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再添一员猛將!野心勃勃(6000字,
推荐阅读:人生三十、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大宋悍臣、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御兽修仙:我获得了灵宠天赋、从上海滩大亨到港岛豪门、天子宁有种、心之怪盗!但柯南、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从婴儿开始肝成道君、
第225章 再添一员猛將!野心勃勃……(6000字,求月票)
不出意外,姜闻的《太阳照常升起》,还是没能逃过“票房遇冷”的命运。
上映十多天,总票房才勉强突破2000万,单日票房更是直接暴跌到了不足50万。
这成绩对比其高额的製片成本,简直惨得一批。
不过嘛,“扑”也是相对的。
影片早就在坎城卖出了海外版权,成本也早已经收了回来,严格来说算不上亏本。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颇为纳闷。
毕竟这电影既没炫酷的特效,也没震撼的大场面,怎么就能了6000万呢?
贴吧里甚至有人给姜闻起了个“超支门教主”的外號,调侃他拍电影永远都在超支的路上。
旁人搞不懂其中缘由,但吕睿却看得门儿清。
在他看来,姜闻拍电影的路数,和王家伟其实有著异曲同工之妙。
俩人走的都是“意识流”路线,只是“超支”的原因不太一样。
王家伟的意识流,是连他自己都摸不准方向。
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拍,没头绪剧情该往哪走,也说不清楚要演员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態……
所以最后只能是一遍又一遍的试、一天天的磨,直至把时间拖得无限长,成本自然也会跟著暴涨。
可姜闻却不一样。
他拍电影时脑子里的想法太多,像炸开的烟似的,总是忍不住边拍边改剧情。
明明吕睿早就帮他画好了《太阳照常升起》的分镜图,並且標註好了每一个镜头的角度和节奏。
可他拍著拍著,却把剧本上那些全拋到了脑后,凭著感觉胡乱改动,完全不按设定来。
这就导致他拍戏格外费胶捲。
就比如当初拍《鬼子来了》时,他足足用了48万尺胶片,创下了业內少见的纪录。
尤其是片中那句“大哥大嫂过年好”的经典台词,据传,那位外国演员硬生生拍了100多遍才让他满意。
这般“逮著胶片可劲造”的操作,不超支才怪!
他的才华毋庸置疑,只是这“隨性”的拍法,怕是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反观吕睿,风格却截然相反。
他习惯用数字摄影机,只有在拍文艺片时,为了营造细腻的光影氛围感,才会偶尔用胶片摄影机。
而且拍摄时,他效率也极高,普通镜头通常两三遍就能过。
就算遇到难度大、演员难找感觉的戏份,也能在十遍以內解决问题,从不会像姜闻那样,在一个镜头上反覆消耗成本。
…
《太阳照常升起》很快定好了办庆功宴时间。
姜闻打来电话,声音带著一贯的爽朗,热情地发出邀请:“庆功宴你来不?”
吕睿这会倒是不忙。
《环太平洋》的前期筹备工作早已拆解完毕,分配给了各个团队。
中科院派来的机器人技术团队已进驻北影厂摄影棚,正拿著机甲图纸与中影、华宜、上影、睿视界联合组建的道具组对接,细化机甲关节的活动结构与材质选择。
上海美院的美术团队则与睿视界的创意组达成了合作,对著怪兽设计稿反覆修改。
吕睿的要求是,从鳞片纹理到肢体比例,都要兼顾视觉衝击力与生物合理性。
就连工程顾问团队也没閒著,正拿著场地设计图,测算摄影棚內搭建巨型机甲模型与模擬城市废墟场景的承重极限,確保拍摄安全。
眾人各司其职,將机甲设计、怪兽建模、道具製作、拍摄场地搭建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根本无需他过多操心。
他这会正准备回家收拾行李,確认没有遗漏后,过两天就会启程出国对接好莱坞特效团队。
此时,他拿著手机,乐呵呵的调侃道:“2000万票房还办庆功宴?”
“嘿?瞅你这话说的!”姜闻立马不服气地反驳,“票房虽然不算多,但海外版权费早就回本了,再说还在坎城拿了奖,怎么著也得办一场热闹热闹。”
“哈哈,行,今晚我准时过去。”吕睿笑著应下。
“记得啊,可別半路撂挑子!过来我顺便给你介绍个人。”姜闻又补充了句。
“谁啊?”
