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不伦泯恩爱
推荐阅读:镇世天仙、权宠悍妻、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亡灵法师他会治疗、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反派恶少才不会变成优雅圣女、速通武侠世界:我专治意难平!、人生三十、君临天下、人生贏家从成为暗影开始、
荣国府,荣禧堂。
贾环的豪放之言,气得探春凤目圆睁,满脸怒色,骂道:“你真是无可救药,言语粗疏放肆,我看你是讨打。”
说着便下意识去找戒尺,可这东西哪会随身携带,自然是没处找到的。
贾环因一时得意忘形,惹恼了姐姐要收拾自己,吓得脸色发白。
想要就此落荒而逃,但因贾琮还在场,他又犹豫着不敢放肆。
慌忙说道:“三姐姐,我说秃噜嘴了,我就是那个意思,我说错了还不行吗。”
贾琮哭笑不得,拉住即将暴走的探春,说道:“他虽说话糙了些,总算知道些轻重,饶过他这一遭吧。”
探春负气说道:“侍书,你带环儿回东院读书,他要是路上乱逛,你就回来告诉我。
我也不会打他,只让老爷知道他的好事,让老爷一气揭了他的皮!”
贾环吓得脸色发白,缩在那里半句话不敢说,侍书忍住笑意,说道:“环哥儿,我们快走吧,别惹姑娘生气。”
贾环一下回过神来,跟在侍书身后,慌不择路便要离开。
临走居然不忘向贾琮行礼,时文集子紧紧捏在手中,倒像自己胡乱说话,被贾琮生气讨回一般。
探春神情郁闷,说道:“这混蛋小子,怎么费心调教,还是这幅不着调模样,当真顽劣透顶。”
贾琮笑道:“环儿从小放纵了些,哪能一下扭转过来,总要循序渐进,好在他年纪还小,不用急于一时。
不管他心中什么主意,至少还肯用心读书,只这一点比宝玉强许多,妹妹也别太过苛求,欲速则不达。”
探春正要说话,发现贾琮正握着自己手,方才她要教训弟弟,被贾琮情急拉住,连她都没有察觉。
她脸上泛起红晕,只觉贾琮手掌温暖有力,被他这么握在手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定喜悦。
想到自己双手受伤,三哥哥也这般握着自己,他还有些出神。
如果他不是堂哥哥,必定也会待自己好,她一时绮念从生,情欲暗涌,难以抑制,叫人害怕……
探春知道这念头很羞耻,想要从他手中抽走,一时竟有些舍不得,以至于贾琮说话,她都听得迷迷糊糊。
直到贾琮无意识松开手,探春才一下醒悟,心里一阵空落落的。
……
她沉默半晌才说道:“环儿性子浮躁,三哥哥不多教训,怎还老是说好话。”
贾琮笑道:“你和老爷教导严厉,已是每日敲打,到我这里总要说些好话。
这叫有人唱白脸,有人唱红脸,只有训斥,没有鼓励,他怎有劲头读书,”
探春听了这话,忍不住一笑,说道:“三哥哥不比环儿大几岁,却已会这等循循善诱,当真得了柳宗师衣钵。
将来要有了子嗣,得三哥哥这般教诲,必定个个都有出息。”
贾琮笑道:“这话可说的太早,三妹妹有所不知,别人的孩子好教,自己的孩子都是头疼的。
将来多半像三妹妹这样,着急上火就要开揍,说不得还找妹妹来唱红脸。”
贾琮只是随口说笑,探春听着很是有趣,忍不住莞尔一下,突然回过神来,心中泛起酸楚失落。
三哥哥竟说起了傻话,将来他真打起孩子,自有他的娘子唱红脸,哪里轮到我这堂妹妹……
……
贾琮见探春秀眉微蹙,一惯明媚爽朗的姑娘,眉宇间说不出的清愁,似乎深入骨髓,难以磨灭。
他心中微觉诧异,见探春不得开怀,忍不住哄道:“三妹妹不要太过操心,环儿虽性子有些纨绔。
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方才我与他设题考较,他问答虽有瑕疵,算不上尽善尽美,但对经义却已入门径。
可见他对读书上心的,只要善加引导,会是可造之材。
他不过才十三岁,已算有些难得了,颇有几分才智。
其实这也不算奇怪,三妹妹如此聪慧敏悟,环儿与你一母同胞,怎么会是愚笨之人。
他入国子监旁听,我会交待几位教谕,对他严加督促,只要用功二三年。
贯通四书时文,扎稳根基之学,到时下场一搏,进学便大有指望。
即便十五六岁中秀才,学子中也算了不起成就。
