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威胁二小姐出马
推荐阅读:甜妻密爱:总裁大人别宠我、不问南墙、总裁的替婚宠妻、前男友总想给我分手费[娱乐圈]、烟水寒、恶毒女配你人设崩了、道系女配拒走剧情、黑帝总裁的纯情老婆、取向狙击、饮唐、
十二月八日朝会,有佥都御史狄年对上询问,“陛下,外头谣言纷起,都说崔二小姐怀的是陛下的孩子,若置之不理,恐折损陛下的天颜,需得陛下对外有个说法才是。”
他又道,“帝德昭昭,四海承辉,陛下的光伟代表的是国事,不仅仅是家事私事。”
大殿里霎时肃静起来,前有韩阁老,后有冯阁老,都因着妄议陛下的私事被打回家养伤去了,狄年真有胆呐!
盘腿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往下看了圈,哼了声,“光伟?”
朝臣们都是敛气息声,唯有狄年固执地站那里,等着皇帝一个回答。
皇帝这回没有发作,坦荡承认道,“孩子是朕的。”
大殿里喧哗开来,抽气声、惊呼声此起彼伏着。
隐约猜到,和皇帝亲口承认是两回事!
在他们眼里清心寡欲,本元殿和延华殿里连个宫女都不允许存在的皇帝,私下里却和崔二小姐有私情,连孩子都怀上了。
大郢皇室不允许有隔辈婚,皇帝明知道还没控制自己,被问道就直接了当承认了,这是要置礼法规矩于何地?
更甚的是,于满殿哗然中,皇帝就点了礼部古尚书上前,“朕要立工部员外郎崔大人家的二小姐为后,礼部着手筹备吧。”
皇帝要立崔二小姐为后?不说辈分上不允许,就是允许,同人未婚先孕的女子怎堪为后!
古志硬着头皮上前,于六部轮换中,他才从户部侍郎升到礼部尚书没几日,还没坐稳就遇上这样棘手的局面,他这是应还是不应?
想到皇帝无所不知的脑子,他忽然在想,皇帝是不是为着这一刻才给他提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
之前小女儿和申阁老家的孙女等六人被宣宁帝挑出来送到福宁宫,做为卫王妃妾的后选,别无他法之下,他和申阁老打听着崔二小姐的酒楼和点心铺子开业,打发仆从往点心铺子买了好些点心分给众亲友,算是给崔二小姐捧了场。
原没抱着多大的希望,不想第二日,当时还是卫王的陛下就发话让六位备选的闺秀都回了家。
之前他和申阁老没少往卫王面前晃悠,可理好政事后,卫王不是打盹就是打坐,连搭句话都不能。
所以,小女儿得以回家,必是因着他们往崔二小姐那里捧场,崔二小姐找卫王提了,卫王才有闲心管这样事儿。
于崔二小姐,他和申阁老是欠着她人情的。
可隔辈婚是大郢皇室越不过去的规矩,太宗时定王的例子摆在那里呢,这让他怎么接皇帝差事。
接了,他就要成为众矢之的,御史们就要往死了参他,一个阿谀媚上的名声是落定了。
可不接,就是大不敬,以皇帝的脾气,他的下场不会比韩阁老和冯阁老好哪去。
还有李家,李老太后和李首辅都不会允许皇帝立崔二小姐为后,这事儿还有得角力,他这会儿选择服从了皇帝,若是后面李家阻止了皇帝,他怕是要成李首辅的眼中钉了,到时朝中还有他的立足之地么?