“你过来就知道了。”
姜闻故意卖了个关子,便掛了电话。
吕睿也没多想,收起手机后便坐上车,朝著家的方向驶去。
车子很快驶离了北影厂。
拐过弯道时,他不经意间透过后视镜,扫了一眼那占地高达数万平方米的巨大摄影棚。
里面此时已经搭起了部分钢架结构,隱约能看到部分城市模型的雏形。
看著这场景,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在吕睿脑海里冒了出来:
“要不,找个合適的地方,我自己也弄个摄影基地?”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就像泼了油的火苗,瞬间一发不可收拾!
他非常清楚,一个影视公司若是有属於自己的影视基地,那可是有巨大优势的。
首先能摆脱对外租赁场地的限制,不用再为拍摄档期与其他剧组爭抢摄影棚,也不用受限於现有场地的规格,能根据项目需求搭建专属场景。
其次能大幅度降低成本,长期来看,自建基地的投入远低於反覆租赁的费用,还能將閒置场地租给其他剧组,额外增加一笔收入。
更重要的是,完整的影视基地能整合產业链资源,从前期拍摄到后期製作,再到道具存储、演员住宿,都能一站式解决,极大提升项目推进效率。
甚至在做大做强后,还能吸引国外剧组前来拍摄,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吕睿此时脑海里浮现出的,正是前世青岛东方影都影视製作基地的模样。
前世,他在拍一部灾难题材的短剧时,曾去那里租赁过一个小型摄影棚。
也正因为那次经歷,他见识到了东方影都的“豪横”!
占地面积约376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540万平米,不仅有影视產业园,还配套了融创茂、大剧院等业態。
单纯只是影视產业园,就规划了40个全球领先的摄影棚。
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一万平米摄影棚和专业水下摄影棚,更配有数字影音中心、影视虚擬拍摄製作平台等顶尖硬体设施。
从前期拍摄到后期特效,从道具製作到版权交易,几乎覆盖了影视產业的全產业链。
不夸张的讲,但凡哪家影视公司能拥有这样的场地,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越是想,吕睿越觉得自建摄影基地的想法非常可行,心底的渴望也愈发强烈!
可下一秒,他又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踏马的,我这野心怎么越来越大了?”
有了睿视界,又想做动画ip,组合全动画產业链……
正在做《环太平洋》的筹备,又惦记起了摄影基地。
这不就是书上说的“贪心不足蛇吞象”吗?
但很快,他就压下了这份犹豫,眼神变得坚定。
贪!
就得贪!
此时不趁著眼下的势头扩张,更待何时?
年轻人有野心是好事,总不能满足於现状躺平吧?
毕竟躺平可是“负能量”,万一哪天被贴上“不思进取”的標籤,说不定还会影响到项目审批,乃至於被“封杀”,那才叫得不偿失。
所以,干就对了!
只是,这资金……
吕睿摸了摸下巴,忍不住暗自腹誹:“奶奶的,看来还是得撅著屁股干才行……怎么越拍越缺钱了?真是操蛋了……”
话虽如此,他眼中却迸射出了明亮又灼热的光。
而这光,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
——野心!
刚入行那会,他本来是准备赚够三千万就收手的。
可现在,別说三千万,就是三个亿,三百亿恐怕都不够用!
…
傍晚时分,吕睿提前抵达了《太阳照常升起》的庆功宴现场。
宴会厅里此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放眼望去,导演、製片人、演员们三三两两地聊著天,空气中瀰漫著香檳与美食的香气。
他刚准备找个位置坐下歇会,可姜闻却乐呵呵的走了过来,身边还跟著一个看起来有些靦腆的年轻人。
“来,给你介绍个人。”姜闻把那年轻人推到吕睿面前,“这是饶小志,中戏导演系毕业的,算我半个师弟。
03年毕业之后一直在舞台和话剧圈打磨,现在想转到影视圈,找个靠谱的项目歷练歷练。”
“吕导您好。”
饶小志个子不算高,穿著一身略显拘谨的西装,面相看著老实又本分。
他话不太多,打完招呼后就乖乖站在一旁,嘴角带著几分憨乎乎的傻笑,眼神里却藏著一丝期待。
“你好。”
吕睿伸手与他握了握,刚碰到对方的手,脑海里就接二连三地蹦出一串电影名字。
《你好,疯子!》《无名之辈》《万里归途》……
这可是未来拍出了多部口碑票房双丰收作品的导演。
妥妥的人才啊!
“他老师是我大学时的老同学,关係不错。”
姜闻简单说了下两人之间的关係,又笑著补充,“他毕业两年了,话剧倒是排了几部,但影视圈这边一直没找到好机会。
他老师本来想拜託我带带他,可你也知道,我这两年就拍了一部《太阳照常升起》,接下来也没立马开机的项目,所以就想著带他来见你,看看你那边有没有合適的位置。”
吕睿算是听出来了,这是想拜託他帮忙带一带唄?
