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推荐阅读:木叶:三十岁的宇智波提不起劲、重生八零:我在长白山猎野味发家、大唐:一个厨子的府兵之旅、揣崽流放,弃妃活成白月光、超武入侵、斗罗:蛊师雨浩,她们大有问题、北朝争雄、火影:从罗杰船上归来的漩涡鸣人、夫君假死?预知未来后我不守寡了!、我在印度当神牛、
接接接!
元清再正常不过的一句话惹得崔授暴怒,那个接字轻飘飘落下,却重如千钧,沉沉坠在崔授心头,压得他胸口闷痛。
是啊,接。
分明是将宝贝从他身边夺走,元清却能这般理所应当,能用到的字眼也分外温情脉脉。
元清一个又亮又响的虚空巴掌甩得崔授从幻梦之中清醒,那些在床帏间逼哄宝贝说的甜言蜜语顷刻碎裂。
崔授恼羞成怒,什么庙堂上的谋算筹划,通通抛诸脑后。
“宋王殿下请回,小女今后与你再无一丝瓜葛,下官自会请陛下降诏,准你们和离。”
他几乎一字一顿,说完这段话,言辞客套疏离。
不管元清作何反应,崔授朗声道:“来人,送客!”
皇帝早不病晚不病,偏在除夕夜里染了风寒,粘在榻上病病歪歪,害得崔授寻不到进言时机。
崔授没来及请皇帝下旨和离,元清倒先发制人,唆使御史弹劾岳父。
李遁在崔夫人灵前不惜得罪首相,也要寻求真相的一幕,使元清深受触动。
不是所有人都畏惧权势。
总有人正直耿介,心中存的唯有道义二字。
朝上敢于弹劾崔授的人比比皆是,元清就不信,崔授接到弹劾还能镇定自若,能彻底不顾士林议论。
士大夫最重清名操守,没几个能顶得住道德攻击。
崔授向来务实而不虚务,为政只以百姓社稷为要,视虚名为浮云拖累。
再者这人爱上亲生骨血,早已是离经叛道,与伦常纲纪背道而驰,哪里还管什么区区骂名。
不过不在乎别人议论是一回事,面子上还是要装一下。
崔授连上数道奏章自辩,言道:
“伏惟陛下圣明烛照,臣于陇西道遇刺受伤,命悬旦夕,几陷幽冥。感赖天恩教诲,宋王妃赤诚纯孝,朝夕侍臣于病榻之前,助臣脱困于阴司病索。愧臣德薄,内人骤逝,又得宋王妃时时宽解,昼夜娱亲,臣方得怀抱舒畅。何期落入小人耳中,捏造编述,辑总谗谣,进奸伪诋毁之言,毁忠孝志士之节,请陛下明鉴,还臣公道。”
废话,谨宝娱亲都娱到床上去了,他能不怀抱舒畅吗。
某人的奏章不仅驳斥弹劾的御史,还暗戳戳有嘲讽皇帝的意思。
同样都是卧病在床,人与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我宝贝衣不解带,日日夜夜守在榻侧照顾我,某些人孩子生了一堆,关键时刻一个孝顺的都没有。
我宝好,我宝孝顺,我宝爱我!都是我生得好,教得好!
