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袁氏父子蛇鼠一窝,刘备又成雇佣兵
推荐阅读:陆少的异能甜妻、奥特曼:开局获得等离子火花塔、民国美人谋略、全球轮回之我掌握所有剧情、两世欢:冷王霸宠魔妃、来自云端的明星、备胎不干了、除我之外,全员主角、仙尊奶爸、萌宝的生活系统[七零]、
第143章 袁氏父子蛇鼠一窝,刘备又成雇佣兵(3更)
刘备慨然应诺:“大将军但有所需,幽州步骑即日便可南下。我有三将,足可委用。可使关羽屯兵黎阳,以防曹操自延津北上;可使张飞巡兵河内,以防曹操奇袭邺城;可使赵云据守仓亭,以防曹操偷渡仓亭津;有三将在外,我再助大将军居中调遣,何足虑哉!”
见刘备答应得爽快,袁绍不由大喜:“有玄德相助,冀州有依赖矣!孤有薄酒,今日与玄德同饮。”
袁绍即命人设宴。
由于袁熙在侧,袁绍也不好撵人,遂又令袁熙作陪。
袁熙不由大喜,能与袁绍相处的时间可不多,今日正是机会。
席间。
刘备盛赞袁熙治理幽州之功,听得袁绍大为惊讶:“玄德莫不是故意让功与显奕?”
在袁绍眼中:长子谭,为人性刚好杀;次子熙,为人柔懦难成;三子尚,有英雄之表。
现在刘备却述袁熙在幽州的“文治武功”,这让袁绍有一种“此子真是吾儿”的错愕。
刘备笑道:“熙公子以前在大将军的羽翼庇护下,以孝为先,故而显得柔懦;而今独镇一州,便如雏鹰孤飞一般,历经磨砺后终成冲霄雄鹰。熙公子聪慧有智,令人惊叹。若非熙公子的奠基之功,我又岂能在两个月内讨平六郡?非是我故意让功,实是熙公子有大将军之风,可喜可贺啊!”
一番言辞,听得袁熙心怒放,亦听得袁绍心头舒坦。
虽说袁熙不是袁绍最喜爱的儿子,但也是宠妾生的儿子,刘备当着袁绍的面夸袁熙,袁绍心头亦是自豪大笑。
袁熙见袁绍高兴,连忙恭敬敬酒,尽显孝道。
只是这番宴席之乐,却让袁绍的续妻刘夫人不乐了。
刘夫人暗中急派人去请袁尚,随后又故意来到席间问礼。
袁绍饮酒正酣,见刘夫人忽至,遂又向刘备道:“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孤之夫人亦是出自中山刘氏,论及渊源,也是同宗之后啊。”
(上为野史)
刘夫人巧笑,言语间似有暗示:“我与左将军都出自中山刘氏,以此看来,尚儿亦可呼左将军一声舅父啊。”
刘备忙向刘夫人问礼:“我只是中山靖王一旁支,不敢与夫人相提并论,更不敢冒尊尚公子长辈。”
刘夫人轻笑:“左将军过谦了。以左将军今日之名望,尚儿若呼左将军一声舅父,乃是尚儿的幸事。大将军以为,我所言可善?”
袁绍大笑:“夫人所言甚善啊!”
听得刘夫人几句话便给刘备与袁尚攀了个舅甥的亲戚关系,袁熙心头顿时火大:左将军若真当了袁尚的舅父,还会助我与袁尚相争吗?这老娘皮母子真是一个德行,小的不视我为兄,老的又视我卑贱,可恨!
袁熙虽然柔懦但不蠢。
刘夫人与刘备素无交情,不外乎是见刘备和袁熙关系密切而怕刘备支持袁熙,故意跑来给袁尚攀亲戚,顺便敲打袁熙不要有非分之想。
不多时。
袁尚自外而入。
刘夫人忙起身叮嘱:“尚儿,大将军今日宴请左将军。我今日方知,左将军与我中山刘氏也颇有渊源。你乃小辈,理当向左将军敬酒。”
袁尚心头惊讶,又见刘夫人连打眼色,顿时会意,遂取酒到刘备席前,敬道:“晚辈袁尚,不知左将军到来,有失远迎,薄酒一樽,不成敬意。”
看着袁尚这虚情假意的敬酒,袁熙握着酒樽的手青筋直冒,心头更是填满了怒火。
若不是袁绍还在这,袁熙都想摔樽走人了。
刘备双眼快速的扫过席间众人的神色,起身回敬:“久闻尚公子有英雄之表,礼贤敬士,果不虚传啊。”
与袁尚聊了几句后,刘备心头亦有了判断:比起袁熙,袁尚的城府更深,也的确比袁谭和袁熙更适合当袁绍的继承人。
但对于刘备而言,一个心性简单的袁熙比一个城府更深的袁尚显然更适合结交,刘备要的是盟友而不是主公,自然不会因为刘夫人的几句攀亲以及袁尚的敬酒便放弃袁熙。
由于刘夫人和袁尚的加入,刘备饮了不久便佯醉请辞。
看着刘备与袁熙离开,袁尚的眼神瞬间多了几分冷意。
显然,袁尚并不像表面那般礼贤敬士,在刘备面前自称晚辈,让袁尚心头并不舒坦。
而自袁绍口中得知刘备分兵遣将的计策后,袁尚便有了谗言:“刘备救了田丰性命,邺城吏民定会多与刘备来往,不可不防。今又欲遣三将居外而自居邺城,久必为患。不如遣其返回涿县,只用关张赵三人屯守三处即可。”
刘夫人看向袁绍,亦道:“尚儿言之有理。刘备有人望,若让其居住邺城收买人心,无益。反正大将军只是想用刘备的精兵悍将对付曹操,有没有刘备不重要。”
袁绍不置可否,只令二人暂且离去。
直到独自一人后,袁绍才喟然长叹:“刘备非常人也,又岂会甘心将手中兵将拱手让人。尚儿还是太年轻啊!”
