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厚德能载物
推荐阅读:你是我的心上情、被逃婚后嫁给豪门假少爷、我以力服仙、洪荒:造化青莲,开局传三清大道、武侠:开局成为百胜刀王、修仙保命指北、大赤仙门、请叫我大道祖、穿书之如何在反派大佬手下求生、没钱修什么仙?、
王导,虽然和王敦是堂兄弟,但俩人的性格截然不同。
前面说王敦的时候,也顺带说了王导,可见王敦和他不是同一等次的人。
王导年轻的时候,史书就记载他“识量清远”,说明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气度非凡了。
王导十四岁那一年,高士张公见了,惊奇地对王敦说:“这孩子容貌志气,將相之器啊。“
將相之器来说王导,確实很到位,起码,王导从小就有宰相的气度。
他出声王家,这就註定他轻易能够做到高官,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就做到了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
再之后晋元帝南渡,王导更是倾心推奉。
皇帝对他也是非常器重,感情非常好。
前面已经说过,晋元帝在江南並没有什么地位,但在王导带领遵从晋元帝后,皇帝的地位才直线提高。
不久,洛阳被刘聪攻破,京城倾覆,百姓们避乱江左的十有六七,一下子导致江南人口暴涨。
王导赶紧劝皇帝收揽贤人君子,与这些人才共事。
皇帝自然接受王导的意见。
中国的经济重心,此时,逐渐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在王导的治理下,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王导见南方经济转好,怕皇帝耽於享乐,便劝皇帝克己励节,匡主寧邦。
司马睿是个受苦过来的人,也知道自己做这个皇帝不易,当下听从王导的话,並且对王导是越来越重视,史书的记载是“情好日隆,朝野倾心,號为仲父。”
王导的地位,已经达到了齐桓公对待管仲的地位一样。
司马睿觉得王导的地位还不够高,要加他为辅国將军。
王导忙上书推辞说:“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
皇帝见他推辞,便下令表彰王导“德重勛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虽然没有他为辅国將军,仍拜他为寧远將军,不久又加为振威將军。
桓彝初过江南来,看见朝廷微弱,对周顗说:“我以中原多战乱,所以来这里想要求个平安活著!可是,看到你们这边弱小成这样,成得了什么事啊!“当下忧惧不乐。
之后,他见到了王导,俩人交谈极洽。桓彝回去后,又对周顗说:“方才去见了管夷吾,我再也没有担忧了。“
这充分说明了王导的个人魅力,那就是,他做宰相,令人放心。
这时,过江的人士不少,他们每有暇日,相邀出新亭饮宴。
这又是一次饮宴。
周顗在中间坐著,看著眼前的风景,感嘆说:“风景虽然没变,但张眼望去,江山却不同了!“
其他人听了,想起北方失地,不由相视流涕。
只有王导没有哭,而是愀然变色,大声说:“我们应当共同戮力辅佐王室,克復神州,怎么能像楚囚一样,相对哭泣呢!“
眾人被他的豪情感染,收住了眼泪,忙忙跟王宰相说对不起,我们失態了!
这一事,可见王导的气度。他遇到事情,有的是从容镇定,而不是像楚囚一样在哭泣。
皇帝见王导品德如此高尚,当下对他更是尊重了,叫他御床共坐。
王导深知上下尊卑有序,当下坚持推辞,说了一句很经典的湖:“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这句话,我认为,古往今来,拍马屁的水平达到了巔峰!且看他的意思:如果太阳和下面的万物相同,那天下的人们还仰视什么!
把皇帝比喻成太阳,把下面的臣子百姓比喻成太阳底下的万物。
真是绝妙的比喻,也是绝妙的马屁。
皇帝听了,欣然頷首的同时,也同意了他,但考虑到王导的马屁太有水平,便加封为驃骑大將军、仪同三司。再之后,王敦渐渐目无君主,暗藏悖逆,晋元帝这才用刘隗等人,疏远王氏家族的人。
王导当然也在疏远的人之中。
一般的人,由重用到疏远,落差那么大,肯定心里不爽。但是,王导没有,他本本分分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史书说他“澹如也。”
也就是宠辱不惊,从容淡定。
有识之人看见王导这样从容,便都称讚王导善於处理宠辱之间的关係。
王导用他的从容,化解了皇帝的疏远。
但,更大的危难到来了,已经不是皇帝的疏远那么简单了,有可能就是灭门之灾。
王敦反了!
