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721 短命皇帝朱常洛

721 短命皇帝朱常洛

推荐阅读:妖孽病王娶哑妃挑戰禁忌的關係-遊艇篇(上)每天都在追媳妇[重生]乘风入梦写文大神是影后穿成男主的炮灰师兄狼人恋爱手册无敌捡漏系统步步惊仙她的嘴角开过光

    后金崛起后,辽东的守卫,成了大明的第一消耗,每年约需银四百余万两!
    朱翊钧为了应付这笔庞大的军费,自万历四十六年九月起,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时称“辽餉”。
    明末三餉,也就是辽餉、剿餉、练餉,这三餉的加派,不但没有消灭贼寇,反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纷纷投入反对明朝的起义洪流中。
    朱翊钧面对这样的局势,心情极为低落,终日愁眉不展。
    这样一来,朱翊钧就更加沉溺酒色无节了,他外有国事困扰,身子又被酒色虚淘,哪里还承受得起?终於病重不起。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在弘德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终年五十八岁。
    二十二日,朝廷发丧,二十三日颁布遗詔,命皇太子朱常洛嗣位。
    《明史》对宋神宗朱翊钧的评价是: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於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騖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讎,门户纷然角立。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於神宗,岂不谅歟。”
    朱翊钧的前十年,因为有张居正在,所以,这是欣欣向荣的十年;第二个十年,是朱翊钧自己亲政的十年,他为了超越张居正,发愤图强,確实做得很好;可是,后面近三十年,他开始怠政,几乎不上朝,虽然,权力仍然抓在手里,但是,对国家的管理,可就没那么到位了!尤其是面对后金的崛起,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另外,三大餉,加重的百姓的负担,为后来农民的起义,埋下了伏笔。所以史书上说,明之亡,实亡於神宗!
    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假如朱翊钧的晚年,能够正常一点,不那么沉迷酒色,不那么怠政,明朝就算会亡,也不会亡於后金之手!
    朱翊钧虽然是明亡之始,但他好歹运气不错,当了四十几年的皇帝,而他的儿子朱常洛可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只当了短短一个月的皇帝,就驾崩了!
    朱常洛是明神宗偶然临幸宫女所生。
    朱翊钧的皇后王氏、昭妃刘氏自万历六年册封后,都无子嗣。
    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朱常洛在其生母李太后的慈寧宫中私幸宫女王氏,后来王氏有孕,朱翊钧忌讳这件事情而不敢承认,但在內起居注中记载了这件事情,並有当时赏赐给王氏的实物为证,再加李太后盼孙心切,最后被迫承认这件事情。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朱翊钧册封宫女王氏为恭妃,於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生子,是为朱翊钧长子,取名常洛。
    不久,朱常洛遭遇人生第一案——挺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公元1615年5月30日,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伤及守门官员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內官韩本用將持棍男子抓获,宫內才平静下来。
    事发过后,张差供认系郑贵妃手下宦官庞保、刘成。郑贵妃为免心腹受罪,向皇帝哭诉。但是太子差点遇害,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皇帝无奈,说这件事最好是你向太子爭取谅解。郑氏跪拜太子,太子慌忙回拜。
    最后,朱翊钧与太子不愿深究,以疯癲奸徒为罪名,杀张差於市,由於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六月一日,朱翊钧密令太监將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
    史称“梃击案”。
    但梃击案过后,检討繆昌期认为“梃击”后台是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於是义愤地说:奸徒狙击太子宫,能以“疯癲”二字开脱乱臣贼子之罪,以“元功奇货”抹煞忠臣义士吗?后繆昌期被阉党陷害致死。
    朱常洛经过挺击案后,地位並没有提高。
    朱翊钧最宠爱嬪妃是郑氏,所以最宠爱的皇子就是郑氏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
    郑氏被晋封为皇贵妃后,藉机乞求朱翊钧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自己则做皇后。
    他俩人写下合同,在道教庙宇中立誓。
    朱翊钧的承诺,违背了祖制和封建礼制,他想要成功,是非常难的,因为,明朝已经形成了一股皇帝都难以击败的势力——文官势力!
    朱翊钧为了实现承诺,迟迟不立太子。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朝中大臣纷纷猜疑,担心郑氏谋立皇三子,损害国本。
    他们爭相提及皇储问题,奏摺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言辞之间矛头指向郑皇贵妃。
    朱翊钧搁置不管,仍旧宠爱郑氏。
    国本之爭,实在让皇帝头疼,使得他不得不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五子朱常浩为瑞王、六子朱常润为惠王、七子朱常瀛为桂王。
    爭国本事件,是万历年间最激烈最复杂的政治事件,前后一共逼退內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整治另外一股势力——“东林党”。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朱翊钧驾崩。
