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蛮帝的弱点
推荐阅读:龙头至尊、日夜游神、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別杀了、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四合如意、美漫:蝙蝠侠能有什么坏心思?、我的系统狂霸又酷炫!、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一升气能跑多远?我一生气不跑了、
第279章 蛮帝的弱点
蒙国眾高层中,有人面露愤怒之色,更多的还是只更为凝重,显然已经想到了这些。
沉默一二,蒙国高层展开了颇为激烈的商议。
有人提出增兵、以绝对的力量碾压武军有人提出跟阴国谈判。
有人提出就跟武军拼,谁怕谁?
等等方法都被提出。
最后,元汗果断的做出了决定。
第一,先行增兵,不管如何,一定要保证前线蒙军数量超越武军,保持更多的优势,让武军不敢轻易攻来。
第二,跟阴国展开谈判,若是阴国真的不动弹,那大蒙也不动弹,谁都別想討好。
第三::
蒙军快速展开行动武国这边。
常玉等人一边收復失地,一边也整理出了此战的伤亡情况。
还未离去的李武忠不禁暗自轻嘆一声。
阵亡一百四十九亿人左右:
伤四百三十三亿人左右。
哪怕他不是武国人,对武国也没有多少感情,但对武军、是不一样的。
毕竟是他统帅多年的军队,很多將领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要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这一战武军是胜了,可伤亡太大了。
完全是两败俱伤。
如果是他,他是做不出来隨意牺牲將士性命之事的。
这一战,他看的很清楚,刚刚掌握武军的常玉,能打走蒙军,完全靠的就是压榨武军將士性命,肆无忌惮的牺牲,才取得如此战果。
在这点上,他的確是远不如常玉。
而且,此举更符合大乾的利益。
同时也是武国高层想看到的,伤亡大、武国高层当然在意,可他们更在意的是这一战武国贏了,且打的蒙军逃离。
有了这个战绩、结果在,此战的伤亡將根本不放在他们心上。
所以他虽不喜欢,却也没办法。
想对常玉说什么,但还是压下了。
他清楚,说了也没用。
最后,只把他最在意的一批武军將领,郑重的交付给常玉。
常玉笑道:“放心,这些將领都是偏向我大乾的,我肯定会照顾他们。”
李武忠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悄悄的离开了武军,没有跟其他人告別。
常玉送其离去,摇了摇头,略有不屑。
李武忠文武双全,论个人勇猛,在诸位元帅中也是排在前列的。
但就是跟那些文道走的近了,有了妇人之仁。
他一直很清楚,李武忠是想劝他,对武军將士仁慈一些的。
但他当做不知道,懒得理会。
这又不是大乾。
武国高层都不在乎,他一个大乾元帅在乎什么?
有了这一战,武国高层正对他千恩万谢呢。
果不其然,隨后、常玉带人前往洛京时,武廷举办了盛大的庆宴。
对这一战,也早已在大肆宣传,对內称之为大胜!
