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战略定力
推荐阅读:共享天赋:同时穿越了一百个世界、武动:我林琅天,不做配角、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亡灵之息、美漫:蝙蝠侠能有什么坏心思?、美丽灵感、宅魔女、兽世好孕:娇软兔兔被大佬们狂宠、太上金阙、修仙从分家开始、
汾州的城郊外。
凉亭內清风阵阵,吹来的却是热气。
外面的热浪,预示著今年夏季,又是个炎夏。
石桌放著几杯上好的茶,淡淡的热气清香繚绕。
汾州和太原相隔不远,又是河东的重镇,陈绍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
这亭子名叫“范公亭”,乃是庆历年间,范仲淹宣府河东时候,汾州士民为其所建。
范仲淹在汾州威望很高,当初来此,他改革弊政,减轻赋税,带著大家开垦荒地。
但是和代王一比,就差的太多了。
代王直接免除了三年赋税,新垦的荒地十年內免税,每年发放农具,官府免费兴修水利,帮助大家灌溉。
商队接手酿酒之后,更是带动了无数產业,让汾州一度有了不输於太原的繁华。
两人的差距,其实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权力大小的问题。
范仲淹虽然是河东宣抚使,放在大宋的官僚体系中,算是拔尖的官位了。
但陈绍手下,就有好几个宣抚使。
他根本就是大宋另一个权力中心,隱隱有凌驾於汴梁之上的势头。
没办法,手握十几万铁骑,兵威正盛的定难军,给了他这样的底气。
汾州的官员,来了五个,都在亭子里陪著陈绍。
说起今年的炎夏,汾州知州张克戩面带忧色,说道:“我们河东徵发民夫不少,如今都在幽燕、云內与河北,若是夏日劳作,恐怕会热死不少。”
陈绍点头道:“我已下令调民夫返回,准备今年的秋收。”
张克戩微微一怔,不敢置信。
其实河东的这些官员,和定难军將士们不一样,他们对於开战没有那么大的期盼。
军功大概率也落不到他们头上,而且如今已经很好了,两百多年收不回来的云內收回来了。
只要云內大同在,谁也威胁不到河东,更何况雁门大营如今又屯驻重兵。
哪怕是只有河东府兵,他们也有信心,在这种时候拦住异族铁骑。
这几年,河东府兵,尤其是太原府兵,可谓是兵强马壮。
陈绍笑道:“我又不是童贯,怎么会让民夫死於异乡。”
童贯抚边期间,他是真不拿民夫当人,也就比女真韃子强一点。
陈绍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他就是运粮使起家的。
整个陕西五路,之所以被童贯宣抚十几年,依然对他敌意如此之大,很大原因就是这个。
我们在前线拼命死战,回来一看,六十多的老爹年轻时候没有死在西贼手里,结果被你童贯徵发路上饿死了、累死了、被监军鞭子抽死了。
谁还会给你卖命啊。
这也导致西军出了陕西,离了西北,根本就毫无战斗力。
张克戩看了陈绍一眼,发现他不是在开玩笑,心中顿时大喜。
去年秋收是个丰年,但是河东各地官府,全都心惊胆战。
累的跟孙子一样,才蹡蹡完成了秋收,简直不亚於打仗。
要是河东的汉子们回来了,还怕完不成秋收么。
从现在开始调回民夫,差不多回来歇息个十来天,正好秋收。
陈绍见他探头探脑,鬼迷日眼的,笑骂道:“我的命令早已传了过去,还能骗你们不成。”
之所以大家有点怀疑,是因为陈绍从未在任何场合,说过今年不打这件事。
对女真人的战事,一直都是凌驾在其他任何事物之上的。
所以儘管河东这些官员,都不希望今年决战、北伐,但也没有人去劝諫。
北伐女真,就是定难军的政治正確.