到时二房能出举业之子,老爷一辈子心愿得偿,门户也有子弟支撑。”
……
探春被挑动心事,情素紊乱,难以自己,只想远远逃开,从此不再见他,偏脚下不愿离开分毫。
贾琮一番温言,让她神志凝聚,但其中细腻柔情,越发勾的心魔难褪。
想到自己太过荒唐,枉顾人伦,痴心妄想,幻海情痴,难以自拔,实在大逆不道。
心中又羞又愧,气郁冲撞,一时天旋地转,贾琮见她脚步虚浮,似乎就要摔倒。
连忙上前扶住她肩头,问道:“三妹妹这是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探春见他目光关切,似乎能照入心底,下意识阖上明眸,不敢再去多看。
有这样的堂哥哥,难道还不够知足,要让三哥哥察觉出来,只怕再不会理会自己,自己也没脸做人。
到时活着还有什么趣味,正该匡正心性,消了宿业魔障,只做一对同心兄妹,方能长长久久。
……
她收敛住心神,说道:“方才去东路院,走的急了些,或许是吹了风,有些不自在起来,没什么大碍。
多承三哥哥吉言,希望环儿能够争气,不辜负三哥哥一番期望。”
贾琮说道:“妹妹尽管放心,我帮你看着环儿,只要他肯用心读书,必定会有出息的。
侍书还没回来,我让玉钏来扶着你,我先陪你回东府歇着。”
贾琮帮探春系上披风,扶到圈椅上坐下,又去叫了玉钏过来,三人一起回东府。
等陪着探春回自己院子,扶她在绣榻上和衣靠着,贾琮见她气色有些好转,正陪着说些闲话。
突然见晴雯急匆匆进来,说道:“三爷,你可让我好找,方才宫里有内侍过来传信。
他们原是去了城外工坊,因说三爷今日去户部办差,内侍便去了户部大堂。
户部的官儿说三爷已回府,他们便又追到这里,我去西府传信,小红又说三爷回来了,让我一顿好跑。”
探春听了这话,心中一惊,说道:“这个时候让三哥哥入宫,可是什么急事?”
晴雯说道:“宫里内侍在外院等候,并没有说什么事,只说圣上急召三爷入宫。”
……
探春问道:“眼下战事紧急,圣上急着让三哥哥入宫,会不会和战事相关。”
贾琮说道:“昨日数轮军报快马入城,城内九门连夜增兵警戒,今日宫中必有圣断,这也在意料之中。”
探春神色担忧,说道:“即是圣上召见,三哥哥尽管快去,可不敢耽搁了。”
贾琮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便转身离开。
翠墨见探春心神不定,问道:“姑娘,三爷入宫常有的事,也不用多担心什么。”
探春叹道:“你不懂里面究竟,我看这等情形,三哥哥入宫必受昭命,多半要领兵出征了。”
她从榻上坐起身子,便要准备出门,翠墨说道:“姑娘身子不爽利,还是先歪着歇一歇。”
探春说道:“本就没有大事,只是乏了有些头晕,方才歪了一阵就好。
我去二姐姐院里告诉一声,你去林姐姐那里报信,她也挂着三哥哥的事,等三哥哥出宫都清楚了。”
……
伯爵府,迎春院。
探春刚进院中堂屋,见屋里熏笼温热,香气盈盈,华裳缤纷,钗簪生光。
不仅迎春、惜春、湘云、岫烟等姊妹都在,唯独不见黛玉,宝钗也正过来走动说话。
探春说了贾琮被急召入宫之事,湘云脱口而出道:“还真被我说中,三哥哥这回真要出征了。”
那日众姊妹在荣庆堂吃席,湘云和宝玉吵嘴,为了气宝玉半死,对贾琮出征之事,故意说的兴高采烈。
如今才过去几日时间,她心境不知觉生变,再提起贾琮出征之事,已无半分雀跃,只有满腔郁郁不乐。
心神就像断线风筝,飘飘荡荡不知所依,心中生气,脑中糊涂,再不肯多说半句。
迎春等姊妹一向当湘云长不大的假小子,日常见惯她无忧无虑,爱说爱笑的样子,哪里会有半点心事。
所以对她方才话语,都只是听过就算,哪个都没往深处想。
唯独岫烟和湘云走的最近,上回又听她一番古怪话语,心中已有几分留意。
这会子便听出她话中端倪,似乎透着情思不明,一双明眸盈盈,不自觉仔细打量湘云。
没过一会儿,黛玉得了翠墨传话,带着紫鹃也进了堂屋。
姊妹们知晓贾琮入宫,想到他多半出征在即,心中都难免沉重不舍。
但她们也都心里清楚,这桩事也是迟早要来,躲也是躲不过去,如今只等贾琮出宫,便知事情究竟。
探春有些神思倦怠,有些懒懒的不愿多说,看到宝钗秀眉微蹙,突然想到一事。
随口说道:“宝姐姐,前番三哥哥说大战在即,让两府多囤米粮,以备不时之需。
梨香院人口不少,不知姨妈有没有预备?”
