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拿下玄武门,我就是顺位继承 > 第130章 灭其文化 灭其宗庙,灭其种族

第130章 灭其文化 灭其宗庙,灭其种族

推荐阅读:谍云迷踪食仙主山河稷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科技入侵现代登神武动之真正的武祖反派对我产生了食欲怎么办?普通人该如何角色扮演师父每天求我别破境了

    第130章 灭其文化 灭其宗庙,灭其种族
    “这·::·
    李世民无论是出於,对大唐鼎盛国力的绝对自信,还是源於自身经略四海的雄才大略。
    他从来就没觉得这些藩国,能给大唐带来这么大的隱患。
    见李世民內心动摇。
    李泰继续道:“我大唐如今是將那吐谷浑的伏允可汗,慕容伏允与其治下的反叛势力尽数诛杀。
    也扶持了慕容伏允的儿子慕容顺,当了新的可汗,那慕容顺虽然听话,但他这些年一直在前隋与我大唐为质子。
    与吐谷浑的贵族关係疏离,即便那慕容顺当了可汗,又有大唐作为靠山,吐谷浑残存的贵族一定不会服气他。
    谁愿意自己国家內政全部听从他国,他们会更加敌视大唐,青雀敢断定不出一年,吐谷浑残存贵族將会发动政变,妄图挣脱大唐的控制復辟吐谷浑。”
    李世民听的眉头紧皱,如今大军刚凯旋而归,李泰这话说的未免太过於危言耸听。
    他也不觉得,差点就被大唐打到亡国的吐谷浑,这么快就敢发动政变。
    李泰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阿耶我们只要等上一年,若一年之內吐谷浑发动政变,
    那时就能证明非是青雀多虑!”
    次日。
    百官终於见到许久未露面的皇帝。
    李泰在李世民的示意下,將有关怀柔政策与羈摩政策的危害,尽数与百官讲述了一遍。
    不出李泰与李世民所料。
    群臣没有一个人同意李泰的做法。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陛下以德怀四夷,方有天可汗之尊,若行灭国苛政,恐失天下人心!”
    “隋煬帝数次攻打高句丽致天下盗贼蜂起,陛下若纳魏王策,恐步前隋后尘!”
    “陛下若真这么做,史笔必书贞观暴政,恐损圣主仁德之名。”
    “汉灭匈奴设河西四郡,岁耗国库三成以养戌卒,今若吞吐谷浑,河湟驻军需十万,
    年耗粟米百万石,灭国之战耗资千万,羈岁赐仅十万,臣认为不妥!”
    “大军已班师回朝,若无故灭吐谷浑,恐惹其余藩国有唇亡齿寒之感,若群起而攻之,我大唐又该如何应对?”
    待眾臣说完,侯君集最后压轴出列,他仰起头看向李泰,语气高傲中带著不屑。
    “魏王恐怕是多虑了,那慕容顺早就如丧家之犬一般,臣在吐谷浑时,臣多看那慕容顺一眼,他都嚇得身上发抖,他只会对我大唐摇尾乞怜,不敢反咬弒主!”
    李世民脸色肉眼可见的变得难看,倒不是因为眾臣的反对,而是因为侯君集对李泰不恭敬的態度。
    贞观十二年时,李世民就因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对李泰不够尊重,遇到李泰都不下马行礼。
    於是召见重臣並痛骂他们,认为大臣们自恃高贵,轻视他的儿子。
    更何况如今李泰在李世民的心中,就等同於太子。
    李世民见李泰被侯君集如此轻视怠慢,再加上最近侯君集与太子李承乾来往密切,这让他心中怒火更盛。
    早就知道百官会是这般態度,李泰语气不急不慢的道:“若按本王的预测,我们只要等上一年,若一年之內吐谷浑发动政变,那时就能证明本王刚才所言非虚,不是譁眾取宠危言耸听。
    若吐谷浑当真叛变,请问各位又该当如何?”
    若吐谷浑真叛变,大唐势必是要派兵镇压,而且也足以证明,大唐对外的以夷制夷,
    通过间接统治的怀柔政策,存在很大的隱患。
    现在我大唐最是兵强马壮之时,这些依附我大唐的藩国都敢如此反覆。
    从始皇起至今还没有一个王朝的存在能超过三百年,通常开国即是巔峰,谁知道百年之后,大唐是何等情况,能否能镇压住这些藩国?