    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布次年改元泰昌。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八月初一日,泰昌帝朱常洛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態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
    他在登基后,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將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使得“朝野感动”,儼然再遇明主。
    哪里知道,接下来小小一颗红丸,要了朱常洛的命!
    朱常洛举行登基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八月初十日,突然一病不起。
    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
    《国榷》记载: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
    《罪惟录》也记载:“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也就是说,身体好好的朱常洛,就是因为郑贵妃进侍的美女,导致了身体被搞垮。
    我们觉得奇怪的是,八个美女,虽然不是一般的男人能够搞得定,但也不至於十天就把身体搞坏。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八名侍女,一定给皇帝吃了药,一种能够夜御八女的药,这才短短十天时间,把皇帝的身体搞垮。
    八月十四日,朱常洛病重,召內官崔文升治病。
    崔文升本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召他看病,简直就是召来阎罗王!
    崔文升在郑贵妃的指使下,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
    大黄相当於泻药。
    朱常洛一个病懨懨的病人,吃泻药,那还不死得快的!
    朱常洛吃完泻药后,接下来的一昼夜,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於衰竭状態。
    最⊥新⊥小⊥说⊥在⊥⊥⊥首⊥发!
    后来,廷臣们对於崔文升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是否符合医学原理两点,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
    给事中杨涟说:“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於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
    杨涟认为,朱常洛本来身体就虚弱,应当进补,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其心叵测。
    这时,朱常洛生母王氏外家、原皇太子妃郭氏外家两家外戚都认为其中必有阴谋,遍謁朝中大臣,哭诉宫禁凶危之状:“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八月二十八日,朱常洛召英国公张惟贤、內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出来见他们,颇有託孤的意思並下令將崔文升逐出皇宫。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鸿臚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皇上。
    太监们不敢做主,將事情稟告內阁大臣方从哲。
    方从哲说:“彼称仙丹,便不敢信。”接著,內阁大臣们进乾清宫探视朱常洛。
    朱常洛此时已著意安排后事,將皇长子交由阁臣小心辅佐,又问起自己的陵墓的营建事宜。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朱常洛问:“有鸿臚寺官进药,何在?”
    方从哲说:“鸿臚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
    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遂抱著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
    时间到了中午时分,李可灼调製好一颗红色药丸,让皇帝服用。
    朱常洛服完红丸后,感觉还好,让內侍传话说:“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
    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
    御医们都表示反对,但是,朱常洛坚持要再服一颗。
    李可灼无奈,只得再让皇帝服用了一颗红丸。
    朱常洛服后,感觉安適如前,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泰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公元1620年五更,朱常洛突然驾崩。
    这样一来,廷臣纷纷议论,指定李可灼、红丸是致皇帝暴毙的罪魁,而且还牵涉到方从哲。
    不过,方从哲、李可灼对於朱常洛服药,本就是抱著一试的希望,对於朱常洛的死並不要负什么责任。
    后来,內阁大学士將进药的前后始末详细地在给熹宗的奏疏中说明,才使方从哲摆脱了困境。
    红丸,其实与嘉靖皇帝当初服用的红铅丸类似,是用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製而成,性热,正好与当初崔文升所进的大黄药性相反。本就虚弱的朱常洛,在最后的岁月连遭性能相反而且猛烈的两味药物的折磨,便暴毙而亡。
    朱常洛在位仅仅一个月,享年三十八岁。
    朱常洛,他之所以短命,直接责任自然在郑贵妃的身上,因为,他进侍了八名美女;但主要责任还是在朱常洛自己,如果他上位后,第一件事不是去纵慾的话,哪里会死那么快?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3118/596118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