初冬时节,就通了地龙,大殿里也是冷嗖嗖的,古尚书却急出了汗,焦急中,他往申阁老那里看去,见到申阁老微微点头,他一横心,上前道,“臣领陛下口谕,下朝就着手去办。”
他这一回,如油锅里溅了水滴,殿里直接炸了。
狄年指着他鼻子骂道,“你这个阿谀之徒,陛下乱了礼法规矩,你不劝谏,反助着陛下错上加错……”
都察院左都御史万山上前拜道,“陛下,这等禁忌的婚事行不得,该如何昭告万民啊,到时礼教崩坏,遗害无穷,望陛下三思。”
有左都御史带头,顷刻间文武大臣好多出列,跟着拜了下来,“可不能开此无视伦常的先河,还望陛下三思。”
就是留在列中的也是举棋不定的,放眼望去,多半的朝臣都是不能接受的。
于群情激愤中,李首辅越众而出,“礼法外也要讲人情,事已至此,崔二小姐已怀了陛下的骨肉,陛下至今膝下空虚,他的子嗣何等珍贵,且崔家和陛下没有血脉关联,论起来崔二小姐只是名头上的表侄
女,比当初定王那出了五服的表外甥女还远。
不若让崔二小姐先生下孩子,后面咱们再商议出一个能对万民有所交代的恰当说辞,待堵住悠悠众口,崔二小姐再隐着行止,就留在宫中伴驾也是可行的。”
李首辅于朝中向来说一不二,虽皇帝登基后他低调了许多,可威望在那里,他这一说,好些人的态度有了松动。
李首辅抹了把额头上见的汗,继续提议道:“陛下,立后是何等大事,岂可草率而定,该于各家闺秀中优中选优,先帝生前不是选了六位闺秀送到福宁宫老太后那里,先帝的心意不可辜负了,只六位人选少了些,不如再添上六位,同先前的六位一起都送到宫里,由两宫老太后和徐太后一起帮陛下选出合心意的皇后和嫔妃。”
不想李首辅话才落,申阁老就道,“我家的孙女无才无德,就不去污陛下的眼了。”
古尚书也道,“小女顽劣,上回就闹得老太后头疼不已,可不敢再来了。”
武将那列也出来一人,却是羽林右卫指挥使孟怀宗,“吾妹粗鄙,实不好进宫献丑。”
先前的六位闺秀,这一下就有一半儿给推却了。
李首辅不以为忤,“那就遵循旧例重新拟定人选。”
丹陛上,皇帝抬手在宝座前的案上弹了一记,这么久了,朝臣们对皇帝的弹指已摸出了些门道,这会儿的两指一弹,说好听点是让安静,说难听点就是让闭嘴。
殿里重新安静下来,皇帝扯出一抹笑来,似乎对眼前的局面很是满意。
从未笑过的皇帝笑了,朝臣们骨寒毛竖,才还大义凛然出列的那些,都缩起了肩膀,狄年也往后退了几步。
皇帝手上连挥,挥手处疾风骤射,一枚接一枚黑子连成一线,到出列群臣所站的位置分散出十数道残影,往众人的脚下袭来。
朝臣们手忙脚乱地狼狈避开,惊魂未定中,望见地砖上嵌出的,大小一致,足有半指深的坑洞,均忘了殿前不能失仪,张嘴大喘着,抚着胸口的手在打着颤。
是不是稍躲慢点,那棋子就在自己脚上打出洞来了?
残了脚,仕途也到头了,那又何必和皇帝硬抗?
皇帝转向古尚书,古尚书一个顿都没打,立即出列,“臣谨遵圣谕,下朝就去查询旧例,尽快着手往崔家下聘事宜。”
皇帝颌首,“查好了来见。”
说完他又叩了一指,不言朝下宣布道,“无事退朝。”
目送着皇帝出了大殿,朝臣们一起呼了口长气,又一起抬手抹汗。
早听说皇帝打出的棋子能要命,只于此事上,几位阁老都是闭口不谈,这些人没能见识过,心里就没那么惧怕。
待今日真正直面了,才知是怎样的恐怖,胆都要吓破了。
皇帝的态度很强硬,不遮不掩的威胁,他就是要迎崔二小姐为后,要是哪个反对,他不介意用手里的棋子给你打出个窟窿来。
不少朝臣等着李首辅拿主意,李首辅摆手道,“陛下对我有成见,才我不开口兴许好些,唉,老太后那里还等着我回话,先散了吧。”
李首辅走了,才都被皇帝甩出的棋子震慑住了,自觉肉身扛不住那一棋子,心有余悸下都跟着退出了大殿。
到了午间,还未离开延华殿的朝臣看到,皇帝没有如往日一样在西阁里传膳,而是带着不言出了延华殿,朝臣们后脚跟出去,见皇帝是往福宁宫后园西门处去了,据说崔二小姐就住在福宁宫后园的澹月居里。
这一下亮明了私情,皇帝就这样肆无忌惮地去找崔二小姐,连午膳都要一起用,一旦崔二小姐生了儿子,还不得立时就封了太子?