陈绍前段时间下令给三大主力,要他们不断袭扰,避免决战,耗费女真国力。
其实前线已经明白,今年大概率是不会北伐了。
前段时间的大战,不光是耗尽了定难军的体力,也榨乾了后勤。
张克戩见陈绍如此说,心中彻底放下心来。
然后他马上就开始提醒陈绍,“大王,前线战意很高,要小心前线將士独走。”
在武德充沛的时候,將士独走,並不是什么希奇事。
而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陈绍摆手道:“那是韩、李、金要考虑的事,不是我该去管的,要是事事都要我来操办,累也累死了。”
此时凉亭內,气氛突然就欢快了起来。
好像是身上一个很重的担子,突然被放下了一样。
陈绍看著他们的样子,心中嘆了口气,民力、兵力都是一样的,不可以过分使用。
河东民夫,从开战之始,就一直在外。
再不回来,民间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是非了。
而且青壮长期在外,还有一点也很致命,这几年的新生人口就少了。
要是陈绍是个心狠的,让大家咬咬牙,苦一苦百姓,其实也还能坚持下去。
但偏偏陈绍不是这样的人。
张克戩是名门之后,其实並非是河东人,但是来到汾州之后,已经融入到了河东的圈子中。
他和张叔夜是从兄弟,他们的曾祖都是名臣张耆,这哥俩都很刚烈,属於那种寧死不降的人。
但此时都是真心归附了陈绍。
这说明他们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真的看出了,陈绍的定难军和大宋的巨大差別。
在陈绍收回幽燕、云內,经略河北,安抚战乱百姓的时候,他的形象也在一点点的定型。
代王陈绍,不是王莽,也不是董卓。
在他收拢人心,善待百姓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王道之气。
这种气场对於那些自私自利的蝇营狗苟的小人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对付张克戩、张叔夜、张孝纯这类人,却是一绝。
歷史上张克戩知汾州,宗翰南下时候,率全城军民守城,多次击退金兵。城破后组织巷战,最后被围自焚殉国,全家八口都隨著他一起自杀。金人感其忠烈,以礼葬之並立庙祭祀;元人修宋史,为他专门立传。
张叔夜知海州,靖康元年率军勤王,最终隨宋钦宗赵桓北迁,途中绝食自縊於白沟。
这样的人,要是陈绍一开始,就飞扬跋扈,以武力威逼中原,而不是事事讲究名正言顺的话,他们就是陈绍最大的敌人。
而且你別指望能靠杀戮,嚇到他们这一类人,他们是越杀越反抗。
陈绍初到河东的时候,即使是最忠於大宋的臣子,也只会感到庆幸。
那时候横扫大辽的女真西路军,即將兵临城下,河东人心惶惶。
童贯直接嚇跑了,王稟手握一万环庆军,这一万人刚刚在河北大败,根本没有什么战意。
一副末日即將到来的场景,仿佛五胡乱华、神州陆沉的场面又要出现,这时候陈绍来了。
他的兵马自带粮草,他没有侵占任何一间民房,没有勒索任何一个富户。
要知道,大宋的官兵,即使是童贯,带兵打仗时候,也是经常勒索当地乡绅的。
试问这世上,谁带著十万带甲兵,能够不骚扰地方。
定难军能取得如今的地位,前线將士打出来的战绩固然是一方面,但是陈绍的行为和他的坚持,才是最重要的。
军头常有,得人心的军头不常有。
炎炎夏日中,陈绍终於第一次实质性地说出了,今年不会决战。
如此一来,所有的事,就都从容不迫起来。
在年初的时候,陈绍未必敢这样说,因为那时候的条件,还不足以让他有这个战略定力。
如今,陈绍很清楚地知道,朝廷也好,女真韃子也好,还有周围的四夷,大宋內部的派系.没有一个能对他產生威胁。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拿出一年半载的时间来,专心发展自己。
我发育的比你快,时间就站在我这边,该著急的是你们。
以前种种顾虑,隨著这半年的奋斗,也都不再棘手。
唯一让陈绍有些忌惮的,就是將士们最好是不要长期远离家乡故土征战
“算一算年头,定难军东征,也有个三四年了。”陈绍突然真起身来,嘆了口气说道:“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张克戩心中颇不以为然,这时候,谁会想著回乡。
有出息的,定然是要跟著代王在中原扎根。
定难军那些人,打起仗来不要命,难道是想快点打完了回家的么?
