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胡太后掌政
推荐阅读:全民:召唤师弱?一级一个金词条、从球王背后的男人到球王、下乡后,靠签到系统带飞姐妹、哈利波特:我和无数个我速通诸天、老舅別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活人深处、尘中镜、阴生子,鬼抬棺、大乾武圣!、巫师:我的职业面板没有上限、
萧衍的后半生很长,因为他活了八十几岁。而北魏没有这么长寿的皇帝,他在萧衍在位期间,就换了好几名皇帝。
看来,信佛能长寿,真的有道理的。
北魏孝文帝南伐期间病重,命司徒元勰派人前往洛阳,请皇太子元恪到鲁阳登基即位。不久,孝文帝驾崩,元恪在鲁阳即皇帝位,是为宣武帝,改年號为景明。
宣武帝居丧期间,政柄委任“六辅”。
元恪在位的时间只有十六年,他这十六年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建新都洛阳,拒绝鲜卑族遗老们返故里的建议,巩固了孝文帝的改革。
第二件事是南伐。公元500年,宣武帝趁著南朝正处於南齐末帝萧宝卷的昏暴统治下,开始南伐,直到公元508年,战事才告结束。此时,北魏已经占领了扬州、荆州、益州等地,领土疆域大大向南拓展,国势盛极一时。
第三件事是,取消子贵母死的制度,让胡灵皇后可以活著。这个做法,当然是仁义,可他没想到的是,取消此制度,胡灵皇后得以活著,也真的如当年拓跋珪担忧的那样——后宫会干政,胡灵皇后果然干政。不过,不管后宫如何干政,不残杀人命,总是正確的。
如果上天给宣武帝长一点寿命的话,他可能会有再大一点的贡献,可惜,没有,他的寿命和他父亲一样,也停止於三十三岁。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正月初十日,宣武帝患病。正月十三日,宣武帝在式乾殿去世,时年三十三岁。
孝文帝病死於三十三岁,宣武帝也病死於三十三岁,看来,人能长寿,基因很重要!
拓跋氏的皇帝,没有长寿的,这是基因註定了的事。
宣武帝驾崩后,他六岁的皇太子元詡继位,是为孝明帝,也是北魏走向没落的开始。
元詡是宣武帝元恪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宣武灵皇后胡氏,也是拓跋氏当中第一个儿子当了皇帝,而她没被赐死的母亲。按道理来说,她应该感到幸运,不该再有什么野心了。但是,胡灵太后野心很大,那就是,她要掌控朝政!她要做第二个冯太后!
胡太后,名字失考,《北史演义》称胡仙真,司徒胡国珍之女。她能嫁给宣武帝,和一名尼姑有关係。
而这名尼姑,正是她的姑姑,很能讲解佛理。
宣武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就进入宫廷讲授。她在进宫的时候,经常暗示左右的人说胡氏的容貌德行。
宣武帝听说胡氏长得漂亮,不觉动了心,就召进后宫,一见之下,为之倾心,便纳为妃子。
当时北魏政权,奉行“子贵母死”制度,儿子立为太子,母亲就要处死。所以,在宫廷之中,妃嬪们相互祈求祝祷,都希望生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
只有胡氏常对夫人等人说:“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
等到胡氏怀上身孕,与她同列的妃嬪们还因旧例为她感恐惧,劝她想办法打掉孩子。
胡氏拿定主意不动摇,半夜一个人发誓说:“但愿所怀的是男孩,按次序將成为长子,儿子生下我被处死,我也在所不辞!”
这是一个有著坚定勇气的母亲!