探春之所以有此一问,因薛家入住梨香院之初,薛姨妈便和贾母说定,两家日常用度惯例。
因薛家原本富贵,只寓居贾府宅邸,她家原不缺日常嚼用银子。
一应日常吃穿用度,都是自行打理置办,与西府公中分剥,如此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所以探春才会随口提起,梨香院是否也加购米粮。
宝钗说道:“凤姐姐早过来提醒过,这事是我哥哥置办,段春江亲自送来一车米粮,够我们吃到春末了。”
探春因贾琮出征之事,其中夹杂心病魔障,胸中愁郁难消,只想找些闲话打发。
又问道:“我听姨妈提过几句,薛家接了鑫春号生意,如今家业稳妥许多,不想薛大哥多操劳。
准备停了粮铺合伙生意,怎么那段老板还这等热忱?”
宝钗微叹口气,说道:“生意是要断了,可段春江这人伶俐,心思也很精明,却不会断了和哥哥交情。
平时还常来常往,对哥哥十分殷勤,我们也不好多说话……”
……
神京,大理寺官衙,左寺正杨宏斌官懈。
自从大理寺卿韦观繇奉圣谕,侦缉东堽镇军囤泄密大案,便指定左寺正杨宏斌主办此案。
杨宏斌是大理寺近年出彩人物,不仅心思缜密,稽查案件颇有手段,更是屡破要案大案。
且是大理寺一流审讯好手,疑犯但凡经他过手,不用费多少周折,都会被他挖出口供。
他虽稽案审讯作风刚毅,但却严守底线,官场交际处事,有节有度,游刃有余,不落口实。
比如上回春闱舞弊大案,杨宏斌奉韦观繇之命,协同推事院周君兴审讯疑犯。
他靠着自己的谨慎干练,事事钳制周君兴行事。
不让其借用春闱舞弊案,滥用酷刑,牵连无辜,左右朝堂风向。
最后借用吴梁自尽之事,反戈一击,将林兆和活着带出推事院,还为大理寺争回主审权。
最终让春闱舞弊案审理回到正轨,要犯得以伏法,无辜得以昭雪。
不仅让大理寺等三法司彰显正溯,名声大振,更让推事院嚣然之势,遭受沉重打击。
经历春闱舞弊大案之后,大理寺卿韦观繇对杨宏斌越发器重。
这种既精于稽查审讯,又深谙官场形态,还能扭转局势的下属,哪位上官也不会忽视。
东堽镇军囤泄密大案,事关重大,君王瞩目,韦观繇自然选最得力之属下,不遗余力侦破此案。
……
此刻,杨宏斌端坐案前,仔细翻阅一摞稽查文牍,官懈里还有三名官员,皆为隶属麾下大理评事。
自那日杨宏斌和贾琮推演案情,并依贾琮思路确定稽查方略。
最近几日主要稽查方向,便是贾琮推断嫌疑大小,筛选出的三部八位涉事官员。
杨宏斌麾下虽只有三名大理评事,但是这些评事属下,另有任事司务和若干吏员。
这些基层的大理寺官吏,才是具体操办案情稽查、寻访、追踪等事。
他们大都不会常日坐衙,行走市井,耳目灵敏,自有一套手段,搜寻蛛丝马迹。
想要差清这八位官员的日常行事,往来品流,嫌疑事项等等,可不是件容易之事。
三位评事带领各自下属,费了四五日时间,才将八名官员的底细,大致查究清楚。
因三名评事各负责数位涉事官员,杨宏比看到某份稽查案牍,便会询问承责评事。
只是他问了数人之后,这些涉事官员日常举动,以及交往人流,都没发现明显疑窦。
当他看到下一份稽查文牍,扉页录着涉事官员官职:五品囤田武官陈瑞昌……
…………
杨宏斌目光微微一亮,他想起曾和贾琮谈起此人。
他认为四位嫌疑押粮武官,陈瑞昌身为齐国公次孙,勋贵出身门第最高。
且亲历军囤被占之祸,重伤下逃回神京报信,所以陈瑞昌最没泄密可能。
但贾琮却另有所见,陈瑞昌在腊月前后,至于除夕之夜,押送粮草次数,为四名押粮武官之最。
陈瑞昌属于涉事极深之人,且他押粮涉及时间段,正与推测泄密时间相符。
不能因他逃回神京报信,就因此排除他的嫌疑。
杨宏斌和贾琮是至交,对他理事断案很是钦服,所以也对陈瑞昌多了留意。
……
他一边翻看案牍,问道:“陈瑞昌稽查之中,日常举止可有可疑之处,来往人流是否有异常?”
