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番外一昭懿太后
推荐阅读:年代文真千金的绿茶妈[穿书]、一夜情深:狼性总裁,不请自来、始乱终弃天道后他黑化了、影帝总说他是直的[娱乐圈]、都市至尊小神医、黑莲花不演了、不知阿姐是男主、武极昊天、躺好,我能Carry[电竞]、重生成世子的心尖宠、
封密旨都被处理掉了,所以没有任何人质疑太子继位,他顺利地成了新帝。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仁政之务,亲亲为先,典法所崇,尊尊为大……尊嫡母皇后为母后皇太后,生母贞贵妃为圣母皇太后……”
“……太子妃曾氏为皇后,侧妃刑氏为庄妃,侧妃万氏为宁妃……”
翻过了年,年号为建平,今年便是建平元年。
南枝随着李安宁搬到了宁康宫,母后皇太后则是住去了文康宫,毕竟如今的太皇太后还住在寿康宫,她们作为晚辈,总不能让太皇太后搬走。
不过经历了先帝的离世,太皇太后的身子更坏了,如今难以下床,两宫太后都在侍疾,皇后也在。
见母后皇太后在嘱咐宫人,李安宁便拉了皇后说话,“你快生了,何须到寿康宫跟着忙前忙后,没得影响了身孕。”
“母后疼儿臣,但是儿臣总不能不顾规矩,为陛下增添烦忧。”皇后曾氏说,皇帝刚刚登基,她也得事事处理好。
“好孩子,哀家有件事要跟你说。皇帝不打算在元年选秀,为先帝守孝三年,三年后再行选秀。哀家记得你家里有适龄的女孩,一早便跟皇帝说了,到时候你家的姑娘在殿选刷下去,哀家会夸她们几句,不过就不必选入宫中为妃了。”李安宁真心疼爱皇后,不忍心让她为难。
“谢母后疼爱。”皇后动容,哪怕她是皇后,要贤良大度,可也不想要同族的姊妹们一齐侍奉皇帝。
“哀家听说十四皇子与十二公主一直在闹?”新帝还没有给年岁小的弟妹封爵位封号,故而只能像从前那样喊。
“闹着要找婉贵太妃。”皇后小声说道,她不喜婉贵太妃,连带着也不待见她的孩子们。
“若是华贵太妃那儿力不从心,就把他们两个送去行宫让嬷嬷们照顾吧。”李安宁说,十四皇子生下来是华妃养,所以婉贵太妃不在了之后,这两位就送到了她的宫里。
“是。”皇后应了。
过了三个月,皇后平安诞下了嫡长子,李安宁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就好,往后哀家就不用担心了。又是嫡子又是长子,哪怕宁妃与庄妃亦或是其他妃嫔有了身孕,也不会有皇子能动摇他的地位。”
“是了,而且大皇子刚出生,西北就传来捷报,可见大皇子带了福气在身。”南枝说,先帝驾崩不久,新帝就以武国使臣意图谋害刺杀先帝的理由把使臣们都杀了,随后调集大军开战,于新帝而言,是不会退让半步。
福荣也不必去和亲,只是苦了恒王,听说他被武国羞辱得很厉害,甚至阵前敌方将领还言要是他们文朝不退兵,就把恒王给五马分尸。
新帝不可能不顾恒王,毕竟他刚登基,不能落得一个凶残之名,与武国周旋,布好阵之后,新帝假意割地换恒王,待武国答应,士兵入城后,假扮成百姓的文朝士兵便对他们大开杀戒。
如此双管齐下,赢了战争又把恒王带回来。
“皇帝不想见恒王,哀家亦然。”李安宁对于恒王没有好感,被将士们护着都能被武国俘虏,如此废物的王爷,要不是为了皇帝名声,她压根儿不想过问。
“让恒王回京,在王府闭门思过,不许再出门。”李安宁吩咐下去,软禁恒王。
从皇帝的儿子变成了皇帝的兄弟,更何况他与新帝关系平平,恒王的待遇可谓是直线下降。
又过了两个月,五月份,太皇太后于寿康宫薨逝,举国大哀。
前朝后宫都静了许久,偶尔,恪贵太嫔会来寻李安宁说说话,“臣妾等唯有一个公主,实在是羡慕有皇子的太妃太嫔们。”
宫中规矩,有皇子的妃嫔们等皇子们长大,出宫开府了,她们便能跟着去王府住。
譬如徐贵太妃,便能跟随恒王住在恒王府,要不是恒王还没有回京城安顿下来,只怕徐贵太妃早就出宫了。
在宫中处处守规矩,出去了却不同,在王府里她是长辈,谁都得敬着她,岂不美妙?
