多嘴,这人消息灵通,日常爱说些是非,不过一般都不是大事。
但圣上呕血昏厥,可是捅天大事,只是过去一夜,他怎知道如此清楚,这实在有点奇怪。”
抱琴也神情一愣,说道:“还是姑娘细心,你不说我真没想到,这等大事即便走漏风声,也不该人人知晓。
他一个八品採买太监,平日只是多嘴些罢了,怎这样耳聪目明起来。
我不过隨口一句,他就竹筒倒豆子,一气说个清楚,就想有人特意告诉似的。”
————
元春幽幽说道:“郭总管已拿了邱炫富,圣上可以自己发落,为何交娘娘处置,这就够让人深思了。
这等宫闈大事,只是过去一夜,一个八品採买太监,都知道一清二楚,其他知道的人,难道还会在少数?
你只是个小宫女,隨口问起而已,就有人告诉你来龙去脉。
这事实在有违常理,倒像有人故意散播风声,弄的人尽皆知似的。
你说邱炫富出宫去了赵王府,將圣上呕血昏厥之事,连夜透露给赵王,那就是心怀不轨,其心可诛。
他一个太监有这个胆量,除非是得了人指使的。”
抱琴也在宫中多年,早见识不少鬼蜮伎俩,一下便明白过来,脸色苍白说道:“难道是皇……”
元春一把捂住她嘴巴,低声说道:“好个笨丫头,这话怎能出口。”
抱琴俏脸通红,说道:“还是姑娘谨慎,我们还是回官懈吧,寧可躲得远些,让这事闹过去在说。”
元春想到被杖毙的邱炫富,临死前那句求饶的话,浑身不禁毛骨悚然。
心中泛起深深厌恶,这深宫真不是人呆的。
说道:“我们再过几个月,便要出宫回家,苦熬十年就等这一日。
抱琴,这几月儘量少走动,办事说话,小心谨慎,不要沾惹是非,熬过去也就好了……”
……
大周宫城,乾阳宫,后殿暖阁。
昨日水房太监之事,只是经过一夜,也不知什么缘故,消息已在宫中传开。
这日天亮之后,不少嬪妃得知消息,陆续来探望嘉昭帝,暖阁中丽影香风,人流往来络绎。
嘉昭帝得知皇后当机立断,杖毙太监邱炫富,心中只剩一片清冷。
他只和探视嬪妃閒话几句,再无多少谈兴。
眾嬪妃也是讳莫如深,虽都说了关切之语,但心中都存观望之情。
她们都久居深宫,自然知道皇宫大內,何种事情最为忌讳。
心中都想皇后这次如何收场,或许此事会不了了之,但以圣上的心性城府,总归要留下阴霾。
她们中除萧贵妃生下四皇子,其余大都无所出,或者只生下公主。
如今竟都有些庆幸,倒少了许多烦恼凶险。
皇后也来看望一次,言语倒一切如常,心中是否焦灼如焚,外人不得而知。
眾嬪妃也不敢多言,也不敢多做打扰,就势也都跪礼散了,肚里却都各有打算。
事后不少人去景粹宫走动,那里住著萧贵妇和四皇子,寧王生母早逝,宫中已失了根底。
宫闈风云歷来如此,只要风吹草动,总有人不甘寂寞,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本章完)
暖阁火墙散发著热气,点蓝福寿紫铜熏笼之中,上等红泥炭烧的火红透亮。
但即便这样,郭霖的话一出口,原本融暖如春的暖阁,似乎瞬间被抽走热气,令人感到刺骨冰寒。
嘉昭帝脸色阴沉,心中满溢著失望和轻蔑,冷声嘆道:“魑魅魍魎,人心难测。”
转而又问道:“郭霖,你是內侍副总管,御药房的小黄门和那个水房太监,该如何处置!”
郭霖躬身说道:“启奏圣上,这二人触犯宫规,居心叵测,目无君上,理应杖毙!”
嘉昭帝冷冷说道:“就照此处置,马上让宫卫拿人,明日天亮行刑,传讯宫內,以儆效尤!”
