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河间之盟
推荐阅读:同时穿越:都市,无限进化、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穿越妻荣夫贵:绝嗣世子养崽、八零:冷面硬汉被凝脂美人硬控了、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我的游戏,你无权颁奖、绝对命运游戏、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同时穿越:我在国产区横行霸道、斗罗:穿越绝世,逆乱时空、
第675章 河间之盟
当一首童谣在城池的大街小巷传唱时,就意味着这件事根本瞒不住天下人了。
赵煦比别人早知道,是因为有皇城司的八百里紧急奏报。
但朝臣和普通人知道这件事的时间,不会比赵煦晚太多,大街小巷都唱着同一首流行歌,莫说南来北往的旅人客商传播,就说遂宁城的官府肯定也吓坏了。
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官府是无法装聋作哑的,否则便是杀头的大罪。
于是皇城司的奏报刚入京,遂宁知府的紧急奏报也随之而来。
地方官员的奏报,首先是直接入汴京政事堂的。
于是,几乎与赵煦得知消息的同时,政事堂的诸位大佬们也听说了这首童谣。
倏忽一下,政事堂顿时炸开了锅,大佬们神情震惊,面面相觑。
一个同样的疑问,在大佬们的脑海里回荡。
究竟是何方妖孽如此大胆,竟公然传唱这种大逆不道的童谣?
尔要试试我宝剑是否锋利吗?
政事堂的大佬们聚集在一起,表情从未有过的凝重。
大佬们都是文人出身,而且是当世的顶级文人,对文学的理解能力自然也是顶尖的。
这句童谣十几个字,大佬们很容易便听懂了其中的意思。
于是,君臣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蜀地遂宁城,以及从“遂宁”这个名字,联想到了当今官家的亲弟弟赵佶身上。
遂宁城距离汴京太远,目光看不到,但赵佶可是在汴京啊。
这首童谣究竟是否与赵佶有关,或是有人暗中营造舆论,把赵佶架在火上烤,事情的真相不得而知。
但无可否认的是,不论赵佶是否清白,他已莫名陷入了舆论的风暴之中。
更严重的是,大佬们默默推算了一番后,发现这首童谣居然有它的道理。
赵煦能推算出未来大宋的皇位由哪个弟弟继承,政事堂的宰相使相们自然也能推算。
众人默默一算,卧了个大槽,皇位居然真有可能落到赵佶身上,按皇室兄终弟及,长幼有序的规矩,赵佶即位的可能性很大。
那么,这首童谣就不算是空穴来风了。
这下好了,赵佶与这首童谣的关系,愈发洗不清白了。
政事堂内一片寂静,许多重臣捋须默然,纵是位高权重,可如此敏感犯忌的话题,哪怕是当朝宰相使相,也不敢随意议论。
章惇坐在首位,捋须阖目沉思了许久,眉头越皱越深。
良久,作为当朝宰相,章惇终于开口。
“此事不可坐视,首先当责遂宁知府马上严查,并禁止童谣传唱,否则若传遍天下,必损大宋皇威。”
在座众臣纷纷颔首同意。
“其次,当速速禀奏官家,并请官家召遂宁郡王入宫奏对,以证清白。”
章惇接着道:“其三,官家诸多兄弟中,九弟已封申王,遂宁郡王赵佶如今正好已成年,官家亦当赐一字亲王封号,我等须上奏官家,请易遂宁郡王爵号,赐爵亲王。”
三条处置意见,章惇所言合情合理,众臣纷纷点头赞同。
尤其是第三条,等于是把这首童谣掐死在萌芽中,把它变得毫无根据。
当然,童谣被掐死,只不过是表面,事实上改了遂宁郡王的爵号,官家就能当做这件事没有发生过?
但以章惇的能力,他只能做到这一步,至于接下来官家怎么想,未来的皇位由何人继承,章惇无法参与,也不敢参与。
堂内众臣面面相觑,对章惇的处置并无意见。
不过从此刻章惇淡漠的表情和语气中,众人也渐渐有了一些模糊的念头。
似乎这位当朝宰相……并不满意遂宁郡王?