他自然不会拒绝。
这种有潜力的人才,能攥在手里就绝对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更何况,还可以顺带著还姜闻一个人情。
於是,他当即点了点头,语气爽快:“行啊,那让他跟我吧,刚好《环太平洋》那边筹备组缺人手,就让他去跟著熟悉一下流程吧,从场记、副导演助理的活儿干起,多学学、多看看。”
“得嘞,那就这么定了!”大家都这么熟了,姜闻也不客气。
確定完毕,他转身拍了拍饶小志的肩膀:“听见没?待会庆功宴结束你就跟著吕导走,好好干活,別给我和你老师丟人。”
饶小志这会心里早就乐开了,脸上的傻笑更明显了。
他连忙对著姜闻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姜导!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说完,他又飞快地转过身,对著吕睿再次鞠躬,腰弯得更低了:
“谢谢吕导愿意提携!我一定好好干,每天早点到、晚点走,多听多学,保证不给您拖后腿,不给《环太平洋》项目添麻烦!”
《环太平洋》啊!
那可是投资2亿美元的国际大项目!
饶小志之前在话剧圈时,就听说过这部电影的消息。
他做梦都没想过,自己居然能有机会参与其中!
他很清楚,只要能在这个项目里积累履歷,哪怕只是做些辅助工作,以后再想在影视圈立足,那也是“山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再也不用愁没项目找他。
吕睿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不用这么拘谨,好好干,我等著看你的表现。
记住,跟著我,最不缺的就是机会,但最缺的是能抓住机会的人,希望你能成为后者。”
吕睿的目標本就是要把睿视界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不仅要拍好影视剧,还要培养自己的创作团队。
多招揽几个像饶小志这样有才华的青年导演,慢慢打磨、悉心培养,未来这些人必將都会成为公司的“財富”,乃至於撑起睿视界的半壁江山!
想到这里,他看著饶小志的眼神中,不免多了几分期许。
几人正聊著,宴会厅的门不断被推开,陆陆续续有不少影视圈的朋友到场。
原本还算宽敞的空间,渐渐热闹起来。
没过多久,刘艺菲就挽著刘晓丽的胳膊走了进来。
一身浅粉色的礼服穿在她身上,衬得她格外灵动。
“呦?这不是我闺女嘛!”
姜闻一眼就看到了她,当即乐呵呵地冲她招了招手。
“姜叔叔晚上好。”
刘艺菲鬆开刘晓丽的手,乖巧地走上前打招呼,目光却下意识地在人群里扫来扫去,显然是在找周韞的身影。
姜闻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心思,笑著解释:“周韞没来,她月份大了,医生说不方便出来折腾,我就让她在家歇著了。”
“还有几个月能生小宝宝呀?”刘艺菲眼睛一亮,语气里满是期待。
她早就知道周韞怀孕的消息了,特別期待能看到小宝宝。
“大概九月份吧?”姜闻语气有些不確定。
虽说他已经是第二次当爹了,可预產期的具体日子,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算。
他只记得,第一次去医院检查是去年十一月份。
按“十月怀胎”的说法,想来也就是这一两个月的事了。
一旁的吕睿適时开口,笑著打趣:“恭喜姜导啊,又要当爹了,这可真是双喜临门,电影大卖,家里添丁。”
“你先別急著恭喜我。”
姜闻话锋一转,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他,竟开始算起了帐:“你今年都虚岁24了吧?
这往上算,毛25,凑26,奔27,晃28,要不了多久就29,转眼就30,接著冲32,奔35,马上就40,眼看50,再过阵子就60,眼瞅著70、80也不远了,日子这不就快到头了?还不赶紧找个对象稳定下来?”
“……”
吕睿听得嘴角直抽抽。
他明明才二十出头,怎么到了姜闻嘴里,半辈子都快熬过去了?
这很明显是故意调侃他。
“我还不急,早著呢,再过几年考虑也不迟。”吕睿无所谓的摆了摆手。
那么急著结婚干嘛?
真当结了婚很好啊?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他倒是不担心,关键是他还想多享受几年自由的时光。
谈谈恋爱挺好的,结婚还是迟点吧。
“对的对的!”刘艺菲在旁边帮著腔,语气认真地帮吕睿辩解,“学长最近特別辛苦,上部戏刚杀青,就马不停蹄地筹备新电影,连好好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哪有精力想別的呀?”