此战过后,就在阴、武、蒙三国明里暗里你来我往之时,距离相对较近的宇国大军,也终於接壤了宙国势力范围。
早已跟宙国打的不可开交的漆国一喜,但还没等漆国抱有多大的期待。
阴国黄飞虎带领著百亿大军南下,兵锋似乎指向了宇国。
立马,宇国唯一的一位兵道第七境、季,连忙返回宇国,以防万一。
这一情况,自是立马被诸国知晓。
漆国高层的脸色更凝重了一分。
诸国则是皆心知肚明,宙国必定跟阴国达成了什么协议。
阴国只需派出一位兵道第七境,带领些大军南下扩张势力范围,就能牵制住宇国唯一的一位兵道第七境。
至於说是阴国本身真有这时候针对宇国的战略,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阴国正跟蒙国联手攻打武国,核心战略毫无疑问是北上。
此刻再南下对付宇国,除非阴国高层集体昏了头。
不过即便都清楚这点,宇国也不得不防。
况且宇国说不定正希望如此,
宙国一共两位兵道第七境,姜尚对付漆国去了,还有一位要么抵挡命军、要么抵挡宇军。
宇国的季名正言顺的回国防备阴国,宙国的第二位兵道第七境,不出意外定会去抵挡命军。
如此,宇军將会损耗更少,且不断的从宙国身上收穫利益。
作为四国中最弱的宇国,这是符合其利益的。
大命。
“陛下,宇国这一路没有了季坐镇,必將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宙国的第二位兵道第七境,南宫适定会防备我大命。”命国陈苹开口道。
“嗯,到时候就让大司马跟南宫适多玩玩。
告诉大司马,不著急让南宫适一败涂地,给宙国一些面子,让其继续跟漆国去拼就好了。”赤帝饶有兴趣的笑道。
言语间,对大命大司马、以及大命大军极有信心。
“是。”
大命眾臣应道,姿態中也皆带著强烈的自信。
宙国姜尚的確厉害,兵道第七境巔峰,诸国所有將领中、没谁敢言必胜。
但南宫适,大命就不多忌禪了。
何况此次派出的是大命帝国双壁之一、大命诸將排名第二的大司马长平侯。
若不是担心逼急了宙国,太吸引宙国讎恨,他们有绝对的自信,大司马长平侯能打到宙国国土。
“陛下,阴国出兵,牵制住宇国季,必是宙国的手笔。
阴国同意相助宙国,倒也並不奇怪。
阴国与宙国同处於最中部,两国若是彼此相爭,將会是自寻死路,所以联手倒是一条最佳的选择。”
温文儒雅、如玉君子般的身影,大命谋圣张量开口道。
顿了下,语气凝了两分继续道:“宙国用阴国拖住了宇国,想来更是不会对我大命置之不理。
楚、匈等国,將会闹一闹了。”
语气之篤定,让眾人本能的信服。
不少人赞同地点点头,表示赞同。
“正好,可以提前教训一下楚、匈等国。”一道颇显孤傲的身影开口了。
声音之傲然、肯定,让殿中气息都是为之一寂。
没有人有异议,因为此人是大命兵道之巔峰。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的话,在大命军事上,便是最令人信服的权威。
相比较於阴、武、蒙三国,以及宙、漆、命、宇四国,他们之间的大战纷爭。
南部,也有两座神王朝,司国和宋国於此时接壤、並且小规模正式开战了。
只是他们之间的战爭,引起的重视,要远小於那七国。
毕竟司国实力要弱许多,宋国更不是强大神王朝之列。
地理位置还是几乎在最南边,双方的大军规模,在之前一系列的大战下,也显得少了些。
等等原因加起来,两国之间的开战,没能达到天下瞩目的程度。
不过两位兵道第七境的交手,还是吸引了无数目光的。
宋国裕武帝,与司国太上皇司懿,各自率领著三百亿大军、於两国势力范围边界交战,
裕武帝统帅的大军,气势极为雄伟,勇猛至极,气吞万年如虎。
司懿统帅的大军,也是骑疾如风、侵略如火、动若雷霆。
双方一番交手后,谁都没能占据明显的优势。
似都不想损耗太大,双方没有再大战,只是不断发生小规模交锋,主力处於对峙状態。
不过司国毕竟位列强大神王朝,底蕴、整体实力不是宋国能比的。
司国在源源不断的增兵前线,
宋国也在增兵,但相比较而言,速度就要慢了。
两国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长时间下去,宋国必然不是司国的对手。
而也就在这时,炎国的势力范围,终於跟燕国接壤了。
炎国果断的出兵,攻打燕国。
这一举动,几乎挑动了整个东南部所有神王朝的精神,
让前、北等国没有齐齐向炎国发难的最重要原因,是炎国此次出兵燕国,没有动用兵道第七境而是以兵道第六境为统帅。
这像是双方的默契,炎国顾忌出动兵道第七境將前、北等国逼急了。