闻弦知意,李安宁抬头笑说,“恪贵太嫔也想在公主府住?康宁才十一岁,还没到建造公主府的时候,不过你诉求有道理,新帝的后宫很快就要充满了妃嫔,先帝的妃嫔又多,宫殿不大够住。加之你们也要享受一番天伦之乐,哀家会与皇帝说的,让你们也能随着公主在外居住。”
“多谢太后娘娘。”恪贵太嫔真心实意地感谢,当年投靠圣母皇太后是她做得最正确的事情。
如今她是贵太嫔,又有了康宁公主可以依靠,比起当初不肯跟她一起寻求靠山的沈太嫔,她可幸运很多。
提起沈太嫔,恪贵太嫔说道:“太后还不知道吧,自从太皇太后不在了,她的日子就愈发艰难了。”
代王搬出寿康宫时太皇太后就无趣,很多时候寻沈太嫔去说说话,毕竟这宫里就她们两个是沈氏的,凭着太皇太后喜爱,沈太嫔被人敬着,但现在太皇太后没了,沈太嫔被那起子势利眼怠慢。
“眼下各处事务都繁忙,宫人们一时疏忽了也是有的,哀家等下会知会皇后,让她看着点。”李安宁不会插手后宫的事,免得影响了皇后。
恪贵太嫔走后,皇帝来了,他面带疲惫,眼下有乌青,显然这些天忙得很,整个人都消瘦了。
“皇帝要注意自个身子。”李安宁心疼,让人上了一碗补汤,又提起先帝的妃嫔们,“前些年先帝独宠婉贵太妃,许久不曾大封六宫。如今新帝继位,不如给先帝的后妃们加封,已逝者追封,以彰显新帝的仁和。”李安宁提议,反正先帝没了,他的后妃们哪怕加封到皇贵太妃也不过是虚名,待遇更好些罢了,其他一概不顶用。
“那便依照母后的意思。”皇帝对此没有太大的意见,“母后想晋封谁?”
“首先便是母后皇太后,给她上尊号。一则更为尊敬,而且她帮过咱们,二则,以此区分哀家与她,叫人不至于分不清哪宫皇太后。”李安宁说,“再就是颖太妃,代王虽然中立,可他代先帝处理朝政时还会偷偷派人给你说大事,他的母妃该更尊贵。”她没提熙贵太妃,主要是婉贵太妃与她有关,而且恒王实在是太愚钝。
“徐太妃不加封,给她赐个封号吧,先帝给她封“淑”字,这个封号就很好,也不必咱们细想了。剩下三位太妃中唯有恭太妃最为老实,加之她的祖父于大文有功,就给她加封成贵太妃……”便是恪贵太嫔,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太妃。
讲完这些后,李安宁又说到皇帝的后宫,“如今后宫人少,她们做了甚麽都瞧得一清二楚,但是等到日后人多了,怕是会出事。”她也是阴谋诡计中杀出来的,哪里不知妃嫔们嫉妒起来是如何可怕?