一名承责平事说道:“启禀寺正,陈瑞昌是齐国公次孙,在京中也是有名气的勋贵子弟。
这人日常官衙办差,倒也算是稳妥,并没留下什么话柄。
因他祖父是都督府左军都督,乃是位高权重之人,他在五军都督府受到翼护,旁人都是让他几分。
但这人不同一般纨绔子弟,还有几分世故圆滑,并不因此嚣张拨扈,平日官声也算可以。
他日常交往都是些勋贵子弟,偶尔也与同僚赴宴饮酒,看起来原本没有异常。
只是最近几月时间,他与一位粮铺老板走动甚秘,时常一起饮酒宿妓,但显得有些奇怪。
依照勋贵子弟做派,他们不屑与商贾往来的,可这粮铺老板似乎受陈瑞昌青睐。”
……
杨宏斌神情诧异,问道:“是那家粮铺的老板?”
那位评事说道:“城北雍瑃街段家粮铺,老板名叫段春江,粮铺开张不到半年。”
杨宏斌神情思索,说道:“国公子弟与粮铺商贾相交,听起来的确不多见。”
那评事继续说道:“卑职也觉得有些奇怪,了一些功夫探查,还调取镇安府户籍登录文牍。
粮铺老板段春江不是本地人,而是大同府人士,原本是个边贸商贾,做些茶马互贸生意。
但自从朝廷截断茶马互市,他也因此断了生意来源,半年前跑到神京做米粮生意。
他在官府留的佐证路引,一切正常,并无疑窦,看着倒是个正经商贾。”
杨宏斌目光闪烁,问道:“这段春江来神京才半年,依照常理,很难积下深厚人脉,他怎能搭上国公府子弟?”
那评事说道:“此事卑职也查探过,段春江的粮店还有一位东主,占里店里四成股金。
此人名叫薛蟠,金陵大族薛家子弟,此人在京中交游广阔,与许多勋贵子弟皆有往来。
段春江靠着薛蟠人脉,做成多家勋贵大户米粮生意,想来他让薛蟠入股粮铺,便是看重他的神京人脉。
这事瞧着并无异常,不过商贾经商惯用手段。
陈瑞昌便是薛蟠引荐给段春江,所以这两人才有了交往。
卑职曾在雍瑃街附近查访,听到有各种传言,据说陈瑞昌为段家粮铺招揽过生意。
但这并不奇怪,陈瑞昌是五军都督府屯田武官,因公务涉及缘故,手头米粮生意路子,也在常理之中。
所以,段春江讨好结交陈瑞昌,就和他引薛蟠入股同理,都是这粮贩子做生意的手段。”
……
杨宏斌神情赞许,说道:“你心思很是细密,这事办的不错,稽查十分详尽,是否觉得这家粮铺可疑?”
