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亲自去
推荐阅读:带着坑姐系统闯末世、旁白它和谐词过分多[穿书]、豪门绝宠之大牌狂妻、顺治皇后的咸鱼宫斗、跨界学霸成了顶流、龙战无疆、重生之再醮、深度迷恋、重生之盛世妃谋、每次都控制不住要开车、
“姑娘,姑娘,寧家的回信来了。【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吴嬤嬤激动万分,进屋的时候差点摔个跟头,要不是紫烟手稳扶住了她,说不定她就摔倒了。
李蛮儿正在看帐,几家铺子都陆陆续续地收回来,並且开张了,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一般,不过有以前的营业基础在,总算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是嘛,快拿过来我看看。”李蛮儿將帐本合上,让紫烟拿下去,顺手將吴嬤嬤递过来的信拆开了。
信上的字鬆劲有力,颇有风骨,字里行间的关切之意,徐徐展开,透过信纸,李蛮儿似乎看到了一位古稀老人,伏案提笔写信给她,老人眼中带泪,可是神情却是十分欣慰的。
写信给李蛮儿的是寧家的老太爷寧连城,老人信中没有丝毫怪罪之意,反而安抚她过往的行事都是不拘小节,年少无知,如今能及时止损,实在是大幸。
李蛮儿微微有些心酸,老人家的小心翼翼和欣喜若狂都跃然纸上,仿佛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斟酌片刻才能下笔,生怕又惹她不快。
看到最后一个字,李蛮儿不由得长嘆一声,古人写字没有標点符號,看著实在难受。
“大小姐,信是大爷回的,还是老太爷回的?”
李蛮儿只道:“是外祖父亲自回的,他老人家身子骨挺硬朗的,家里也都好,就是没有我小舅舅的消息。祖父说,他从来没有怪过我,还说过年时候,或许会来京看我。”
吴嬤嬤脸上先是闪过一抹惊喜,隨后皱眉,略有些担心地道:“老太爷年纪大了,一路奔波,怕是受不住。”数九寒天,行船不易,陆路又远,要是不下雪还好,下了雪,就更难走了。
“自然不能让他老人家奔波,我写一封信,就说,春暖开的时候,我回江南小住几个月,反正这个家有我没我都一样。”
吴嬤嬤脸上开了朵一般,“现在写吗?老奴为姑娘磨墨。”
李蛮儿一边写信,一边道:“外祖父说他身体很好,可我怎么记得他有腿疾,一入冬就疼,难道治好了?”
寧道成的腿疾是年轻的时候贩货落下的病根,那年雪极大,他押著车往北边走,结果遭遇极大的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窝子里赶路,等到了驛站,双腿都没有知觉了。
年轻的时候不觉得,等上了岁数,这双腿就不听使了。
“哪能治得好呢!像无忧郡主……”吴嬤嬤停了一下,当下道:“姑娘,您都能治好无忧郡主的腿疾,自然也能治好老太爷吧?”
李蛮儿握著毛笔桿想了想,才道:“没见到人,不能诊脉,针灸,但是我有驱寒止痛的药丸子,可在腿疾发作难忍时吃上一颗,很快就能缓解。还有,泡脚的药方我也有,用一桶热水,將药材浸泡到变色,水温略高不烫人的时候,泡脚一刻钟,每天坚持,也有效果。”
吴嬤嬤大喜,“姑娘,您要给老太爷带药过去吗?”