众人只是隐隐有这种感觉,这种问题当然不便开口问,毕竟章惇平日里也是不苟言笑,一副冷面阎王的模样,很难说他对赵佶到底是什么评价。
于是在一片诡异的沉默中,章惇将奏疏飞快批示了几句,便令宫人紧急送入宫中。
…………
燕云,河间府。
今夜赵郡王不关心人类,只关心畜生。
接连数日,赵孝骞的精力都放在狗剩身上,嗯,那匹取了个狗名的汗血马。
主人与坐骑之间需要培养感情,真正到了要命的关头,坐骑便是主人最值得信任的战友。
这几日赵孝骞亲自给狗剩喂草料,洗刷刷,亲自带它出城放风疾驰,几乎日夜驻在马厩边,与狗剩长相厮守。
培养感情渐渐显出了效果,几天下来,狗剩与赵孝骞的关系越来越好,它终于渐渐认可了这位新主人,时不时地在他面前表现亲昵的一面。
赵孝骞对这匹宝马也非常满意,毕竟是传说中的汗血马,仅是这道光环就了不得,更何况这匹马全速疾驰起来确实很快。
到了战场上,赵孝骞完全可以让敌人先跑三十九米,最后他再掏出四十米的大刀……
这天赵孝骞仍待在马厩外,隔着栅栏摩挲狗剩的大脑袋,低声呢喃与它继续联络感情。
“狗剩啊,我这个主人你应该认可了吧?最近从你的眼神里,我能看出你对我越来越喜欢了……”
狗剩猛地摇摆大脑袋,狠狠打了个响鼻。
虽说渐渐认可了这位主人,但它对自己的名字仍然存在过敏反应,听到就浑身不适。
赵孝骞对此并不在乎,没关系,中国人也好,中国马也好,不管对任何东西过敏,只要裤裤一顿猛炫,再过敏的东西都会慢慢习惯,最后变得不过敏了。
“狗剩啊,不谦虚的说,我这个主人还是非常可圈可点的,被我骑过的都夸我,我家里六个婆娘,她们也夸我……”
狗剩一脸懵懂,完全听不懂这货在说什么。
“罢了,成年人的话题,你听不懂也正常,再过几年,我给你找几匹容貌绝佳,品德贤淑,宜家宜室的母马,你努努力多给我配几匹汗血小马驹……”
赵孝骞说着,突然露出邪恶的笑,弯下腰道:“来,先让我看看你的本钱雄壮否……”
狗剩在马厩内开始剧烈甩动摇摆踱步。
这主人如此不知羞耻的么?连畜生都不放过……
片刻后,赵孝骞睁大了眼,惊道:“本钱不错啊!好适合用来泡酒!”
狗剩浑身摇摆愈发激烈,快变疯马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赵孝骞扭头,却见许将一脸喜意急匆匆小跑,状元公的仪态是一点都不顾了。
“子安,好消息!”许将欣喜若狂道:“老夫与辽国使团谈妥了,辽国使团奉监国皇太孙之旨令……”
“燕云十六州境内所有辽军,以及契丹,渤海,奚族等族,愿悉数退出燕云,宋辽国境以燕云析津府北面一百里为新疆界重新划定。”
赵孝骞眨眨眼:“说人话……呃,抱歉,冲元先生,军中待久了,习惯性粗鲁了,刚才您这番话可否用通俗的语言再说一次?”
许将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随即继续兴奋地道:“通俗的说,辽国愿割让燕云十六州予我大宋,辽军和契丹等诸族人口将逐渐迁出燕云,燕云十六州的城池和土地,皆转交我大宋官府所治……”
“也就是说,我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许将忘形地双手按住他的肩膀,大笑道:“收复燕云了!子安,我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笑着笑着,许将眼眶渐渐湿润,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有生之年,老夫竟真能见到燕云重归我大宋!此时老夫仍恍如做梦一般……”
赵孝骞笑了笑,笑容很淡。
燕云十六州的回归,早在他的意料之中,谈不拢才叫奇怪,这本就是辽国内定已久的条件。
耶律延禧和辽臣们都很清楚,以辽军如今渐渐迟暮的实力,根本守不住燕云的,与其付出无谓的伤亡拼死守卫燕云,还不如直接送给大宋,换取未来数十年的和平,给辽国的重振留出充足的时间。
条款早已内定,赵孝骞自然感受不到太大的惊喜。
“冲元先生,我要的来州,辰州,苏州三城,萧奉先怎么说?”赵孝骞突然问道。
许将止住了哭声,哽咽道:“都答应了,萧奉先遣快骑入上京,请示了耶律延禧,今日清晨,耶律延禧的回复已到了河间府,他答应送出这三座城。”
“于是今日上午,老夫便与辽国使团达成了和议,由于和议的地点是河间府,大宋与辽国将此议统称为‘河间之盟’,两国已约定停战,从此睦邻友好,永罢刀兵。”
“两个月内,辽国军民逐渐撤出燕云,留下燕云的汉人不予迁徙,余者皆去,当然,燕云十六州境内所有的官仓粮草,各地府库的钱财,军械,马匹等,所有的东西皆由辽人带走,大宋不予追究。”
赵孝骞原本平静的表情,此刻突然一愣,怔忪半晌后,赵孝骞勃然怒道:“钱财也带走?”
“特么的,萧奉先这狗东西,谁给他的权力,敢带走老子的钱财!”
“燕云既然让出来了,燕云的钱财自然是我的……嗯,是咱大宋的!凭啥让辽人带走?”
