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海军启航
推荐阅读:仙人就该是这样、阵问长生、万灵仙族、两界:别叫我邪魔!、我的模拟长生路、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泼刀行、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山海提灯、
安特坎只是一个沿海小镇,连个城市都算不上,並不是一个適合建立军港的地方。
这里太冷了,海洋水体处在大洋暖流的尾部,海面一年中有近半年的封冻期。
而且当地地形复杂多样,几乎被高高的山脉阻隔了对外的陆上通道,狭小的平原上大半时间覆盖著厚厚的冰雪,时不时还有活火山来一两次的喷发。
总之,这里在毛子和鬼子眼中唯一的价值就是一个在夏季为凋敝的北方航线提供淡水补给的、算不上补给港的小渔村。
毛子的远东舰队和北冰洋舰队覆灭之后,安特坎就再也没有外来的船只到过港了。
鬼子的注意力全在资源更加丰富的南部地区,安特坎连个驻军都没有,只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三十六人的警察局,维持当地的治安。
黑土豆接手这里后,鬼子乾脆连警察局都撤销了,把这座小镇留给黑土豆当做据点。
黑土豆的总部就设立在赤塔,鬼子才没閒心关注一个靠近北极圈的滨海小镇会有什么变化。
张浩选择在这里建立造船厂和泊位就是看中了当地的闭塞,谁都不来的隱秘性。
他在9108定製的舰船已经通过了测试。
分体建造的舰船测试的结果相当不错。
这些船虽然无比简陋,无法承担远洋作战任务,但完全可以下饺子,在近海搞搞巡逻威慑还是很不错的。
9108那边看中了武库舰,计划建造四艘放南海镇宅。
四个飘在海上的中程飞弹发射基地,就问周边的小邻居们,你们怕不怕?
这种低成本的威慑手段效果相当好,因为西南战事唧唧歪歪的傢伙见中程飞弹直接懟到了自己家门口,瞬间老实了。
不过张浩订购的驱逐舰和轻型航母就有些实在拿不出手了。
因为不能使用重量超过八百吨的重型动力系统和一体成型的大型装甲板材,要技术没技术,要速度没速度,要防护没防护,防空范围不到十五海里,放到八十年代根本就是飘在海面上的铁棺材。
样船造出来只是做了验证就拆掉了,等著张浩接收。
但海军方面还是得到了不少启发,开始完善军舰的分段建造技术,极大的提升了造舰能力,海军受益颇多。
言归正传。
张浩拿到安特坎的控制权之后,立即將从汉斯手里弄来的造船工人转运过来,並把国內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通过黑土豆的名义弄过来,建立组装舰船需要的船坞等设施。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当地本身就有一个毛子建立的几个泊位,在此基础上使用定製的船坞模块改建简易船坞並不困难。
国內提前就准备好了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生產管理团队,张浩提供生產所需的一切设备和技术,照著设计图搭积木的技术难度並不大。
对张浩而言,组建一支海军最大的难点其实是人。
国內的海军根本没有操作过什么先进的战舰,人员数量也不足。
为了解决海军的人员问题,张浩才接手了汉斯滯留鬼子本土的六艘轻型驱逐舰,以及米国的四艘二手战舰。
这些战舰都是第一次全球意见交流大会结束到汉斯崛起前这段时间里建造的,是汉斯为了保存自家海军火种的无奈举措。
汉斯就是靠著这些分布在海外的军舰,培养了大批的海军人员。
如今,这些战舰落入了张浩的手里,照方抓药就行。
十艘战舰,其中七艘是排水量只有一千吨左右的小船,两艘排水量两千五百吨的驱逐舰,剩下的一艘是用一艘商船改装的水上飞机母舰,简单改造一下就可以当做训练航母使用。