姜闻看著她一脸维护吕睿的模样,眼神顿时变得复杂起来:“你倒是挺心疼他。”
这话一出,刘艺菲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连耳根都染上了粉色。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声反驳:“姜叔叔,您在说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懂……”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姜闻看著她窘迫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来了不少老朋友,我得去招待一下,你们年轻人自己聊。”
说罢,他又瞪了吕睿一眼,这才转身走向刚到场的几位製片人。
自家“闺女”胳膊肘往外拐,他心里多少有点“委屈”,得找老朋友聊聊天缓解一下。
吕睿也不准备继续搭理他了,转头冲刘艺菲招了招手:“走,带你去认认人,都是圈里的前辈,以后说不定有合作的机会。”
“好的。”
刘艺菲立马点头,快步跟上吕睿的脚步,完全忘了身后还站著她的老母亲……
看著闺女的背影,刘晓丽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小声嘀咕:“这死丫头,有了男人就忘了娘,我还不如不来呢。”
吐槽归吐槽,她还是找了个靠近角落的空座位坐下,打算安安静静地等庆功宴结束。
反正闺女有人陪著,她也省得操心。
…
吕睿带著刘艺菲在宴会厅里转了一圈,分別跟几位影视公司的老总、资深製片人都打了声招呼。
隨后,他刚想找个地方歇口气,可转身又撞上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正是从香江特意赶过来的杨授程。
“杨董?”
吕睿有些意外,没想到杨授程会亲自赶过来参加《太阳照常升起》的庆功宴。
“吕董,哈哈,別来无恙啊!”
杨授程笑著走上前,热情地与吕睿握手,目光扫过一旁的刘艺菲时,也礼貌地点了点头,“刘小姐也在。”
刘艺菲乖巧地回应:“杨叔叔好。”
跟著吕睿转了一大圈,她认识了好多“叔叔”。
大家刚开始都管她叫“刘小姐”,后来都开始叫“大侄女”了,她倒也习惯了。
几句寒暄过后,吕睿率先问起了正事:“《新世界》的拍摄情况进行的怎么样了?前段时间听剧组那边说遇到点问题,现在解决了吗?”
提到《新世界》,杨授程脸上的笑意更浓,语气也多了几分底气:
“拍摄非常顺利!之前確实遇到点麻烦,不过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插曲,没耽误正经拍摄进度,下个月底保证能如期杀青,绝不影响后续的后期製作。”
他说这话时,眼神里满是自信。
作为香江电影圈的一座“老牌山头”,英煌在香江影视圈深耕多年。
要是连一个剧组都护不住,连一部电影的拍摄都搞不定,他杨授程也不用在这行混了。
虽然《新世界》拍摄初期,確实受到了一些外部势力的干扰,压力不小。
但好在有內地市场和睿视界的支持,再加上他自己也挺强势,很多问题都逐一解决了。
直到现在,他才彻底明白,以往那些让他头疼的难关、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压力,其实大多是香江影视圈內部的“自家人”给的。
一旦跳出那个小圈子,把目光投向內地,看向更广阔的市场,才发现竟然都是海阔天空,之前那些难题根本算不上什么。
至於那些自认为端坐在云端上的“守旧派”,就让他们自娱自乐去吧。
“顺利就好。”吕睿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新世界》是睿视界与英煌合作的首个项目,他自然是想看到其顺利成功的。
要是能顺便杀一杀那些眼高於顶的傢伙的锐气,更是再好不过。
杨授程趁机发出邀请:“吕董要是有空,什么时候来香江探个班?剧组上下可都盼著您能过去指导指导,我也想好好尽地主之谊,带您在香江逛一逛。”
他心里很清楚,眼下英煌与睿视界的合作正是关键时期。
多加深一下与吕睿的关係,对英煌未来在內地市场的发展绝对百利而无一害。
“探班肯定是要去的,过几天从好莱坞回来之后吧。”
吕睿没有拒绝,暗自盘算了一下行程。
过两天要出国去好莱坞对接《环太平洋》的后续工作,等从那边回来,刚好可以顺路去香江看看。
之前去香江时,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没好好逛一逛。
这次倒是可以去体验一下那边的灯红酒绿。
“那可太好了!”杨授程喜出望外,连忙说道,“我这边隨时准备著,吕董確定了时间提前说一声,我去机场接你!”