赵孝骞骂骂咧咧,撸着袖子转身便朝府衙正堂走去,一脸杀气腾腾的样子。
“陈守,派人把辽国使团带回来,老子重新跟他们谈谈!”
(本章完)
当一首童谣在城池的大街小巷传唱时,就意味着这件事根本瞒不住天下人了。
赵煦比别人早知道,是因为有皇城司的八百里紧急奏报。
但朝臣和普通人知道这件事的时间,不会比赵煦晚太多,大街小巷都唱着同一首流行歌,莫说南来北往的旅人客商传播,就说遂宁城的官府肯定也吓坏了。
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官府是无法装聋作哑的,否则便是杀头的大罪。
于是皇城司的奏报刚入京,遂宁知府的紧急奏报也随之而来。
地方官员的奏报,首先是直接入汴京政事堂的。
于是,几乎与赵煦得知消息的同时,政事堂的诸位大佬们也听说了这首童谣。
倏忽一下,政事堂顿时炸开了锅,大佬们神情震惊,面面相觑。
一个同样的疑问,在大佬们的脑海里回荡。
究竟是何方妖孽如此大胆,竟公然传唱这种大逆不道的童谣?
尔要试试我宝剑是否锋利吗?
政事堂的大佬们聚集在一起,表情从未有过的凝重。
大佬们都是文人出身,而且是当世的顶级文人,对文学的理解能力自然也是顶尖的。
这句童谣十几个字,大佬们很容易便听懂了其中的意思。
于是,君臣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蜀地遂宁城,以及从“遂宁”这个名字,联想到了当今官家的亲弟弟赵佶身上。
遂宁城距离汴京太远,目光看不到,但赵佶可是在汴京啊。
这首童谣究竟是否与赵佶有关,或是有人暗中营造舆论,把赵佶架在火上烤,事情的真相不得而知。
但无可否认的是,不论赵佶是否清白,他已莫名陷入了舆论的风暴之中。
更严重的是,大佬们默默推算了一番后,发现这首童谣居然有它的道理。
赵煦能推算出未来大宋的皇位由哪个弟弟继承,政事堂的宰相使相们自然也能推算。
众人默默一算,卧了个大槽,皇位居然真有可能落到赵佶身上,按皇室兄终弟及,长幼有序的规矩,赵佶即位的可能性很大。
那么,这首童谣就不算是空穴来风了。
这下好了,赵佶与这首童谣的关系,愈发洗不清白了。
政事堂内一片寂静,许多重臣捋须默然,纵是位高权重,可如此敏感犯忌的话题,哪怕是当朝宰相使相,也不敢随意议论。
章惇坐在首位,捋须阖目沉思了许久,眉头越皱越深。
良久,作为当朝宰相,章惇终于开口。
“此事不可坐视,首先当责遂宁知府马上严查,并禁止童谣传唱,否则若传遍天下,必损大宋皇威。”
在座众臣纷纷颔首同意。
“其次,当速速禀奏官家,并请官家召遂宁郡王入宫奏对,以证清白。”
章惇接着道:“其三,官家诸多兄弟中,九弟已封申王,遂宁郡王赵佶如今正好已成年,官家亦当赐一字亲王封号,我等须上奏官家,请易遂宁郡王爵号,赐爵亲王。”
三条处置意见,章惇所言合情合理,众臣纷纷点头赞同。
尤其是第三条,等于是把这首童谣掐死在萌芽中,把它变得毫无根据。
当然,童谣被掐死,只不过是表面,事实上改了遂宁郡王的爵号,官家就能当做这件事没有发生过?
但以章惇的能力,他只能做到这一步,至于接下来官家怎么想,未来的皇位由何人继承,章惇无法参与,也不敢参与。
堂内众臣面面相觑,对章惇的处置并无意见。
不过从此刻章惇淡漠的表情和语气中,众人也渐渐有了一些模糊的念头。
似乎这位当朝宰相……并不满意遂宁郡王?