人就是这样,都没希望时,就都不会心生妄念。
可若是有人占了先,还给别人的路堵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必得群起而攻之,想方设法也要给那占先的人拉下来。
左都御史万山招集了早上出列的朝臣,“我不信陛下能一下子将咱们这么些都一遭儿打杀了,众志成城,咱们就于端门外跪着去,让应城百姓们看看,咱们是如何不顾生死也要劝谏陛下的决心。”
多半的人都响应了,又分头去召唤五品下的官员。
不过朝会上第一个出头的狄年却躲了,到这会儿那疾风凛冽的棋子还不时在眼前划过,他是真不敢了。
万山这一招够狠,就算是前朝的朝臣们死谏,最狠的也不过是长跪到奉天门外,想聚起更多的朝臣响应,事情还是捂在皇城里。
万山要跪到端门外,那可是皇城通往内城的正门,往端门外一跪,风快就就会招来应城的一众百姓来围观,很快就会蔓延到各处,事儿就闹大了。
这么些百姓看着,皇帝就很难拿谁开刀,别人犹可,左都御史这个领头的仕途是到头了。
不过万山同李首辅私交甚好,待到皇帝服了软,不过是蛰伏一阵子,李首辅该会想法子让他重新入朝,倒也没什么。
都明了,这一把,虽是万山带头闹,李首辅的态度才是关键,就看皇帝能不能破局了。
皇帝陪着崔兰愔用了午膳,消了会儿食,看着崔兰愔打扮妥当了,钱和就找了过来,禀了左都御史带着二百多朝臣跪在了端门外,到这会儿,皇帝和崔兰愔的私情已传遍了应城大街小巷里。
崔兰愔站起来:“那我去了?”
皇帝就道:“还是让钱和陪你去吧?”
崔兰愔睨他一眼:“这是我立威的第一步,钱伯跟着去就打了折扣,倒像小的不行,老的等着随时顶上,有损我崔二猛的名头,必得我自己去。”
他又道,“帝德昭昭,四海承辉,陛下的光伟代表的是国事,不仅仅是家事私事。”
大殿里霎时肃静起来,前有韩阁老,后有冯阁老,都因着妄议陛下的私事被打回家养伤去了,狄年真有胆呐!
盘腿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往下看了圈,哼了声,“光伟?”
朝臣们都是敛气息声,唯有狄年固执地站那里,等着皇帝一个回答。
皇帝这回没有发作,坦荡承认道,“孩子是朕的。”
大殿里喧哗开来,抽气声、惊呼声此起彼伏着。
隐约猜到,和皇帝亲口承认是两回事!
在他们眼里清心寡欲,本元殿和延华殿里连个宫女都不允许存在的皇帝,私下里却和崔二小姐有私情,连孩子都怀上了。
大郢皇室不允许有隔辈婚,皇帝明知道还没控制自己,被问道就直接了当承认了,这是要置礼法规矩于何地?
更甚的是,于满殿哗然中,皇帝就点了礼部古尚书上前,“朕要立工部员外郎崔大人家的二小姐为后,礼部着手筹备吧。”
皇帝要立崔二小姐为后?不说辈分上不允许,就是允许,同人未婚先孕的女子怎堪为后!
古志硬着头皮上前,于六部轮换中,他才从户部侍郎升到礼部尚书没几日,还没坐稳就遇上这样棘手的局面,他这是应还是不应?