公元510年三月十四日,胡氏宣光殿生下皇子元詡,被升为充华。在这之前,宣武帝频繁地夭折皇子——子贵母死,谁敢让自己的儿子活著?如今终於又有儿子了,他非常的高兴,命令人加以谨慎照料。
公元512年十月十八日,元詡被立为皇太子。此时,胡氏按制度要处死。
可是,这一次她没有被处死,因为宣武帝决定废除子贵母死制度。
朝中的大臣刘腾、於忠、崔光等人对宣武帝此举也非常赞同。
胡氏因此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將她赐死,反而晋封为贵嬪。
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元詡即位,是为孝明帝,尊宣武帝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尊胡氏为皇太妃。
元詡年纪尚小,所以,权力落在了胡氏手里。
她有了权力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逼皇太后高氏到瑶光寺出家为尼,然后,尊自己为皇太后。
胡太后临朝听政,大臣还称她为殿下,下令处理事务,后来改令称为詔,群臣上奏疏称陛下,她自称为朕,儼然成了皇帝。
胡太后因孝明帝幼小,不能亲自祭祀,想依照《周礼》中夫人与君主交相奉献的义理,代孝明帝进行祭礼,寻访过去的样板。门下省召集礼官、博士商议,认为不可以。而胡太后想用繒帛遮住自己,观看三公料理事情,再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就依据东汉太后邓绥进献祭品的旧例赞同,胡太后大喜,於是代行最初的祭祀。
这事可以看出来,胡太后的野心极大,天子才有资格做的事,她要去做!
这一点,註定她和冯太后是个有区別的人。
最⊥新⊥小⊥说⊥在⊥⊥⊥首⊥发!
胡太后除了亲自处理纷繁事务,亲笔批阅公文之外,一有空暇,前往西林园法流堂,命令侍臣射箭,不能射中的加以惩罚。她自己射针孔,射中了,大喜之下,赏赐左右的人布帛多少不等。
这事可以看出来,胡太后还很注重武功的练习。
胡太后为了让天下没有冤案,下令造申讼车。这申讼车从云龙大司马门出宫,从宫廷西北,进入千秋门,接受投诉的冤情。
这一事做得非常好,因为让百姓多了一个申诉的窗口。
胡太后也喜欢文学,她和孝明帝前往华林园,在都亭水流拐弯处宴请群臣,命令王公以下各赋一首七言诗。
她自己作诗句曰:“天地造化含气贞。”当然,作得很简单,並没有什么文采。
孝明帝赶紧接上诗句:“无为而治赖母明。”这句诗比起胡太后就好多了,起码,拍了胡太后的马屁,让她很高兴。
胡太后听了大喜,王公以下赐予布帛多少不等。
这时的胡太后和孝明帝元詡,还是关係融洽,可是,隨著孝明帝的长大,双方的矛盾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看来,信佛能长寿,真的有道理的。
北魏孝文帝南伐期间病重,命司徒元勰派人前往洛阳,请皇太子元恪到鲁阳登基即位。不久,孝文帝驾崩,元恪在鲁阳即皇帝位,是为宣武帝,改年號为景明。
宣武帝居丧期间,政柄委任“六辅”。
元恪在位的时间只有十六年,他这十六年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建新都洛阳,拒绝鲜卑族遗老们返故里的建议,巩固了孝文帝的改革。
第二件事是南伐。公元500年,宣武帝趁著南朝正处於南齐末帝萧宝卷的昏暴统治下,开始南伐,直到公元508年,战事才告结束。此时,北魏已经占领了扬州、荆州、益州等地,领土疆域大大向南拓展,国势盛极一时。
第三件事是,取消子贵母死的制度,让胡灵皇后可以活著。这个做法,当然是仁义,可他没想到的是,取消此制度,胡灵皇后得以活著,也真的如当年拓跋珪担忧的那样——后宫会干政,胡灵皇后果然干政。不过,不管后宫如何干政,不残杀人命,总是正確的。
如果上天给宣武帝长一点寿命的话,他可能会有再大一点的贡献,可惜,没有,他的寿命和他父亲一样,也停止於三十三岁。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正月初十日,宣武帝患病。正月十三日,宣武帝在式乾殿去世,时年三十三岁。
孝文帝病死於三十三岁,宣武帝也病死於三十三岁,看来,人能长寿,基因很重要!
拓跋氏的皇帝,没有长寿的,这是基因註定了的事。
宣武帝驾崩后,他六岁的皇太子元詡继位,是为孝明帝,也是北魏走向没落的开始。
元詡是宣武帝元恪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宣武灵皇后胡氏,也是拓跋氏当中第一个儿子当了皇帝,而她没被赐死的母亲。按道理来说,她应该感到幸运,不该再有什么野心了。但是,胡灵太后野心很大,那就是,她要掌控朝政!她要做第二个冯太后!