那评事说道:“启禀大人,卑职虽已尽量翻查,但到目前为止,并没发现丝毫可疑。
只是总觉有些不对,这段春江来神京不过半年,就能翻云覆雨,左右逢源,结交权贵子弟。
将一家新开张的粮铺,生意做的如此红火,还与多家贵勋大户生意外来,这人实在很不简单。
且他是大同人士,大同乃是边镇,便于与关外牵扯,北地军囤被劫,他偏偏做米粮生意。
虽然两者并无关联,但总觉不对劲,一时又抓不住痛脚……”
杨宏斌神情慎重,眼露奇光,说道:“你说的半点没错,这家粮铺确有蹊跷,加派人手,严密监控……”(本章完)
贾环的豪放之言,气得探春凤目圆睁,满脸怒色,骂道:“你真是无可救药,言语粗疏放肆,我看你是讨打。”
说着便下意识去找戒尺,可这东西哪会随身携带,自然是没处找到的。
贾环因一时得意忘形,惹恼了姐姐要收拾自己,吓得脸色发白。
想要就此落荒而逃,但因贾琮还在场,他又犹豫着不敢放肆。
慌忙说道:“三姐姐,我说秃噜嘴了,我就是那个意思,我说错了还不行吗。”
贾琮哭笑不得,拉住即将暴走的探春,说道:“他虽说话糙了些,总算知道些轻重,饶过他这一遭吧。”
探春负气说道:“侍书,你带环儿回东院读书,他要是路上乱逛,你就回来告诉我。
我也不会打他,只让老爷知道他的好事,让老爷一气揭了他的皮!”
贾环吓得脸色发白,缩在那里半句话不敢说,侍书忍住笑意,说道:“环哥儿,我们快走吧,别惹姑娘生气。”
贾环一下回过神来,跟在侍书身后,慌不择路便要离开。
临走居然不忘向贾琮行礼,时文集子紧紧捏在手中,倒像自己胡乱说话,被贾琮生气讨回一般。
探春神情郁闷,说道:“这混蛋小子,怎么费心调教,还是这幅不着调模样,当真顽劣透顶。”
贾琮笑道:“环儿从小放纵了些,哪能一下扭转过来,总要循序渐进,好在他年纪还小,不用急于一时。
不管他心中什么主意,至少还肯用心读书,只这一点比宝玉强许多,妹妹也别太过苛求,欲速则不达。”
探春正要说话,发现贾琮正握着自己手,方才她要教训弟弟,被贾琮情急拉住,连她都没有察觉。
她脸上泛起红晕,只觉贾琮手掌温暖有力,被他这么握在手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定喜悦。
想到自己双手受伤,三哥哥也这般握着自己,他还有些出神。
如果他不是堂哥哥,必定也会待自己好,她一时绮念从生,情欲暗涌,难以抑制,叫人害怕……
探春知道这念头很羞耻,想要从他手中抽走,一时竟有些舍不得,以至于贾琮说话,她都听得迷迷糊糊。
直到贾琮无意识松开手,探春才一下醒悟,心里一阵空落落的。
……
她沉默半晌才说道:“环儿性子浮躁,三哥哥不多教训,怎还老是说好话。”
贾琮笑道:“你和老爷教导严厉,已是每日敲打,到我这里总要说些好话。
这叫有人唱白脸,有人唱红脸,只有训斥,没有鼓励,他怎有劲头读书,”
探春听了这话,忍不住一笑,说道:“三哥哥不比环儿大几岁,却已会这等循循善诱,当真得了柳宗师衣钵。
将来要有了子嗣,得三哥哥这般教诲,必定个个都有出息。”
贾琮笑道:“这话可说的太早,三妹妹有所不知,别人的孩子好教,自己的孩子都是头疼的。
将来多半像三妹妹这样,着急上火就要开揍,说不得还找妹妹来唱红脸。”
贾琮只是随口说笑,探春听着很是有趣,忍不住莞尔一下,突然回过神来,心中泛起酸楚失落。
三哥哥竟说起了傻话,将来他真打起孩子,自有他的娘子唱红脸,哪里轮到我这堂妹妹……
……
贾琮见探春秀眉微蹙,一惯明媚爽朗的姑娘,眉宇间说不出的清愁,似乎深入骨髓,难以磨灭。
他心中微觉诧异,见探春不得开怀,忍不住哄道:“三妹妹不要太过操心,环儿虽性子有些纨绔。
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方才我与他设题考较,他问答虽有瑕疵,算不上尽善尽美,但对经义却已入门径。
可见他对读书上心的,只要善加引导,会是可造之材。
他不过才十三岁,已算有些难得了,颇有几分才智。
其实这也不算奇怪,三妹妹如此聪慧敏悟,环儿与你一母同胞,怎么会是愚笨之人。
他入国子监旁听,我会交待几位教谕,对他严加督促,只要用功二三年。
贯通四书时文,扎稳根基之学,到时下场一搏,进学便大有指望。
即便十五六岁中秀才,学子中也算了不起成就。
