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我是恆帝岑鳶
推荐阅读:师尊变了怎么办(重生)、九十年代娇媳妇、喜欢藏不住、被太子娇藏后、一觉醒来我成为了神的新娘、我成为了光明神、沙雕影帝觉醒了(穿越)、我的木头神探、蜂族女王[星际]、穿成女神像怎么破(GL)、
三长两短!往事歷歷在目。
当年的太傅吴贤文早已是梁国大儒。面对先帝残暴不仁,他痛心疾首,选择归隱。
后来先帝驾崩,他应內阁首辅王易的几经邀约,才答应出山做小皇帝的太傅。
那日他从烟雨中行来,满身湿意,在武梁殿躲雨。
两个少年匆匆往文梁殿而去,並未瞧见他正站在檐下深红的圆柱后。
他正要开口,却听一个穿著龙袍的少年说,“皇上,臣又从父亲书房里偷得一本书叫《疑云奇岭》,您一会儿趁著太傅没来赶紧看,臣给您望风。若太傅来了,臣就在窗上敲三长两短提醒您。”
另一个身著常服的少年哈哈大笑,“卿最机灵,深懂朕心。”
从那时起,吴贤文就发现这君臣二人喜互换衣裳,迷惑常人。甚至秦勉偶尔还穿著龙袍代替恆帝上朝,而恆帝则躲在桌子底下悄悄看民间的话本子。
后来,吴贤文每每疾步行走入文梁殿上课时,常听窗上“三长两短”的声音,暗自笑嘆少年的天真烂漫,並未揭穿。
只要恆帝把该学的学好,多看些杂书倒也未尝不可。
有时恆帝问他,“太傅,我梁国的百姓真过得这般悲苦吗?”
吴贤文不忍告诉他先帝不仁,搞得民不聊生,只含糊其辞答道,“哪里都有百姓安居乐业,哪里都有百姓水深火热。皇上勿须掛怀。皇上现在只需好好念书,长大了才能真正接管朝政,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恆帝小小的人儿便是立下雄心壮志,“朕要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安定幸福的好日子。”
吴贤文听得心潮澎湃,只觉老天终於看到梁国的悲苦,赐给他们一位好皇帝。
他也是那时暗暗下定决心,要倾囊相授,倾其所有,將学识全部教给这位胸怀志向的小皇帝。
却不料,满心掛怀百姓疾苦的恆帝只在那皇位上坐了三个月,而他这个太傅其实也只教了恆帝三个月。
真就应了“三长两短”,原来这声儿於帝王不吉利。早知如此,他作为太傅实该提醒一二。
后来思之,常懊恼不已。
吴贤文思绪交错,恍然若梦。分不清是酒后的幻影,还是死了的恆帝真的站在面前。
他虽前一刻还在跟老友说,一直怀疑当年死的是岑勉。可又哪里能真的奢望,恆帝还活在世上?
吴贤文震惊地看著眼前出落得风姿卓绝的男子,若非熟悉到了一定程度,是很难將之与十年前那个少年相联繫。
此子眸色如墨,眉间淡淡一道疤痕。那道疤痕其实已很浅,却因他长得实在太白了些,依然能让人一眼看见。
他气场內敛,却难掩天生贵气,举手投足间无一丝这个年纪应有的轻佻和飞扬。
岑鳶一开口,便如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太傅別来无恙。”
这般无遮无掩,淋得人全身湿透,凉意漫捲。
竟一点都不掩饰的吗?吴贤文瞳孔巨震。
在前一刻,他虽说得肯定,觉得自己熟悉恆帝的每个动作,可到底只是猜测。谁会想到他们死去的恆帝竟然在北翼当駙马?
吴贤文不由自主站起身,甚至捨不得眨一下眼睛,就那么盯著他的脸看,“你,真的是……”
“是。我是恆帝岑鳶。”那位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短命小皇帝。
岑鳶没有拐弯抹角,“得知太傅在使臣名单里,学生日夜期盼与太傅能见上一面。今日,终得如愿。”
他说完,向著吴贤文就双腿跪了下去。这是师生礼。
他於现代穿越而来,理当代替原身向老师磕头谢师恩。一日为师,终生为师。
吴贤文却是老泪纵横,连忙侧开了身子,泣不成声,“臣,不配啊。”
他游歷山川后,如今又辗转回了朝堂,不止在翰林院修订文册,还一改早前隱世风格入仕做了礼部尚书。
他如今位高权重,翻云覆雨。
他和王易都是这次梁国使团的使节领队,手握使节的最高权利。
於恆帝而言,吴贤文无论出於什么理由,都算得上背叛。
岑鳶利落起身,默了一瞬,“太傅不必如此。太傅了八年的时光在外游歷,深知百姓疾苦,更知朝廷政令不达才使得地方官吏贪腐成风。太傅以己之力抗衡,差点命丧岩城。”
吴贤文目瞪口呆,“皇,皇上怎知?”
