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开门见山陛下不爱说话
推荐阅读:甜妻密爱:总裁大人别宠我、不问南墙、总裁的替婚宠妻、前男友总想给我分手费[娱乐圈]、烟水寒、恶毒女配你人设崩了、道系女配拒走剧情、黑帝总裁的纯情老婆、取向狙击、饮唐、
二十年的事哪是一时半会儿能说完的,一家子都安好,后面有的是时候说。
徐太后在外也不好停留过久,让着梁氏和几个侄子侄女就着热茶用了点心,她对徐宪道:“我该回了,明儿你们也不用赶早,巳正时赶到下马桥就行,到时皇后会使人迎你们。”
徐宪愣了下,“我们一家子都进宫?”
看着弟弟因饱经风霜更见棱角分明的脸上,愣怔时候却依稀可见少年时的模样,徐太后抬手在他脸上抚了下,“我弟弟回来了,这会儿才觉着不是梦。”
随即笑开,“哪能这样匆匆一见就没下回了,明儿在宫里咱们再好好说话。”
徐太后的马车出了茶铺子后院,耿大有喊出了丁百户,一行人往皇帝御赐的宅子去。
皇帝赐下的是位于西城的宅邸,后园引活水入湖,虽不是多阔大,却很精巧宜居,住徐家这么些人刚好。
这又是让徐宪意外的一点,他以为皇帝为了表现大度,会赐下豪阔大宅,做足表面文章。
经徐太后说,他才知这宅子是皇后选的。
给朝臣赐宅这些属于政事了,皇帝随意就交给了皇后来办,朝臣们也没人吱声,这在大郢前几代皇帝那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徐宪是越来越好奇了。
一家人在北地小院子里住了那么些年,徐宪现在是住不得大宅子的,总觉着心里空旷,他都如此,更别提没经过富贵的梁氏和孩子们了。
流放那年,徐固和徐宁一个三岁,一个一岁,两人连父母的样子都不记得了,就更不会记得那段短暂的侯府日子了。
两人和徐真、徐毅一样,实实在在就是北地风霜里打滚出来的野孩子。
从进了这宅邸后,梁氏和徐固四个都是束手束脚地,生怕哪里不合时宜惹人笑话,想如厕都是憋着开不了口。
徐家在北地就用了两个长随和四个丫鬟婆子,每个都是一个顶几个用,干惯了粗活的,到了这里哪个是哪个都分辨不出来,干活就不用指望了。
徐宪让梁氏和徐固几个放松些,几个人嘴上应着,却都是木头桩子一样坐着不动,身板儿都是僵的,看着就累。
徐宪有些发愁,想着明儿得让徐太后派个姑姑来帮着理一理。
那个耿大有不是一般的心细,很快看出了不对,过来说道,“我们娘娘说过,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一家有一家的过法,关起门来过日子,谁还管别人想什么,自己家里就要怎么自在怎么来。”
梁氏眼神一亮,“皇后娘娘真这样说过?”
耿大有笑着回道:“夫人才来不知道,我们府上原来在应城是顶顶落魄的一户,我们老爷夫人都是不爱往外应酬走动的,可我们府上却比哪一家都和美,娘娘姐弟几个都是不受拘束的性子。”
他召集了仆从过来,“这些都是我们夫人和大小姐帮着挑人教出来的,或者不比高门大户里那些知的多,礼节上也差些,却都是老实本分的,夫人和家里带来的一样用就是,若真有不听使唤的,遣了换人也不费什么事。”
说着话,他将一众仆从的身契交给梁氏,说还要回去交差,就离开了镇北侯府。
他这一番话如对症下药一样,随后梁氏和徐固四个就松快下来,开始指派起仆从做事。
崔家帮着挑的人很是能干,尤其掌厨的婆子做得一手好菜,问了才知道崔家大房的菜是应城人家里有名的好吃,应城里菜品一绝的云来酒楼就是他家开的,这个做饭的婆子是被崔家大房用心教出来的。
最贴
心的是,姜夫人和崔家大小姐还给徐家六口人都准备了两身新衣裳,怕不合身,衣裳都留了足够的余量。
梁氏正为一家子都是北地的棉衣,怕明日一身土鳖打扮被人笑话,这下真是长舒了一口气。
待看到每件衣裳都是用足了巧思,各有各的新颖好看,南来经过济南府、徐州府、淮安府时,那会儿就觉着三地的衣着打扮很是讲究,北地的穿法只能说是胡乱穿了衣裳。
这会儿看了崔家帮准备的衣裳,那三府的又不能看了。
徐宁和徐真抱着新衣裳就撒不了手,用过晚膳就迫不及待地试穿去了。
耿大有又是那样坦诚相告,虽还没见到人,梁氏已对皇后和她的娘家感激不尽。
长途跋涉下,没什么比安稳地睡一觉更解乏了。
第二天起来,徐家人都恢复了好气色。
用了顿顺口的早膳,一家人收拾停当,坐上马车进了宫。
徐宪也没来过应城的皇宫,好在应城和燕城两处的皇宫都是一样的布局,进了宫门,于下马桥下了车。
才站定,一位十七八岁,眉清目秀的内侍过来行礼,“见过侯爷、夫人、诸位公子小姐,奴婢是皇后身边服侍的不语。”
徐宪拱手道:“内人和几个孩子都没见识过,不当之处,望内官照应一二。”
不语就知他想岔了,笑道:“侯爷也要随奴婢一起走着。”
“我先要去拜见皇后?”徐宪诧异道,哪有臣子跟着家眷见皇后的道理。
“侯爷才回来不知晓,陛下和娘娘同在延华殿,自然要一起过去。”
徐宪也没多想,以为皇后是在延华殿后殿等着会合梁氏几个,随后就往徐太后那里去。