皇帝病情愈发严重,都没闲心计较崔授的炫耀,将那奏章粗略浏览一遍,便烦躁地冲内侍摆手,“拿走。”
人在病中,心思敏感脆弱,皇帝也不能免俗例外。
早年皇帝和太子父子关系融洽和睦,也有过父慈子孝的光阴。
只是在权力面前,注定父不父,子不子。
皇帝日渐衰朽,而太子羽翼渐丰,如日中天。
天无二日。
皇帝对太子的猜忌日盛,免不了借扶持其他皇子以打压太子势力,晋王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皇帝的宠爱。
数载过去,晋王已有与太子争辉的实力野心,而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父子情,也早被消耗得差不多,只剩下相互的折磨和忌惮。
晋王倒是显得孝顺,日日进宫服侍皇帝,可皇帝自己却不敢让儿子近身,唯恐元渭勾结宫人谋逆,弑君弑父。
天家悲剧如此,皇帝本身也过于多疑,为了制衡崔授而实行烂操作,下诏把崔授的心肝宝贝配与儿子为妻,戳到了崔授痛处。
而某人就像张牙舞爪的老虎,踩了他的尾巴,岂能让皇帝好过,于是逐渐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上疏自辩后的次日,崔授入含光殿奏事,内侍小声阻拦道:“崔相请留步,陛下喝了药刚睡下,此时不好打扰。”
“军政大事,岂可贻误。”崔授一把推开内侍,撩起袍摆迈步向殿中。
说是军政大事,实际上是某人等不及了,来让皇帝下旨给宝贝和离。
至于国家大事,他巴不得皇帝病重不能视事,好大权独握,无人掣肘。
崔授入殿,行至榻前,不等内侍唤醒皇帝,向皇帝略微弯腰,振声道:“臣崔授有事奏请陛下。”
刚迷瞪过去的皇帝被他一声吓醒,垂死病中惊坐起,一看榻前立着门神一样高大挺拔的身影,“来人!来人!护驾!”
内侍忙上前招呼皇帝,小声提醒道:“陛下,是崔相。”
皇帝恍惚一下,在内侍的搀扶之下靠在床角,“……赐座。”
宰相与皇帝坐而论道,断没有让宰相站着奏事的道理。
“崔卿所奏何事,可是西北军情有变。”
“谢陛下。臣女与宋王成亲一载有余,夫妻离心,素来不睦,远悖人伦大道,今臣恳请陛下降诏,让他们和离,各觅姻缘,以全臣一片爱女之心。”
“……”
“……”
“……”
皇帝默然无语,不悦得很,惊扰朕就为这屁大的事儿?
再者赐婚岂有收回的道理?这不是明摆着让皇帝承认自己眼光不好,之前赐婚赐错了么?皇帝断不能应允和离。
皇帝故作惊讶,虚弱不已,“竟有夫妻不和?咳咳咳……他们夫妇常携手进出宫廷,到朕膝下请安尽孝,不和之事,似从未听闻呐,爱卿……”
“陛下威德之下,四海宾服,他们面对陛下岂敢不敬,请陛下降诏。”
“……”
“请陛下降诏。”
“……”
“请陛下降诏!”
崔授咄咄逼人,逼得皇帝没办法,好在侍中裴愿和御史中丞韦玄一前一后也前来含光殿奏事。
这两人像见了鬼,裴愿大声怒斥崔授:“崔行道!你竟敢逼迫人主,眼中可有君父!”
崔授横眉冷对,睥睨裴愿,“逼迫人主?我怎不知,还请裴侍中明示。”
“你!”
崔授起身站立,掸掸不落纤尘的官服,从容负手,“我只是提醒圣上忘却之事,陛下说呢?”
“…………”
皇帝体力不支,病晕了过去。
裴愿忙让内侍唤取太医,转身指着崔授,怒得掀起不远处案上的砚台就往崔授身上招呼。
崔授向旁边略一侧身,裴愿扑了个空,一个大趔趞险些绊倒在地,韦玄忙上前搀扶。
韦玄扶着裴愿苦心劝解崔授:“行道兄,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韦玄也觉得崔授今日所作所为不当,失了臣子本分。
崔授更生气,可恶!没有拿到和离诏书。
他冷哼一声,越过韦玄裴愿二人,扬长而去。
出了门低声吩咐甲士道:“护送裴侍中回左省,日后莫让他靠近御前。”左省即门下省。
“是。”
这也是崔授敢对皇帝不敬的倚仗。
自从皇帝下旨赐婚崔谨与元清,对皇帝的怨恨不满便在崔授心底扎根,而他私下里的忠实拥趸叶颂声,也是皇帝亲信,执掌南衙禁军。
经过崔授一年多的有心经营,这宫闱守备是否还是铁板一块,真不好说。
望着殿门处消失的背影,韦玄和裴愿一阵大眼瞪小眼,再看看病榻上昏睡的皇帝,韦玄连声暗叹。
唉!唉!唉!
