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755章 一发不可收拾

第755章 一发不可收拾

推荐阅读:木叶:三十岁的宇智波提不起劲重生八零:我在长白山猎野味发家大唐:一个厨子的府兵之旅揣崽流放,弃妃活成白月光超武入侵斗罗:蛊师雨浩,她们大有问题北朝争雄火影:从罗杰船上归来的漩涡鸣人夫君假死?预知未来后我不守寡了!我在印度当神牛

    鄴城城外,袁军大营。
    中军大帐內,此刻是灯火通明,內中魏公袁尚,冀州別驾田丰、冀州治中沮授、从事逢纪、故豫州刺史阴夔等幕府重臣,及河北硕果仅存的名將张郃、高览,另有都督將军马延、射声校尉郭昭,纷纷列於席间,共同商议起了一件要事-——即鄴城失陷后,他们应当何去何从。
    此中作为君主的袁尚,他自觉秦军连战皆盛,士气正旺,加上如今秦军攻陷了鄴城,料来当下秦军的士气必定是处於顶峰状態,这个时候如果和秦军对垒,十有八九又是一场大败,只会將手头上的兵马折损乾净,却无东山再起的希望。
    所故袁尚生出退守河间、抑或是幽州的想法,先避开秦军士气最旺盛的时候,同时募集兵马,修整军心,然后再图夺回鄴城,这个法子虽是瞧起来有些退缩和胆怯,但不失稳妥和安全。
    只是退守这等想法,不合从袁尚这位君主口中道出,所以他向一眾文武发出垂询,等待有人提出退守的建议,然后他再摆出从善如流的模样,应下退守河间或幽州的建议。
    面对袁尚的垂询,家小失陷在城內的高览,他拱手出言道:“明公,今者此营內的诸军,多为鄴兵,家小大半都在鄴城內,如今鄴城失陷,倘若不及时攻取夺回鄴城,只怕我军心涣散,不战自溃。”
    这里高览固然是因为自己的家小失陷在鄴城內,所故偏向於攻取夺回鄴城,但他所言,也確乎在理,袁尚所统为鄴城,家小在鄴城內,如今为秦军所执,鄴兵忧於家小,还能有几分战力,实未可知也。
    最怕的是鄴兵军心动摇,为了和家小聚於一处,逾营出奔归降秦军,倘若人数少还好,若是人数一多,出降的趋势不可抑制,那就是全军离散,举营崩溃的局面了。
    而依者高览心下揣摩,如果不能及时夺回鄴城,全军崩溃的局面迟早会出现,毕竟袁尚非是袁绍,能有袁绍那等约束诸军,让诸军在失去家小的情况下奋战的魄力和威望,思来袁尚定多约束诸军七八日,营中的鄴兵就会出现大规模出逃的情况。
    都督將军马延出席附和道:“明公,高將军所言极是,鄴兵家小皆在城內,若秦军令鄴兵家小出书信招降鄴兵,定然会出现鄴兵出逃,奔向鄴城的情况出现……到时候,秦军日益壮大,我军日益力薄,將不战自败也。”
    故豫州刺史阴夔循声出席,他拱手道:“明公,鄴城重於泰山,当遂即出兵夺回为上,高將军和马都督所言甚善,望明公鉴纳。”
    阴夔之后,又有数人出席,附和起高览和马延的进言,认为应当立即出兵夺回鄴城为上。
    袁尚未做应答,他只低垂眉目,听著眾人慷慨激昂,进言夺回鄴城的言论。
    此中袁尚知道,高览、马延等人,有出於私心,因家小陷於鄴城,所故建议夺回鄴城,从而夺回自己的家小,也有顾全大局,以鄴兵家小皆在城內,所以为了保证大军不崩溃,需要夺回鄴城。
    可不管高览、马延等人是出於公心还是私心,这些人的进言都不符合袁尚的想法,袁尚现下没有了战心和斗志,他对战胜士气高昂的秦军,夺回鄴城这一座坚城,全无一分把握。
    “诸君可有其他条陈进上。”袁尚將目光扫向田丰、沮授、逢纪等人,希望从这几位心腹重臣的口中得到想要的进言。
    逢纪作为袁尚的心腹,他理解了袁尚的心意,缓缓出席道:“明公,秦军连战皆胜,士气高昂,眼下又夺取了鄴城,而鄴城我河北经营日久,实是坚固,非一朝一夕所能攻下。”
    袁尚微微頷首,他示意逢纪接著往下讲。
