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志大才疏的皇帝
推荐阅读:修仙:从杂役到仙尊、至尊龙魂、家族修仙:从灵植夫开始、重生年代俏媳妇、最红楼、下坠【NP】、詛咒、枕边童话、雨霖泠(sc,强制爱,前世今生)、漫丽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校园1V2)、
陈文帝驾崩之后,皇太子陈伯宗继位。
他继位之后,尚书令安成王陈頊为驃骑大將军,晋位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也就是说,所有的权力,掌管在了陈頊的手里。
陈伯宗只做了一年的皇帝,陈頊就把他废掉了。
陈頊之所以废掉他,没有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己想做皇帝。
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陈文帝对自己这个弟弟还是不了解,因为,他把权力全交给了自己这个弟弟。
光大二年,公元567年十一月十五日,陈頊突然让荆州刺史沈恪为护军將军,二十一日,南徐州刺史黄法为镇西將军、郢州刺史,新任中军大將军淳于量为镇北將军。
这些人事的调动,实际上是陈頊为篡位做下铺垫。
果然,二十三日,慈训太后召集群臣到朝堂,然后下令数落陈伯宗的不是,说他继位之后,行为放纵,说他去逛妓院,同时私藏金帛,导致国库空竭;又说他亲近小人韩子高等人,导致国家动乱。总之,就是种种的不是,不適合再当皇帝了。临了,为了表示自己废掉皇帝,心里是伤悲的,所以,提笔潸然泪下,心中非常伤心。
实际上,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年轻好奇,去逛了一次妓院,虽有不是,但也不是什么大罪;至於说私藏金帛,他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至於亲近韩子高,那是陈文帝最亲近的宠臣,如果说陈伯宗不是,那陈文帝不是更不是?更不適合当皇帝?所以,一切都是强加之罪。其目的,无非是陈頊想当皇帝而已。
对於太后来说,陈伯宗是他孙子,陈頊是他儿子,谁当皇帝都行。如今是儿子势力大的时候,他想当皇帝,那就由他当。
她不知道的是,一旦皇帝被废,自古以来,没有几个能活的。所以,她帮助陈頊废掉皇帝,实际上,就是在害死孙子。
陈伯宗被废之后,被带出皇宫,去到当太子时住的私第。
太建二年,公元570四月,陈伯宗被害死,时年十九岁。
陈頊为了显示自己当皇帝是有理由的,编造了两个故事,一个说他在担任直阁將军、 中书侍郎时,有马军统领李总与陈頊为旧交,常常一道游玩共处。有一次,陈頊在夜里喝醉了酒,未灭灯而入睡。
李总正好出去了,不一会回来,便看见陈頊之身体变成了一条大龙,李总当下惊恐无比,拔腿就跑,躲到別屋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陈頊是真龙转世,註定要当天子。实际上,就是鬼话,因为陈頊真的会变成龙的话,那就不是皇帝了,而是怪兽。
另外一个故事是说陈世祖陈蒨总担心陈伯宗不能承继大业,只是已立他为太子,要废立事关重大,所以迁延多年。等到陈世祖病危,便召见高宗说:“我想依照太伯之旧例。”高宗起先未能理解,后来醒悟,便拜伏於地痛哭流涕,坚决推辞。
这个故事说明他的做皇帝,是陈蒨的意思,他自己不是篡位,是继承了陈蒨的遗詔之令。
通过这个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来,这个陈頊还是个很会糊弄人的。
陈頊,也就是陈宣帝,他是陈蒨的亲弟弟。
年少时,据说宽厚大度,富於才略。成年后,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打战的时候,有勇力,擅长骑射。
他的起来,完全是运气,因为他的哥哥陈蒨当上了皇帝。
陈蒨的起来,除了本身是陈霸先的侄子这个身份之外,还和他的能力有关係。但是,陈頊就不然了,完全是因为运气。
他的哥哥临终把所有权力交给了他,这就让他有了篡位的资本了。
陈頊继位之后,说他要像陈霸先和陈蒨那样有作为。
这自然是他说的好听了,因为陈頊是远远比不上陈霸先和陈蒨的。
陈頊当了皇帝之后,最大的贡献就是重用吴明彻,消灭了王琳,击退了北齐的侵犯。但他志大才疏,想著灭了北周,统一天下,这就导致了陈朝陷入了困境。
他不顾形势的允不允许,派出六十多岁的吴明彻,率领军队攻打北周,结果吴明彻全军覆没,致使南陈走向衰落。
最⊥新⊥小⊥说⊥在⊥⊥⊥首⊥发!