前、北等国毕竟实力弱许多,便是联盟,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敢真的跟炎国彻底打起来。
默契下,炎国的大军开始与燕军交战,
前、北等国也继续支持著燕国。
也是受此影响,曹、孙、蜀三国之间的战爭,无形中加速了。
傅良德仗著兵力优势,国力优势,步步推进。
诸葛臥龙即便再惊艷,也只能步步后退,勉强抵挡。
到此时,整个东南部的局势、已算是彻底进入了战爭时代,再不復平静。
中部、西部、南部、东南部、北部,皆是大战不断。
西南部,楚、匈等国也是对大命蠢蠢欲动,硝烟瀰漫。
当今人族疆域中,最为平静的,正好是东北、西北两块地方。
西北处,盛国和光国已是明牌,针尖对麦芒。
只有彻底倒下一个,另一个才能踏著对方的尸体,拥有更上一层楼的空间。
东北处。
自然是坐落在东部的大乾,威群雄,
其下一个目標、位於东北部的蛮国,也没谁敢打主意,虎口夺食。
东北部自然很是平静,没有大的战爭。
但这份平静,也维持不了多久了。
一直以来,大乾都意图加快诸国战爭,挑起局势混乱,好方便大乾趁机行事。
现在,诸国开战,局势愈发混乱,也反向带动、逼迫著大乾加快速度。
只是大乾和蛮国之间的距离太远,三百二十余万光年的距离。
想要打通两国的距离,让两国接壤,没那么容易,需要时间。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乾想要以最快的速度一举灭掉蛮国,而不是像现在诸国那般,慢慢的拼消耗。
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准备,好拥有更强大的优势。
所以大乾是在加快速度,但在明古的控制之下,大乾高层並没有著急著直接开战的心態。
相反,现在看著诸国不断消耗,而大乾的发展速度丝毫不受影响,还能一边给诸国添柴加火。
大乾高层感觉这样也不错。
包括明古也同样如此。
当然,他清楚灭国大战终究是要打的,不是为他打,是为大乾打。
是为以防万一的打。
所以对蛮国的各种行动,从没有慢过一丝。
又过了几百年,大乾便发现蛮国的异常情况。
“陛下,蛮军此时秘密的大规模调动,集於一处,臣等推测,最大的可能便是蛮国有了一位兵道第七境。”刘书温正色道。
“蒙国的兵道第七境行踪如何?”明古立即询问道。
若是蛮国有了兵道第七境,只有两种可能。
一、自家诞生了一位。
二、从蒙国借的。
明古是更偏向第二种的。
不是偏见,而是隨著越了解蛮国,他就越有种视之感。
要说论勇猛程度,蛮人並不弱於蒙人。
蛮国真正差的,是其上层。
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真正雄才大略的雄主。
即便是这位相对出色的雍政,也有两大弱点。
一,雍政弱於军事,是真正的弱,太弱。
所以他无法真正的掌握蛮国军队。
正因如此,他无法让蛮国高层心服口服。
他的威势、威信,都弱了些。
二,正因雍政的威势、威信都弱了些,他无法打破蛮国的等级制度。
蒙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是蒙人在元汗的带领下,不断吞併其它妖人种族、包括人族,扩大人口,將那些人都变为、且视为真正的蒙人。
蛮国不一样,蛮国一开始就设定了森严的种族等级制度。
除了一开始的蛮人外,其余人皆是奴隶。
即便其他人族、妖人族被蛮国妖化,变为蛮国人,在蛮人眼里也还是奴隶,还是跟他们並非一族。
因此到了现在,真正的蛮人数量极少。
以极少数量的蛮人,去统治数量极多的奴隶,限制其上升渠道,
蛮国自然远不如蒙国强大。
当然,蛮国相比较於蒙国,还是有优势的。
蒙国包容性很强,制度宽鬆,能以最快的速度强大起来,可时间一长,內部宽鬆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发展会越来越跟不上人族运朝。
一旦没有元汗这位雄主在,很大概率立马就会四分五裂。
这也是大多数妖人运朝的通病。
蛮国排他性太强,各种等级制度极严,在集权、传承上占据很大的优势。
其上限不会太高,却能维持比其它妖人运朝更久的统治。
这便是明古和大乾这些年对蛮国的研究。
(谢谢支持。)
蒙国眾高层中,有人面露愤怒之色,更多的还是只更为凝重,显然已经想到了这些。
沉默一二,蒙国高层展开了颇为激烈的商议。
有人提出增兵、以绝对的力量碾压武军有人提出跟阴国谈判。
有人提出就跟武军拼,谁怕谁?