打仗很苦,劳师远征更是如此,驻扎在异国他乡,谁敢说自己不思念亲眷。
这个音书往来基本断绝的年代,出来个三四年,回去之后家人还在不在真不好说。
所以才会出现伐辽战事不顺,西军大部队,直接不听號令,自顾自返回陕西的情况发生。
但是在定难军,这种情况確实很少见。
因为大家有盼头,有奔头,而且后勤輜重维持的不错。
每个月,俸钱也都按时发。
——
汴梁,蔡府。
得知陈绍已经亲自承认,今年不会决战北伐,蔡京也暗暗舒了口气。
他需要缓上一口气。
支持十万边军的鏖战,需要集中调动的物资太多了。
那么接下来,他就可以腾出手来,一门心思做另一件事。
这也是陈绍安排的,要他將李纲等人,排挤出汴梁。
最好是贬黜到偏远的地方去。
这恰恰又是蔡京的另一个拿手绝活。
蔡太师纵横大宋官场这么多年,別人当个两三年就得走的宰相位置,他蹲下就不离开了。
之所以这么囂张,蔡京主要凭藉的就是自己的两个看家本领:理財、党爭
在大宋这种王朝中,一个团体想要做事情,想要干出点政绩来。
首先他就要党爭。
保证自己贏了,才好下手变革。
近日来,不知道是陈绍送来的药品起了作用,还是蔡京念头通达了,老头儿的状態一直不错。
以前虽然八个儿子都在汴梁,但是没有一个能帮上自己的。
如今蔡京,却走到哪都把孙子蔡行带在身边。
不光是培养他能力,还要把自己毕生经营的这些人脉,都传到孙子手里。
自己的儿子,个顶个都是草包,蔡京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好在自己活得够长,能够亲眼见到孙子辈成长起来。
而且代王也確实仁义,这孙儿一直被他提拔重用,在定难军中,学了一身的定难军的好习惯。
务实、能干,待人谦逊有礼,和他爹恰好相反。
“阿翁,何事这么开心?”
蔡行笑著走进来,身后还带著两个堂弟,也都是蔡京的亲孙子,只是年级还有点小。
蔡京笑道:“看到代王书信,用词十分詼谐,不觉笑了出来。”
“代王来信了?”蔡行赶紧上前,说道:“阿翁,孙儿能看么?”
蔡京摇了摇头,说道:“代王给我的书信,你哪里能看。”
但是想了想,这不是自己那不成器的大儿,让他看看也好。
“你看完之后,不得出去声张。”
蔡行大喜,上前打开书信,看完之后,他可没有蔡京的气度,笑是笑不出来的,还有点担忧。
“代王让阿翁斗倒李纲,可他是官家倚重的肱股之臣,在士林中人望又高,恐怕不好动他。”
蔡京呵呵一笑,正好趁著今天,点拨一下这个孙儿,他坐在椅子上,说道:“要斗倒一个人很简单,你想想他最怕的是什么。”
蔡行仔细想了很久,蔡京就笑眯眯地看著他,十分满意。
自己的好大儿蔡攸做事,就是缺乏思考,动輒张嘴就来。
自己活著的时候,还能庇护他一二,长此以往,等自己一没,好大儿蔡攸估计马上就得下来陪自己。
蔡行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个什么来,只能疑惑说道:“李相公性情刚烈,上皇在位时,他都敢面斥君王之过,他能有什么害怕的?”