岑鳶淡淡道,“我如今非是梁国皇帝,入赘北翼公主,我便是北翼的駙马。您唤我洛少主也好,唤我海晏駙马也好,或者直呼名讳都无妨,就是不能再叫皇上。”
吴贤文心里更加难过。
听得恆帝顿了一下,又道,“太傅差点命丧岩城,所以才想到应墉帝之约高调重回朝堂,要以此扳倒岩城官吏。太傅做得没错,不必羞愧。”
吴贤文的確是因为要將岩城父母官连根拔起,才给王易去信,让对方在墉帝面前提起他这个人,最后他如约回了朝堂。
有时候权利也是百姓最好的保护伞。他万万没想到,恆帝不止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竟然还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只觉得一路行来的艰辛在这一刻,都被长大的恆帝抚平。
两人这么站著相认时,屋里还有第三人。那就是王易,內阁首辅王大人。
王易见这对师生就这么相认,最初是震惊,尔后是难堪和羞愧,最后他想离去却又挪不动步。
他想再看一眼死而復生的恆帝,更想知对方是什么打算。便是这般诡异又尷尬地留在屋里,直到恆帝注意到他。
岑鳶淡淡道,“都坐,今日前来,我有事说。”
在说正事之前,他看向了坐在一旁的王易,“王大人编写的《帝心万里》,我儿时以为枯燥无味。如今回头细思之,方觉句句经典,无一句赘述。”
王易闻言,虎躯一震。猛然跪地,老泪纵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皇上,是您,真的是您啊……他这话是在心里说的,怕极了隔墙有耳,却又无法抑制心头激动。
他匍匐在地,久久无法起身。
直到岑鳶亲手將之扶起,他才万分羞愧道,“皇上可曾责怪老臣没有骨气?”
当年的太傅吴贤文早已是梁国大儒。面对先帝残暴不仁,他痛心疾首,选择归隱。
后来先帝驾崩,他应內阁首辅王易的几经邀约,才答应出山做小皇帝的太傅。
那日他从烟雨中行来,满身湿意,在武梁殿躲雨。
两个少年匆匆往文梁殿而去,並未瞧见他正站在檐下深红的圆柱后。
他正要开口,却听一个穿著龙袍的少年说,“皇上,臣又从父亲书房里偷得一本书叫《疑云奇岭》,您一会儿趁著太傅没来赶紧看,臣给您望风。若太傅来了,臣就在窗上敲三长两短提醒您。”
另一个身著常服的少年哈哈大笑,“卿最机灵,深懂朕心。”
从那时起,吴贤文就发现这君臣二人喜互换衣裳,迷惑常人。甚至秦勉偶尔还穿著龙袍代替恆帝上朝,而恆帝则躲在桌子底下悄悄看民间的话本子。
后来,吴贤文每每疾步行走入文梁殿上课时,常听窗上“三长两短”的声音,暗自笑嘆少年的天真烂漫,並未揭穿。
只要恆帝把该学的学好,多看些杂书倒也未尝不可。
有时恆帝问他,“太傅,我梁国的百姓真过得这般悲苦吗?”
吴贤文不忍告诉他先帝不仁,搞得民不聊生,只含糊其辞答道,“哪里都有百姓安居乐业,哪里都有百姓水深火热。皇上勿须掛怀。皇上现在只需好好念书,长大了才能真正接管朝政,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恆帝小小的人儿便是立下雄心壮志,“朕要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安定幸福的好日子。”
吴贤文听得心潮澎湃,只觉老天终於看到梁国的悲苦,赐给他们一位好皇帝。
他也是那时暗暗下定决心,要倾囊相授,倾其所有,將学识全部教给这位胸怀志向的小皇帝。
却不料,满心掛怀百姓疾苦的恆帝只在那皇位上坐了三个月,而他这个太傅其实也只教了恆帝三个月。
真就应了“三长两短”,原来这声儿於帝王不吉利。早知如此,他作为太傅实该提醒一二。
后来思之,常懊恼不已。
吴贤文思绪交错,恍然若梦。分不清是酒后的幻影,还是死了的恆帝真的站在面前。
他虽前一刻还在跟老友说,一直怀疑当年死的是岑勉。可又哪里能真的奢望,恆帝还活在世上?