胡太后,名字失考,《北史演义》称胡仙真,司徒胡国珍之女。她能嫁给宣武帝,和一名尼姑有关係。
而这名尼姑,正是她的姑姑,很能讲解佛理。
宣武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就进入宫廷讲授。她在进宫的时候,经常暗示左右的人说胡氏的容貌德行。
宣武帝听说胡氏长得漂亮,不觉动了心,就召进后宫,一见之下,为之倾心,便纳为妃子。
当时北魏政权,奉行“子贵母死”制度,儿子立为太子,母亲就要处死。所以,在宫廷之中,妃嬪们相互祈求祝祷,都希望生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
只有胡氏常对夫人等人说:“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
等到胡氏怀上身孕,与她同列的妃嬪们还因旧例为她感恐惧,劝她想办法打掉孩子。
胡氏拿定主意不动摇,半夜一个人发誓说:“但愿所怀的是男孩,按次序將成为长子,儿子生下我被处死,我也在所不辞!”
这是一个有著坚定勇气的母亲!
公元510年三月十四日,胡氏宣光殿生下皇子元詡,被升为充华。在这之前,宣武帝频繁地夭折皇子——子贵母死,谁敢让自己的儿子活著?如今终於又有儿子了,他非常的高兴,命令人加以谨慎照料。
公元512年十月十八日,元詡被立为皇太子。此时,胡氏按制度要处死。
可是,这一次她没有被处死,因为宣武帝决定废除子贵母死制度。
朝中的大臣刘腾、於忠、崔光等人对宣武帝此举也非常赞同。
胡氏因此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將她赐死,反而晋封为贵嬪。
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元詡即位,是为孝明帝,尊宣武帝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尊胡氏为皇太妃。
元詡年纪尚小,所以,权力落在了胡氏手里。
她有了权力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逼皇太后高氏到瑶光寺出家为尼,然后,尊自己为皇太后。
胡太后临朝听政,大臣还称她为殿下,下令处理事务,后来改令称为詔,群臣上奏疏称陛下,她自称为朕,儼然成了皇帝。
胡太后因孝明帝幼小,不能亲自祭祀,想依照《周礼》中夫人与君主交相奉献的义理,代孝明帝进行祭礼,寻访过去的样板。门下省召集礼官、博士商议,认为不可以。而胡太后想用繒帛遮住自己,观看三公料理事情,再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就依据东汉太后邓绥进献祭品的旧例赞同,胡太后大喜,於是代行最初的祭祀。
这事可以看出来,胡太后的野心极大,天子才有资格做的事,她要去做!
这一点,註定她和冯太后是个有区別的人。
最⊥新⊥小⊥说⊥在⊥⊥⊥首⊥发!
胡太后除了亲自处理纷繁事务,亲笔批阅公文之外,一有空暇,前往西林园法流堂,命令侍臣射箭,不能射中的加以惩罚。她自己射针孔,射中了,大喜之下,赏赐左右的人布帛多少不等。
这事可以看出来,胡太后还很注重武功的练习。
胡太后为了让天下没有冤案,下令造申讼车。这申讼车从云龙大司马门出宫,从宫廷西北,进入千秋门,接受投诉的冤情。
这一事做得非常好,因为让百姓多了一个申诉的窗口。
胡太后也喜欢文学,她和孝明帝前往华林园,在都亭水流拐弯处宴请群臣,命令王公以下各赋一首七言诗。
她自己作诗句曰:“天地造化含气贞。”当然,作得很简单,並没有什么文采。
孝明帝赶紧接上诗句:“无为而治赖母明。”这句诗比起胡太后就好多了,起码,拍了胡太后的马屁,让她很高兴。
胡太后听了大喜,王公以下赐予布帛多少不等。
这时的胡太后和孝明帝元詡,还是关係融洽,可是,隨著孝明帝的长大,双方的矛盾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3118/596112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