蔡京呵呵一笑,说道:“对付一个朝堂的敌手,最紧要就是抓住他最大的把柄。”
“李纲此人,性子太过刚直。他被重用的这段时日,別的不谈,作战不力这个帽子他甩不掉。河北第二次沦陷的时候,他可是已经手握大权了。”
“攻击他一万件小事,他都不会放在心上,但是我们就说他作战不力,指挥不当。”
“所谓君子欺之以方,只要一上朝,我们就派人上奏,別的半句都不提,只说他丧师费財。”
“久而久之,他自己就无顏再上朝矣,等他不在时候,我们再与官家商议,將其逐出汴京。”(本章完)
凉亭內清风阵阵,吹来的却是热气。
外面的热浪,预示著今年夏季,又是个炎夏。
石桌放著几杯上好的茶,淡淡的热气清香繚绕。
汾州和太原相隔不远,又是河东的重镇,陈绍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
这亭子名叫“范公亭”,乃是庆历年间,范仲淹宣府河东时候,汾州士民为其所建。
范仲淹在汾州威望很高,当初来此,他改革弊政,减轻赋税,带著大家开垦荒地。
但是和代王一比,就差的太多了。
代王直接免除了三年赋税,新垦的荒地十年內免税,每年发放农具,官府免费兴修水利,帮助大家灌溉。
商队接手酿酒之后,更是带动了无数產业,让汾州一度有了不输於太原的繁华。
两人的差距,其实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权力大小的问题。
范仲淹虽然是河东宣抚使,放在大宋的官僚体系中,算是拔尖的官位了。
但陈绍手下,就有好几个宣抚使。
他根本就是大宋另一个权力中心,隱隱有凌驾於汴梁之上的势头。
没办法,手握十几万铁骑,兵威正盛的定难军,给了他这样的底气。
汾州的官员,来了五个,都在亭子里陪著陈绍。
说起今年的炎夏,汾州知州张克戩面带忧色,说道:“我们河东徵发民夫不少,如今都在幽燕、云內与河北,若是夏日劳作,恐怕会热死不少。”
陈绍点头道:“我已下令调民夫返回,准备今年的秋收。”
张克戩微微一怔,不敢置信。
其实河东的这些官员,和定难军將士们不一样,他们对於开战没有那么大的期盼。
军功大概率也落不到他们头上,而且如今已经很好了,两百多年收不回来的云內收回来了。
只要云內大同在,谁也威胁不到河东,更何况雁门大营如今又屯驻重兵。
哪怕是只有河东府兵,他们也有信心,在这种时候拦住异族铁骑。
这几年,河东府兵,尤其是太原府兵,可谓是兵强马壮。
陈绍笑道:“我又不是童贯,怎么会让民夫死於异乡。”
童贯抚边期间,他是真不拿民夫当人,也就比女真韃子强一点。
陈绍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他就是运粮使起家的。
整个陕西五路,之所以被童贯宣抚十几年,依然对他敌意如此之大,很大原因就是这个。
我们在前线拼命死战,回来一看,六十多的老爹年轻时候没有死在西贼手里,结果被你童贯徵发路上饿死了、累死了、被监军鞭子抽死了。
谁还会给你卖命啊。
这也导致西军出了陕西,离了西北,根本就毫无战斗力。
张克戩看了陈绍一眼,发现他不是在开玩笑,心中顿时大喜。
去年秋收是个丰年,但是河东各地官府,全都心惊胆战。
累的跟孙子一样,才蹡蹡完成了秋收,简直不亚於打仗。
要是河东的汉子们回来了,还怕完不成秋收么。
从现在开始调回民夫,差不多回来歇息个十来天,正好秋收。
陈绍见他探头探脑,鬼迷日眼的,笑骂道:“我的命令早已传了过去,还能骗你们不成。”
之所以大家有点怀疑,是因为陈绍从未在任何场合,说过今年不打这件事。
对女真人的战事,一直都是凌驾在其他任何事物之上的。
所以儘管河东这些官员,都不希望今年决战、北伐,但也没有人去劝諫。
北伐女真,就是定难军的政治正確.