    逢纪一边受著袁尚的鼓舞,一边挨著马延、阴夔等人不善的目光,续而往下讲道:“所故而今之计,惟有先行退走,然后再做思量,不然顿兵於此,上不得攻下鄴城,下不得击败秦军,且一著不慎,为秦军所败……”
    “那时候,我军不得復振,秦军一往无前,就是万劫不復的局面了。”
    “从事所言谬矣。”马延跳了出来,他反驳逢纪道:“鄴城被夺,鄴兵担忧城內的家小,如何会跟著撤离,只怕撤军一事传出,鄴兵就將举营出逃,不復追隨明公。”
    “此易事尔。”逢纪面对马延的反驳,他应声答了一句:“如今鄴城失陷的消息还没传扬出去,所知者不多,可先封锁消息,明日就拔营动身,鄴兵一时不知內情,只会听令行事,不会出现马都督所言出逃的情况。”
    不待马延反驳,逢纪再度拱手向袁尚言道:“明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今者可趁鄴城失陷的消息还没传出去,立即引军撤离此地,可奔往巨鹿、河间,重整兵马,再发兵图取鄴城。”
    “不然若是迟缓时日,鄴城失陷的消息为诸军所知,鄴兵必然不愿意撤离此地,到时候再想走,就只能孤家寡人的离去了,而没了兵马,出奔地方,恐是难以震住地方官吏的不臣之心。”
    “卿言在理。”袁尚道出了偏向逢纪的语气,让准备再度反驳逢纪的马延闭上了嘴巴,马延瞧了一眼袁尚的神色,眸子中闪烁不定,虽是他神色不变,但心底却是发出了一声轻蔑的哂笑。
    “別驾,治中,张將军,卿三人为文武之长,可有方略上陈。”袁尚將目光扫向田丰、沮授、张郃三人,徵询起了三人的建议,如果这三人有两人同意逢纪的退走之策,那明日拔营的事情就可以定了下来,不然反对的意见太多,袁尚也不好违逆眾人的心意。
    作为一名刚刚上位的君主,袁尚的一切权柄,来自於袁绍的遗命,以及田丰、沮授、张郃等文武重臣对他的拥戴,而他本人的威望,实在是有所不足,不能明摆著违逆眾人的心意,他还没有那等大权在握、说一不二的威赫。
    尤其是近来发生的事情,如征討平原未能攻取,鄴城为秦军所得,让袁尚不得立威,只能在政务上隨大流,按照一眾文武建议条陈的最大公约数去执行,最大程度顾及一眾文武的顏面。
    张郃听到袁尚的问询,他拱手出声道:“明公,臣为武將,於大略上见识不足,还请明公听取別驾和治中的金玉良言,只是不管明公做出何等的决定,臣下都將追隨从之,绝无二话。”
    面对表露忠心的张郃,袁尚微微頷首,他將目光看向田丰和沮授,发出徵询的语气:“別驾,治中。”
    沮授轻咳一声,他开口道:“明公,以臣下之意,当如逢从事所言,先行退走,再做思量,不可以疲敝之兵,对阵秦军驍锐之师,这不是明智之士应当做出的举措。”
    三票得了一票半,袁尚心中稍稍慰藉,他抱著希冀的目光,看向了默然不语的田丰,徵询起了田丰这位文武之长的意见。
    田丰先是沉默了片刻,而后终是开口道:“明公,今丰有上中下三策献於明公。”
    “別驾但请出言。”袁尚微微端正身形,露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下策,我军顿兵於此,攻打鄴城,以当今敌我双方的兵力及士气而论,念来战不过数日,我军中士卒,当因为担心鄴城家小而出降秦军,为秦军驱使反攻我军,局势沮坏,不可复製。”
    田丰道出了下策的结果:“最后,我等將於此成囚,为秦军所擒,或是斩首,或是械送长安,为楚囚是也。”
    “不知別驾所言中策和上策是?”袁尚心下大慰,田丰所言下策是顿兵在此攻打鄴城,那他的退走之策就得到了两票半的认可,有田丰和沮授的点头,再加上唯命是从的张郃,他可以在明日拔营起寨,退走河间。
    不过在此之前,袁尚先要听一听田丰的中策和上策。