“往后你要爱重皇后,后宫之事交给她即可,也不许像先帝那般,专宠任何一人。”皇帝要是与皇后琴瑟和鸣就是祥瑞,可若是专宠他人,于后宫不是一件好事。
“儿子明白,儿子更喜欢处理前朝政事,至于后妃们,有几个便足矣。”皇帝不是那等贪图享乐的人。
“如此便好。”
*
三年后,建平四年。
为太皇太后守了三年孝,李安宁就琢磨着出去玩,“从前妃嫔不能随意出宫,如今我已经是太后了,太皇太后也不在了,宫中唯有我与慈慧太后,她想必在宫中也耐不住。”
两宫太后总要让人区分,皇帝便给母后皇太后尊号为慈慧,为自己的生母上尊号为昭懿。
“太后是想邀上慈慧太后一齐巡游天下?”南枝笑着问,“慈慧太后肯定答应,而今福荣公主刚定了驸马,奴婢听过两回,福荣公主想出去玩,怕日后成了婚不能自在。”
李安宁差人去问了慈慧太后,果然,她一口应下,两人便约在五月份夏风刚起的时候出巡。
两个太后都带上了自己的女儿,她们两个感情好,闹着要坐一起,两个太后无奈,只得由她们去了。
“咱们公主与福顺公主玩得真好。”思书说,“太后也能放心了。”福荣虽然是嫡出,但当今与她可并不亲厚,能与皇帝一母同胞的妹妹成为密友,好处自然多。
“福荣是个聪明的孩子,也会明白哀家的心思。”慈慧太后说,她助皇帝登基,皇帝又使得福荣不必和亲,两方之间已然合作结束,她就与福荣谈心,过后,福荣与福顺就开始亲近。
“还有皇后那儿,她常去,哀家便也放心了。哀家老了,福荣的婚事要由皇后打理,这桩桩件件应付下来,倒觉得累了。”昭懿太后信任皇后,宫权全部交由皇后,在后宫中,不能忽视皇后。
*
大漠的黄沙遍地,江南的烟雨蒙蒙,从北到南,她们走走停停,把风光尽收眼底。
“哀家记得,这附近可是有一个‘培育基地’?从前只听过,还没见过,今儿能不能一观?”慈慧太后看向李安宁,“哀家老了,却还没见识过这等新奇的东西,若是方便,可使哀家与福荣瞧上一瞧?”
“这些事都是南枝抓拿的,得问她。”李安宁侧头,“不过哀家也好奇,这择日不如撞日,要是能看一看就好了。”
南枝应了,在前边带路。
这培育基地是她开的,乔雪平自海外带回来许多好种子,她想着不能浪费,便与李安宁说了这个事,恰好那时太子也在,他关心民生,意识到开设基地有益处,就同意了。
过了两年有成果,但他们并没有上报给先帝,促进粮食大产这样的功劳谁都想要,太子不想献给先帝,隐瞒下来,等他登基了,正好顺势广而告之,以此昭告天下:他是个仁政爱民的好皇帝。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仁政之务,亲亲为先,典法所崇,尊尊为大……尊嫡母皇后为母后皇太后,生母贞贵妃为圣母皇太后……”
“……太子妃曾氏为皇后,侧妃刑氏为庄妃,侧妃万氏为宁妃……”
翻过了年,年号为建平,今年便是建平元年。
南枝随着李安宁搬到了宁康宫,母后皇太后则是住去了文康宫,毕竟如今的太皇太后还住在寿康宫,她们作为晚辈,总不能让太皇太后搬走。
不过经历了先帝的离世,太皇太后的身子更坏了,如今难以下床,两宫太后都在侍疾,皇后也在。
见母后皇太后在嘱咐宫人,李安宁便拉了皇后说话,“你快生了,何须到寿康宫跟着忙前忙后,没得影响了身孕。”
“母后疼儿臣,但是儿臣总不能不顾规矩,为陛下增添烦忧。”皇后曾氏说,皇帝刚刚登基,她也得事事处理好。
“好孩子,哀家有件事要跟你说。皇帝不打算在元年选秀,为先帝守孝三年,三年后再行选秀。哀家记得你家里有适龄的女孩,一早便跟皇帝说了,到时候你家的姑娘在殿选刷下去,哀家会夸她们几句,不过就不必选入宫中为妃了。”李安宁真心疼爱皇后,不忍心让她为难。
“谢母后疼爱。”皇后动容,哪怕她是皇后,要贤良大度,可也不想要同族的姊妹们一齐侍奉皇帝。