“可以。”李蛮儿又动笔写了几句,才道:“把药的用法也要写进去,免得外祖父用错了。”
“正是。”
李蛮儿写了半个时辰,总算把要说的,还有药的用法都写好了。
她將信封好,又与吴嬤嬤道:“你让人先准备著,泡脚的药倒是哪里都能买得到,就是这个口服的止痛丸子不好配,我要亲自製。”
製药这个过程,倒也不怕被人学了去,毕竟药方才是王道。
在院里支一口大锅,將事先配好的药材放到锅里煮著。火候要看好,水的比例也很重要。
有些药材是事先放进锅里的,有些药材则是要中途加进去,还需要拿著一只木棍不停地在锅里搅拌,速度不能太快,但是也不能太慢。
清平轩里烟燻火燎的,婢女,婆子们都被李蛮儿指使的溜溜转,熬药的过程太枯燥,单调,而且很费体力。
终於把药熬得差不多了,用铲子將黏稠的药膏合都盛到容器里,將蜂蜜熬煮加热,趁著热度,添加之前的药糊糊,大力搅拌。
“姑娘,奴婢以前瞧著药堂里製药,都是打成粉啊。”怎么自家姑娘的药这么复杂,这么费劲。
“药粉值几个钱,姑娘我这套方法,那都是去之糟粕,取之精华。”
紫烟似懂非懂,看著两个婆子嘿呦嘿呦地搅拌。
终於,药达到了李蛮儿的標准,剩下的工序,她就自己做了。
当然,是自己一个人做,连围观群眾都没有。
搓药制丸都可以用工具,她空间里有,只是不能拿出来。
搓条的工具是两块板子,底板略大,上面的板子细长,將大小合適的药膏块放置在板子下面,按压搓动,就可以得到一条圆而光滑的药条。隨后再换一个上下板子都带有均匀凹槽的工具,上下凹槽对应起来便是一个圆溜溜的孔洞。搓成药丸的过程也就六七秒的时间,来回拉动即可。
蜜蜡封丸,大功告成。
李蛮儿出了究竟,將药放好,沉沉睡去。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紫烟还在心疼她。
“姑娘,您的手疼不疼啊,那么多药丸子,您自己怎么搓出来的。”
李蛮儿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又听绿衣道:“姑娘,奴婢虽然笨,但是搓个丸子能有多复杂,下次再有这事儿,您就交给奴婢做吧,不会就学。”
李蛮儿忍不住笑了,让紫烟把自己做的药丸子拿过来给她瞧,“这药丸,分量一上手,我就知道是多是少,不说分毫不差,但大体不会有太多偏差。药可不像別的,人命关天。”
最重要的是一点点搓,那不得搓到天亮去。
暮云刚带著小丫头把桌子撤下去,吴嬤嬤就来了。
“姑娘,送信的人来了。”
李蛮儿道:“要是光送信,送到驛站就可以,关键是药。”
言外之意就是问人靠不靠谱。
吴嬤嬤沉默了一下,送信是靠谱的,但是送药,谁也不敢说。
“辛苦嬤嬤一趟,你亲自送去吧!”
“这……”吴嬤嬤是心动的,她儿子,孙子都在寧家,她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见过了。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吴嬤嬤激动万分,进屋的时候差点摔个跟头,要不是紫烟手稳扶住了她,说不定她就摔倒了。
李蛮儿正在看帐,几家铺子都陆陆续续地收回来,並且开张了,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一般,不过有以前的营业基础在,总算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是嘛,快拿过来我看看。”李蛮儿將帐本合上,让紫烟拿下去,顺手將吴嬤嬤递过来的信拆开了。
信上的字鬆劲有力,颇有风骨,字里行间的关切之意,徐徐展开,透过信纸,李蛮儿似乎看到了一位古稀老人,伏案提笔写信给她,老人眼中带泪,可是神情却是十分欣慰的。
写信给李蛮儿的是寧家的老太爷寧连城,老人信中没有丝毫怪罪之意,反而安抚她过往的行事都是不拘小节,年少无知,如今能及时止损,实在是大幸。
李蛮儿微微有些心酸,老人家的小心翼翼和欣喜若狂都跃然纸上,仿佛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斟酌片刻才能下笔,生怕又惹她不快。
看到最后一个字,李蛮儿不由得长嘆一声,古人写字没有標点符號,看著实在难受。
“大小姐,信是大爷回的,还是老太爷回的?”
李蛮儿只道:“是外祖父亲自回的,他老人家身子骨挺硬朗的,家里也都好,就是没有我小舅舅的消息。祖父说,他从来没有怪过我,还说过年时候,或许会来京看我。”
吴嬤嬤脸上先是闪过一抹惊喜,隨后皱眉,略有些担心地道:“老太爷年纪大了,一路奔波,怕是受不住。”数九寒天,行船不易,陆路又远,要是不下雪还好,下了雪,就更难走了。
“自然不能让他老人家奔波,我写一封信,就说,春暖开的时候,我回江南小住几个月,反正这个家有我没我都一样。”
吴嬤嬤脸上开了朵一般,“现在写吗?老奴为姑娘磨墨。”
李蛮儿一边写信,一边道:“外祖父说他身体很好,可我怎么记得他有腿疾,一入冬就疼,难道治好了?”