嘉昭帝思索片刻,话语幽深,继续说道:“罢了,水房太监关押一夜,明日留给皇后处置。
赵王府之事不提,给皇后留些体面,她自己心中有数,希望有所醒悟,好生教导儿子。”
郭霖听了此话,背心一阵发寒,圣上今夜就要拿人关押,明日又把人留给皇后处置。
圣上这是要杀人诛心,今夜凤藻宫之中,只怕要战战兢兢,彻夜不安。
————
寧荣街,伯爵府,贾琮院。
贾琮进了院子,看到两个厨房管事媳妇,各提著碗筷从堂屋出来,因是院里丫头刚用过饭。
他走进堂屋,见芷芍正坐罗汉榻上,手里拿著小绣棚,正在刺绣一方帕子。
英莲正坐她身边瞧著,看得有些眼热之时,接过芷芍手中绣棚,自己也绣上几针,两人还轻声说笑。
龄官和豆官靠著小案,正在掷骰子作乐,跟前各放一碟炒栗,那个掷的点数更小,那个就输一颗栗子。
豆官因身子个头小,还坐不满一张圈椅,整个人跪著椅子上,掷出大点数,便会拍手大笑。
这样简单的游戏,两人却玩的津津有味,只是龄官手气似乎不好,豆官碟子里的栗子,已经越堆越多。
贾琮看到她们无忧无虑模样,想到方才和黛玉嬉笑相谈,迎春等姊妹静守闺阁,一派与世无爭。
想起如今残蒙兴兵,北向之地兵事危急,神京城內隱现不安。
家里家外当真两重天地,但不管外面如何风云变幻,只要能护佑一家平安,他便別无所求。
心中想明白这一桩,原本心中担忧淡去许多,走到龄官旁边,饶有兴致帮她掷骰子,竟连贏了两把。
没过去一会儿,平儿和五儿从东府回来,堂屋里更热闹起来,又见晴雯传过话回来。
眾人在堂屋呆了半个时辰,说话游戏自得其乐,因天色不早便各自散了。
只平儿今晚轮到值夜,跟贾琮回了正屋睡房,等她关门户正要给贾琮宽衣。
听到游廊上传来脚步声,听到英莲在窗边说道:“三爷,外院传来消息,工部值房小吏入府传话。
管家怕耽误事情,问三爷是否出去见面?”
贾琮知道朝廷六部官衙,每晚都有小吏衙差值守,不过夜里还入府传话,以前倒是没有过的。
他想到今日军报入京,心中已对事事留意,如今生出这反常之事,自然要细心对待。
外院管事不懂朝政公务,传话难免有不到之处,自然是自己当面说话最好。
他让平儿自己先梳洗收拾,自己起身出內院二门,早有外院管事门口等著,將贾琮带到外院偏厅。
厅中早等著一名青衣小吏,见了贾琮进来,说道:“贾大人,方才宫里內侍至各官衙传信,明日早朝休朝。
命我等向衙中五品入朝官员传讯,各人入衙办差待命即可,如有奏本报通政司转呈宫中。”
贾琮问道:“宫里传信之时,可有提起因何休朝?”
那工部小吏说道:“传信內侍並未提起,不过日落之前,数波军报快骑入城,各官衙都已听到风声。
五军营大批兵马调动,加强神京九门城防,街上也多了五城兵马司巡弋。
衙中同僚多有猜测,必定北地残蒙有所异动,朝廷才这等提升戒备。
圣上明日休朝,多半与战情相关,朝廷未曾明示,卑职也不敢多做揣测。”
贾琮听了也觉有理,这位工部小吏的猜测,和他心中所想差不多。
如不是北地军情又生变故,今晚城里不会有诸般动静,嘉昭帝停止早朝,是无暇听六部日常政务。
明日皇帝必召集要害官衙,应对北地紧急军情,战事已是不可避免。
贾琮想到各地徵调六万兵马,已扎营城北郊外,並陆续开办北向二州。
神京城里驻扎八万五军营精锐,镇守四边九门,卫戍神京国都,可算固若金汤。
这位小吏入府传信,让贾琮看清了形势,因军报快马入城,引起的犹疑不明,彻底得以消散。
等到他重新回到內院,心神已愈发篤定镇定,只等明日,静待风云。
————
他刚进了自己院子,看到芷芍、英莲、晴雯等人都还站游廊上。
听到官差夜里上门传信,她们心中都掛著事,都等他回来才安心。
贾琮笑道:“衙门里过来传信,明日早朝休朝,省的大家都去挤午门。
你们都早些歇息,睡的安稳些才是,明日都不用赶早。”
眾人听说无事便也放心,各自回房歇息,贾琮也推门进里正屋。
见屋內帘幕低垂,烛火通明,熏笼炭火红光闪闪。
平儿已脱了大衣服,只穿粉色松江绣小衣,纤腰细窄,握手欲折,春山秀挺,丘峦饱满。
满头秀髮已解了髮髻,在脑后用髮带松松挽著,肤色雪腻生晕,双眸凝若秋水。
她见贾琮进屋,上去帮他脱去外袍袷衣,换上艾绿软绸睡衣裤。
问道:“三爷,怎么夜里衙门还来人,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贾琮说道:“北地又传来军报,蒙古人多半已入关,朝廷正要调兵应战。
衙门来人通报,明日早朝要休朝,圣上必要点將派兵,战事很快就要起。
我二姐姐提醒过二嫂,让西府多囤些粮食,这事情办妥了吗?”