想到皇帝无所不知的脑子,他忽然在想,皇帝是不是为着这一刻才给他提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
之前小女儿和申阁老家的孙女等六人被宣宁帝挑出来送到福宁宫,做为卫王妃妾的后选,别无他法之下,他和申阁老打听着崔二小姐的酒楼和点心铺子开业,打发仆从往点心铺子买了好些点心分给众亲友,算是给崔二小姐捧了场。
原没抱着多大的希望,不想第二日,当时还是卫王的陛下就发话让六位备选的闺秀都回了家。
之前他和申阁老没少往卫王面前晃悠,可理好政事后,卫王不是打盹就是打坐,连搭句话都不能。
所以,小女儿得以回家,必是因着他们往崔二小姐那里捧场,崔二小姐找卫王提了,卫王才有闲心管这样事儿。
于崔二小姐,他和申阁老是欠着她人情的。
可隔辈婚是大郢皇室越不过去的规矩,太宗时定王的例子摆在那里呢,这让他怎么接皇帝差事。
接了,他就要成为众矢之的,御史们就要往死了参他,一个阿谀媚上的名声是落定了。
可不接,就是大不敬,以皇帝的脾气,他的下场不会比韩阁老和冯阁老好哪去。
还有李家,李老太后和李首辅都不会允许皇帝立崔二小姐为后,这事儿还有得角力,他这会儿选择服从了皇帝,若是后面李家阻止了皇帝,他怕是要成李首辅的眼中钉了,到时朝中还有他的立足之地么?
初冬时节,就通了地龙,大殿里也是冷嗖嗖的,古尚书却急出了汗,焦急中,他往申阁老那里看去,见到申阁老微微点头,他一横心,上前道,“臣领陛下口谕,下朝就着手去办。”
他这一回,如油锅里溅了水滴,殿里直接炸了。
狄年指着他鼻子骂道,“你这个阿谀之徒,陛下乱了礼法规矩,你不劝谏,反助着陛下错上加错……”
都察院左都御史万山上前拜道,“陛下,这等禁忌的婚事行不得,该如何昭告万民啊,到时礼教崩坏,遗害无穷,望陛下三思。”
有左都御史带头,顷刻间文武大臣好多出列,跟着拜了下来,“可不能开此无视伦常的先河,还望陛下三思。”
就是留在列中的也是举棋不定的,放眼望去,多半的朝臣都是不能接受的。
于群情激愤中,李首辅越众而出,“礼法外也要讲人情,事已至此,崔二小姐已怀了陛下的骨肉,陛下至今膝下空虚,他的子嗣何等珍贵,且崔家和陛下没有血脉关联,论起来崔二小姐只是名头上的表侄
女,比当初定王那出了五服的表外甥女还远。
不若让崔二小姐先生下孩子,后面咱们再商议出一个能对万民有所交代的恰当说辞,待堵住悠悠众口,崔二小姐再隐着行止,就留在宫中伴驾也是可行的。”
李首辅于朝中向来说一不二,虽皇帝登基后他低调了许多,可威望在那里,他这一说,好些人的态度有了松动。
李首辅抹了把额头上见的汗,继续提议道:“陛下,立后是何等大事,岂可草率而定,该于各家闺秀中优中选优,先帝生前不是选了六位闺秀送到福宁宫老太后那里,先帝的心意不可辜负了,只六位人选少了些,不如再添上六位,同先前的六位一起都送到宫里,由两宫老太后和徐太后一起帮陛下选出合心意的皇后和嫔妃。”
不想李首辅话才落,申阁老就道,“我家的孙女无才无德,就不去污陛下的眼了。”
古尚书也道,“小女顽劣,上回就闹得老太后头疼不已,可不敢再来了。”
武将那列也出来一人,却是羽林右卫指挥使孟怀宗,“吾妹粗鄙,实不好进宫献丑。”
先前的六位闺秀,这一下就有一半儿给推却了。
李首辅不以为忤,“那就遵循旧例重新拟定人选。”
丹陛上,皇帝抬手在宝座前的案上弹了一记,这么久了,朝臣们对皇帝的弹指已摸出了些门道,这会儿的两指一弹,说好听点是让安静,说难听点就是让闭嘴。
殿里重新安静下来,皇帝扯出一抹笑来,似乎对眼前的局面很是满意。
从未笑过的皇帝笑了,朝臣们骨寒毛竖,才还大义凛然出列的那些,都缩起了肩膀,狄年也往后退了几步。
皇帝手上连挥,挥手处疾风骤射,一枚接一枚黑子连成一线,到出列群臣所站的位置分散出十数道残影,往众人的脚下袭来。
朝臣们手忙脚乱地狼狈避开,惊魂未定中,望见地砖上嵌出的,大小一致,足有半指深的坑洞,均忘了殿前不能失仪,张嘴大喘着,抚着胸口的手在打着颤。
是不是稍躲慢点,那棋子就在自己脚上打出洞来了?