众人只是隐隐有这种感觉,这种问题当然不便开口问,毕竟章惇平日里也是不苟言笑,一副冷面阎王的模样,很难说他对赵佶到底是什么评价。
于是在一片诡异的沉默中,章惇将奏疏飞快批示了几句,便令宫人紧急送入宫中。
…………
燕云,河间府。
今夜赵郡王不关心人类,只关心畜生。
接连数日,赵孝骞的精力都放在狗剩身上,嗯,那匹取了个狗名的汗血马。
主人与坐骑之间需要培养感情,真正到了要命的关头,坐骑便是主人最值得信任的战友。
这几日赵孝骞亲自给狗剩喂草料,洗刷刷,亲自带它出城放风疾驰,几乎日夜驻在马厩边,与狗剩长相厮守。
培养感情渐渐显出了效果,几天下来,狗剩与赵孝骞的关系越来越好,它终于渐渐认可了这位新主人,时不时地在他面前表现亲昵的一面。
赵孝骞对这匹宝马也非常满意,毕竟是传说中的汗血马,仅是这道光环就了不得,更何况这匹马全速疾驰起来确实很快。
到了战场上,赵孝骞完全可以让敌人先跑三十九米,最后他再掏出四十米的大刀……
这天赵孝骞仍待在马厩外,隔着栅栏摩挲狗剩的大脑袋,低声呢喃与它继续联络感情。
“狗剩啊,我这个主人你应该认可了吧?最近从你的眼神里,我能看出你对我越来越喜欢了……”
狗剩猛地摇摆大脑袋,狠狠打了个响鼻。
虽说渐渐认可了这位主人,但它对自己的名字仍然存在过敏反应,听到就浑身不适。
赵孝骞对此并不在乎,没关系,中国人也好,中国马也好,不管对任何东西过敏,只要裤裤一顿猛炫,再过敏的东西都会慢慢习惯,最后变得不过敏了。
“狗剩啊,不谦虚的说,我这个主人还是非常可圈可点的,被我骑过的都夸我,我家里六个婆娘,她们也夸我……”
狗剩一脸懵懂,完全听不懂这货在说什么。
“罢了,成年人的话题,你听不懂也正常,再过几年,我给你找几匹容貌绝佳,品德贤淑,宜家宜室的母马,你努努力多给我配几匹汗血小马驹……”
赵孝骞说着,突然露出邪恶的笑,弯下腰道:“来,先让我看看你的本钱雄壮否……”
狗剩在马厩内开始剧烈甩动摇摆踱步。
这主人如此不知羞耻的么?连畜生都不放过……
片刻后,赵孝骞睁大了眼,惊道:“本钱不错啊!好适合用来泡酒!”
狗剩浑身摇摆愈发激烈,快变疯马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赵孝骞扭头,却见许将一脸喜意急匆匆小跑,状元公的仪态是一点都不顾了。
“子安,好消息!”许将欣喜若狂道:“老夫与辽国使团谈妥了,辽国使团奉监国皇太孙之旨令……”
“燕云十六州境内所有辽军,以及契丹,渤海,奚族等族,愿悉数退出燕云,宋辽国境以燕云析津府北面一百里为新疆界重新划定。”
赵孝骞眨眨眼:“说人话……呃,抱歉,冲元先生,军中待久了,习惯性粗鲁了,刚才您这番话可否用通俗的语言再说一次?”
许将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随即继续兴奋地道:“通俗的说,辽国愿割让燕云十六州予我大宋,辽军和契丹等诸族人口将逐渐迁出燕云,燕云十六州的城池和土地,皆转交我大宋官府所治……”
“也就是说,我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许将忘形地双手按住他的肩膀,大笑道:“收复燕云了!子安,我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笑着笑着,许将眼眶渐渐湿润,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有生之年,老夫竟真能见到燕云重归我大宋!此时老夫仍恍如做梦一般……”
赵孝骞笑了笑,笑容很淡。
燕云十六州的回归,早在他的意料之中,谈不拢才叫奇怪,这本就是辽国内定已久的条件。
耶律延禧和辽臣们都很清楚,以辽军如今渐渐迟暮的实力,根本守不住燕云的,与其付出无谓的伤亡拼死守卫燕云,还不如直接送给大宋,换取未来数十年的和平,给辽国的重振留出充足的时间。
条款早已内定,赵孝骞自然感受不到太大的惊喜。
“冲元先生,我要的来州,辰州,苏州三城,萧奉先怎么说?”赵孝骞突然问道。
许将止住了哭声,哽咽道:“都答应了,萧奉先遣快骑入上京,请示了耶律延禧,今日清晨,耶律延禧的回复已到了河间府,他答应送出这三座城。”
“于是今日上午,老夫便与辽国使团达成了和议,由于和议的地点是河间府,大宋与辽国将此议统称为‘河间之盟’,两国已约定停战,从此睦邻友好,永罢刀兵。”
“两个月内,辽国军民逐渐撤出燕云,留下燕云的汉人不予迁徙,余者皆去,当然,燕云十六州境内所有的官仓粮草,各地府库的钱财,军械,马匹等,所有的东西皆由辽人带走,大宋不予追究。”
赵孝骞原本平静的表情,此刻突然一愣,怔忪半晌后,赵孝骞勃然怒道:“钱财也带走?”
“特么的,萧奉先这狗东西,谁给他的权力,敢带走老子的钱财!”
“燕云既然让出来了,燕云的钱财自然是我的……嗯,是咱大宋的!凭啥让辽人带走?”
赵孝骞骂骂咧咧,撸着袖子转身便朝府衙正堂走去,一脸杀气腾腾的样子。
“陈守,派人把辽国使团带回来,老子重新跟他们谈谈!”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8213/556739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