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魏徵的名臣之路
推荐阅读:npc脱离副本后(无限流np)、情迷1942(二战德国)、恋爱脑,但强制爱(np,男洁)、积怨(姐弟骨科)、小公主nph、公主的小娇奴(NPH,男生子)、清香木(1v1校园)、紫苏杨梅乌龙茶(姐弟骨)、合家欢【骨科姐弟】、漩涡(父女)、
李世民接受他人的意见,其中最多的是魏徵。他们的君臣关係,也成了后世君臣的模范。
魏徵这个人,我们前面讲瓦岗军的时候也提到了他。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又逢乱世,只有出家当道士了。
改变魏徵的,当然不是他去当道士,而是他喜爱读书,並且融会贯通。
他见天下越来越乱,当下留意先秦纵横家的学说。
一个人,读书多了,有了学问了,自然就有人赏识了。
大业末年,武阳郡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他召请魏徵为掌管文书。
魏徵的命运就此因知识而改变,成为元宝藏的文书,相当於今天的秘书。
魏徵的机会再次来临,也是因为知识。
李密每次见到元宝藏送来的文书,非常讚赏,便打听是谁写的,有人告诉他是魏徵写的。
李密立即派人把魏徵召了去。
这个世界上,能改变命运的东西並不多,性格能改变命运,算一样;读书能改变命运,也算一样。性格的改变非常的难,读书却很容易,只要坚持去读书,一直读到融会贯通,那么,命运就会改变了。
魏徵就是如此。
他接近李密之后,赶紧抓住机会,向李密进献十条计策。
李密觉得非常新奇,只是没有採用。
魏徵见了,知道属於自己的机会还没到来。
王世充在洛口进攻李密时,魏徵看到机会出来了,当下对李密的长史郑廷页说:“魏公李密虽然屡次获胜,但精兵驍將死伤的也很多了;军费又紧张,对有功的不能论功行赏,志气不高,有这两条就难得与敌人硬拼。不如挖深沟筑高垒,与敌人拖延时间,过不了十天半月,敌人粮尽草绝,不用攻打,他们就会撤兵,那时我们再出兵追击敌人,这就是取胜的方法。况且东都的粮食断绝了,王世充已经无计可施,一心想决一死战,我们实在难与陷入绝境的敌寇爭锋,请慎重考虑不要与他们决战。”
可惜的是,郑廷页並未引起重视,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些话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
魏徵听了说:“这是出奇制胜的良策,怎么说是老生常谈?”说完,拂衣而去。
他知道,自己在李密那里没有机会了。
李密失败后,魏徵跟隨李密归降唐王,到了京师,很长时间都默默无闻,他自己请求去安抚山东,於是授命为秘书丞,驱驾驛车赶到黎阳。
这时的魏徵,虽然有官做,但只是小官。
不久,竇建德率军南下,攻陷黎阳,俘获了魏徵,任命他为起居舍人。
后来竇建德被李世民擒获,魏徵与裴矩西行入潼关,再次成为唐朝的臣子。
好几年没运气的魏徵,突然又有了运气了,那就是太子李建成听说了魏徵的名气,把他召为洗马,並且非常尊敬他。
魏徵对太子的重用,非常的感激,当下尽心忠於太子。
他看见李世民屡建功勋,威望越来越高,当下常常劝李建成早定对策。
他的献计,我们前面也说过了,非常的有远见。
可惜的是,李建成还是被李世民杀了!
按道理说,魏徵要开始倒霉了!
但是,没有,魏徵却是走好运的开始,因为李世民是个唯贤是用的人,对於魏徵这样的贤才,他早有耳闻。
李世民器重魏徵的敢於直言,於是任命他为詹事主簿。
他即位后,又提升魏徵为諫议大夫,封巨鹿县男,派他安抚河北,授予他遇事可酌情处理的权力。
魏徵到了磁州,遇到前东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锁在囚车中押解京师。
魏徵知道李志安和李思行是个人才,释放他们对国家有利,当下把他们放了,然后上书呈报皇上。
李世民非常高兴,对魏徵先有国,后有君的行为非常的讚赏。
李世民即位不久,想励精图治,当下多次把魏徵召到臥室里,单独询问他治国施政的得失。
魏徵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性情又耿直,从不退缩屈服,李世民与他谈论,总是欣然接受他的意见。
最⊥新⊥小⊥说⊥在⊥⊥⊥首⊥发!