公元582年春正月初五,陈頊统一大业未竟,身就患病了。
他这个病来得很凶猛,到了初十,就崩於宣福殿,时年五十三岁。
他在遗詔中说:“朕自从染疾,还不到十天,请医服药均不能救治,即已病入膏肓,生生死死,全是命运安排,我又有何话可说。只是统御天下十四年,其用心之诚真正做到了將休息之閒暇也用以思虑国家大事,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心知宗庙之责任重大,也了解到王业之艰难辛苦。然而边境上多生变乱,百姓不得安定,正思量要扫清四海,统一天下,空怀大志,未能如愿以偿,真正是含恨九泉了。皇太子叔宝以嫡长子继承帝位,正是青春年少,由他来继统大业,可谓社稷有主。诸位公卿士子,內外文武百官,都要尽心竭力,全力辅佐。送死事生,要尽忠诚之礼节;居官任事,要承当好辅佐之职位。务必做到和睦共处,不要违了朕之心意。所有服丧之制,需用物件从少从简。金银之类饰物,不必隨葬入墓;明器这类用具,一律用瓦。只求使得俭约而合乎礼制,不得奢华而违了规范。以三十六日满即释服终丧来取代三十六个月,已有通行之规范,必要时因公事需要便宜从事除去丧服,都要依照旧时標准。在职百官,三天哭吊一次,四方重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有封號之人,各守其职守,一律取消奔丧。”
这个遗詔,可以看出来,陈頊还是个很不错的皇帝,知道体恤百姓,葬礼也一切隨简。可惜的是,他念念不忘的统一天下的愿望不能实现。
李延寿在《 南史》中对他的评价很中肯,首先肯定了他这个皇帝的合格:“陈宣帝器度弘厚,有人君之量。”同时,指出他的缺点:“至於纘业之后,拓土开疆,盖德不逮文,智不及武,志大不已,晚致吕梁之败,江左日蹙,抑此之由也。”
確实如此,陈頊德不逮文,就是德行比不上陈文帝,智不及武,智慧比不上陈霸先,却志向很大,想著统一南北,结果志大才疏,导致国家衰落。
他的儿子陈叔宝最后亡国,陈頊不可不说要负一定的责任。
他继位之后,尚书令安成王陈頊为驃骑大將军,晋位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也就是说,所有的权力,掌管在了陈頊的手里。
陈伯宗只做了一年的皇帝,陈頊就把他废掉了。
陈頊之所以废掉他,没有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己想做皇帝。
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陈文帝对自己这个弟弟还是不了解,因为,他把权力全交给了自己这个弟弟。
光大二年,公元567年十一月十五日,陈頊突然让荆州刺史沈恪为护军將军,二十一日,南徐州刺史黄法为镇西將军、郢州刺史,新任中军大將军淳于量为镇北將军。
这些人事的调动,实际上是陈頊为篡位做下铺垫。
果然,二十三日,慈训太后召集群臣到朝堂,然后下令数落陈伯宗的不是,说他继位之后,行为放纵,说他去逛妓院,同时私藏金帛,导致国库空竭;又说他亲近小人韩子高等人,导致国家动乱。总之,就是种种的不是,不適合再当皇帝了。临了,为了表示自己废掉皇帝,心里是伤悲的,所以,提笔潸然泪下,心中非常伤心。
实际上,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年轻好奇,去逛了一次妓院,虽有不是,但也不是什么大罪;至於说私藏金帛,他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至於亲近韩子高,那是陈文帝最亲近的宠臣,如果说陈伯宗不是,那陈文帝不是更不是?更不適合当皇帝?所以,一切都是强加之罪。其目的,无非是陈頊想当皇帝而已。
对於太后来说,陈伯宗是他孙子,陈頊是他儿子,谁当皇帝都行。如今是儿子势力大的时候,他想当皇帝,那就由他当。
她不知道的是,一旦皇帝被废,自古以来,没有几个能活的。所以,她帮助陈頊废掉皇帝,实际上,就是在害死孙子。
陈伯宗被废之后,被带出皇宫,去到当太子时住的私第。
太建二年,公元570四月,陈伯宗被害死,时年十九岁。