到时二房能出举业之子,老爷一辈子心愿得偿,门户也有子弟支撑。”
……
探春被挑动心事,情素紊乱,难以自己,只想远远逃开,从此不再见他,偏脚下不愿离开分毫。
贾琮一番温言,让她神志凝聚,但其中细腻柔情,越发勾的心魔难褪。
想到自己太过荒唐,枉顾人伦,痴心妄想,幻海情痴,难以自拔,实在大逆不道。
心中又羞又愧,气郁冲撞,一时天旋地转,贾琮见她脚步虚浮,似乎就要摔倒。
连忙上前扶住她肩头,问道:“三妹妹这是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探春见他目光关切,似乎能照入心底,下意识阖上明眸,不敢再去多看。
有这样的堂哥哥,难道还不够知足,要让三哥哥察觉出来,只怕再不会理会自己,自己也没脸做人。
到时活着还有什么趣味,正该匡正心性,消了宿业魔障,只做一对同心兄妹,方能长长久久。
……
她收敛住心神,说道:“方才去东路院,走的急了些,或许是吹了风,有些不自在起来,没什么大碍。
多承三哥哥吉言,希望环儿能够争气,不辜负三哥哥一番期望。”
贾琮说道:“妹妹尽管放心,我帮你看着环儿,只要他肯用心读书,必定会有出息的。
侍书还没回来,我让玉钏来扶着你,我先陪你回东府歇着。”
贾琮帮探春系上披风,扶到圈椅上坐下,又去叫了玉钏过来,三人一起回东府。
等陪着探春回自己院子,扶她在绣榻上和衣靠着,贾琮见她气色有些好转,正陪着说些闲话。
突然见晴雯急匆匆进来,说道:“三爷,你可让我好找,方才宫里有内侍过来传信。
他们原是去了城外工坊,因说三爷今日去户部办差,内侍便去了户部大堂。
户部的官儿说三爷已回府,他们便又追到这里,我去西府传信,小红又说三爷回来了,让我一顿好跑。”
探春听了这话,心中一惊,说道:“这个时候让三哥哥入宫,可是什么急事?”
晴雯说道:“宫里内侍在外院等候,并没有说什么事,只说圣上急召三爷入宫。”
……
探春问道:“眼下战事紧急,圣上急着让三哥哥入宫,会不会和战事相关。”
贾琮说道:“昨日数轮军报快马入城,城内九门连夜增兵警戒,今日宫中必有圣断,这也在意料之中。”
探春神色担忧,说道:“即是圣上召见,三哥哥尽管快去,可不敢耽搁了。”
贾琮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便转身离开。
翠墨见探春心神不定,问道:“姑娘,三爷入宫常有的事,也不用多担心什么。”
探春叹道:“你不懂里面究竟,我看这等情形,三哥哥入宫必受昭命,多半要领兵出征了。”
她从榻上坐起身子,便要准备出门,翠墨说道:“姑娘身子不爽利,还是先歪着歇一歇。”
探春说道:“本就没有大事,只是乏了有些头晕,方才歪了一阵就好。
我去二姐姐院里告诉一声,你去林姐姐那里报信,她也挂着三哥哥的事,等三哥哥出宫都清楚了。”
……
伯爵府,迎春院。
探春刚进院中堂屋,见屋里熏笼温热,香气盈盈,华裳缤纷,钗簪生光。
不仅迎春、惜春、湘云、岫烟等姊妹都在,唯独不见黛玉,宝钗也正过来走动说话。
探春说了贾琮被急召入宫之事,湘云脱口而出道:“还真被我说中,三哥哥这回真要出征了。”
那日众姊妹在荣庆堂吃席,湘云和宝玉吵嘴,为了气宝玉半死,对贾琮出征之事,故意说的兴高采烈。
如今才过去几日时间,她心境不知觉生变,再提起贾琮出征之事,已无半分雀跃,只有满腔郁郁不乐。
心神就像断线风筝,飘飘荡荡不知所依,心中生气,脑中糊涂,再不肯多说半句。
迎春等姊妹一向当湘云长不大的假小子,日常见惯她无忧无虑,爱说爱笑的样子,哪里会有半点心事。
所以对她方才话语,都只是听过就算,哪个都没往深处想。
唯独岫烟和湘云走的最近,上回又听她一番古怪话语,心中已有几分留意。
这会子便听出她话中端倪,似乎透着情思不明,一双明眸盈盈,不自觉仔细打量湘云。
没过一会儿,黛玉得了翠墨传话,带着紫鹃也进了堂屋。
姊妹们知晓贾琮入宫,想到他多半出征在即,心中都难免沉重不舍。
但她们也都心里清楚,这桩事也是迟早要来,躲也是躲不过去,如今只等贾琮出宫,便知事情究竟。
探春有些神思倦怠,有些懒懒的不愿多说,看到宝钗秀眉微蹙,突然想到一事。
随口说道:“宝姐姐,前番三哥哥说大战在即,让两府多囤米粮,以备不时之需。
梨香院人口不少,不知姨妈有没有预备?”
