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请求援助
推荐阅读:抗战烽火之天狼、金丝雀她暗恋成真(GL)、叶总你老婆跑了、璃心人、伴生瞳、我看着你的时候、将军你被捕了、再嫁(1v1,H)、念念相许(GL)、跟着剧本谈恋爱、
第84章 请求援助
潘书记看着面前厚厚一迭各地劳工组织寄来的信件揉了揉眉心道:“放这里,我马上处理。”
沪市劳工会,全称是沪市工人联合总会,简称总工会或是劳工会。
这是一个专门为团结工人为国家谋求利益的组织。
存在的时间很长,最出名的人物便是在民国十六年四一二反革命行动中,被杜老板杀害之后埋在枫林桥的汪寿华同志。
杜老板也因此被蓝军政府授予少将参议的职务。
后期杜老板远走港岛,客死异乡,老死都不敢回来,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害怕秋后算账。
潘书记写完手里的稿子,放在一边,然后拆阅起旁边的信件。
刚刚打开第一封,潘书记目光扫过,陡然,发现这一迭信件里面参杂了一份奇怪的信件。
这封信跟别的信外表上并无不同,只是,在信封的左下角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符号。
这个符号在别人眼里或许可能是因为意外滴落的墨水,然后不小心蹭到了衣服,
但在潘书记的眼里却是完全不同。
这个符号是苏浙两区游击队联络员传递紧急情报的暗语。
潘书记负责的是沪市情报网络,红方内部有明确指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允许发生横向联系,
也就是说,按照正常流程,苏浙两区游击队是要跟沪市情报组织的交通员取得联络,将情报转交给交通员,
再由交通员交给潘书记的情报联络官,之后,才能由情报官把情报交到潘书记手里,
这样一来是多了很多流程,但也足够安全。
可现在,对方却直接用紧急联络密码把信件直接寄到了劳工会,潘书记面色微凛,这是出了意外状况了,而且,问题很严重。
顾不得别的,潘书记马上打开那封信。
信里面的内容与别的工人组织要求的差不多,但要是经过特殊的密码本串联。
那么,就会出现另一道信息。
“下午六点半,梧桐路秋叶公园见面,十万火急.”
暮色四合,路灯刚刚亮起,光线昏黄柔和。
秋叶公园一角,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八角凉亭,旁边是几棵枝繁叶茂的老樟树和一个水流潺潺的假山鱼池。
空气中有淡淡的草木和湿润泥土的气息,远处传来模糊的城市背景音和偶尔几声虫鸣。
凉亭边上,一道身着普通的灰色工人装,深色长裤的中年人翘着二郎腿,手里拿着一份卷起的当日报纸。
他的目光看似在安静地看报,实则眼角的余光敏锐地扫视着周围环境。
尤其是几个人群拥挤的地点,这个时代没有太多的娱乐,街坊邻居收工之后最大的娱乐无非就是带上孩子来公园里面玩耍。
小孩子沿着公园草坪,绿道,叽叽喳喳的跑来跑去,大人则会选个地方摆上棋局与老对手对弈一番。
虽然棋艺不见得多高明,但毕竟也是一种消遣的手段。
中年男子目光流转,身上气息内敛,仿佛刻意的不让自己暴露在别人眼里。
暮色渐浓,中年男子看了看时间,此时距离六点半还有四分钟。
哒哒哒,一阵高跟鞋的声音响起,
一名身材高挑的女子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那女子大约三十岁出头,衣着打扮可以用时尚来形容,穿着素雅的米色旗袍,脖子上围着一条淡蓝色的丝巾,手里提着一个印有附近知名糕点店名字的纸袋。
那女子显然也看到了凉亭边上的中年人,但她没有马上上前接触,而是走向凉亭前方的鱼池,似乎被里面的锦鲤吸引,驻足观看.