你说你惹他做什么。
明知道这人爱女如命,拿他那个病秧子女儿当宝,你非要把她许配给自己不成器的儿子。
他要女儿和离,你就答应他,让他们和离不就得了。
唉……
韦玄觉得皇帝没事找事,也对崔授的做法不甚认同,打算找时机劝说。
元清再正常不过的一句话惹得崔授暴怒,那个接字轻飘飘落下,却重如千钧,沉沉坠在崔授心头,压得他胸口闷痛。
是啊,接。
分明是将宝贝从他身边夺走,元清却能这般理所应当,能用到的字眼也分外温情脉脉。
元清一个又亮又响的虚空巴掌甩得崔授从幻梦之中清醒,那些在床帏间逼哄宝贝说的甜言蜜语顷刻碎裂。
崔授恼羞成怒,什么庙堂上的谋算筹划,通通抛诸脑后。
“宋王殿下请回,小女今后与你再无一丝瓜葛,下官自会请陛下降诏,准你们和离。”
他几乎一字一顿,说完这段话,言辞客套疏离。
不管元清作何反应,崔授朗声道:“来人,送客!”
皇帝早不病晚不病,偏在除夕夜里染了风寒,粘在榻上病病歪歪,害得崔授寻不到进言时机。
崔授没来及请皇帝下旨和离,元清倒先发制人,唆使御史弹劾岳父。
李遁在崔夫人灵前不惜得罪首相,也要寻求真相的一幕,使元清深受触动。
不是所有人都畏惧权势。
总有人正直耿介,心中存的唯有道义二字。
朝上敢于弹劾崔授的人比比皆是,元清就不信,崔授接到弹劾还能镇定自若,能彻底不顾士林议论。
士大夫最重清名操守,没几个能顶得住道德攻击。
崔授向来务实而不虚务,为政只以百姓社稷为要,视虚名为浮云拖累。
再者这人爱上亲生骨血,早已是离经叛道,与伦常纲纪背道而驰,哪里还管什么区区骂名。
不过不在乎别人议论是一回事,面子上还是要装一下。
崔授连上数道奏章自辩,言道:
“伏惟陛下圣明烛照,臣于陇西道遇刺受伤,命悬旦夕,几陷幽冥。感赖天恩教诲,宋王妃赤诚纯孝,朝夕侍臣于病榻之前,助臣脱困于阴司病索。愧臣德薄,内人骤逝,又得宋王妃时时宽解,昼夜娱亲,臣方得怀抱舒畅。何期落入小人耳中,捏造编述,辑总谗谣,进奸伪诋毁之言,毁忠孝志士之节,请陛下明鉴,还臣公道。”
废话,谨宝娱亲都娱到床上去了,他能不怀抱舒畅吗。
某人的奏章不仅驳斥弹劾的御史,还暗戳戳有嘲讽皇帝的意思。
同样都是卧病在床,人与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我宝贝衣不解带,日日夜夜守在榻侧照顾我,某些人孩子生了一堆,关键时刻一个孝顺的都没有。
我宝好,我宝孝顺,我宝爱我!都是我生得好,教得好!
皇帝病情愈发严重,都没闲心计较崔授的炫耀,将那奏章粗略浏览一遍,便烦躁地冲内侍摆手,“拿走。”
人在病中,心思敏感脆弱,皇帝也不能免俗例外。
早年皇帝和太子父子关系融洽和睦,也有过父慈子孝的光阴。
只是在权力面前,注定父不父,子不子。
皇帝日渐衰朽,而太子羽翼渐丰,如日中天。
天无二日。
皇帝对太子的猜忌日盛,免不了借扶持其他皇子以打压太子势力,晋王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皇帝的宠爱。
数载过去,晋王已有与太子争辉的实力野心,而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父子情,也早被消耗得差不多,只剩下相互的折磨和忌惮。
晋王倒是显得孝顺,日日进宫服侍皇帝,可皇帝自己却不敢让儿子近身,唯恐元渭勾结宫人谋逆,弑君弑父。
天家悲剧如此,皇帝本身也过于多疑,为了制衡崔授而实行烂操作,下诏把崔授的心肝宝贝配与儿子为妻,戳到了崔授痛处。
而某人就像张牙舞爪的老虎,踩了他的尾巴,岂能让皇帝好过,于是逐渐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上疏自辩后的次日,崔授入含光殿奏事,内侍小声阻拦道:“崔相请留步,陛下喝了药刚睡下,此时不好打扰。”
“军政大事,岂可贻误。”崔授一把推开内侍,撩起袍摆迈步向殿中。
说是军政大事,实际上是某人等不及了,来让皇帝下旨给宝贝和离。
至于国家大事,他巴不得皇帝病重不能视事,好大权独握,无人掣肘。
崔授入殿,行至榻前,不等内侍唤醒皇帝,向皇帝略微弯腰,振声道:“臣崔授有事奏请陛下。”
刚迷瞪过去的皇帝被他一声吓醒,垂死病中惊坐起,一看榻前立着门神一样高大挺拔的身影,“来人!来人!护驾!”