魏徵也为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而喜不自胜,於是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出来,毫不隱瞒。
太宗曾经慰劳魏徵说:“您所陈述进諫的事,前后有二百多项,不是您至诚报效国家,怎么能够这样?”同时升任魏徵为尚书左丞。
一个人红了起来,是非就多了起来,就有人妒忌,有人誹谤。
於是,有人告魏徵包庇自己的亲戚。
李世民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办,结果查无实据。
温彦博向李世民奏道:“魏徵作为一个臣子,应该使自己的行为显明,他不能远避嫌疑,以致遭受这些没有根据的誹谤。虽然没有私情,也应当受到责备。”
李世民叫温彦博去责备魏徵,並说:“从今以后,行为不得不存痕跡。”
第二天,魏徵入朝上奏李世民说:“我听说君臣一心,如同一个整体。置国家大事於不顾,一味追求行为显露痕跡,如果君臣上下都共同遵循这条道路,那么国家的兴衰就难以预料了。”
李世民听了,大惊失色说:“我已经悔悟这件事了。”
魏徵又跪下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
李世民不解,问道:“忠臣、良臣有不同的地方吗?”
魏徵说:“稷、契、咎陶就是良臣,龙逢、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使自身获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称號,子孙世代相传,福禄无边。忠臣自身遭祸被杀,君主陷於愚昧、凶暴的境地,国破家亡,只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从这说来,忠臣、良臣相差就远了。”
李世民深深地被魏徵的话打动了,赐给魏徵绢五百匹。
魏徵跟隨过很多领导,从元宝藏到李密,从竇建德到李建成,可是,这些人,从来没像李世民这样对待自己的意见!
这是对自己充分的信任和讚赏,这是对自己十分的肯定和尊重!
他一辈子所追求的,就是做一个名臣,他知道,自己的名臣之路开始了!
魏徵这个人,我们前面讲瓦岗军的时候也提到了他。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又逢乱世,只有出家当道士了。
改变魏徵的,当然不是他去当道士,而是他喜爱读书,並且融会贯通。
他见天下越来越乱,当下留意先秦纵横家的学说。
一个人,读书多了,有了学问了,自然就有人赏识了。
大业末年,武阳郡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他召请魏徵为掌管文书。
魏徵的命运就此因知识而改变,成为元宝藏的文书,相当於今天的秘书。
魏徵的机会再次来临,也是因为知识。
李密每次见到元宝藏送来的文书,非常讚赏,便打听是谁写的,有人告诉他是魏徵写的。
李密立即派人把魏徵召了去。
这个世界上,能改变命运的东西並不多,性格能改变命运,算一样;读书能改变命运,也算一样。性格的改变非常的难,读书却很容易,只要坚持去读书,一直读到融会贯通,那么,命运就会改变了。
魏徵就是如此。
他接近李密之后,赶紧抓住机会,向李密进献十条计策。
李密觉得非常新奇,只是没有採用。
魏徵见了,知道属於自己的机会还没到来。
王世充在洛口进攻李密时,魏徵看到机会出来了,当下对李密的长史郑廷页说:“魏公李密虽然屡次获胜,但精兵驍將死伤的也很多了;军费又紧张,对有功的不能论功行赏,志气不高,有这两条就难得与敌人硬拼。不如挖深沟筑高垒,与敌人拖延时间,过不了十天半月,敌人粮尽草绝,不用攻打,他们就会撤兵,那时我们再出兵追击敌人,这就是取胜的方法。况且东都的粮食断绝了,王世充已经无计可施,一心想决一死战,我们实在难与陷入绝境的敌寇爭锋,请慎重考虑不要与他们决战。”
可惜的是,郑廷页並未引起重视,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些话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
魏徵听了说:“这是出奇制胜的良策,怎么说是老生常谈?”说完,拂衣而去。
他知道,自己在李密那里没有机会了。
李密失败后,魏徵跟隨李密归降唐王,到了京师,很长时间都默默无闻,他自己请求去安抚山东,於是授命为秘书丞,驱驾驛车赶到黎阳。
这时的魏徵,虽然有官做,但只是小官。
不久,竇建德率军南下,攻陷黎阳,俘获了魏徵,任命他为起居舍人。
后来竇建德被李世民擒获,魏徵与裴矩西行入潼关,再次成为唐朝的臣子。
好几年没运气的魏徵,突然又有了运气了,那就是太子李建成听说了魏徵的名气,把他召为洗马,並且非常尊敬他。
魏徵对太子的重用,非常的感激,当下尽心忠於太子。
他看见李世民屡建功勋,威望越来越高,当下常常劝李建成早定对策。
他的献计,我们前面也说过了,非常的有远见。
可惜的是,李建成还是被李世民杀了!