紧接着,女子打开袋子,右手有意无意的拍了拍鱼池旁的围栏,然后,取出里面的面包,撕下一片,扔进鱼池。
中年人心神微动,这是对方传达暗语,表示处境安全,没人跟踪。
中年人见状也合上报纸,然后随意的挥了挥手里的报纸,仿佛在驱赶暮色下的蚊虫。
那女子看见之后心领神会的走过来。
中年人也站起身子朝她走去,两人身形交错之时,女子手里的袋子已经出现在中年人的手里。
两人很有默契的没有再看对方一眼,各自朝相反的方向离开。
中年男子拎着装有报纸的袋子一路疾行,确定双方距离够远,这才找了一个光线充足的角落。
打开袋子,袋子里面有一块撕了一角的面包,中年男子掰开面包,里面是一张纸条。
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一些话语,中年人看完之后果断将字条塞进嘴巴里,然后拿起面包嚼了几口,连同纸条一起吞了下去。
夜晚,劳工会西厢房。
经历过一二八空袭事件之后,劳工会东厢房已经被日本人炸的只剩下残垣断壁。
沪市劳工会是纯公益组织,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钱,大家也只能挤到西厢房一起办公。
“噔噔蹬。”一阵脚步声响起,潘书记抬头看去,只见一道上身穿着工人装,下身穿着深色裤子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老钟,你来了。”
“潘书记,”钟原坐到潘书记对面道:“已经跟对方见过面了。”
潘书记沉声道:“什么事情对方要紧急见面?”
钟原缓声道:“新军方面在最近的行动中被鬼子围剿,部分同志受了伤。”
“部队药品紧缺,项书记派了一名特派员前往金陵买药,她身上带了三根大黄鱼,六根小黄鱼,还有一些法币。”
“但特派员没有在金陵下车,而是直接来了沪市。”
潘书记迟疑道:“舍近求远,莫非她的行踪暴露了?”
钟原道:“现在不好说,跟她接头的同志已经牺牲了。”
“更蹊跷的是,她下车之后第一要务是要跟沪市方面的组织取得联系,但现在,苏浙两区游击队的联络员迟迟没等到她的联络信号。”
“既无法肯定她是否行踪泄露被捕,也无法肯定她是否携款潜逃。”
“总而言之,就是这么一个大活人下车之后就失踪了。”
“现在总部是两个意思,一是要确定特派员是否安全,她本人有没有问题。”
“其二就是希望沪市方面能够尽快筹集一批药品,如果确定特派员身份没有问题,让她带着药品尽快赶回根据地。”
潘书记神色一凝:“项书记怎么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自己的同志?”
(本章完)
潘书记看着面前厚厚一迭各地劳工组织寄来的信件揉了揉眉心道:“放这里,我马上处理。”
沪市劳工会,全称是沪市工人联合总会,简称总工会或是劳工会。
这是一个专门为团结工人为国家谋求利益的组织。
存在的时间很长,最出名的人物便是在民国十六年四一二反革命行动中,被杜老板杀害之后埋在枫林桥的汪寿华同志。
杜老板也因此被蓝军政府授予少将参议的职务。
后期杜老板远走港岛,客死异乡,老死都不敢回来,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害怕秋后算账。
潘书记写完手里的稿子,放在一边,然后拆阅起旁边的信件。
刚刚打开第一封,潘书记目光扫过,陡然,发现这一迭信件里面参杂了一份奇怪的信件。
这封信跟别的信外表上并无不同,只是,在信封的左下角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符号。
这个符号在别人眼里或许可能是因为意外滴落的墨水,然后不小心蹭到了衣服,
但在潘书记的眼里却是完全不同。
这个符号是苏浙两区游击队联络员传递紧急情报的暗语。
潘书记负责的是沪市情报网络,红方内部有明确指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允许发生横向联系,
也就是说,按照正常流程,苏浙两区游击队是要跟沪市情报组织的交通员取得联络,将情报转交给交通员,
再由交通员交给潘书记的情报联络官,之后,才能由情报官把情报交到潘书记手里,
这样一来是多了很多流程,但也足够安全。
可现在,对方却直接用紧急联络密码把信件直接寄到了劳工会,潘书记面色微凛,这是出了意外状况了,而且,问题很严重。
顾不得别的,潘书记马上打开那封信。
信里面的内容与别的工人组织要求的差不多,但要是经过特殊的密码本串联。
那么,就会出现另一道信息。
“下午六点半,梧桐路秋叶公园见面,十万火急.”
