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 范仲淹的宦海浮沉
推荐阅读:家奴、快穿:穿成虐文主角后杀穿全世界、元仙、蜀山:灭绝、帝国王权、仗剑独行斩鬼神、洪荒从山顶洞人开始、五行劫主、六十大寿来系统,儿子被退婚了!、骑砍系统:从开拓领主开始、
范仲淹,他的名气很大,因为他的文章以及诗词,都非常著名,文章以《岳阳楼记》为名,诗词有《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这些是初中课本以及宋词三百首选集里的词,诗歌的话,一首《江上渔者》在小学课本,至今在读。
因此,范仲淹之名,没有几个读书人不晓的。
他的出身,本该非常好,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在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隨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寧军节度掌书记。
可惜的是,命运让他出身好,只是跟他开个玩笑,因为他的父亲范墉在公元990年,卒於任所,他的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著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
范仲淹,成了一个別人的养子。
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
等到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感到很伤感,於是就流著眼泪辞別母亲,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
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我们可能会觉得范仲淹读书很苦,实际上,一个人,在艰难下,能够坚持下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人有异於常人的坚毅,二是他对读书有异於常人的兴趣。
范仲淹,二者具备,所以,除了坚毅可以佩服他,兴趣却没什么好佩服的,因为,这是老天给的运气。
我们前面说了,一个人的天赋,也是老天给的运气之一。
范仲淹之所以成功,正是由於他有天赋的同时,还有个人的努力。
他在寒窗苦读之下,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范仲淹第一时间,就是把母亲接来奉养。
他也恢復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
之后,他升为大理寺丞,但因母亲去世而丁忧。
范仲淹丁忧之后,晏殊出任知应天府,他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
在这期间,范仲淹上书皇帝请求选择郡守,举荐县令,斥逐游散懒惰之人,裁汰冗员和不安本位的人,慎重选举官员,安抚將帅,这封上书长达万余字。
范仲淹由此得到皇帝的赏识,担任秘阁校理。
这期间,他用自己的俸禄供养四方游学之士,而自己的儿子却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每当他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时,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范仲淹倡导开始的。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他的这些做法,让人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品德很高尚的人,高尚到接近了圣人。
天圣七年,公元1029,刘娥太后在冬至日接受朝拜,赵禎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上寿。
范仲淹见太后权力如此之大,当下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並且说:“在內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但在朝廷上皇帝与百官一起站立,来朝拜太后,不能够成为后世的典范。”又上疏请求刘娥太后將朝政大权交还皇帝。
这简直是找死的节奏,所以,自然是没有得到任何的答覆。
不久,范仲淹收到了答覆了,那就是调任河中府通判,接著又调任陈州通判。
从朝廷里面,一下子被贬到地方去!
这就是说话太直,做人太正直的后果!
范仲淹远离朝廷之后,对朝廷一些不正確的做法,也看不下去。
这时,朝廷在建筑太一宫和洪福院,並在陕西徵购木材。
范仲淹见了后,上书皇帝说:“昭应宫、寿寧宫已毁,上天的惩戒刚刚过去不久!现在又大兴土木,浪费百姓財產,这不是顺乎人心、合乎天意的做法!应该停止修建寺观,减少平常年份徵购木材的数量,来蠲免百姓长期以来所承担的负担!”又说:“受到恩宠的人大多是皇宫里直接降敕授官,这不是太平治世的政策!”
这些建议,別人或许刘娥太后也尊重一下他的意见,范仲淹,这个建议他归政的人,她自然看都不看,根本不採纳他的建议。
范仲淹这些正直的做法,虽然给他带来了损失,但是,也给他带来了名誉,另外,还带来了一个人的认可,那就是皇帝赵禎。
刘娥太后认为范仲淹是一个脑袋一根筋的书呆子,而赵禎却认为范仲淹是个忠诚之士。
最⊥新⊥小⊥说⊥在⊥⊥⊥首⊥发!
所以,范仲淹的运气,要等到刘娥太后去世,赵禎掌管政权的时候。
他的运气很快就到来了,因为刘娥太后去世了!
范仲淹立即被召回朝廷,提任右司諫。
这时,议政的官僚们大多揭露刘娥太后听政时所干的事情。
范仲淹却从大局著想,说:“太后接受先帝的遗命,调养保护陛下十多年,应该饰掩她的小过,来成全太后的美德!”
刘娥,要是地下有知的话,她一定会感激范仲淹,会不再认为他是一名书呆子!
实际上,范仲淹没变,至始至终,他还是那个正直无畏的人;只是刘娥,至始至终,都没有真正了解范仲淹而已。
赵禎听从范仲淹的意见,为此詔諭朝廷內外,不准擅自议论太后听政时的事情。
也就在同年,全国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
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覆。
范仲淹当下面见皇帝说:“宫廷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情形会怎么样呢?”
