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第一凤女 > 第880章 你是醒月派还是守旧派

第880章 你是醒月派还是守旧派

推荐阅读:仙道至尊都市大御医三曲异世精灵之从蛋开始系统开局召唤猛将暗恋它是奶糖味的全能老祖宗她飒爆了天乩白蛇传后续校园极品高手张天师:开局签到千年老魃

    与此同时,京城茶楼雅舍间忽地流传起一桩奇闻,竟与那才子之死的故事如出一辙,人人都在议论。
    几乎所有说书人都在醒木一拍后,拿钱办事说话,“诸位可知,那池家大少爷是名动京城的才子,他夫人其实也是个深藏不露的才女?”
    说著,说书人从袖中抽出一本蓝布封皮的精致小册子,又神秘说,“若想探知池家秘事,想必得从这本《青青閒话》入手。”
    茶客们纷纷凑近,只见册子封面上有用和书字体写的“青青閒话”四个字。
    但见那“青”字起笔如竹叶含露,收锋处却似燕尾掠水;“閒”字门框內一点硃砂,活像谁家小院门扉上褪了色的春联。
    说书人指尖轻抚书页,“这本词集可不简单。楚笙先生亲笔作序,说『字字血泪凝霜雪,句句辛酸透纸背』;又说『一粥一饭凝成韵,柴米油盐著文章』。值得认真看,值得仔细读啊!”
    又说,“雪舟夫人更妙,每闕词旁都配著水墨小像——画的是……”
    他卖了个关子,合上书,不讲了。
    临窗一位青衣书生突然冷笑,“怕不是沽名钓誉!”
    说书人却不恼,只摇头晃脑念,“长夜跪尽骨血寒,从此人间无春暉。唉,好个从此人间无春暉!”
    堂下有那等喜诗词的儒生,听得莫名心都碎了一半,上前一步问,“可否借与我一看?”
    说书人扬声道,“这本是我自己掏钱买来收藏的,公子若要看,也自己买一本吧。”
    说完,就有人抬上一摞书摆在一旁。
    怪不得这么卖力,原来是卖书的!茶客们笑,却不耽误买。毕竟不贵,买来看看当个消遣。
    说书人翻页,念得更卖力了,“残灯照影形骸瘦,一枕黄粱尽成灰。”
    “九泉若遇旧时月,莫照人间未归人。”
    “跪碎阶前三更月,余生不敢拾清辉。”
    “剜心饲得恩义尽,留副枯骨立黄昏。”
    念著念著,书就卖光了。说书人那叫一个激动啊,他卖出去的每本书都有抽成呢。
    就有点悔恨,为何只拿了这点书,应该多进点。这念头一起,他撒腿就往外去。
    没买到的人急,有人提醒,“外头书店也有卖的,快去抢,再晚就没了。”
    “哪个书店?”
    “哪个书店都有!快去快去!”
    各书局书店门口排起了长龙,皆因池老太太去世的第八日,许多人都在传,池家长媳霍氏出的那本《青青閒话》里有世人想要的答案
    有慕楚笙先生盛名而来的文人雅士,有痴迷雪舟夫人谐画的闺阁千金,更有那些存心要与楚笙先生唱反调的酸儒。
    他们原以为这必是离经叛道的新诗,摩拳擦掌要將其批得体无完肤。谁知翻开一看,竟是本中规中矩的传统词集,倒叫这些准备口诛笔伐的人一时语塞。
    不管如何,《青青閒话》几乎將整个京城一网打尽。识字的看词儿,不识字的看画。
    雅的品词意调性,俗的嚼词中秘辛;文人墨客爭相点评,市井妇孺口耳相传。
    说书人得了新话本,绣娘们寻了新样,连那走街串巷的货郎,都学会在叫卖时唱上两句“从此人间无春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茶楼里日日有人爭论“拆到天明又重穿”写的是池大奶奶哪件旧事。
    更有人为这首落泪,“灵牌飞落碎簪,鲜血淋漓溅白麻……从今不拜高堂月,怕照颅间未愈痂。”。
    整首词写的是婆母用儿子的灵牌,砸得本已伤痛欲绝的儿媳鲜血直流,到死都还留有伤疤。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写词者为了创作夸大其辞。
    但有证人出来证明,说“池大奶奶接绣活的时候,时常晕倒。有一次就直接晕在了绣坊,被他们亲眼看到隱在前额秀髮中的伤疤。”
    话题渐渐跑偏:天哪,堂堂池大奶奶还要出来接绣活啊?
    有词为证:银针暗度五更寒,彩线偷传市井间……朱门债,白头嘆,儿啼犹在耳畔缠。
    多少女子读懂了《青青閒话》里的辛酸而暗自垂泪。
    却有那么一帮翰林院皓首穷经的老学究,他们拍案怒斥词集“有伤体统”,说什么“岂有將闺阁琐事、柴米油盐入词的道理?简直是褻瀆词章!”
    这是要顛覆北翼诗词的格局!
    以黄醒月为首的年轻学士们当即反唇相讥。
    他手持词集立於文渊阁,朗声称此集写尽民间疾苦,正是《国风》遗韵。
    又举当朝明德帝《习文詔》中“文贵有物,辞求其实”之语,直指那些风雪月的词章才是“虚浮无根”。
    有人戏言,“黄大人你自己往日不也整日写些『月照梨,柳絮沾衣』的风月词,如今倒来教训人了?”
    黄醒月闻言不恼,反將手中词集郑重一收,笑,“诸君有所不知。本人不才,往日凭著点运气,入了当今皇上的眼。”他向著皇城方向郑重一揖,“当日皇上跟我说,『文士吟风弄月无妨,然当知民间有冻死骨』。”
    嘖!这也被他装到了!光是这句“入了当今皇上的眼”就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黄醒月又道,“本人几年前写的那首《卖声》,『罗衣单薄春寒重』写的是闺怨,但皇上替我將『罗衣』换成『葛衣』便是写织户女儿的忙碌艰辛了。”
    满座譁然,跑了偏。
    皇上亲自替你改诗?狗东西黄醒月,你家祖坟冒的啥烟啊!
    黄醒月嘿嘿笑,炫耀,“区区不才,就是运气好。皇上用硃笔替我改动了几个关键字,结果放在书肆里的词集一卖,价格顿时翻了三倍不止,还一册难求。”
    贫穷的老学究们:“!!!”
    滚滚滚,不想听你说话!
    两派在翰林院吵得不可开交,倒让《青青閒话》的销量又翻了好几番。
    坊间笑传,如今京城文人见面,不问“吃了么”,改问“你是醒月派,还是守旧派?”
    便是在第九日,京兆府衙门前早早挤满了围观百姓。
    池家闹了多日“不孝孙女逼死祖母”的案子,与池家才子离奇死亡案,由京兆尹赵立仁开堂会审。
    更令人咋舌的是,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各遣要员列席,三司长官同坐明镜高悬匾下,这般阵仗在京城已是多年未见。
    时安夏不去观审,只在暖阁里赏《青青閒话》,悠悠一句,“那等小案子有什么好看的?”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4951/604782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