暮色四合,路灯刚刚亮起,光线昏黄柔和。
秋叶公园一角,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八角凉亭,旁边是几棵枝繁叶茂的老樟树和一个水流潺潺的假山鱼池。
空气中有淡淡的草木和湿润泥土的气息,远处传来模糊的城市背景音和偶尔几声虫鸣。
凉亭边上,一道身着普通的灰色工人装,深色长裤的中年人翘着二郎腿,手里拿着一份卷起的当日报纸。
他的目光看似在安静地看报,实则眼角的余光敏锐地扫视着周围环境。
尤其是几个人群拥挤的地点,这个时代没有太多的娱乐,街坊邻居收工之后最大的娱乐无非就是带上孩子来公园里面玩耍。
小孩子沿着公园草坪,绿道,叽叽喳喳的跑来跑去,大人则会选个地方摆上棋局与老对手对弈一番。
虽然棋艺不见得多高明,但毕竟也是一种消遣的手段。
中年男子目光流转,身上气息内敛,仿佛刻意的不让自己暴露在别人眼里。
暮色渐浓,中年男子看了看时间,此时距离六点半还有四分钟。
哒哒哒,一阵高跟鞋的声音响起,
一名身材高挑的女子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那女子大约三十岁出头,衣着打扮可以用时尚来形容,穿着素雅的米色旗袍,脖子上围着一条淡蓝色的丝巾,手里提着一个印有附近知名糕点店名字的纸袋。
那女子显然也看到了凉亭边上的中年人,但她没有马上上前接触,而是走向凉亭前方的鱼池,似乎被里面的锦鲤吸引,驻足观看.
紧接着,女子打开袋子,右手有意无意的拍了拍鱼池旁的围栏,然后,取出里面的面包,撕下一片,扔进鱼池。
中年人心神微动,这是对方传达暗语,表示处境安全,没人跟踪。
中年人见状也合上报纸,然后随意的挥了挥手里的报纸,仿佛在驱赶暮色下的蚊虫。
那女子看见之后心领神会的走过来。
中年人也站起身子朝她走去,两人身形交错之时,女子手里的袋子已经出现在中年人的手里。
两人很有默契的没有再看对方一眼,各自朝相反的方向离开。
中年男子拎着装有报纸的袋子一路疾行,确定双方距离够远,这才找了一个光线充足的角落。
打开袋子,袋子里面有一块撕了一角的面包,中年男子掰开面包,里面是一张纸条。
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一些话语,中年人看完之后果断将字条塞进嘴巴里,然后拿起面包嚼了几口,连同纸条一起吞了下去。
夜晚,劳工会西厢房。
经历过一二八空袭事件之后,劳工会东厢房已经被日本人炸的只剩下残垣断壁。
沪市劳工会是纯公益组织,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钱,大家也只能挤到西厢房一起办公。
“噔噔蹬。”一阵脚步声响起,潘书记抬头看去,只见一道上身穿着工人装,下身穿着深色裤子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老钟,你来了。”
“潘书记,”钟原坐到潘书记对面道:“已经跟对方见过面了。”
潘书记沉声道:“什么事情对方要紧急见面?”
钟原缓声道:“新军方面在最近的行动中被鬼子围剿,部分同志受了伤。”
“部队药品紧缺,项书记派了一名特派员前往金陵买药,她身上带了三根大黄鱼,六根小黄鱼,还有一些法币。”
“但特派员没有在金陵下车,而是直接来了沪市。”
潘书记迟疑道:“舍近求远,莫非她的行踪暴露了?”
钟原道:“现在不好说,跟她接头的同志已经牺牲了。”
“更蹊跷的是,她下车之后第一要务是要跟沪市方面的组织取得联系,但现在,苏浙两区游击队的联络员迟迟没等到她的联络信号。”
“既无法肯定她是否行踪泄露被捕,也无法肯定她是否携款潜逃。”
“总而言之,就是这么一个大活人下车之后就失踪了。”
“现在总部是两个意思,一是要确定特派员是否安全,她本人有没有问题。”
“其二就是希望沪市方面能够尽快筹集一批药品,如果确定特派员身份没有问题,让她带着药品尽快赶回根据地。”
潘书记神色一凝:“项书记怎么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自己的同志?”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01286/595584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