一旁的刘艺菲安静地听著两人对话,没插嘴打扰。
只是在吕睿提到“去好莱坞”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期待。
要是可以单独跟著学长再去一趟好莱坞……
好吧,想想也不可能,她妈妈绝对不可能放任她乱跑的,只能等电影正式开机之后再找其他机会了……
(本章完)
不出意外,姜闻的《太阳照常升起》,还是没能逃过“票房遇冷”的命运。
上映十多天,总票房才勉强突破2000万,单日票房更是直接暴跌到了不足50万。
这成绩对比其高额的製片成本,简直惨得一批。
不过嘛,“扑”也是相对的。
影片早就在坎城卖出了海外版权,成本也早已经收了回来,严格来说算不上亏本。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颇为纳闷。
毕竟这电影既没炫酷的特效,也没震撼的大场面,怎么就能了6000万呢?
贴吧里甚至有人给姜闻起了个“超支门教主”的外號,调侃他拍电影永远都在超支的路上。
旁人搞不懂其中缘由,但吕睿却看得门儿清。
在他看来,姜闻拍电影的路数,和王家伟其实有著异曲同工之妙。
俩人走的都是“意识流”路线,只是“超支”的原因不太一样。
王家伟的意识流,是连他自己都摸不准方向。
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拍,没头绪剧情该往哪走,也说不清楚要演员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態……
所以最后只能是一遍又一遍的试、一天天的磨,直至把时间拖得无限长,成本自然也会跟著暴涨。
可姜闻却不一样。
他拍电影时脑子里的想法太多,像炸开的烟似的,总是忍不住边拍边改剧情。
明明吕睿早就帮他画好了《太阳照常升起》的分镜图,並且標註好了每一个镜头的角度和节奏。
可他拍著拍著,却把剧本上那些全拋到了脑后,凭著感觉胡乱改动,完全不按设定来。
这就导致他拍戏格外费胶捲。
就比如当初拍《鬼子来了》时,他足足用了48万尺胶片,创下了业內少见的纪录。
尤其是片中那句“大哥大嫂过年好”的经典台词,据传,那位外国演员硬生生拍了100多遍才让他满意。
这般“逮著胶片可劲造”的操作,不超支才怪!
他的才华毋庸置疑,只是这“隨性”的拍法,怕是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反观吕睿,风格却截然相反。
他习惯用数字摄影机,只有在拍文艺片时,为了营造细腻的光影氛围感,才会偶尔用胶片摄影机。
而且拍摄时,他效率也极高,普通镜头通常两三遍就能过。
就算遇到难度大、演员难找感觉的戏份,也能在十遍以內解决问题,从不会像姜闻那样,在一个镜头上反覆消耗成本。
…
《太阳照常升起》很快定好了办庆功宴时间。
姜闻打来电话,声音带著一贯的爽朗,热情地发出邀请:“庆功宴你来不?”
吕睿这会倒是不忙。
《环太平洋》的前期筹备工作早已拆解完毕,分配给了各个团队。
中科院派来的机器人技术团队已进驻北影厂摄影棚,正拿著机甲图纸与中影、华宜、上影、睿视界联合组建的道具组对接,细化机甲关节的活动结构与材质选择。
上海美院的美术团队则与睿视界的创意组达成了合作,对著怪兽设计稿反覆修改。
吕睿的要求是,从鳞片纹理到肢体比例,都要兼顾视觉衝击力与生物合理性。
就连工程顾问团队也没閒著,正拿著场地设计图,测算摄影棚內搭建巨型机甲模型与模擬城市废墟场景的承重极限,確保拍摄安全。
眾人各司其职,將机甲设计、怪兽建模、道具製作、拍摄场地搭建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根本无需他过多操心。
他这会正准备回家收拾行李,確认没有遗漏后,过两天就会启程出国对接好莱坞特效团队。
此时,他拿著手机,乐呵呵的调侃道:“2000万票房还办庆功宴?”
“嘿?瞅你这话说的!”姜闻立马不服气地反驳,“票房虽然不算多,但海外版权费早就回本了,再说还在坎城拿了奖,怎么著也得办一场热闹热闹。”
“哈哈,行,今晚我准时过去。”吕睿笑著应下。
“记得啊,可別半路撂挑子!过来我顺便给你介绍个人。”姜闻又补充了句。
“谁啊?”
“你过来就知道了。”
姜闻故意卖了个关子,便掛了电话。
吕睿也没多想,收起手机后便坐上车,朝著家的方向驶去。
车子很快驶离了北影厂。
拐过弯道时,他不经意间透过后视镜,扫了一眼那占地高达数万平方米的巨大摄影棚。
里面此时已经搭起了部分钢架结构,隱约能看到部分城市模型的雏形。
看著这场景,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在吕睿脑海里冒了出来:
“要不,找个合適的地方,我自己也弄个摄影基地?”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就像泼了油的火苗,瞬间一发不可收拾!