等等方法都被提出。
最后,元汗果断的做出了决定。
第一,先行增兵,不管如何,一定要保证前线蒙军数量超越武军,保持更多的优势,让武军不敢轻易攻来。
第二,跟阴国展开谈判,若是阴国真的不动弹,那大蒙也不动弹,谁都別想討好。
第三::
蒙军快速展开行动武国这边。
常玉等人一边收復失地,一边也整理出了此战的伤亡情况。
还未离去的李武忠不禁暗自轻嘆一声。
阵亡一百四十九亿人左右:
伤四百三十三亿人左右。
哪怕他不是武国人,对武国也没有多少感情,但对武军、是不一样的。
毕竟是他统帅多年的军队,很多將领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要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这一战武军是胜了,可伤亡太大了。
完全是两败俱伤。
如果是他,他是做不出来隨意牺牲將士性命之事的。
这一战,他看的很清楚,刚刚掌握武军的常玉,能打走蒙军,完全靠的就是压榨武军將士性命,肆无忌惮的牺牲,才取得如此战果。
在这点上,他的確是远不如常玉。
而且,此举更符合大乾的利益。
同时也是武国高层想看到的,伤亡大、武国高层当然在意,可他们更在意的是这一战武国贏了,且打的蒙军逃离。
有了这个战绩、结果在,此战的伤亡將根本不放在他们心上。
所以他虽不喜欢,却也没办法。
想对常玉说什么,但还是压下了。
他清楚,说了也没用。
最后,只把他最在意的一批武军將领,郑重的交付给常玉。
常玉笑道:“放心,这些將领都是偏向我大乾的,我肯定会照顾他们。”
李武忠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悄悄的离开了武军,没有跟其他人告別。
常玉送其离去,摇了摇头,略有不屑。
李武忠文武双全,论个人勇猛,在诸位元帅中也是排在前列的。
但就是跟那些文道走的近了,有了妇人之仁。
他一直很清楚,李武忠是想劝他,对武军將士仁慈一些的。
但他当做不知道,懒得理会。
这又不是大乾。
武国高层都不在乎,他一个大乾元帅在乎什么?
有了这一战,武国高层正对他千恩万谢呢。
果不其然,隨后、常玉带人前往洛京时,武廷举办了盛大的庆宴。
对这一战,也早已在大肆宣传,对內称之为大胜!
此战过后,就在阴、武、蒙三国明里暗里你来我往之时,距离相对较近的宇国大军,也终於接壤了宙国势力范围。
早已跟宙国打的不可开交的漆国一喜,但还没等漆国抱有多大的期待。
阴国黄飞虎带领著百亿大军南下,兵锋似乎指向了宇国。
立马,宇国唯一的一位兵道第七境、季,连忙返回宇国,以防万一。
这一情况,自是立马被诸国知晓。
漆国高层的脸色更凝重了一分。
诸国则是皆心知肚明,宙国必定跟阴国达成了什么协议。
阴国只需派出一位兵道第七境,带领些大军南下扩张势力范围,就能牵制住宇国唯一的一位兵道第七境。
至於说是阴国本身真有这时候针对宇国的战略,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阴国正跟蒙国联手攻打武国,核心战略毫无疑问是北上。
此刻再南下对付宇国,除非阴国高层集体昏了头。
不过即便都清楚这点,宇国也不得不防。
况且宇国说不定正希望如此,
宙国一共两位兵道第七境,姜尚对付漆国去了,还有一位要么抵挡命军、要么抵挡宇军。
宇国的季名正言顺的回国防备阴国,宙国的第二位兵道第七境,不出意外定会去抵挡命军。
如此,宇军將会损耗更少,且不断的从宙国身上收穫利益。
作为四国中最弱的宇国,这是符合其利益的。
大命。
“陛下,宇国这一路没有了季坐镇,必將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宙国的第二位兵道第七境,南宫适定会防备我大命。”命国陈苹开口道。