刘隗劝告皇帝,请诛杀所有王氏!
这是王导平生面对最大的危难!
在这危急时刻,他没有像王含一样逃跑,而是率著从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日进宫去待罪。
皇帝知道王导和王敦不一样,他是忠节之人,当下召见他。
最⊥新⊥小⊥说⊥在⊥⊥⊥首⊥发!
王导叩头谢罪说:“逆臣贼子,哪个年代没有?只是没想到臣的家族也会出现逆臣贼子!”
皇帝光著脚,听见王导这样说,忙下来抓住王导的手说:“茂弘(王导字),我刚想把一国之命託付给你,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为了安抚王氏,他下詔说:“王导大义灭亲,我可以把安东將军时的符节授予他!“
王导用他的忠心,化解了满门被族灭的危机。
他的危机一过,又迎来了別人认为是大好机会的转机,那就是他的哥哥王敦攻破京城,捉到了皇帝。
他任命王导为守尚书令。
王家的势力,达到了顶点,完全压制住了皇权。
別人的话,会趁机做司马懿。
但是,王导没有,他在王氏最得志的时候,保持著冷静,保持著对皇室的忠心。
此时,西都覆没,皇帝被捉,海內思主,许多群臣及四方便劝王氏为帝。
王敦便去徵询王导的意思,王导坚决反对。
王退而求其次,想废掉晋元帝,另立皇帝。
王导也坚决反对,和王敦固爭。
王敦见王导坚决不能废皇帝,那就废太子吧,毕竟太子有勇略,留著是个祸害。
温嶠厉声反对,说太子有孝,不能废。其他大臣也都这样认为。
王敦什么都没废成,意志盎然的他,这才有了点丧气。
太子司马绍对王导充满感激,当然不止这一次挽救了他太子的地位。之前,他的父亲喜爱琅邪王司马裒,有心要立他为嫡,就去问王导。
王导说:“自古立子以长,而且太子绍又贤明,不宜变更太子!“
司马睿还疑心王导和太子有什么私交。
王导日夕陈諫,终於感动了司马睿,这才没有废了太子。
之后,司马睿病死,晋明帝司马绍即位,王导受遗詔辅政。
前面说王敦的时候,也顺带说了王导,可见王敦和他不是同一等次的人。
王导年轻的时候,史书就记载他“识量清远”,说明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气度非凡了。
王导十四岁那一年,高士张公见了,惊奇地对王敦说:“这孩子容貌志气,將相之器啊。“
將相之器来说王导,確实很到位,起码,王导从小就有宰相的气度。
他出声王家,这就註定他轻易能够做到高官,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就做到了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
再之后晋元帝南渡,王导更是倾心推奉。
皇帝对他也是非常器重,感情非常好。
前面已经说过,晋元帝在江南並没有什么地位,但在王导带领遵从晋元帝后,皇帝的地位才直线提高。
不久,洛阳被刘聪攻破,京城倾覆,百姓们避乱江左的十有六七,一下子导致江南人口暴涨。
王导赶紧劝皇帝收揽贤人君子,与这些人才共事。
皇帝自然接受王导的意见。
中国的经济重心,此时,逐渐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在王导的治理下,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王导见南方经济转好,怕皇帝耽於享乐,便劝皇帝克己励节,匡主寧邦。
司马睿是个受苦过来的人,也知道自己做这个皇帝不易,当下听从王导的话,並且对王导是越来越重视,史书的记载是“情好日隆,朝野倾心,號为仲父。”
王导的地位,已经达到了齐桓公对待管仲的地位一样。
司马睿觉得王导的地位还不够高,要加他为辅国將军。
王导忙上书推辞说:“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
皇帝见他推辞,便下令表彰王导“德重勛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虽然没有他为辅国將军,仍拜他为寧远將军,不久又加为振威將军。
桓彝初过江南来,看见朝廷微弱,对周顗说:“我以中原多战乱,所以来这里想要求个平安活著!可是,看到你们这边弱小成这样,成得了什么事啊!“当下忧惧不乐。
之后,他见到了王导,俩人交谈极洽。桓彝回去后,又对周顗说:“方才去见了管夷吾,我再也没有担忧了。“
这充分说明了王导的个人魅力,那就是,他做宰相,令人放心。
这时,过江的人士不少,他们每有暇日,相邀出新亭饮宴。
这又是一次饮宴。
周顗在中间坐著,看著眼前的风景,感嘆说:“风景虽然没变,但张眼望去,江山却不同了!“
其他人听了,想起北方失地,不由相视流涕。
只有王导没有哭,而是愀然变色,大声说:“我们应当共同戮力辅佐王室,克復神州,怎么能像楚囚一样,相对哭泣呢!“
眾人被他的豪情感染,收住了眼泪,忙忙跟王宰相说对不起,我们失態了!