陈绍前段时间下令给三大主力,要他们不断袭扰,避免决战,耗费女真国力。
其实前线已经明白,今年大概率是不会北伐了。
前段时间的大战,不光是耗尽了定难军的体力,也榨乾了后勤。
张克戩见陈绍如此说,心中彻底放下心来。
然后他马上就开始提醒陈绍,“大王,前线战意很高,要小心前线將士独走。”
在武德充沛的时候,將士独走,並不是什么希奇事。
而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陈绍摆手道:“那是韩、李、金要考虑的事,不是我该去管的,要是事事都要我来操办,累也累死了。”
此时凉亭內,气氛突然就欢快了起来。
好像是身上一个很重的担子,突然被放下了一样。
陈绍看著他们的样子,心中嘆了口气,民力、兵力都是一样的,不可以过分使用。
河东民夫,从开战之始,就一直在外。
再不回来,民间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是非了。
而且青壮长期在外,还有一点也很致命,这几年的新生人口就少了。
要是陈绍是个心狠的,让大家咬咬牙,苦一苦百姓,其实也还能坚持下去。
但偏偏陈绍不是这样的人。
张克戩是名门之后,其实並非是河东人,但是来到汾州之后,已经融入到了河东的圈子中。
他和张叔夜是从兄弟,他们的曾祖都是名臣张耆,这哥俩都很刚烈,属於那种寧死不降的人。
但此时都是真心归附了陈绍。
这说明他们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真的看出了,陈绍的定难军和大宋的巨大差別。
在陈绍收回幽燕、云內,经略河北,安抚战乱百姓的时候,他的形象也在一点点的定型。
代王陈绍,不是王莽,也不是董卓。
在他收拢人心,善待百姓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王道之气。
这种气场对於那些自私自利的蝇营狗苟的小人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对付张克戩、张叔夜、张孝纯这类人,却是一绝。
歷史上张克戩知汾州,宗翰南下时候,率全城军民守城,多次击退金兵。城破后组织巷战,最后被围自焚殉国,全家八口都隨著他一起自杀。金人感其忠烈,以礼葬之並立庙祭祀;元人修宋史,为他专门立传。
张叔夜知海州,靖康元年率军勤王,最终隨宋钦宗赵桓北迁,途中绝食自縊於白沟。
这样的人,要是陈绍一开始,就飞扬跋扈,以武力威逼中原,而不是事事讲究名正言顺的话,他们就是陈绍最大的敌人。
而且你別指望能靠杀戮,嚇到他们这一类人,他们是越杀越反抗。
陈绍初到河东的时候,即使是最忠於大宋的臣子,也只会感到庆幸。
那时候横扫大辽的女真西路军,即將兵临城下,河东人心惶惶。
童贯直接嚇跑了,王稟手握一万环庆军,这一万人刚刚在河北大败,根本没有什么战意。
一副末日即將到来的场景,仿佛五胡乱华、神州陆沉的场面又要出现,这时候陈绍来了。
他的兵马自带粮草,他没有侵占任何一间民房,没有勒索任何一个富户。
要知道,大宋的官兵,即使是童贯,带兵打仗时候,也是经常勒索当地乡绅的。
试问这世上,谁带著十万带甲兵,能够不骚扰地方。
定难军能取得如今的地位,前线將士打出来的战绩固然是一方面,但是陈绍的行为和他的坚持,才是最重要的。
军头常有,得人心的军头不常有。
炎炎夏日中,陈绍终於第一次实质性地说出了,今年不会决战。
如此一来,所有的事,就都从容不迫起来。
在年初的时候,陈绍未必敢这样说,因为那时候的条件,还不足以让他有这个战略定力。
如今,陈绍很清楚地知道,朝廷也好,女真韃子也好,还有周围的四夷,大宋內部的派系.没有一个能对他產生威胁。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拿出一年半载的时间来,专心发展自己。
我发育的比你快,时间就站在我这边,该著急的是你们。
以前种种顾虑,隨著这半年的奋斗,也都不再棘手。
唯一让陈绍有些忌惮的,就是將士们最好是不要长期远离家乡故土征战
“算一算年头,定难军东征,也有个三四年了。”陈绍突然真起身来,嘆了口气说道:“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张克戩心中颇不以为然,这时候,谁会想著回乡。
有出息的,定然是要跟著代王在中原扎根。
定难军那些人,打起仗来不要命,难道是想快点打完了回家的么?