平儿说道:“三爷放心就是,昨日已进了五车粮食,都已经妥当入库,足够西府用到四五月。”
贾琮笑道:“但凡战事一起,粮食必涨价紧俏,咱们也不囤积居奇,却要保住日常得用,有备无患。”
平儿问道:“上回我听二奶奶说过,前几日荣庆堂中提起此事。
还说北边起了刀兵,三爷多半要出征,这果然是要去的?”
————
贾琮见平儿秀眉微蹙,神情颇有忧色,伸手在她柔嫩颊上蹭了几下。
说道:“蒙古人快马利刀,来去如风,战力强悍,如果快马对攻廝杀,不知要死多少將士。
当今圣上看重火器之威,这几年不断扩充神机营,我是火器首倡之人,领兵出征是免不了的。”
平儿幽幽说道:“当初三爷去辽东出征,一去就是半年之久,回来时又黑又瘦,看著叫人心疼。”
贾琮笑道:“国事不平,家宅难安,我是朝廷武勛,享用国禄荣耀,自然也要为国征战,总不能光占好处。”
平儿心中虽不安,但也知这是正理,像三爷这般官爵隆重,天下闻名,那怎么容易得的。
定要比旁人经更多事,比旁人吃更多的苦,盈亏圆缺,苦乐相伴,才能有旁人没有的功业。
三爷这样的人物,怎能圈在家里求安稳,他又不是二房宝玉,百事不做,閒饭百米,靠人养活……
虽她知道这些道理,心中难免忐忑不寧,问道:“三爷,这回要是出征,总要过些时候罢,如今还没过十五。”
贾琮嘆道:“战事如火,刻不容缓,看今日城中形势,只怕会很快了,多半等不到十五。”
平儿听的心中震颤,情不自禁挤在他怀里,双手搂在他腰间。
说道:“这回要是出征,不知又去多久,上阵杀敌,刀枪无眼,三爷一定谨慎小心。”
贾琮怀里满是软玉温香,闻著沁人慾醉的女儿芬芳,笑道:“放心就是,我哪回出门不是百无禁忌。”
平儿只是不语,搂在他腰间的玉臂,无意识的紧了紧,不愿轻易鬆开。
————
贾琮感到胸口两处挺翘,柔腻紧弹,丰润饱满,紧贴自己身上,臂弯处溢出半弯余韵。
平儿虽看著苗条清瘦,惟独贾琮深知底细,每每私室坦诚,腰细肋收,隱见秀骨,令人难忘。
清减之处,不乏丰腴,细枝硕果,雪弯桃丘,宛如山川余韵,言语难於尽诉。
此刻苗条丰润尽入胸怀,忍不住挑起她雪润秀頜,噙住鲜般粉嫩唇瓣,不停温存侵占。
往常两人內室亲昵,平儿常嬉笑躲避,不愿轻易就范,让贾琮费一番手脚。
或许是出征的话题,让人有些沉重,让她心中不舍,胸中情思翻涌。
手掌抚著贾琮脸颊,只是仰头相就,倾心相合,由著他的意思。
不过片刻,春暖炙热,平儿松江小衣,被贾琮逐扣解去,春山傲人,红玉露,被他肆意攫取。
房里烛火未及熄灭,秋香色的软烟罗帐子,影影绰绰翻动不息。
窄腰塌陷,桃丘如月,雪弯修长笔直,轻轻蹬著锦榻,宛如铺满一榻梨。
倾覆翻转,旖语梦语,间关鶯语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许久之后,房中烛火半残,只余恩爱未熄……
————
大周宫城,凤藻宫
晨曦透亮,朝阳红润,绿瓦红墙,日影婆娑。
元春一身女官官服,头戴双羽乌纱帽,身穿窄袖圆领袍,腰繫著镶宝革带,脚穿白底黑面皂靴。
俏美婀娜之中,带著干练颯爽,稳步走过朱红宫墙,身后跟著一身宫装的抱琴。
两人走到凤藻宫正殿门口,发现值守的宫女太监,个个都神情严肃,来去匆匆,气氛有些异常。
元春入宫十年,宫內处处凶险,从来步步谨慎,早已捻熟关窍,练得察言观色本领。