寧道成的腿疾是年轻的时候贩货落下的病根,那年雪极大,他押著车往北边走,结果遭遇极大的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窝子里赶路,等到了驛站,双腿都没有知觉了。
年轻的时候不觉得,等上了岁数,这双腿就不听使了。
“哪能治得好呢!像无忧郡主……”吴嬤嬤停了一下,当下道:“姑娘,您都能治好无忧郡主的腿疾,自然也能治好老太爷吧?”
李蛮儿握著毛笔桿想了想,才道:“没见到人,不能诊脉,针灸,但是我有驱寒止痛的药丸子,可在腿疾发作难忍时吃上一颗,很快就能缓解。还有,泡脚的药方我也有,用一桶热水,將药材浸泡到变色,水温略高不烫人的时候,泡脚一刻钟,每天坚持,也有效果。”
吴嬤嬤大喜,“姑娘,您要给老太爷带药过去吗?”
“可以。”李蛮儿又动笔写了几句,才道:“把药的用法也要写进去,免得外祖父用错了。”
“正是。”
李蛮儿写了半个时辰,总算把要说的,还有药的用法都写好了。
她將信封好,又与吴嬤嬤道:“你让人先准备著,泡脚的药倒是哪里都能买得到,就是这个口服的止痛丸子不好配,我要亲自製。”
製药这个过程,倒也不怕被人学了去,毕竟药方才是王道。
在院里支一口大锅,將事先配好的药材放到锅里煮著。火候要看好,水的比例也很重要。
有些药材是事先放进锅里的,有些药材则是要中途加进去,还需要拿著一只木棍不停地在锅里搅拌,速度不能太快,但是也不能太慢。
清平轩里烟燻火燎的,婢女,婆子们都被李蛮儿指使的溜溜转,熬药的过程太枯燥,单调,而且很费体力。
终於把药熬得差不多了,用铲子將黏稠的药膏合都盛到容器里,將蜂蜜熬煮加热,趁著热度,添加之前的药糊糊,大力搅拌。
“姑娘,奴婢以前瞧著药堂里製药,都是打成粉啊。”怎么自家姑娘的药这么复杂,这么费劲。
“药粉值几个钱,姑娘我这套方法,那都是去之糟粕,取之精华。”
紫烟似懂非懂,看著两个婆子嘿呦嘿呦地搅拌。
终於,药达到了李蛮儿的標准,剩下的工序,她就自己做了。
当然,是自己一个人做,连围观群眾都没有。
搓药制丸都可以用工具,她空间里有,只是不能拿出来。
搓条的工具是两块板子,底板略大,上面的板子细长,將大小合適的药膏块放置在板子下面,按压搓动,就可以得到一条圆而光滑的药条。隨后再换一个上下板子都带有均匀凹槽的工具,上下凹槽对应起来便是一个圆溜溜的孔洞。搓成药丸的过程也就六七秒的时间,来回拉动即可。
蜜蜡封丸,大功告成。
李蛮儿出了究竟,將药放好,沉沉睡去。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紫烟还在心疼她。
“姑娘,您的手疼不疼啊,那么多药丸子,您自己怎么搓出来的。”
李蛮儿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又听绿衣道:“姑娘,奴婢虽然笨,但是搓个丸子能有多复杂,下次再有这事儿,您就交给奴婢做吧,不会就学。”
李蛮儿忍不住笑了,让紫烟把自己做的药丸子拿过来给她瞧,“这药丸,分量一上手,我就知道是多是少,不说分毫不差,但大体不会有太多偏差。药可不像別的,人命关天。”
最重要的是一点点搓,那不得搓到天亮去。
暮云刚带著小丫头把桌子撤下去,吴嬤嬤就来了。
“姑娘,送信的人来了。”
李蛮儿道:“要是光送信,送到驛站就可以,关键是药。”
言外之意就是问人靠不靠谱。
吴嬤嬤沉默了一下,送信是靠谱的,但是送药,谁也不敢说。
“辛苦嬤嬤一趟,你亲自送去吧!”
“这……”吴嬤嬤是心动的,她儿子,孙子都在寧家,她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见过了。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3474/597235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