他非常清楚,一个影视公司若是有属於自己的影视基地,那可是有巨大优势的。
首先能摆脱对外租赁场地的限制,不用再为拍摄档期与其他剧组爭抢摄影棚,也不用受限於现有场地的规格,能根据项目需求搭建专属场景。
其次能大幅度降低成本,长期来看,自建基地的投入远低於反覆租赁的费用,还能將閒置场地租给其他剧组,额外增加一笔收入。
更重要的是,完整的影视基地能整合產业链资源,从前期拍摄到后期製作,再到道具存储、演员住宿,都能一站式解决,极大提升项目推进效率。
甚至在做大做强后,还能吸引国外剧组前来拍摄,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吕睿此时脑海里浮现出的,正是前世青岛东方影都影视製作基地的模样。
前世,他在拍一部灾难题材的短剧时,曾去那里租赁过一个小型摄影棚。
也正因为那次经歷,他见识到了东方影都的“豪横”!
占地面积约376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540万平米,不仅有影视產业园,还配套了融创茂、大剧院等业態。
单纯只是影视產业园,就规划了40个全球领先的摄影棚。
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一万平米摄影棚和专业水下摄影棚,更配有数字影音中心、影视虚擬拍摄製作平台等顶尖硬体设施。
从前期拍摄到后期特效,从道具製作到版权交易,几乎覆盖了影视產业的全產业链。
不夸张的讲,但凡哪家影视公司能拥有这样的场地,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越是想,吕睿越觉得自建摄影基地的想法非常可行,心底的渴望也愈发强烈!
可下一秒,他又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踏马的,我这野心怎么越来越大了?”
有了睿视界,又想做动画ip,组合全动画產业链……
正在做《环太平洋》的筹备,又惦记起了摄影基地。
这不就是书上说的“贪心不足蛇吞象”吗?
但很快,他就压下了这份犹豫,眼神变得坚定。
贪!
就得贪!
此时不趁著眼下的势头扩张,更待何时?
年轻人有野心是好事,总不能满足於现状躺平吧?
毕竟躺平可是“负能量”,万一哪天被贴上“不思进取”的標籤,说不定还会影响到项目审批,乃至於被“封杀”,那才叫得不偿失。
所以,干就对了!
只是,这资金……
吕睿摸了摸下巴,忍不住暗自腹誹:“奶奶的,看来还是得撅著屁股干才行……怎么越拍越缺钱了?真是操蛋了……”
话虽如此,他眼中却迸射出了明亮又灼热的光。
而这光,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
——野心!
刚入行那会,他本来是准备赚够三千万就收手的。
可现在,別说三千万,就是三个亿,三百亿恐怕都不够用!
…
傍晚时分,吕睿提前抵达了《太阳照常升起》的庆功宴现场。
宴会厅里此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放眼望去,导演、製片人、演员们三三两两地聊著天,空气中瀰漫著香檳与美食的香气。
他刚准备找个位置坐下歇会,可姜闻却乐呵呵的走了过来,身边还跟著一个看起来有些靦腆的年轻人。
“来,给你介绍个人。”姜闻把那年轻人推到吕睿面前,“这是饶小志,中戏导演系毕业的,算我半个师弟。
03年毕业之后一直在舞台和话剧圈打磨,现在想转到影视圈,找个靠谱的项目歷练歷练。”
“吕导您好。”
饶小志个子不算高,穿著一身略显拘谨的西装,面相看著老实又本分。
他话不太多,打完招呼后就乖乖站在一旁,嘴角带著几分憨乎乎的傻笑,眼神里却藏著一丝期待。
“你好。”
吕睿伸手与他握了握,刚碰到对方的手,脑海里就接二连三地蹦出一串电影名字。
《你好,疯子!》《无名之辈》《万里归途》……
这可是未来拍出了多部口碑票房双丰收作品的导演。
妥妥的人才啊!
“他老师是我大学时的老同学,关係不错。”
姜闻简单说了下两人之间的关係,又笑著补充,“他毕业两年了,话剧倒是排了几部,但影视圈这边一直没找到好机会。
他老师本来想拜託我带带他,可你也知道,我这两年就拍了一部《太阳照常升起》,接下来也没立马开机的项目,所以就想著带他来见你,看看你那边有没有合適的位置。”
吕睿算是听出来了,这是想拜託他帮忙带一带唄?