探春之所以有此一问,因薛家入住梨香院之初,薛姨妈便和贾母说定,两家日常用度惯例。
因薛家原本富贵,只寓居贾府宅邸,她家原不缺日常嚼用银子。
一应日常吃穿用度,都是自行打理置办,与西府公中分剥,如此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所以探春才会随口提起,梨香院是否也加购米粮。
宝钗说道:“凤姐姐早过来提醒过,这事是我哥哥置办,段春江亲自送来一车米粮,够我们吃到春末了。”
探春因贾琮出征之事,其中夹杂心病魔障,胸中愁郁难消,只想找些闲话打发。
又问道:“我听姨妈提过几句,薛家接了鑫春号生意,如今家业稳妥许多,不想薛大哥多操劳。
准备停了粮铺合伙生意,怎么那段老板还这等热忱?”
宝钗微叹口气,说道:“生意是要断了,可段春江这人伶俐,心思也很精明,却不会断了和哥哥交情。
平时还常来常往,对哥哥十分殷勤,我们也不好多说话……”
……
神京,大理寺官衙,左寺正杨宏斌官懈。
自从大理寺卿韦观繇奉圣谕,侦缉东堽镇军囤泄密大案,便指定左寺正杨宏斌主办此案。
杨宏斌是大理寺近年出彩人物,不仅心思缜密,稽查案件颇有手段,更是屡破要案大案。
且是大理寺一流审讯好手,疑犯但凡经他过手,不用费多少周折,都会被他挖出口供。
他虽稽案审讯作风刚毅,但却严守底线,官场交际处事,有节有度,游刃有余,不落口实。
比如上回春闱舞弊大案,杨宏斌奉韦观繇之命,协同推事院周君兴审讯疑犯。
他靠着自己的谨慎干练,事事钳制周君兴行事。
不让其借用春闱舞弊案,滥用酷刑,牵连无辜,左右朝堂风向。
最后借用吴梁自尽之事,反戈一击,将林兆和活着带出推事院,还为大理寺争回主审权。
最终让春闱舞弊案审理回到正轨,要犯得以伏法,无辜得以昭雪。
不仅让大理寺等三法司彰显正溯,名声大振,更让推事院嚣然之势,遭受沉重打击。
经历春闱舞弊大案之后,大理寺卿韦观繇对杨宏斌越发器重。
这种既精于稽查审讯,又深谙官场形态,还能扭转局势的下属,哪位上官也不会忽视。
东堽镇军囤泄密大案,事关重大,君王瞩目,韦观繇自然选最得力之属下,不遗余力侦破此案。
……
此刻,杨宏斌端坐案前,仔细翻阅一摞稽查文牍,官懈里还有三名官员,皆为隶属麾下大理评事。
自那日杨宏斌和贾琮推演案情,并依贾琮思路确定稽查方略。
最近几日主要稽查方向,便是贾琮推断嫌疑大小,筛选出的三部八位涉事官员。
杨宏斌麾下虽只有三名大理评事,但是这些评事属下,另有任事司务和若干吏员。
这些基层的大理寺官吏,才是具体操办案情稽查、寻访、追踪等事。
他们大都不会常日坐衙,行走市井,耳目灵敏,自有一套手段,搜寻蛛丝马迹。
想要差清这八位官员的日常行事,往来品流,嫌疑事项等等,可不是件容易之事。
三位评事带领各自下属,费了四五日时间,才将八名官员的底细,大致查究清楚。
因三名评事各负责数位涉事官员,杨宏比看到某份稽查案牍,便会询问承责评事。
只是他问了数人之后,这些涉事官员日常举动,以及交往人流,都没发现明显疑窦。
当他看到下一份稽查文牍,扉页录着涉事官员官职:五品囤田武官陈瑞昌……
…………
杨宏斌目光微微一亮,他想起曾和贾琮谈起此人。
他认为四位嫌疑押粮武官,陈瑞昌身为齐国公次孙,勋贵出身门第最高。
且亲历军囤被占之祸,重伤下逃回神京报信,所以陈瑞昌最没泄密可能。
但贾琮却另有所见,陈瑞昌在腊月前后,至于除夕之夜,押送粮草次数,为四名押粮武官之最。
陈瑞昌属于涉事极深之人,且他押粮涉及时间段,正与推测泄密时间相符。
不能因他逃回神京报信,就因此排除他的嫌疑。
杨宏斌和贾琮是至交,对他理事断案很是钦服,所以也对陈瑞昌多了留意。
……
他一边翻看案牍,问道:“陈瑞昌稽查之中,日常举止可有可疑之处,来往人流是否有异常?”