残了脚,仕途也到头了,那又何必和皇帝硬抗?
皇帝转向古尚书,古尚书一个顿都没打,立即出列,“臣谨遵圣谕,下朝就去查询旧例,尽快着手往崔家下聘事宜。”
皇帝颌首,“查好了来见。”
说完他又叩了一指,不言朝下宣布道,“无事退朝。”
目送着皇帝出了大殿,朝臣们一起呼了口长气,又一起抬手抹汗。
早听说皇帝打出的棋子能要命,只于此事上,几位阁老都是闭口不谈,这些人没能见识过,心里就没那么惧怕。
待今日真正直面了,才知是怎样的恐怖,胆都要吓破了。
皇帝的态度很强硬,不遮不掩的威胁,他就是要迎崔二小姐为后,要是哪个反对,他不介意用手里的棋子给你打出个窟窿来。
不少朝臣等着李首辅拿主意,李首辅摆手道,“陛下对我有成见,才我不开口兴许好些,唉,老太后那里还等着我回话,先散了吧。”
李首辅走了,才都被皇帝甩出的棋子震慑住了,自觉肉身扛不住那一棋子,心有余悸下都跟着退出了大殿。
到了午间,还未离开延华殿的朝臣看到,皇帝没有如往日一样在西阁里传膳,而是带着不言出了延华殿,朝臣们后脚跟出去,见皇帝是往福宁宫后园西门处去了,据说崔二小姐就住在福宁宫后园的澹月居里。
这一下亮明了私情,皇帝就这样肆无忌惮地去找崔二小姐,连午膳都要一起用,一旦崔二小姐生了儿子,还不得立时就封了太子?
人就是这样,都没希望时,就都不会心生妄念。
可若是有人占了先,还给别人的路堵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必得群起而攻之,想方设法也要给那占先的人拉下来。
左都御史万山招集了早上出列的朝臣,“我不信陛下能一下子将咱们这么些都一遭儿打杀了,众志成城,咱们就于端门外跪着去,让应城百姓们看看,咱们是如何不顾生死也要劝谏陛下的决心。”
多半的人都响应了,又分头去召唤五品下的官员。
不过朝会上第一个出头的狄年却躲了,到这会儿那疾风凛冽的棋子还不时在眼前划过,他是真不敢了。
万山这一招够狠,就算是前朝的朝臣们死谏,最狠的也不过是长跪到奉天门外,想聚起更多的朝臣响应,事情还是捂在皇城里。
万山要跪到端门外,那可是皇城通往内城的正门,往端门外一跪,风快就就会招来应城的一众百姓来围观,很快就会蔓延到各处,事儿就闹大了。
这么些百姓看着,皇帝就很难拿谁开刀,别人犹可,左都御史这个领头的仕途是到头了。
不过万山同李首辅私交甚好,待到皇帝服了软,不过是蛰伏一阵子,李首辅该会想法子让他重新入朝,倒也没什么。
都明了,这一把,虽是万山带头闹,李首辅的态度才是关键,就看皇帝能不能破局了。
皇帝陪着崔兰愔用了午膳,消了会儿食,看着崔兰愔打扮妥当了,钱和就找了过来,禀了左都御史带着二百多朝臣跪在了端门外,到这会儿,皇帝和崔兰愔的私情已传遍了应城大街小巷里。
崔兰愔站起来:“那我去了?”
皇帝就道:“还是让钱和陪你去吧?”
崔兰愔睨他一眼:“这是我立威的第一步,钱伯跟着去就打了折扣,倒像小的不行,老的等着随时顶上,有损我崔二猛的名头,必得我自己去。”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5935/606837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