他自然不会拒绝。
这种有潜力的人才,能攥在手里就绝对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更何况,还可以顺带著还姜闻一个人情。
於是,他当即点了点头,语气爽快:“行啊,那让他跟我吧,刚好《环太平洋》那边筹备组缺人手,就让他去跟著熟悉一下流程吧,从场记、副导演助理的活儿干起,多学学、多看看。”
“得嘞,那就这么定了!”大家都这么熟了,姜闻也不客气。
確定完毕,他转身拍了拍饶小志的肩膀:“听见没?待会庆功宴结束你就跟著吕导走,好好干活,別给我和你老师丟人。”
饶小志这会心里早就乐开了,脸上的傻笑更明显了。
他连忙对著姜闻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姜导!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说完,他又飞快地转过身,对著吕睿再次鞠躬,腰弯得更低了:
“谢谢吕导愿意提携!我一定好好干,每天早点到、晚点走,多听多学,保证不给您拖后腿,不给《环太平洋》项目添麻烦!”
《环太平洋》啊!
那可是投资2亿美元的国际大项目!
饶小志之前在话剧圈时,就听说过这部电影的消息。
他做梦都没想过,自己居然能有机会参与其中!
他很清楚,只要能在这个项目里积累履歷,哪怕只是做些辅助工作,以后再想在影视圈立足,那也是“山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再也不用愁没项目找他。
吕睿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不用这么拘谨,好好干,我等著看你的表现。
记住,跟著我,最不缺的就是机会,但最缺的是能抓住机会的人,希望你能成为后者。”
吕睿的目標本就是要把睿视界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不仅要拍好影视剧,还要培养自己的创作团队。
多招揽几个像饶小志这样有才华的青年导演,慢慢打磨、悉心培养,未来这些人必將都会成为公司的“財富”,乃至於撑起睿视界的半壁江山!
想到这里,他看著饶小志的眼神中,不免多了几分期许。
几人正聊著,宴会厅的门不断被推开,陆陆续续有不少影视圈的朋友到场。
原本还算宽敞的空间,渐渐热闹起来。
没过多久,刘艺菲就挽著刘晓丽的胳膊走了进来。
一身浅粉色的礼服穿在她身上,衬得她格外灵动。
“呦?这不是我闺女嘛!”
姜闻一眼就看到了她,当即乐呵呵地冲她招了招手。
“姜叔叔晚上好。”
刘艺菲鬆开刘晓丽的手,乖巧地走上前打招呼,目光却下意识地在人群里扫来扫去,显然是在找周韞的身影。
姜闻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心思,笑著解释:“周韞没来,她月份大了,医生说不方便出来折腾,我就让她在家歇著了。”
“还有几个月能生小宝宝呀?”刘艺菲眼睛一亮,语气里满是期待。
她早就知道周韞怀孕的消息了,特別期待能看到小宝宝。
“大概九月份吧?”姜闻语气有些不確定。
虽说他已经是第二次当爹了,可预產期的具体日子,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算。
他只记得,第一次去医院检查是去年十一月份。
按“十月怀胎”的说法,想来也就是这一两个月的事了。
一旁的吕睿適时开口,笑著打趣:“恭喜姜导啊,又要当爹了,这可真是双喜临门,电影大卖,家里添丁。”
“你先別急著恭喜我。”
姜闻话锋一转,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他,竟开始算起了帐:“你今年都虚岁24了吧?
这往上算,毛25,凑26,奔27,晃28,要不了多久就29,转眼就30,接著冲32,奔35,马上就40,眼看50,再过阵子就60,眼瞅著70、80也不远了,日子这不就快到头了?还不赶紧找个对象稳定下来?”
“……”
吕睿听得嘴角直抽抽。
他明明才二十出头,怎么到了姜闻嘴里,半辈子都快熬过去了?
这很明显是故意调侃他。
“我还不急,早著呢,再过几年考虑也不迟。”吕睿无所谓的摆了摆手。
那么急著结婚干嘛?
真当结了婚很好啊?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他倒是不担心,关键是他还想多享受几年自由的时光。
谈谈恋爱挺好的,结婚还是迟点吧。
“对的对的!”刘艺菲在旁边帮著腔,语气认真地帮吕睿辩解,“学长最近特別辛苦,上部戏刚杀青,就马不停蹄地筹备新电影,连好好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哪有精力想別的呀?”