“哀家听说十四皇子与十二公主一直在闹?”新帝还没有给年岁小的弟妹封爵位封号,故而只能像从前那样喊。
“闹着要找婉贵太妃。”皇后小声说道,她不喜婉贵太妃,连带着也不待见她的孩子们。
“若是华贵太妃那儿力不从心,就把他们两个送去行宫让嬷嬷们照顾吧。”李安宁说,十四皇子生下来是华妃养,所以婉贵太妃不在了之后,这两位就送到了她的宫里。
“是。”皇后应了。
过了三个月,皇后平安诞下了嫡长子,李安宁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就好,往后哀家就不用担心了。又是嫡子又是长子,哪怕宁妃与庄妃亦或是其他妃嫔有了身孕,也不会有皇子能动摇他的地位。”
“是了,而且大皇子刚出生,西北就传来捷报,可见大皇子带了福气在身。”南枝说,先帝驾崩不久,新帝就以武国使臣意图谋害刺杀先帝的理由把使臣们都杀了,随后调集大军开战,于新帝而言,是不会退让半步。
福荣也不必去和亲,只是苦了恒王,听说他被武国羞辱得很厉害,甚至阵前敌方将领还言要是他们文朝不退兵,就把恒王给五马分尸。
新帝不可能不顾恒王,毕竟他刚登基,不能落得一个凶残之名,与武国周旋,布好阵之后,新帝假意割地换恒王,待武国答应,士兵入城后,假扮成百姓的文朝士兵便对他们大开杀戒。
如此双管齐下,赢了战争又把恒王带回来。
“皇帝不想见恒王,哀家亦然。”李安宁对于恒王没有好感,被将士们护着都能被武国俘虏,如此废物的王爷,要不是为了皇帝名声,她压根儿不想过问。
“让恒王回京,在王府闭门思过,不许再出门。”李安宁吩咐下去,软禁恒王。
从皇帝的儿子变成了皇帝的兄弟,更何况他与新帝关系平平,恒王的待遇可谓是直线下降。
又过了两个月,五月份,太皇太后于寿康宫薨逝,举国大哀。
前朝后宫都静了许久,偶尔,恪贵太嫔会来寻李安宁说说话,“臣妾等唯有一个公主,实在是羡慕有皇子的太妃太嫔们。”
宫中规矩,有皇子的妃嫔们等皇子们长大,出宫开府了,她们便能跟着去王府住。
譬如徐贵太妃,便能跟随恒王住在恒王府,要不是恒王还没有回京城安顿下来,只怕徐贵太妃早就出宫了。
在宫中处处守规矩,出去了却不同,在王府里她是长辈,谁都得敬着她,岂不美妙?
闻弦知意,李安宁抬头笑说,“恪贵太嫔也想在公主府住?康宁才十一岁,还没到建造公主府的时候,不过你诉求有道理,新帝的后宫很快就要充满了妃嫔,先帝的妃嫔又多,宫殿不大够住。加之你们也要享受一番天伦之乐,哀家会与皇帝说的,让你们也能随着公主在外居住。”
“多谢太后娘娘。”恪贵太嫔真心实意地感谢,当年投靠圣母皇太后是她做得最正确的事情。
如今她是贵太嫔,又有了康宁公主可以依靠,比起当初不肯跟她一起寻求靠山的沈太嫔,她可幸运很多。
提起沈太嫔,恪贵太嫔说道:“太后还不知道吧,自从太皇太后不在了,她的日子就愈发艰难了。”
代王搬出寿康宫时太皇太后就无趣,很多时候寻沈太嫔去说说话,毕竟这宫里就她们两个是沈氏的,凭着太皇太后喜爱,沈太嫔被人敬着,但现在太皇太后没了,沈太嫔被那起子势利眼怠慢。
“眼下各处事务都繁忙,宫人们一时疏忽了也是有的,哀家等下会知会皇后,让她看着点。”李安宁不会插手后宫的事,免得影响了皇后。
恪贵太嫔走后,皇帝来了,他面带疲惫,眼下有乌青,显然这些天忙得很,整个人都消瘦了。
“皇帝要注意自个身子。”李安宁心疼,让人上了一碗补汤,又提起先帝的妃嫔们,“前些年先帝独宠婉贵太妃,许久不曾大封六宫。如今新帝继位,不如给先帝的后妃们加封,已逝者追封,以彰显新帝的仁和。”李安宁提议,反正先帝没了,他的后妃们哪怕加封到皇贵太妃也不过是虚名,待遇更好些罢了,其他一概不顶用。
“那便依照母后的意思。”皇帝对此没有太大的意见,“母后想晋封谁?”