内侍忙上前招呼皇帝,小声提醒道:“陛下,是崔相。”
皇帝恍惚一下,在内侍的搀扶之下靠在床角,“……赐座。”
宰相与皇帝坐而论道,断没有让宰相站着奏事的道理。
“崔卿所奏何事,可是西北军情有变。”
“谢陛下。臣女与宋王成亲一载有余,夫妻离心,素来不睦,远悖人伦大道,今臣恳请陛下降诏,让他们和离,各觅姻缘,以全臣一片爱女之心。”
“……”
“……”
“……”
皇帝默然无语,不悦得很,惊扰朕就为这屁大的事儿?
再者赐婚岂有收回的道理?这不是明摆着让皇帝承认自己眼光不好,之前赐婚赐错了么?皇帝断不能应允和离。
皇帝故作惊讶,虚弱不已,“竟有夫妻不和?咳咳咳……他们夫妇常携手进出宫廷,到朕膝下请安尽孝,不和之事,似从未听闻呐,爱卿……”
“陛下威德之下,四海宾服,他们面对陛下岂敢不敬,请陛下降诏。”
“……”
“请陛下降诏。”
“……”
“请陛下降诏!”
崔授咄咄逼人,逼得皇帝没办法,好在侍中裴愿和御史中丞韦玄一前一后也前来含光殿奏事。
这两人像见了鬼,裴愿大声怒斥崔授:“崔行道!你竟敢逼迫人主,眼中可有君父!”
崔授横眉冷对,睥睨裴愿,“逼迫人主?我怎不知,还请裴侍中明示。”
“你!”
崔授起身站立,掸掸不落纤尘的官服,从容负手,“我只是提醒圣上忘却之事,陛下说呢?”
“…………”
皇帝体力不支,病晕了过去。
裴愿忙让内侍唤取太医,转身指着崔授,怒得掀起不远处案上的砚台就往崔授身上招呼。
崔授向旁边略一侧身,裴愿扑了个空,一个大趔趞险些绊倒在地,韦玄忙上前搀扶。
韦玄扶着裴愿苦心劝解崔授:“行道兄,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韦玄也觉得崔授今日所作所为不当,失了臣子本分。
崔授更生气,可恶!没有拿到和离诏书。
他冷哼一声,越过韦玄裴愿二人,扬长而去。
出了门低声吩咐甲士道:“护送裴侍中回左省,日后莫让他靠近御前。”左省即门下省。
“是。”
这也是崔授敢对皇帝不敬的倚仗。
自从皇帝下旨赐婚崔谨与元清,对皇帝的怨恨不满便在崔授心底扎根,而他私下里的忠实拥趸叶颂声,也是皇帝亲信,执掌南衙禁军。
经过崔授一年多的有心经营,这宫闱守备是否还是铁板一块,真不好说。
望着殿门处消失的背影,韦玄和裴愿一阵大眼瞪小眼,再看看病榻上昏睡的皇帝,韦玄连声暗叹。
唉!唉!唉!
你说你惹他做什么。
明知道这人爱女如命,拿他那个病秧子女儿当宝,你非要把她许配给自己不成器的儿子。
他要女儿和离,你就答应他,让他们和离不就得了。
唉……
韦玄觉得皇帝没事找事,也对崔授的做法不甚认同,打算找时机劝说。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00356/644125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