她稍许打量几眼,便知凤藻宫必有变故,只是她晨起初至,一时不知根底。
她因宫中例行公事,每日向皇后稟告宫务,或依宫规办理,或依皇后嘱咐处置。
今日晨起入皇后主殿,不过是与往常一样。
她见宫中气氛不对,便多了一个心眼,吩咐了抱琴几句,自己独自入主殿稟事。
皇后今日形容异样,脸色难掩苍白,眉宇间透著焦虑不安,往日雍容华贵,宽厚温和之气,似乎已失去大半。
元春虽知这一年时间,皇后对她十分看重,但从来没有以此为恃。
因她是心思清明之人,深知皇后的器重,並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堂弟贾琮。
皇后突然善待其中自己,不过是曲折笼络外臣的手段。
谁让自己堂弟才十五,便已这等光彩耀眼,皇后看出堂弟潜力无限,將来可为东宫扛鼎……
元春知道自己不过世勛之女,如今甚至不在贾家主脉,皇后哪里是真心器重於她。
如今见皇后脸色不对,更是心中生出警惕,不敢露出半点声色,稳住心神如实上稟宫务。
皇后也是心不在焉,胡乱听了元春上报,只是隨意吩咐几句,便打发了元春出殿。
元春自然正中下怀,今日宫中眼见不善,她巴不得早些离开。
再过几月时间,她就满十年之期,早已归心似箭,儘快得脱牢笼,宫中是非半分不想沾惹。
元春刚转身离开,还未走到殿面,便见凤藻宫內侍头领,急匆匆进入殿中。
说道:“皇后娘娘,郭总管得了皇上口諭,將邱炫富押回了凤藻宫,让皇后娘娘自行处置。”
元春听到这话心中微震,邱炫富的名字她认得,这人是凤藻宫水房太监,专为皇后运送北山泉水。
这人为何牵扯到皇上,还特地发諭,让皇后处置此人。
元春心中纳闷,听到皇后声音冷厉,带著一丝压抑的颤抖,说道:“按照宫规,杖毙……”
她听到杖毙二字,浑身毛骨悚然,皇后在宫中声望极好,凤仪宽仁示人,从没听说她杖毙过太监宫女。
这个邱炫富到底做了何等恶事,不仅惊动了皇上,还让皇后二话不说,决然下来杖毙之刑……
………
元春刚刚离开主殿,在抄手游廊没走几步,便见主殿前面空地上,人影推搡,一个太监被人捆在刑凳上。
两个行刑宫人抡圆廷杖,一下接一下往腰背抽去,受刑的邱炫富嘶声惨叫,声音悽厉之极。
元春听到这等动静,嚇得俏脸发白,愈发加快了脚步。
隱约听到邱炫富大喊:“皇后娘娘,我一向忠心耿耿,一心任事,饶了奴才性命吧……”
元春听到太监头领气急败坏,喝道:“短命的东西,都死到临头,还在胡言乱语,先把嘴抽烂,然后再杖毙!”
她忍不住回头望去,见一个太监手持竹篾,对著邱炫富两颊抽打,没几下就皮破脸烂,满嘴鲜血,口不能言。
元春心中溢满恐惧,脚步加快,几乎不顾仪態,近乎小跑起来,走出好大一段距离。
再也听不到邱炫富的惨叫,不是受刑痛晕过去,就是已经被杖毙,总之难逃一死。
元春跑出去老远,靠在一处宫墙前,手抚著饱满胸脯,深吸了几口气,稳住乱跳的心绪。
宝琴提著裙子斜次里跑出来,问道:“姑娘怎么到这里了,让我一通好找。”
元春问道:“可有听到什么风声?”
抱琴说道:“我按姑娘的吩咐,去和採买王太监交割文书,姑娘看的可真准,这人消息灵通,嘴巴也很快。
我只隨口提了几句,今日宫中怎人人绷著脸,他咋咋呼呼说一通是非,我就奇怪他怎么活到现在的?”