这些船確实不怎么样,防火、火力、机动性要啥啥不行,否则汉斯和米国佬也不会在世界大战打得正激烈的时候把船卖给张浩。
不过这些船足够拿来训练真正的海军了。
张浩把海军的训练地点放到了一片岁月静好的南美。
在那里,只要肯出钱,有的是人愿意把港口租给张浩。
河防团一分为二,团长张金山带著一千来人前往安特坎,副团长林深和政委程绍南带领其余的三千余人前往智利,接收战舰,进行训练。
张浩估计海军还有两到三年的成长时间。
他得给海军爭取时间。
赵刚被调到了安特坎,全权负责这里的事务。
张浩则回到了华北。
远东战场打得热闹,华国战场也不消停。
钢铁大叔为了牵制住华国战场的鬼子,减轻东线的压力,一再让步八爷。
仅仅几个月时间,中亚联通西域,直接匯入华国铁路网的铁路便打通了。
儘管这条铁路西段还是单线,但已经暂时够用了。
八爷拥有了一条直接连通和內地的陆上铁路线,无论从哪方面,都是意义非凡。
隨著贝加尔湖会战的战局越来越不利於毛子,钢铁大叔有了把一部分远东的工厂迁到中亚的想法。
鬼子打下伊尔库茨克后,图伦、布拉茨克、阿巴坎、比斯克等地便不再安全,毛子又暂时没有能力打败鬼子,这些地区的工厂处在鬼子的兵锋威胁下,根本无法安稳生產。
总部在与毛子接洽,希望远东的这些產能可以转移到西域来。
不过毛子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根本没把总部的提议当回事。
相比八爷的雄心壮志,国府的表现就只能说是相当的拉胯了。
他们趁著鬼子大量兵力北上的东风,主动出击夺回来不少战略要点。
但是这些战略要点並没能守得住。
鬼子华中方面军和华南方面军为了不让国府添乱,集中了五十多万兵力,对国府发起了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
国府军与鬼子的鏖战从三月份打到七月份。
国府军再次被打回西南,部队损失超过了四十万,彻底丧失了反攻能力。
山城防线岌岌可危,鬼子中南军团还对腾衝等地发起了进攻,搞的国府首尾难以相顾。
要不是销声匿跡了几个月的远征军突然出现,挡住了中南军团的东进兵锋,很难说遭遇前后夹击的国府会不会直接投降。
远征军的出现让常某人异常紧张。
他发现自己竟然无法指挥这支部队了。
而且这支部队的兵力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从十万出头,变成了惊人的二十五万!
他们换了装备和军装,甚至连个部队的番號都变了,唯一没变的只有远征军这个国府授予的名號。
这里太冷了,海洋水体处在大洋暖流的尾部,海面一年中有近半年的封冻期。
而且当地地形复杂多样,几乎被高高的山脉阻隔了对外的陆上通道,狭小的平原上大半时间覆盖著厚厚的冰雪,时不时还有活火山来一两次的喷发。
总之,这里在毛子和鬼子眼中唯一的价值就是一个在夏季为凋敝的北方航线提供淡水补给的、算不上补给港的小渔村。
毛子的远东舰队和北冰洋舰队覆灭之后,安特坎就再也没有外来的船只到过港了。
鬼子的注意力全在资源更加丰富的南部地区,安特坎连个驻军都没有,只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三十六人的警察局,维持当地的治安。
黑土豆接手这里后,鬼子乾脆连警察局都撤销了,把这座小镇留给黑土豆当做据点。
黑土豆的总部就设立在赤塔,鬼子才没閒心关注一个靠近北极圈的滨海小镇会有什么变化。
张浩选择在这里建立造船厂和泊位就是看中了当地的闭塞,谁都不来的隱秘性。
他在9108定製的舰船已经通过了测试。
分体建造的舰船测试的结果相当不错。
这些船虽然无比简陋,无法承担远洋作战任务,但完全可以下饺子,在近海搞搞巡逻威慑还是很不错的。
9108那边看中了武库舰,计划建造四艘放南海镇宅。
四个飘在海上的中程飞弹发射基地,就问周边的小邻居们,你们怕不怕?