    “中策。”田丰声音一贯的清朗,传达到了帐內的每一处:“取军中精锐,弃营而走,奔向幽州所在,然后修整兵马,再度后举,若事有不济,则旋即遁走胡地,如此不管將来局势如何,都可保全性命。”
    “上策呢?”袁尚微微俯身,下策是成囚,中策可保身,他急切的想知道田丰上策的內容。
    “上策。”田丰语气郑重,宣言帐內道:“上策如沮治中、逢从事所言,明日拔营起寨,遁走河间,招募兵马,再度后举。”
    “只是。”田丰补充了一句道:“以区区河间、幽州之兵,妄图重夺鄴城,明智者闻之必然哂笑,以此无异於驱豺狼同虎豹相斗也。”
    “何者?河北诸州,以冀州为重,冀州诸郡,以魏郡为重,魏郡即是没於秦军之手,安平、清河、巨鹿等诸郡官吏,必然闻风骚动,归降於秦军。”
    “如此,冀州大半郡县为秦军所得也,到时候秦军以冀州为前阵,关中为枢纽,巴蜀为后驱,以此挥兵征討,单单以河间、幽州对敌,有若稚子举兵搏杀壮士。”
    “那別驾的意思是?”袁尚面露惑然,他问询道:“若如別驾所言,这上策反倒不如中策,至少中策可以保全性命。”
    “明公。”田丰为之解释道:“单以河间、幽州確乎难以对敌秦军,然若是明公修书一封,致於长公子,同长公子言明利害关係,得长公子助力,到时候兵力可得倍之。”
    “且今者鄴城之失,实是因为河北內中生忧,不然秦军何以得机会掩袭鄴城,当以此为诫,儘早同长公子和睦休寧,到时候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则鄴城可復,袁氏可兴。”
    “不然明公遁走河间,和长公子始终不睦,兄弟间爭斗不休,即是为秦军所哂笑,亦当復为秦军窥得机会,河间必然失守,就只能效臣下所言中策,奔往幽州,窜入胡狄之地,染一身腥膻也。”
    “別驾金玉良言,我自当从之。”袁尚即不想丟掉性命,也不想遁入胡地,他所念著,是重整旗鼓,光復鄴城,保住父亲袁绍留给他的基业,这个时候同袁谭之间的恩怨,倒显得无足轻重了。
    若是为了自家的基业,以及袁氏的兴盛,去同袁谭讲和,袁尚不介意去讲上一讲,他只当效仿越王勾践,屈身忍辱,只为来日一雪耻辱。
    一念至此,袁尚宣令道,鄴城失陷的消息不可走漏,明日就当拔营起寨,向河间而去。
    听到袁尚的命令,其余人等皆是拱手应命,而都督將军马延、射声校尉郭昭、故豫州刺史阴夔等人却是慢了一拍,几位相熟的老友交流了一二眼神,而后才拱手应命。
    接著会议散去,袁尚让一眾文武下半夜好生休息,为来日行军养足元气。此外袁尚留下了田丰和沮授、逢纪、张郃等人,同这些人细细的討论起了田丰的上策,如何去进行完美的执行-——说服袁谭合兵一处,反攻鄴城。
    此中沮授献言道,他认为袁尚应当亲笔书写一封书信,言明鄴城失陷对於他和袁谭的害处,念来袁谭作为袁绍的长子,当不愿意见到鄴城落入秦军的手中,同时鄴城失陷,意味著他和袁谭都有沦为囚虏的可能,袁谭理当不愿意成为秦军的阶下囚。
    袁尚从善如流,他当即就提笔书写了起来,他在书信前面堆砌他和袁谭之间的兄弟情谊,而后话锋一转,以鄴城作为先君袁绍的根基所在,如今为秦军所窃取,这是置他们兄弟二人落入不孝的境地,最后袁尚望著袁谭能够放下二人的恩怨,合兵一处,夺回鄴城,以宽慰袁绍的在天之灵,不使袁绍在九泉下不得安息。
    就在袁尚写道『弟临书涕零,不知所言』的时候,忽的帐外乱鬨鬨的闹腾了起来,他微微一皱眉头,遣人到外间查看,很快,这人奔回帐內,言辞急促的回道:“明公,营中忽起大火,有人宣言鄴城城陷,士卒听闻后,举营大乱。”(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8438/644216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