姜闻看著她一脸维护吕睿的模样,眼神顿时变得复杂起来:“你倒是挺心疼他。”
这话一出,刘艺菲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连耳根都染上了粉色。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声反驳:“姜叔叔,您在说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懂……”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姜闻看著她窘迫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来了不少老朋友,我得去招待一下,你们年轻人自己聊。”
说罢,他又瞪了吕睿一眼,这才转身走向刚到场的几位製片人。
自家“闺女”胳膊肘往外拐,他心里多少有点“委屈”,得找老朋友聊聊天缓解一下。
吕睿也不准备继续搭理他了,转头冲刘艺菲招了招手:“走,带你去认认人,都是圈里的前辈,以后说不定有合作的机会。”
“好的。”
刘艺菲立马点头,快步跟上吕睿的脚步,完全忘了身后还站著她的老母亲……
看著闺女的背影,刘晓丽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小声嘀咕:“这死丫头,有了男人就忘了娘,我还不如不来呢。”
吐槽归吐槽,她还是找了个靠近角落的空座位坐下,打算安安静静地等庆功宴结束。
反正闺女有人陪著,她也省得操心。
…
吕睿带著刘艺菲在宴会厅里转了一圈,分別跟几位影视公司的老总、资深製片人都打了声招呼。
隨后,他刚想找个地方歇口气,可转身又撞上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正是从香江特意赶过来的杨授程。
“杨董?”
吕睿有些意外,没想到杨授程会亲自赶过来参加《太阳照常升起》的庆功宴。
“吕董,哈哈,別来无恙啊!”
杨授程笑著走上前,热情地与吕睿握手,目光扫过一旁的刘艺菲时,也礼貌地点了点头,“刘小姐也在。”
刘艺菲乖巧地回应:“杨叔叔好。”
跟著吕睿转了一大圈,她认识了好多“叔叔”。
大家刚开始都管她叫“刘小姐”,后来都开始叫“大侄女”了,她倒也习惯了。
几句寒暄过后,吕睿率先问起了正事:“《新世界》的拍摄情况进行的怎么样了?前段时间听剧组那边说遇到点问题,现在解决了吗?”
提到《新世界》,杨授程脸上的笑意更浓,语气也多了几分底气:
“拍摄非常顺利!之前確实遇到点麻烦,不过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插曲,没耽误正经拍摄进度,下个月底保证能如期杀青,绝不影响后续的后期製作。”
他说这话时,眼神里满是自信。
作为香江电影圈的一座“老牌山头”,英煌在香江影视圈深耕多年。
要是连一个剧组都护不住,连一部电影的拍摄都搞不定,他杨授程也不用在这行混了。
虽然《新世界》拍摄初期,確实受到了一些外部势力的干扰,压力不小。
但好在有內地市场和睿视界的支持,再加上他自己也挺强势,很多问题都逐一解决了。
直到现在,他才彻底明白,以往那些让他头疼的难关、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压力,其实大多是香江影视圈內部的“自家人”给的。
一旦跳出那个小圈子,把目光投向內地,看向更广阔的市场,才发现竟然都是海阔天空,之前那些难题根本算不上什么。
至於那些自认为端坐在云端上的“守旧派”,就让他们自娱自乐去吧。
“顺利就好。”吕睿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新世界》是睿视界与英煌合作的首个项目,他自然是想看到其顺利成功的。
要是能顺便杀一杀那些眼高於顶的傢伙的锐气,更是再好不过。
杨授程趁机发出邀请:“吕董要是有空,什么时候来香江探个班?剧组上下可都盼著您能过去指导指导,我也想好好尽地主之谊,带您在香江逛一逛。”
他心里很清楚,眼下英煌与睿视界的合作正是关键时期。
多加深一下与吕睿的关係,对英煌未来在內地市场的发展绝对百利而无一害。
“探班肯定是要去的,过几天从好莱坞回来之后吧。”
吕睿没有拒绝,暗自盘算了一下行程。
过两天要出国去好莱坞对接《环太平洋》的后续工作,等从那边回来,刚好可以顺路去香江看看。
之前去香江时,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没好好逛一逛。
这次倒是可以去体验一下那边的灯红酒绿。
“那可太好了!”杨授程喜出望外,连忙说道,“我这边隨时准备著,吕董確定了时间提前说一声,我去机场接你!”
一旁的刘艺菲安静地听著两人对话,没插嘴打扰。
只是在吕睿提到“去好莱坞”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期待。
要是可以单独跟著学长再去一趟好莱坞……
好吧,想想也不可能,她妈妈绝对不可能放任她乱跑的,只能等电影正式开机之后再找其他机会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07492/638976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