一名承责平事说道:“启禀寺正,陈瑞昌是齐国公次孙,在京中也是有名气的勋贵子弟。
这人日常官衙办差,倒也算是稳妥,并没留下什么话柄。
因他祖父是都督府左军都督,乃是位高权重之人,他在五军都督府受到翼护,旁人都是让他几分。
但这人不同一般纨绔子弟,还有几分世故圆滑,并不因此嚣张拨扈,平日官声也算可以。
他日常交往都是些勋贵子弟,偶尔也与同僚赴宴饮酒,看起来原本没有异常。
只是最近几月时间,他与一位粮铺老板走动甚秘,时常一起饮酒宿妓,但显得有些奇怪。
依照勋贵子弟做派,他们不屑与商贾往来的,可这粮铺老板似乎受陈瑞昌青睐。”
……
杨宏斌神情诧异,问道:“是那家粮铺的老板?”
那位评事说道:“城北雍瑃街段家粮铺,老板名叫段春江,粮铺开张不到半年。”
杨宏斌神情思索,说道:“国公子弟与粮铺商贾相交,听起来的确不多见。”
那评事继续说道:“卑职也觉得有些奇怪,了一些功夫探查,还调取镇安府户籍登录文牍。
粮铺老板段春江不是本地人,而是大同府人士,原本是个边贸商贾,做些茶马互贸生意。
但自从朝廷截断茶马互市,他也因此断了生意来源,半年前跑到神京做米粮生意。
他在官府留的佐证路引,一切正常,并无疑窦,看着倒是个正经商贾。”
杨宏斌目光闪烁,问道:“这段春江来神京才半年,依照常理,很难积下深厚人脉,他怎能搭上国公府子弟?”
那评事说道:“此事卑职也查探过,段春江的粮店还有一位东主,占里店里四成股金。
此人名叫薛蟠,金陵大族薛家子弟,此人在京中交游广阔,与许多勋贵子弟皆有往来。
段春江靠着薛蟠人脉,做成多家勋贵大户米粮生意,想来他让薛蟠入股粮铺,便是看重他的神京人脉。
这事瞧着并无异常,不过商贾经商惯用手段。
陈瑞昌便是薛蟠引荐给段春江,所以这两人才有了交往。
卑职曾在雍瑃街附近查访,听到有各种传言,据说陈瑞昌为段家粮铺招揽过生意。
但这并不奇怪,陈瑞昌是五军都督府屯田武官,因公务涉及缘故,手头米粮生意路子,也在常理之中。
所以,段春江讨好结交陈瑞昌,就和他引薛蟠入股同理,都是这粮贩子做生意的手段。”
……
杨宏斌神情赞许,说道:“你心思很是细密,这事办的不错,稽查十分详尽,是否觉得这家粮铺可疑?”
那评事说道:“启禀大人,卑职虽已尽量翻查,但到目前为止,并没发现丝毫可疑。
只是总觉有些不对,这段春江来神京不过半年,就能翻云覆雨,左右逢源,结交权贵子弟。
将一家新开张的粮铺,生意做的如此红火,还与多家贵勋大户生意外来,这人实在很不简单。
且他是大同人士,大同乃是边镇,便于与关外牵扯,北地军囤被劫,他偏偏做米粮生意。
虽然两者并无关联,但总觉不对劲,一时又抓不住痛脚……”
杨宏斌神情慎重,眼露奇光,说道:“你说的半点没错,这家粮铺确有蹊跷,加派人手,严密监控……”(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8202/638911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