吴贤文震惊地看著眼前出落得风姿卓绝的男子,若非熟悉到了一定程度,是很难將之与十年前那个少年相联繫。
此子眸色如墨,眉间淡淡一道疤痕。那道疤痕其实已很浅,却因他长得实在太白了些,依然能让人一眼看见。
他气场內敛,却难掩天生贵气,举手投足间无一丝这个年纪应有的轻佻和飞扬。
岑鳶一开口,便如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太傅別来无恙。”
这般无遮无掩,淋得人全身湿透,凉意漫捲。
竟一点都不掩饰的吗?吴贤文瞳孔巨震。
在前一刻,他虽说得肯定,觉得自己熟悉恆帝的每个动作,可到底只是猜测。谁会想到他们死去的恆帝竟然在北翼当駙马?
吴贤文不由自主站起身,甚至捨不得眨一下眼睛,就那么盯著他的脸看,“你,真的是……”
“是。我是恆帝岑鳶。”那位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短命小皇帝。
岑鳶没有拐弯抹角,“得知太傅在使臣名单里,学生日夜期盼与太傅能见上一面。今日,终得如愿。”
他说完,向著吴贤文就双腿跪了下去。这是师生礼。
他於现代穿越而来,理当代替原身向老师磕头谢师恩。一日为师,终生为师。
吴贤文却是老泪纵横,连忙侧开了身子,泣不成声,“臣,不配啊。”
他游歷山川后,如今又辗转回了朝堂,不止在翰林院修订文册,还一改早前隱世风格入仕做了礼部尚书。
他如今位高权重,翻云覆雨。
他和王易都是这次梁国使团的使节领队,手握使节的最高权利。
於恆帝而言,吴贤文无论出於什么理由,都算得上背叛。
岑鳶利落起身,默了一瞬,“太傅不必如此。太傅了八年的时光在外游歷,深知百姓疾苦,更知朝廷政令不达才使得地方官吏贪腐成风。太傅以己之力抗衡,差点命丧岩城。”
吴贤文目瞪口呆,“皇,皇上怎知?”
岑鳶淡淡道,“我如今非是梁国皇帝,入赘北翼公主,我便是北翼的駙马。您唤我洛少主也好,唤我海晏駙马也好,或者直呼名讳都无妨,就是不能再叫皇上。”
吴贤文心里更加难过。
听得恆帝顿了一下,又道,“太傅差点命丧岩城,所以才想到应墉帝之约高调重回朝堂,要以此扳倒岩城官吏。太傅做得没错,不必羞愧。”
吴贤文的確是因为要將岩城父母官连根拔起,才给王易去信,让对方在墉帝面前提起他这个人,最后他如约回了朝堂。
有时候权利也是百姓最好的保护伞。他万万没想到,恆帝不止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竟然还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只觉得一路行来的艰辛在这一刻,都被长大的恆帝抚平。
两人这么站著相认时,屋里还有第三人。那就是王易,內阁首辅王大人。
王易见这对师生就这么相认,最初是震惊,尔后是难堪和羞愧,最后他想离去却又挪不动步。
他想再看一眼死而復生的恆帝,更想知对方是什么打算。便是这般诡异又尷尬地留在屋里,直到恆帝注意到他。
岑鳶淡淡道,“都坐,今日前来,我有事说。”
在说正事之前,他看向了坐在一旁的王易,“王大人编写的《帝心万里》,我儿时以为枯燥无味。如今回头细思之,方觉句句经典,无一句赘述。”
王易闻言,虎躯一震。猛然跪地,老泪纵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皇上,是您,真的是您啊……他这话是在心里说的,怕极了隔墙有耳,却又无法抑制心头激动。
他匍匐在地,久久无法起身。
直到岑鳶亲手將之扶起,他才万分羞愧道,“皇上可曾责怪老臣没有骨气?”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4951/604772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