元春笑骂道:“你这丫头说什么閒话,赶紧说正事,到底是什么缘故。”
抱琴方才跑的急,俏脸娇红,鋝了一下鬢边乱发,说道:“王太监说昨晚宫中出了大事。
听说北边来了军报,说蒙古韃子占了宣府镇,还杀了几万百姓。”
元春听到死了几万人,脸色一下失去血色,想到事態这般厉害,朝廷必定要和残蒙开战。
琮弟曾在九边领兵,功勋卓著,不知会不会让他出征。
————
抱琴说道这里,看了一下左右,这一段宫墙空寂无人,才附在元春耳边低语。
“圣上得知消息,当场气得呕血昏厥,原本乾阳宫封闭口径,没想被御药房小黄门泄露。
这小黄门也是不怕死的,不知得了人家什么好处,转头就告诉水房太监邱炫富。
这邱炫富昨晚跟队出宫取水,据说被別人告密,说他中途离队不知去向。
有人说他欲图不轨,有人说他去了赵王府,总之犯了宫中大忌讳。
郭副总管昨夜就拿了他,可今早又交皇后娘娘处置,说不得他还能捡回一条命。”
元春垂下眼帘,说道:“方才他在正殿门前,已经被娘娘杖毙了。”
抱琴听了这话,嚇得小脸煞白,一时说不出话。
元春神色疑惑,问道:“我虽知王太监多嘴,这人消息灵通,日常爱说些是非,不过一般都不是大事。
但圣上呕血昏厥,可是捅天大事,只是过去一夜,他怎知道如此清楚,这实在有点奇怪。”
抱琴也神情一愣,说道:“还是姑娘细心,你不说我真没想到,这等大事即便走漏风声,也不该人人知晓。
他一个八品採买太监,平日只是多嘴些罢了,怎这样耳聪目明起来。
我不过隨口一句,他就竹筒倒豆子,一气说个清楚,就想有人特意告诉似的。”
————
元春幽幽说道:“郭总管已拿了邱炫富,圣上可以自己发落,为何交娘娘处置,这就够让人深思了。
这等宫闈大事,只是过去一夜,一个八品採买太监,都知道一清二楚,其他知道的人,难道还会在少数?
你只是个小宫女,隨口问起而已,就有人告诉你来龙去脉。
这事实在有违常理,倒像有人故意散播风声,弄的人尽皆知似的。
你说邱炫富出宫去了赵王府,將圣上呕血昏厥之事,连夜透露给赵王,那就是心怀不轨,其心可诛。
他一个太监有这个胆量,除非是得了人指使的。”
抱琴也在宫中多年,早见识不少鬼蜮伎俩,一下便明白过来,脸色苍白说道:“难道是皇……”
元春一把捂住她嘴巴,低声说道:“好个笨丫头,这话怎能出口。”
抱琴俏脸通红,说道:“还是姑娘谨慎,我们还是回官懈吧,寧可躲得远些,让这事闹过去在说。”
元春想到被杖毙的邱炫富,临死前那句求饶的话,浑身不禁毛骨悚然。
心中泛起深深厌恶,这深宫真不是人呆的。
说道:“我们再过几个月,便要出宫回家,苦熬十年就等这一日。
抱琴,这几月儘量少走动,办事说话,小心谨慎,不要沾惹是非,熬过去也就好了……”
……
大周宫城,乾阳宫,后殿暖阁。
昨日水房太监之事,只是经过一夜,也不知什么缘故,消息已在宫中传开。
这日天亮之后,不少嬪妃得知消息,陆续来探望嘉昭帝,暖阁中丽影香风,人流往来络绎。
嘉昭帝得知皇后当机立断,杖毙太监邱炫富,心中只剩一片清冷。
他只和探视嬪妃閒话几句,再无多少谈兴。
眾嬪妃也是讳莫如深,虽都说了关切之语,但心中都存观望之情。
她们都久居深宫,自然知道皇宫大內,何种事情最为忌讳。
心中都想皇后这次如何收场,或许此事会不了了之,但以圣上的心性城府,总归要留下阴霾。
她们中除萧贵妃生下四皇子,其余大都无所出,或者只生下公主。
如今竟都有些庆幸,倒少了许多烦恼凶险。
皇后也来看望一次,言语倒一切如常,心中是否焦灼如焚,外人不得而知。
眾嬪妃也不敢多言,也不敢多做打扰,就势也都跪礼散了,肚里却都各有打算。
事后不少人去景粹宫走动,那里住著萧贵妇和四皇子,寧王生母早逝,宫中已失了根底。
宫闈风云歷来如此,只要风吹草动,总有人不甘寂寞,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8202/638911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