但袁尚的担忧袁绍亦是清楚,这冀州就是袁绍用诡计自韩馥手中夺取的,若真让关张赵屯守三处而让刘备居于邺城,今后邺城谁主谁臣犹未可知。
良久。
袁绍目光一寒,心头有了计较:“刘备可以留在邺城,但刘备的兵马大将不能全用,不如遣其募练新卒,孤再遣颜良、文丑制之,如此,既可驱使刘备对付曹操,亦不用担心兵权旁落。”
另一头。
离了大将军府的袁熙一路生着闷气返回了营地。
今日本来是想在袁绍面前表现下以求能得到袁绍的认同,结果却被刘夫人和袁尚横插一脚徒增闷气。
见袁熙如此沉不住气,刘备暗暗摇头,又温声安抚:“袁刺史与我有讨平六郡之谊,又岂是袁尚能相提并论的?更何况袁尚麾下多有能人,我去了也得不了多少好处。袁刺史莫要多疑。”
袁熙闻言愣了愣,随后大喜,方才在席间积攒的怒火也随之消散,改为了对刘备“谄媚”式的许诺:“袁尚外宽内忌,今日在左将军面前自称晚辈乃是刘夫人授意,非是袁尚本心。袁尚定会以此为耻!我袁熙不同,我对左将军乃是钦慕有加.”
刘备一边微笑着听着袁熙的许诺,一边却在思考袁绍在席间的问话。
待安抚了袁熙,刘备径自来到诸葛亮所在的别帐,将救下田丰以及宴席种种,据实相告。
3更奉上求月票
(本章完)
刘备慨然应诺:“大将军但有所需,幽州步骑即日便可南下。我有三将,足可委用。可使关羽屯兵黎阳,以防曹操自延津北上;可使张飞巡兵河内,以防曹操奇袭邺城;可使赵云据守仓亭,以防曹操偷渡仓亭津;有三将在外,我再助大将军居中调遣,何足虑哉!”
见刘备答应得爽快,袁绍不由大喜:“有玄德相助,冀州有依赖矣!孤有薄酒,今日与玄德同饮。”
袁绍即命人设宴。
由于袁熙在侧,袁绍也不好撵人,遂又令袁熙作陪。
袁熙不由大喜,能与袁绍相处的时间可不多,今日正是机会。
席间。
刘备盛赞袁熙治理幽州之功,听得袁绍大为惊讶:“玄德莫不是故意让功与显奕?”
在袁绍眼中:长子谭,为人性刚好杀;次子熙,为人柔懦难成;三子尚,有英雄之表。
现在刘备却述袁熙在幽州的“文治武功”,这让袁绍有一种“此子真是吾儿”的错愕。
刘备笑道:“熙公子以前在大将军的羽翼庇护下,以孝为先,故而显得柔懦;而今独镇一州,便如雏鹰孤飞一般,历经磨砺后终成冲霄雄鹰。熙公子聪慧有智,令人惊叹。若非熙公子的奠基之功,我又岂能在两个月内讨平六郡?非是我故意让功,实是熙公子有大将军之风,可喜可贺啊!”
一番言辞,听得袁熙心怒放,亦听得袁绍心头舒坦。
虽说袁熙不是袁绍最喜爱的儿子,但也是宠妾生的儿子,刘备当着袁绍的面夸袁熙,袁绍心头亦是自豪大笑。
袁熙见袁绍高兴,连忙恭敬敬酒,尽显孝道。
只是这番宴席之乐,却让袁绍的续妻刘夫人不乐了。
刘夫人暗中急派人去请袁尚,随后又故意来到席间问礼。
袁绍饮酒正酣,见刘夫人忽至,遂又向刘备道:“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孤之夫人亦是出自中山刘氏,论及渊源,也是同宗之后啊。”
(上为野史)
刘夫人巧笑,言语间似有暗示:“我与左将军都出自中山刘氏,以此看来,尚儿亦可呼左将军一声舅父啊。”
刘备忙向刘夫人问礼:“我只是中山靖王一旁支,不敢与夫人相提并论,更不敢冒尊尚公子长辈。”
刘夫人轻笑:“左将军过谦了。以左将军今日之名望,尚儿若呼左将军一声舅父,乃是尚儿的幸事。大将军以为,我所言可善?”