    如今大唐有陛下,有眾位臣僚在,藩国尚且如此,不是本王要唱衰我大唐,请问各位有谁认为,你们几子的能力在你们之上?”
    李泰这一句请问各位有谁认为,你们儿子的能力在你们之上,彻底给百官们干哑火了。
    即便是被百官重点培养的嫡长子们,如今都是依靠父辈的功绩蒙荫入仕。
    大唐朝的这些开国功臣普遍都是,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败落。
    李世民坐在御案上,见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敢言。
    李世民心中突然有一种,他大唐以后真要完了的感觉。
    李世民想到李泰很早之前就说过的政策,要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读书,当官要按才选拔,彻底断了世家与官员对朝堂的把持。
    今日的场景,彻底让李世民下了决心。
    看了眼李泰,李世民心里舒服多了,他儿子就政治眼光来看,应该是比他这个当父亲的看得更长远。
    李世民不敢说李泰將来治国这方面一定比他强,但肯定不会差到哪去。
    李泰看这些官员被他问的,一个个垂头查脑,看来这些人,对自己的继承人的水平都心中有数,能不把家业败光都算祖上积德,都没指望过他们能保家卫国。
    李世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可若按魏王殿下所言,若藩国察觉,群起而攻之又当如何抵抗?
    即便我们大唐將所有藩国都灭国以绝后患,可我大唐又该如何治理这些藩国?
    总不能每个藩国都派重兵驻扎,即便是迁民,我大唐也没有足够多的人可用。”
    李泰转过身去,正视所有的官员,“先弱后强、远交近攻、逐个击破、分化制衡!此前我大唐已重创吐谷浑,其残余势力仍盘踞青海湖周边。
    若吐谷浑一年內再次叛乱,我大唐就有了出兵的理由,到时我大唐彻底拿下吐谷浑,
    將河湟谷地纳入直接统治,作为抵御吐蕃的前沿据点。”
    侯君集皱眉不解,“为何魏王殿下,执意认为吐谷浑一定会再次叛乱?”
    他作为攻打吐谷浑的二把手,此时李靖又不在朝中。
    小心眼的侯君集怀疑,魏王李泰就是在针对他,否则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质疑,他刚平定下来的吐谷浑会反。
    李泰已经將各种缘由说的很清楚。
    难道要他直说他是穿越而来,所以才知道贞观十年吐谷浑的天柱王,会联合反唐贵族发动政变,刺杀慕容顺於伏俟城,想拥立伏允的其他子嗣,並且试图联合吐蕃对抗大唐。
    “如今的吐谷浑贵族,依旧靠劫掠河西走廊获利,慕容顺禁绝劫掠,定会引发利益衝突,我大唐又未在吐谷浑驻军,所以本王敢断定吐谷浑会內乱,而后再次叛乱。
    不仅如此依本王看,那吐蕃也会趁著吐谷浑內乱期,占据吐谷浑可以年產五万匹战马的青海湖牧场。
    如果吐蕃能控制青海牧场以扩充骑兵,就等同於打通了,东进我大唐的陇右通道,到时吐蕃一定会找理由,迫使我大唐割让此地。”
    实际上松赞干布借吐谷浑內乱之机,以军事和和亲威胁逼迫唐朝让步。
    李世民虽拒绝割让吐谷浑故地,但默许吐蕃实际控制其南部,也就是青海牧场,所以才埋下祸根,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据了河西走廊。
    李世认为李泰所说的这些,並不完全算杞人忧天,不过有一点他想不通。
    隨即李世勒问道:“臣认为魏王殿下的分析不无道理,可如此说来这吐谷浑更不能灭了,我大唐军士不能长期在高原作战,没了吐谷浑那吐蕃谁来牵制?”