陈頊为了显示自己当皇帝是有理由的,编造了两个故事,一个说他在担任直阁將军、 中书侍郎时,有马军统领李总与陈頊为旧交,常常一道游玩共处。有一次,陈頊在夜里喝醉了酒,未灭灯而入睡。
李总正好出去了,不一会回来,便看见陈頊之身体变成了一条大龙,李总当下惊恐无比,拔腿就跑,躲到別屋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陈頊是真龙转世,註定要当天子。实际上,就是鬼话,因为陈頊真的会变成龙的话,那就不是皇帝了,而是怪兽。
另外一个故事是说陈世祖陈蒨总担心陈伯宗不能承继大业,只是已立他为太子,要废立事关重大,所以迁延多年。等到陈世祖病危,便召见高宗说:“我想依照太伯之旧例。”高宗起先未能理解,后来醒悟,便拜伏於地痛哭流涕,坚决推辞。
这个故事说明他的做皇帝,是陈蒨的意思,他自己不是篡位,是继承了陈蒨的遗詔之令。
通过这个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来,这个陈頊还是个很会糊弄人的。
陈頊,也就是陈宣帝,他是陈蒨的亲弟弟。
年少时,据说宽厚大度,富於才略。成年后,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打战的时候,有勇力,擅长骑射。
他的起来,完全是运气,因为他的哥哥陈蒨当上了皇帝。
陈蒨的起来,除了本身是陈霸先的侄子这个身份之外,还和他的能力有关係。但是,陈頊就不然了,完全是因为运气。
他的哥哥临终把所有权力交给了他,这就让他有了篡位的资本了。
陈頊继位之后,说他要像陈霸先和陈蒨那样有作为。
这自然是他说的好听了,因为陈頊是远远比不上陈霸先和陈蒨的。
陈頊当了皇帝之后,最大的贡献就是重用吴明彻,消灭了王琳,击退了北齐的侵犯。但他志大才疏,想著灭了北周,统一天下,这就导致了陈朝陷入了困境。
他不顾形势的允不允许,派出六十多岁的吴明彻,率领军队攻打北周,结果吴明彻全军覆没,致使南陈走向衰落。
最⊥新⊥小⊥说⊥在⊥⊥⊥首⊥发!
公元582年春正月初五,陈頊统一大业未竟,身就患病了。
他这个病来得很凶猛,到了初十,就崩於宣福殿,时年五十三岁。
他在遗詔中说:“朕自从染疾,还不到十天,请医服药均不能救治,即已病入膏肓,生生死死,全是命运安排,我又有何话可说。只是统御天下十四年,其用心之诚真正做到了將休息之閒暇也用以思虑国家大事,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心知宗庙之责任重大,也了解到王业之艰难辛苦。然而边境上多生变乱,百姓不得安定,正思量要扫清四海,统一天下,空怀大志,未能如愿以偿,真正是含恨九泉了。皇太子叔宝以嫡长子继承帝位,正是青春年少,由他来继统大业,可谓社稷有主。诸位公卿士子,內外文武百官,都要尽心竭力,全力辅佐。送死事生,要尽忠诚之礼节;居官任事,要承当好辅佐之职位。务必做到和睦共处,不要违了朕之心意。所有服丧之制,需用物件从少从简。金银之类饰物,不必隨葬入墓;明器这类用具,一律用瓦。只求使得俭约而合乎礼制,不得奢华而违了规范。以三十六日满即释服终丧来取代三十六个月,已有通行之规范,必要时因公事需要便宜从事除去丧服,都要依照旧时標准。在职百官,三天哭吊一次,四方重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有封號之人,各守其职守,一律取消奔丧。”
这个遗詔,可以看出来,陈頊还是个很不错的皇帝,知道体恤百姓,葬礼也一切隨简。可惜的是,他念念不忘的统一天下的愿望不能实现。
李延寿在《 南史》中对他的评价很中肯,首先肯定了他这个皇帝的合格:“陈宣帝器度弘厚,有人君之量。”同时,指出他的缺点:“至於纘业之后,拓土开疆,盖德不逮文,智不及武,志大不已,晚致吕梁之败,江左日蹙,抑此之由也。”
確实如此,陈頊德不逮文,就是德行比不上陈文帝,智不及武,智慧比不上陈霸先,却志向很大,想著统一南北,结果志大才疏,导致国家衰落。
他的儿子陈叔宝最后亡国,陈頊不可不说要负一定的责任。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3118/596113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