袁绍大笑:“夫人所言甚善啊!”
听得刘夫人几句话便给刘备与袁尚攀了个舅甥的亲戚关系,袁熙心头顿时火大:左将军若真当了袁尚的舅父,还会助我与袁尚相争吗?这老娘皮母子真是一个德行,小的不视我为兄,老的又视我卑贱,可恨!
袁熙虽然柔懦但不蠢。
刘夫人与刘备素无交情,不外乎是见刘备和袁熙关系密切而怕刘备支持袁熙,故意跑来给袁尚攀亲戚,顺便敲打袁熙不要有非分之想。
不多时。
袁尚自外而入。
刘夫人忙起身叮嘱:“尚儿,大将军今日宴请左将军。我今日方知,左将军与我中山刘氏也颇有渊源。你乃小辈,理当向左将军敬酒。”
袁尚心头惊讶,又见刘夫人连打眼色,顿时会意,遂取酒到刘备席前,敬道:“晚辈袁尚,不知左将军到来,有失远迎,薄酒一樽,不成敬意。”
看着袁尚这虚情假意的敬酒,袁熙握着酒樽的手青筋直冒,心头更是填满了怒火。
若不是袁绍还在这,袁熙都想摔樽走人了。
刘备双眼快速的扫过席间众人的神色,起身回敬:“久闻尚公子有英雄之表,礼贤敬士,果不虚传啊。”
与袁尚聊了几句后,刘备心头亦有了判断:比起袁熙,袁尚的城府更深,也的确比袁谭和袁熙更适合当袁绍的继承人。
但对于刘备而言,一个心性简单的袁熙比一个城府更深的袁尚显然更适合结交,刘备要的是盟友而不是主公,自然不会因为刘夫人的几句攀亲以及袁尚的敬酒便放弃袁熙。
由于刘夫人和袁尚的加入,刘备饮了不久便佯醉请辞。
看着刘备与袁熙离开,袁尚的眼神瞬间多了几分冷意。
显然,袁尚并不像表面那般礼贤敬士,在刘备面前自称晚辈,让袁尚心头并不舒坦。
而自袁绍口中得知刘备分兵遣将的计策后,袁尚便有了谗言:“刘备救了田丰性命,邺城吏民定会多与刘备来往,不可不防。今又欲遣三将居外而自居邺城,久必为患。不如遣其返回涿县,只用关张赵三人屯守三处即可。”
刘夫人看向袁绍,亦道:“尚儿言之有理。刘备有人望,若让其居住邺城收买人心,无益。反正大将军只是想用刘备的精兵悍将对付曹操,有没有刘备不重要。”
袁绍不置可否,只令二人暂且离去。
直到独自一人后,袁绍才喟然长叹:“刘备非常人也,又岂会甘心将手中兵将拱手让人。尚儿还是太年轻啊!”
但袁尚的担忧袁绍亦是清楚,这冀州就是袁绍用诡计自韩馥手中夺取的,若真让关张赵屯守三处而让刘备居于邺城,今后邺城谁主谁臣犹未可知。
良久。
袁绍目光一寒,心头有了计较:“刘备可以留在邺城,但刘备的兵马大将不能全用,不如遣其募练新卒,孤再遣颜良、文丑制之,如此,既可驱使刘备对付曹操,亦不用担心兵权旁落。”
另一头。
离了大将军府的袁熙一路生着闷气返回了营地。
今日本来是想在袁绍面前表现下以求能得到袁绍的认同,结果却被刘夫人和袁尚横插一脚徒增闷气。
见袁熙如此沉不住气,刘备暗暗摇头,又温声安抚:“袁刺史与我有讨平六郡之谊,又岂是袁尚能相提并论的?更何况袁尚麾下多有能人,我去了也得不了多少好处。袁刺史莫要多疑。”
袁熙闻言愣了愣,随后大喜,方才在席间积攒的怒火也随之消散,改为了对刘备“谄媚”式的许诺:“袁尚外宽内忌,今日在左将军面前自称晚辈乃是刘夫人授意,非是袁尚本心。袁尚定会以此为耻!我袁熙不同,我对左将军乃是钦慕有加.”
刘备一边微笑着听着袁熙的许诺,一边却在思考袁绍在席间的问话。
待安抚了袁熙,刘备径自来到诸葛亮所在的别帐,将救下田丰以及宴席种种,据实相告。
3更奉上求月票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2967/595529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