按道理说,魏徵要开始倒霉了!
但是,没有,魏徵却是走好运的开始,因为李世民是个唯贤是用的人,对於魏徵这样的贤才,他早有耳闻。
李世民器重魏徵的敢於直言,於是任命他为詹事主簿。
他即位后,又提升魏徵为諫议大夫,封巨鹿县男,派他安抚河北,授予他遇事可酌情处理的权力。
魏徵到了磁州,遇到前东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锁在囚车中押解京师。
魏徵知道李志安和李思行是个人才,释放他们对国家有利,当下把他们放了,然后上书呈报皇上。
李世民非常高兴,对魏徵先有国,后有君的行为非常的讚赏。
李世民即位不久,想励精图治,当下多次把魏徵召到臥室里,单独询问他治国施政的得失。
魏徵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性情又耿直,从不退缩屈服,李世民与他谈论,总是欣然接受他的意见。
最⊥新⊥小⊥说⊥在⊥⊥⊥首⊥发!
魏徵也为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而喜不自胜,於是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出来,毫不隱瞒。
太宗曾经慰劳魏徵说:“您所陈述进諫的事,前后有二百多项,不是您至诚报效国家,怎么能够这样?”同时升任魏徵为尚书左丞。
一个人红了起来,是非就多了起来,就有人妒忌,有人誹谤。
於是,有人告魏徵包庇自己的亲戚。
李世民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办,结果查无实据。
温彦博向李世民奏道:“魏徵作为一个臣子,应该使自己的行为显明,他不能远避嫌疑,以致遭受这些没有根据的誹谤。虽然没有私情,也应当受到责备。”
李世民叫温彦博去责备魏徵,並说:“从今以后,行为不得不存痕跡。”
第二天,魏徵入朝上奏李世民说:“我听说君臣一心,如同一个整体。置国家大事於不顾,一味追求行为显露痕跡,如果君臣上下都共同遵循这条道路,那么国家的兴衰就难以预料了。”
李世民听了,大惊失色说:“我已经悔悟这件事了。”
魏徵又跪下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
李世民不解,问道:“忠臣、良臣有不同的地方吗?”
魏徵说:“稷、契、咎陶就是良臣,龙逢、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使自身获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称號,子孙世代相传,福禄无边。忠臣自身遭祸被杀,君主陷於愚昧、凶暴的境地,国破家亡,只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从这说来,忠臣、良臣相差就远了。”
李世民深深地被魏徵的话打动了,赐给魏徵绢五百匹。
魏徵跟隨过很多领导,从元宝藏到李密,从竇建德到李建成,可是,这些人,从来没像李世民这样对待自己的意见!
这是对自己充分的信任和讚赏,这是对自己十分的肯定和尊重!
他一辈子所追求的,就是做一个名臣,他知道,自己的名臣之路开始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3118/596114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