    李泰对此早就做好了功课。
    “吐蕃此时虽势大,但还没有统一高原,我大唐可扶持一直被吐蕃欺压的象雄、苏毗等部落来牵制吐蕃。
    待灭了吐谷浑后,在青海湖周边设河源都督府,驻军三万,就可控制青海牧场,切断吐番的战马来源,削弱其骑兵优势。
    再仿汉朝河西四郡屯田制,迁关中汉民至河湟谷地,实现军粮自给,十年不仰关中。
    对象雄、苏毗开放互市给予其铁器交易权,拿下高昌后设安西都护府,阻断吐蕃通过崑崙山北麓进入西域的通道。
    对吐蕃实施盐铁禁运,严禁青海盐池產盐流入吐蕃,迫使其依赖我大唐供给。
    最后在青海至西域一线修筑石堡城,作为我大唐军队的据点,形成百里一堡,烽燧相望的防御线。
    西突厥的咄陆可汗与陛下结盟,现在西突厥名义上与我大唐是君臣关係,可令其从伊犁河谷南击吐蕃,可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他若不听调令,不正能说明这些藩国私下都包藏祸心,並非真心臣服大唐,造反也是早晚的事。
    另外再扶持南詔即洱海部落,可防止吐蕃东南扩张。
    且吐蕃內部宗教矛盾,苯教与佛教势力衝突已久,贵族与宗教之间也一直在爭权,分裂內战是必然的。
    在牵制吐蕃期间,选拔陇右、河西士卒,专训其在高原作战,吐蕃军的倚仗就是重甲骑兵,而本王研发的神臂弩专克吐蕃的重甲骑兵。”
    此时包括李世民在內,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著李泰。
    李泰的这个计划,从內到外密不透风。
    大唐能眼睁睁看著吐蕃强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其重甲骑兵与其高原地势。
    大唐的军士到了吐蕃还不等开战,就得先病倒一半。
    若按李泰的布置,就能牵制吐蕃的快速发展,甚至让其內订,待大唐的士兵在吐谷浑与吐蕃边境训练,適应了其地势在加上神臂弩加持,拿下吐蕃並非难事。
    就连侯君集都愣愣的看著李泰,李泰这小子今年才十六吧,怎么感觉比皇帝十六岁的时候还嚇人,怪不得太子要反,不反必定要走李建成老路。
    见百官没人反驳,都瞪著俩大眼珠子,盯著自己看,李泰继续又道:“在打下吐谷浑后,可以將吐谷浑设为试验点,將其臣民全部进行汉化。
    首先將吐谷浑的皇族慕容氏家族成员,全部迁入长安,包括慕容氏在內的所有吐谷浑人改汉姓,强制吐谷浑贵族子弟入国子监习儒经,从根源上断了其復国念想。
    焚毁吐谷浑文字典籍,仅允许汉字,与大唐官话作为其官方语言。
    而后將其青壮年编入藩兵营,当地有三万驻军,可强制他们在盐池做工,但要给予饭食与少量的工钱,老实干活的还让他们做工头,日后可以將其调往吐蕃作战,军功卓著者,可摆脱藩籍。
    老弱分散安置於陇右各州,与汉民杂居,禁三户以上聚居。
    吐谷浑女子嫁汉人者赐田十亩,汉民囤田免其十年赋税,第一批自愿改汉姓的免五年赋税。
    三代內不与汉通婚者贬为贱籍,且只允许汉蕃混血子弟科举入仕,將来派往吐谷浑做官。
    改建当地信奉的宗教为孔庙,让孩童从思想上彻底汉化,让他们从小就建立身为汉人的民族自信,让他们认为汉人血统就是高於藩人。
    若日后打下其他国家,就提高吐谷浑藩人的待遇,將所有藩人分为三六九等,按其汉化程度分工,若三代无反叛者,可获得我大唐的籍贯,待遇与大唐子民相同。
    这就叫犁庭扫穴,改土归流,灭其文化、灭其宗庙,灭其种族,只需三代就可逐渐將其汉化,本王暂时只能想到这些,若有不妥之处,大家尽可言之。”
    李泰都讲完了许久,李世民与朝中的百官都还没回过神,整个太极殿静的落针可闻。
    李泰就看著所有人看向他的神情,就像是粘贴复製的一般,瞪大眼晴半张著嘴。
    直到不知是谁手中的象牙板砰然坠地,眾人才从震惊中警醒。
    李泰的这一操作直接突破了儒家的底线,但又符合法家的逻辑。
    程咬金赶紧弯腰將板捡了起来,心中却道:魏王这小子平日里总是笑眯眯的,可这招出的简直是过於歹毒,眼下看来又有仗可以打了,嘿嘿!
    李世民听的手心都出汗了,李泰此计听起来可行,只要粮草充足,或许在他有生之年真的能实现。
    他要是能为子孙创下这番不世之功,万世基业,李世民已经能想到史书上是如何记载他的了,对比之下他之前乾的那点破事,还算得了什么。
    武將们各个摩拳擦掌,御史文官们竟也无一人说李泰狠辣没有人性,有违儒家思想。
    李泰认为不管是儒学还是佛教道教,在封建时期本质上都是牵制百姓思想的工具,且它们也有互相牵制的作用。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2234/593606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