赵禎本就是仁义之人,听了这话,显得十分难过,於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地区的灾民。
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济民,並且禁止灾区老百姓过多的祭祀活动,奏请朝廷免除庐州、舒州上供的折役茶,江东的丁口盐钱,並且向皇帝逐条陈述了救治朝政弊端的十件大事。
范仲淹,用他的高尚品格,无私精神,获得了皇帝无比的信任。
因此,范仲淹之名,没有几个读书人不晓的。
他的出身,本该非常好,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在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隨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寧军节度掌书记。
可惜的是,命运让他出身好,只是跟他开个玩笑,因为他的父亲范墉在公元990年,卒於任所,他的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著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
范仲淹,成了一个別人的养子。
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
等到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感到很伤感,於是就流著眼泪辞別母亲,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
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我们可能会觉得范仲淹读书很苦,实际上,一个人,在艰难下,能够坚持下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人有异於常人的坚毅,二是他对读书有异於常人的兴趣。
范仲淹,二者具备,所以,除了坚毅可以佩服他,兴趣却没什么好佩服的,因为,这是老天给的运气。
我们前面说了,一个人的天赋,也是老天给的运气之一。
范仲淹之所以成功,正是由於他有天赋的同时,还有个人的努力。
他在寒窗苦读之下,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范仲淹第一时间,就是把母亲接来奉养。
他也恢復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
之后,他升为大理寺丞,但因母亲去世而丁忧。
范仲淹丁忧之后,晏殊出任知应天府,他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
在这期间,范仲淹上书皇帝请求选择郡守,举荐县令,斥逐游散懒惰之人,裁汰冗员和不安本位的人,慎重选举官员,安抚將帅,这封上书长达万余字。
范仲淹由此得到皇帝的赏识,担任秘阁校理。
这期间,他用自己的俸禄供养四方游学之士,而自己的儿子却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每当他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时,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范仲淹倡导开始的。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他的这些做法,让人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品德很高尚的人,高尚到接近了圣人。
天圣七年,公元1029,刘娥太后在冬至日接受朝拜,赵禎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上寿。
范仲淹见太后权力如此之大,当下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並且说:“在內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但在朝廷上皇帝与百官一起站立,来朝拜太后,不能够成为后世的典范。”又上疏请求刘娥太后將朝政大权交还皇帝。
这简直是找死的节奏,所以,自然是没有得到任何的答覆。
不久,范仲淹收到了答覆了,那就是调任河中府通判,接著又调任陈州通判。
从朝廷里面,一下子被贬到地方去!
这就是说话太直,做人太正直的后果!
范仲淹远离朝廷之后,对朝廷一些不正確的做法,也看不下去。
这时,朝廷在建筑太一宫和洪福院,並在陕西徵购木材。
范仲淹见了后,上书皇帝说:“昭应宫、寿寧宫已毁,上天的惩戒刚刚过去不久!现在又大兴土木,浪费百姓財產,这不是顺乎人心、合乎天意的做法!应该停止修建寺观,减少平常年份徵购木材的数量,来蠲免百姓长期以来所承担的负担!”又说:“受到恩宠的人大多是皇宫里直接降敕授官,这不是太平治世的政策!”
这些建议,別人或许刘娥太后也尊重一下他的意见,范仲淹,这个建议他归政的人,她自然看都不看,根本不採纳他的建议。
范仲淹这些正直的做法,虽然给他带来了损失,但是,也给他带来了名誉,另外,还带来了一个人的认可,那就是皇帝赵禎。
刘娥太后认为范仲淹是一个脑袋一根筋的书呆子,而赵禎却认为范仲淹是个忠诚之士。
最⊥新⊥小⊥说⊥在⊥⊥⊥首⊥发!
所以,范仲淹的运气,要等到刘娥太后去世,赵禎掌管政权的时候。
他的运气很快就到来了,因为刘娥太后去世了!
范仲淹立即被召回朝廷,提任右司諫。
这时,议政的官僚们大多揭露刘娥太后听政时所干的事情。
范仲淹却从大局著想,说:“太后接受先帝的遗命,调养保护陛下十多年,应该饰掩她的小过,来成全太后的美德!”
刘娥,要是地下有知的话,她一定会感激范仲淹,会不再认为他是一名书呆子!
实际上,范仲淹没变,至始至终,他还是那个正直无畏的人;只是刘娥,至始至终,都没有真正了解范仲淹而已。
赵禎听从范仲淹的意见,为此詔諭朝廷內外,不准擅自议论太后听政时的事情。
也就在同年,全国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
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覆。
范仲淹当下面见皇帝说:“宫廷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情形会怎么样呢?”
赵禎本就是仁义之人,听了这话,显得十分难过,於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地区的灾民。
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济民,並且禁止灾区老百姓过多的祭祀活动,奏请朝廷免除庐州、舒州上供的折役茶,江东的丁口盐钱,並且向皇帝逐条陈述了救治朝政弊端的十件大事。
范仲淹,用他的高尚品格,无私精神,获得了皇帝无比的信任。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3118/596116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