“嗯,到时候就让大司马跟南宫适多玩玩。
告诉大司马,不著急让南宫适一败涂地,给宙国一些面子,让其继续跟漆国去拼就好了。”赤帝饶有兴趣的笑道。
言语间,对大命大司马、以及大命大军极有信心。
“是。”
大命眾臣应道,姿態中也皆带著强烈的自信。
宙国姜尚的確厉害,兵道第七境巔峰,诸国所有將领中、没谁敢言必胜。
但南宫适,大命就不多忌禪了。
何况此次派出的是大命帝国双壁之一、大命诸將排名第二的大司马长平侯。
若不是担心逼急了宙国,太吸引宙国讎恨,他们有绝对的自信,大司马长平侯能打到宙国国土。
“陛下,阴国出兵,牵制住宇国季,必是宙国的手笔。
阴国同意相助宙国,倒也並不奇怪。
阴国与宙国同处於最中部,两国若是彼此相爭,將会是自寻死路,所以联手倒是一条最佳的选择。”
温文儒雅、如玉君子般的身影,大命谋圣张量开口道。
顿了下,语气凝了两分继续道:“宙国用阴国拖住了宇国,想来更是不会对我大命置之不理。
楚、匈等国,將会闹一闹了。”
语气之篤定,让眾人本能的信服。
不少人赞同地点点头,表示赞同。
“正好,可以提前教训一下楚、匈等国。”一道颇显孤傲的身影开口了。
声音之傲然、肯定,让殿中气息都是为之一寂。
没有人有异议,因为此人是大命兵道之巔峰。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的话,在大命军事上,便是最令人信服的权威。
相比较於阴、武、蒙三国,以及宙、漆、命、宇四国,他们之间的大战纷爭。
南部,也有两座神王朝,司国和宋国於此时接壤、並且小规模正式开战了。
只是他们之间的战爭,引起的重视,要远小於那七国。
毕竟司国实力要弱许多,宋国更不是强大神王朝之列。
地理位置还是几乎在最南边,双方的大军规模,在之前一系列的大战下,也显得少了些。
等等原因加起来,两国之间的开战,没能达到天下瞩目的程度。
不过两位兵道第七境的交手,还是吸引了无数目光的。
宋国裕武帝,与司国太上皇司懿,各自率领著三百亿大军、於两国势力范围边界交战,
裕武帝统帅的大军,气势极为雄伟,勇猛至极,气吞万年如虎。
司懿统帅的大军,也是骑疾如风、侵略如火、动若雷霆。
双方一番交手后,谁都没能占据明显的优势。
似都不想损耗太大,双方没有再大战,只是不断发生小规模交锋,主力处於对峙状態。
不过司国毕竟位列强大神王朝,底蕴、整体实力不是宋国能比的。
司国在源源不断的增兵前线,
宋国也在增兵,但相比较而言,速度就要慢了。
两国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长时间下去,宋国必然不是司国的对手。
而也就在这时,炎国的势力范围,终於跟燕国接壤了。
炎国果断的出兵,攻打燕国。
这一举动,几乎挑动了整个东南部所有神王朝的精神,
让前、北等国没有齐齐向炎国发难的最重要原因,是炎国此次出兵燕国,没有动用兵道第七境而是以兵道第六境为统帅。
这像是双方的默契,炎国顾忌出动兵道第七境將前、北等国逼急了。
前、北等国毕竟实力弱许多,便是联盟,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敢真的跟炎国彻底打起来。
默契下,炎国的大军开始与燕军交战,
前、北等国也继续支持著燕国。
也是受此影响,曹、孙、蜀三国之间的战爭,无形中加速了。
傅良德仗著兵力优势,国力优势,步步推进。
诸葛臥龙即便再惊艷,也只能步步后退,勉强抵挡。
到此时,整个东南部的局势、已算是彻底进入了战爭时代,再不復平静。
中部、西部、南部、东南部、北部,皆是大战不断。
西南部,楚、匈等国也是对大命蠢蠢欲动,硝烟瀰漫。
当今人族疆域中,最为平静的,正好是东北、西北两块地方。
西北处,盛国和光国已是明牌,针尖对麦芒。