这种低成本的威慑手段效果相当好,因为西南战事唧唧歪歪的傢伙见中程飞弹直接懟到了自己家门口,瞬间老实了。
不过张浩订购的驱逐舰和轻型航母就有些实在拿不出手了。
因为不能使用重量超过八百吨的重型动力系统和一体成型的大型装甲板材,要技术没技术,要速度没速度,要防护没防护,防空范围不到十五海里,放到八十年代根本就是飘在海面上的铁棺材。
样船造出来只是做了验证就拆掉了,等著张浩接收。
但海军方面还是得到了不少启发,开始完善军舰的分段建造技术,极大的提升了造舰能力,海军受益颇多。
言归正传。
张浩拿到安特坎的控制权之后,立即將从汉斯手里弄来的造船工人转运过来,並把国內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通过黑土豆的名义弄过来,建立组装舰船需要的船坞等设施。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当地本身就有一个毛子建立的几个泊位,在此基础上使用定製的船坞模块改建简易船坞並不困难。
国內提前就准备好了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生產管理团队,张浩提供生產所需的一切设备和技术,照著设计图搭积木的技术难度並不大。
对张浩而言,组建一支海军最大的难点其实是人。
国內的海军根本没有操作过什么先进的战舰,人员数量也不足。
为了解决海军的人员问题,张浩才接手了汉斯滯留鬼子本土的六艘轻型驱逐舰,以及米国的四艘二手战舰。
这些战舰都是第一次全球意见交流大会结束到汉斯崛起前这段时间里建造的,是汉斯为了保存自家海军火种的无奈举措。
汉斯就是靠著这些分布在海外的军舰,培养了大批的海军人员。
如今,这些战舰落入了张浩的手里,照方抓药就行。
十艘战舰,其中七艘是排水量只有一千吨左右的小船,两艘排水量两千五百吨的驱逐舰,剩下的一艘是用一艘商船改装的水上飞机母舰,简单改造一下就可以当做训练航母使用。
这些船確实不怎么样,防火、火力、机动性要啥啥不行,否则汉斯和米国佬也不会在世界大战打得正激烈的时候把船卖给张浩。
不过这些船足够拿来训练真正的海军了。
张浩把海军的训练地点放到了一片岁月静好的南美。
在那里,只要肯出钱,有的是人愿意把港口租给张浩。
河防团一分为二,团长张金山带著一千来人前往安特坎,副团长林深和政委程绍南带领其余的三千余人前往智利,接收战舰,进行训练。
张浩估计海军还有两到三年的成长时间。
他得给海军爭取时间。
赵刚被调到了安特坎,全权负责这里的事务。
张浩则回到了华北。
远东战场打得热闹,华国战场也不消停。
钢铁大叔为了牵制住华国战场的鬼子,减轻东线的压力,一再让步八爷。
仅仅几个月时间,中亚联通西域,直接匯入华国铁路网的铁路便打通了。
儘管这条铁路西段还是单线,但已经暂时够用了。
八爷拥有了一条直接连通和內地的陆上铁路线,无论从哪方面,都是意义非凡。
隨著贝加尔湖会战的战局越来越不利於毛子,钢铁大叔有了把一部分远东的工厂迁到中亚的想法。
鬼子打下伊尔库茨克后,图伦、布拉茨克、阿巴坎、比斯克等地便不再安全,毛子又暂时没有能力打败鬼子,这些地区的工厂处在鬼子的兵锋威胁下,根本无法安稳生產。
总部在与毛子接洽,希望远东的这些產能可以转移到西域来。
不过毛子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根本没把总部的提议当回事。
相比八爷的雄心壮志,国府的表现就只能说是相当的拉胯了。
他们趁著鬼子大量兵力北上的东风,主动出击夺回来不少战略要点。
但是这些战略要点並没能守得住。
鬼子华中方面军和华南方面军为了不让国府添乱,集中了五十多万兵力,对国府发起了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
国府军与鬼子的鏖战从三月份打到七月份。
国府军再次被打回西南,部队损失超过了四十万,彻底丧失了反攻能力。
山城防线岌岌可危,鬼子中南军团还对腾衝等地发起了进攻,搞的国府首尾难以相顾。
要不是销声匿跡了几个月的远征军突然出现,挡住了中南军团的东进兵锋,很难说遭遇前后夹击的国府会不会直接投降。
远征军的出现让常某人异常紧张。
他发现自己竟然无法指挥这支部队了。
而且这支部队的兵力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从十万出头,变成了惊人的二十五万!
他们换了装备和军装,甚至连个部队的番號都变了,唯一没变的只有远征军这个国府授予的名號。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4161/599652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