打仗很苦,劳师远征更是如此,驻扎在异国他乡,谁敢说自己不思念亲眷。
这个音书往来基本断绝的年代,出来个三四年,回去之后家人还在不在真不好说。
所以才会出现伐辽战事不顺,西军大部队,直接不听號令,自顾自返回陕西的情况发生。
但是在定难军,这种情况確实很少见。
因为大家有盼头,有奔头,而且后勤輜重维持的不错。
每个月,俸钱也都按时发。
——
汴梁,蔡府。
得知陈绍已经亲自承认,今年不会决战北伐,蔡京也暗暗舒了口气。
他需要缓上一口气。
支持十万边军的鏖战,需要集中调动的物资太多了。
那么接下来,他就可以腾出手来,一门心思做另一件事。
这也是陈绍安排的,要他將李纲等人,排挤出汴梁。
最好是贬黜到偏远的地方去。
这恰恰又是蔡京的另一个拿手绝活。
蔡太师纵横大宋官场这么多年,別人当个两三年就得走的宰相位置,他蹲下就不离开了。
之所以这么囂张,蔡京主要凭藉的就是自己的两个看家本领:理財、党爭
在大宋这种王朝中,一个团体想要做事情,想要干出点政绩来。
首先他就要党爭。
保证自己贏了,才好下手变革。
近日来,不知道是陈绍送来的药品起了作用,还是蔡京念头通达了,老头儿的状態一直不错。
以前虽然八个儿子都在汴梁,但是没有一个能帮上自己的。
如今蔡京,却走到哪都把孙子蔡行带在身边。
不光是培养他能力,还要把自己毕生经营的这些人脉,都传到孙子手里。
自己的儿子,个顶个都是草包,蔡京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好在自己活得够长,能够亲眼见到孙子辈成长起来。
而且代王也確实仁义,这孙儿一直被他提拔重用,在定难军中,学了一身的定难军的好习惯。
务实、能干,待人谦逊有礼,和他爹恰好相反。
“阿翁,何事这么开心?”
蔡行笑著走进来,身后还带著两个堂弟,也都是蔡京的亲孙子,只是年级还有点小。
蔡京笑道:“看到代王书信,用词十分詼谐,不觉笑了出来。”
“代王来信了?”蔡行赶紧上前,说道:“阿翁,孙儿能看么?”
蔡京摇了摇头,说道:“代王给我的书信,你哪里能看。”
但是想了想,这不是自己那不成器的大儿,让他看看也好。
“你看完之后,不得出去声张。”
蔡行大喜,上前打开书信,看完之后,他可没有蔡京的气度,笑是笑不出来的,还有点担忧。
“代王让阿翁斗倒李纲,可他是官家倚重的肱股之臣,在士林中人望又高,恐怕不好动他。”
蔡京呵呵一笑,正好趁著今天,点拨一下这个孙儿,他坐在椅子上,说道:“要斗倒一个人很简单,你想想他最怕的是什么。”
蔡行仔细想了很久,蔡京就笑眯眯地看著他,十分满意。
自己的好大儿蔡攸做事,就是缺乏思考,动輒张嘴就来。
自己活著的时候,还能庇护他一二,长此以往,等自己一没,好大儿蔡攸估计马上就得下来陪自己。
蔡行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个什么来,只能疑惑说道:“李相公性情刚烈,上皇在位时,他都敢面斥君王之过,他能有什么害怕的?”
蔡京呵呵一笑,说道:“对付一个朝堂的敌手,最紧要就是抓住他最大的把柄。”
“李纲此人,性子太过刚直。他被重用的这段时日,別的不谈,作战不力这个帽子他甩不掉。河北第二次沦陷的时候,他可是已经手握大权了。”
“攻击他一万件小事,他都不会放在心上,但是我们就说他作战不力,指挥不当。”
“所谓君子欺之以方,只要一上朝,我们就派人上奏,別的半句都不提,只说他丧师费財。”
“久而久之,他自己就无顏再上朝矣,等他不在时候,我们再与官家商议,將其逐出汴京。”(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2976/644147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