这一事,可见王导的气度。他遇到事情,有的是从容镇定,而不是像楚囚一样在哭泣。
皇帝见王导品德如此高尚,当下对他更是尊重了,叫他御床共坐。
王导深知上下尊卑有序,当下坚持推辞,说了一句很经典的湖:“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这句话,我认为,古往今来,拍马屁的水平达到了巔峰!且看他的意思:如果太阳和下面的万物相同,那天下的人们还仰视什么!
把皇帝比喻成太阳,把下面的臣子百姓比喻成太阳底下的万物。
真是绝妙的比喻,也是绝妙的马屁。
皇帝听了,欣然頷首的同时,也同意了他,但考虑到王导的马屁太有水平,便加封为驃骑大將军、仪同三司。再之后,王敦渐渐目无君主,暗藏悖逆,晋元帝这才用刘隗等人,疏远王氏家族的人。
王导当然也在疏远的人之中。
一般的人,由重用到疏远,落差那么大,肯定心里不爽。但是,王导没有,他本本分分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史书说他“澹如也。”
也就是宠辱不惊,从容淡定。
有识之人看见王导这样从容,便都称讚王导善於处理宠辱之间的关係。
王导用他的从容,化解了皇帝的疏远。
但,更大的危难到来了,已经不是皇帝的疏远那么简单了,有可能就是灭门之灾。
王敦反了!
刘隗劝告皇帝,请诛杀所有王氏!
这是王导平生面对最大的危难!
在这危急时刻,他没有像王含一样逃跑,而是率著从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日进宫去待罪。
皇帝知道王导和王敦不一样,他是忠节之人,当下召见他。
最⊥新⊥小⊥说⊥在⊥⊥⊥首⊥发!
王导叩头谢罪说:“逆臣贼子,哪个年代没有?只是没想到臣的家族也会出现逆臣贼子!”
皇帝光著脚,听见王导这样说,忙下来抓住王导的手说:“茂弘(王导字),我刚想把一国之命託付给你,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为了安抚王氏,他下詔说:“王导大义灭亲,我可以把安东將军时的符节授予他!“
王导用他的忠心,化解了满门被族灭的危机。
他的危机一过,又迎来了別人认为是大好机会的转机,那就是他的哥哥王敦攻破京城,捉到了皇帝。
他任命王导为守尚书令。
王家的势力,达到了顶点,完全压制住了皇权。
別人的话,会趁机做司马懿。
但是,王导没有,他在王氏最得志的时候,保持著冷静,保持著对皇室的忠心。
此时,西都覆没,皇帝被捉,海內思主,许多群臣及四方便劝王氏为帝。
王敦便去徵询王导的意思,王导坚决反对。
王退而求其次,想废掉晋元帝,另立皇帝。
王导也坚决反对,和王敦固爭。
王敦见王导坚决不能废皇帝,那就废太子吧,毕竟太子有勇略,留著是个祸害。
温嶠厉声反对,说太子有孝,不能废。其他大臣也都这样认为。
王敦什么都没废成,意志盎然的他,这才有了点丧气。
太子司马绍对王导充满感激,当然不止这一次挽救了他太子的地位。之前,他的父亲喜爱琅邪王司马裒,有心要立他为嫡,就去问王导。
王导说:“自古立子以长,而且太子绍又贤明,不宜变更太子!“
司马睿还疑心王导和太子有什么私交。
王导日夕陈諫,终於感动了司马睿,这才没有废了太子。
之后,司马睿病死,晋明帝司马绍即位,王导受遗詔辅政。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3118/596112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