只有彻底倒下一个,另一个才能踏著对方的尸体,拥有更上一层楼的空间。
东北处。
自然是坐落在东部的大乾,威群雄,
其下一个目標、位於东北部的蛮国,也没谁敢打主意,虎口夺食。
东北部自然很是平静,没有大的战爭。
但这份平静,也维持不了多久了。
一直以来,大乾都意图加快诸国战爭,挑起局势混乱,好方便大乾趁机行事。
现在,诸国开战,局势愈发混乱,也反向带动、逼迫著大乾加快速度。
只是大乾和蛮国之间的距离太远,三百二十余万光年的距离。
想要打通两国的距离,让两国接壤,没那么容易,需要时间。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乾想要以最快的速度一举灭掉蛮国,而不是像现在诸国那般,慢慢的拼消耗。
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准备,好拥有更强大的优势。
所以大乾是在加快速度,但在明古的控制之下,大乾高层並没有著急著直接开战的心態。
相反,现在看著诸国不断消耗,而大乾的发展速度丝毫不受影响,还能一边给诸国添柴加火。
大乾高层感觉这样也不错。
包括明古也同样如此。
当然,他清楚灭国大战终究是要打的,不是为他打,是为大乾打。
是为以防万一的打。
所以对蛮国的各种行动,从没有慢过一丝。
又过了几百年,大乾便发现蛮国的异常情况。
“陛下,蛮军此时秘密的大规模调动,集於一处,臣等推测,最大的可能便是蛮国有了一位兵道第七境。”刘书温正色道。
“蒙国的兵道第七境行踪如何?”明古立即询问道。
若是蛮国有了兵道第七境,只有两种可能。
一、自家诞生了一位。
二、从蒙国借的。
明古是更偏向第二种的。
不是偏见,而是隨著越了解蛮国,他就越有种视之感。
要说论勇猛程度,蛮人並不弱於蒙人。
蛮国真正差的,是其上层。
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真正雄才大略的雄主。
即便是这位相对出色的雍政,也有两大弱点。
一,雍政弱於军事,是真正的弱,太弱。
所以他无法真正的掌握蛮国军队。
正因如此,他无法让蛮国高层心服口服。
他的威势、威信,都弱了些。
二,正因雍政的威势、威信都弱了些,他无法打破蛮国的等级制度。
蒙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是蒙人在元汗的带领下,不断吞併其它妖人种族、包括人族,扩大人口,將那些人都变为、且视为真正的蒙人。
蛮国不一样,蛮国一开始就设定了森严的种族等级制度。
除了一开始的蛮人外,其余人皆是奴隶。
即便其他人族、妖人族被蛮国妖化,变为蛮国人,在蛮人眼里也还是奴隶,还是跟他们並非一族。
因此到了现在,真正的蛮人数量极少。
以极少数量的蛮人,去统治数量极多的奴隶,限制其上升渠道,
蛮国自然远不如蒙国强大。
当然,蛮国相比较於蒙国,还是有优势的。
蒙国包容性很强,制度宽鬆,能以最快的速度强大起来,可时间一长,內部宽鬆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发展会越来越跟不上人族运朝。
一旦没有元汗这位雄主在,很大概率立马就会四分五裂。
这也是大多数妖人运朝的通病。
蛮国排他性太强,各种等级制度极严,在集权、传承上占据很大的优势。
其上限不会太高,却能维持比其它妖人运朝更久的统治。
这便是明古和大乾这些年对蛮国的研究。
(谢谢支持。)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2209/639197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