“首先便是母后皇太后,给她上尊号。一则更为尊敬,而且她帮过咱们,二则,以此区分哀家与她,叫人不至于分不清哪宫皇太后。”李安宁说,“再就是颖太妃,代王虽然中立,可他代先帝处理朝政时还会偷偷派人给你说大事,他的母妃该更尊贵。”她没提熙贵太妃,主要是婉贵太妃与她有关,而且恒王实在是太愚钝。
“徐太妃不加封,给她赐个封号吧,先帝给她封“淑”字,这个封号就很好,也不必咱们细想了。剩下三位太妃中唯有恭太妃最为老实,加之她的祖父于大文有功,就给她加封成贵太妃……”便是恪贵太嫔,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太妃。
讲完这些后,李安宁又说到皇帝的后宫,“如今后宫人少,她们做了甚麽都瞧得一清二楚,但是等到日后人多了,怕是会出事。”她也是阴谋诡计中杀出来的,哪里不知妃嫔们嫉妒起来是如何可怕?
“往后你要爱重皇后,后宫之事交给她即可,也不许像先帝那般,专宠任何一人。”皇帝要是与皇后琴瑟和鸣就是祥瑞,可若是专宠他人,于后宫不是一件好事。
“儿子明白,儿子更喜欢处理前朝政事,至于后妃们,有几个便足矣。”皇帝不是那等贪图享乐的人。
“如此便好。”
*
三年后,建平四年。
为太皇太后守了三年孝,李安宁就琢磨着出去玩,“从前妃嫔不能随意出宫,如今我已经是太后了,太皇太后也不在了,宫中唯有我与慈慧太后,她想必在宫中也耐不住。”
两宫太后总要让人区分,皇帝便给母后皇太后尊号为慈慧,为自己的生母上尊号为昭懿。
“太后是想邀上慈慧太后一齐巡游天下?”南枝笑着问,“慈慧太后肯定答应,而今福荣公主刚定了驸马,奴婢听过两回,福荣公主想出去玩,怕日后成了婚不能自在。”
李安宁差人去问了慈慧太后,果然,她一口应下,两人便约在五月份夏风刚起的时候出巡。
两个太后都带上了自己的女儿,她们两个感情好,闹着要坐一起,两个太后无奈,只得由她们去了。
“咱们公主与福顺公主玩得真好。”思书说,“太后也能放心了。”福荣虽然是嫡出,但当今与她可并不亲厚,能与皇帝一母同胞的妹妹成为密友,好处自然多。
“福荣是个聪明的孩子,也会明白哀家的心思。”慈慧太后说,她助皇帝登基,皇帝又使得福荣不必和亲,两方之间已然合作结束,她就与福荣谈心,过后,福荣与福顺就开始亲近。
“还有皇后那儿,她常去,哀家便也放心了。哀家老了,福荣的婚事要由皇后打理,这桩桩件件应付下来,倒觉得累了。”昭懿太后信任皇后,宫权全部交由皇后,在后宫中,不能忽视皇后。
*
大漠的黄沙遍地,江南的烟雨蒙蒙,从北到南,她们走走停停,把风光尽收眼底。
“哀家记得,这附近可是有一个‘培育基地’?从前只听过,还没见过,今儿能不能一观?”慈慧太后看向李安宁,“哀家老了,却还没见识过这等新奇的东西,若是方便,可使哀家与福荣瞧上一瞧?”
“这些事都是南枝抓拿的,得问她。”李安宁侧头,“不过哀家也好奇,这择日不如撞日,要是能看一看就好了。”
南枝应了,在前边带路。
这培育基地是她开的,乔雪平自海外带回来许多好种子,她想着不能浪费,便与李安宁说了这个事,恰好那时太子也在,他关心民生,意识到开设基地有益处,就同意了。
过了两年有成果,但他们并没有上报给先帝,促进粮食大产这样的功劳谁都想要,太子不想献给先帝,隐瞒下来,等他登基了,正好顺势广而告之,以此昭告天下:他是个仁政爱民的好皇帝。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5926/609909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