这就是皇后的体贴之处,这位皇后真不是一般的玲珑心肝。
一行人跟着不语往里走,徐宪很快发现了,陛下起坐理政的延华殿竟不在居中处。
不语指给他看道,“那是本元殿,先帝时在那一处起居,如今陛下嫌那里不敞亮,就搬到了延华殿。”
徐宪可是知道,做了皇帝的最讲风水吉地,无论何时都讲居中守正,向世人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这位陛下竟是不在意这个,还真是有些不同。
很快到了延华殿,不语直接引着一家人就往延华宫正门进了。
内眷不得入前朝,等会儿不会有什么说法吧,徐宪迟疑地左右观察着。
果然,院子里经过的朝臣都投来诧异地眼神,但也只是如此了。
西阁里迎出来一位和不语差不多年岁的内侍,上前行礼道:“不言见过徐侯,请随奴婢来。”
徐宪回了礼,却没急着迈脚,看着不语引着梁氏几个往东阁进了。
那位不言很耐心地候在一边,待望到东阁的门关了,他对徐宪解释道:“皇后就在东阁理事,不过皇后从没在东阁见过命妇,因着是徐侯府上,她才破例了。”
徐宪面上仍是纹丝不露,心里所受的震动却不小。
南下途中他听了不少关于帝后的闲话,知道皇帝娶的是表侄女,为着娶皇后,皇帝罢免了不少跪端门劝谏的朝臣,又逼得李首辅回家养病,闹得不是一般的大动静。
在徐宪想来,老夫少妻,又是叔侄,又是破费一番周折得来的,皇帝稍过格宝爱些也是人之常情。
就算皇后帮着徐太后出宫来迎徐家人,徐宪觉着皇帝于情正浓时许了,只是偶尔为之,朝臣们一般也不会太顶撞着理论。
可这样将前朝正殿的东阁给皇后理事,真的是闻所未闻,这一件件加起来,徐宪对皇帝有了大概的判断。
进了西阁,徐宪拜道:“臣徐宪拜见陛下。”
“给徐卿看座。”一道淡然的声音叫了起,不言上来引着徐宪坐了。
徐宪这才抬眼看去,他设想了很多皇帝的样子,却都对不上。
可以说,这一位是最不像皇帝的皇帝。
皇帝盘腿坐在大座上,神色懒散随意,眼睛也是半睁不睁的,好似随时都会睡着一样。
然而徐宪却一点也不敢大意,纵横于千军万马中的将军对危险的感知最是敏锐,皇帝虽敛了身上的气势,可那夺人的威压却似无处不在,皇帝竟是练家子。
徐宪见识过不少功夫好手,练到炉火纯青之境的确实能给人以强大的压力,但都没有像皇帝这样于无形中就给人逼到下风。
“徐卿尚能战否?朕准备迁回燕城。”
徐宪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开门见山。
没有寒暄,没有笼络,也没有对先帝亏欠徐家的解释,甚至没有许空头的好处,这样的皇帝,将徐宪的准备都打乱了。
徐宪最看不上宣宁帝的,并不是他于徐家的所作所为,而是他弃燕城迁都应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国之君做不到这点,凭什么受天下万民的供养。
只凭皇帝这一句话,徐宪就对他少了抵触。
“臣尚能战,只……”
皇帝没容他讲下去,“朕不是先帝。”一点都没掩饰对宣宁帝的不屑。
再一次出乎徐宪意料,皇帝站起来道:“朕不想强人所难,徐卿考虑好再说罢。”
皇帝招呼徐宪往外走,却被不言喊住,指着他的鞋道:“陛下,您可穿好了鞋呀,不然娘娘又要看不顺眼。”
徐宪就见皇帝真就坐回大座上,将鞋子穿正了才又起身。
君臣两个一前一后出了西阁,徐宪眼角扫到,西配殿里好多朝臣扒着窗户往这边望着。
进了东阁里间,徐宪见梁氏和徐固四个都不见才进宫时的拘谨,就知皇后一点没同他们拿架子。
徐宪进来后一直低着头,正寻思皇后怎不起身迎皇帝,却听一管好听的声音问向皇帝,“你怎来了?”
皇帝径自走过去,仍是盘腿坐到罗汉榻上,虽还是懒散的语气,却带着明显的亲昵,“没话说了,你来吧。”
徐宪错愕抬头,对上皇后无可奈何的脸,皇后请他坐了,“陛下不爱说话,徐侯习惯就好了。”
徐太后在外也不好停留过久,让着梁氏和几个侄子侄女就着热茶用了点心,她对徐宪道:“我该回了,明儿你们也不用赶早,巳正时赶到下马桥就行,到时皇后会使人迎你们。”
徐宪愣了下,“我们一家子都进宫?”
看着弟弟因饱经风霜更见棱角分明的脸上,愣怔时候却依稀可见少年时的模样,徐太后抬手在他脸上抚了下,“我弟弟回来了,这会儿才觉着不是梦。”
随即笑开,“哪能这样匆匆一见就没下回了,明儿在宫里咱们再好好说话。”
徐太后的马车出了茶铺子后院,耿大有喊出了丁百户,一行人往皇帝御赐的宅子去。
皇帝赐下的是位于西城的宅邸,后园引活水入湖,虽不是多阔大,却很精巧宜居,住徐家这么些人刚好。
这又是让徐宪意外的一点,他以为皇帝为了表现大度,会赐下豪阔大宅,做足表面文章。
经徐太后说,他才知这宅子是皇后选的。
给朝臣赐宅这些属于政事了,皇帝随意就交给了皇后来办,朝臣们也没人吱声,这在大郢前几代皇帝那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徐宪是越来越好奇了。
一家人在北地小院子里住了那么些年,徐宪现在是住不得大宅子的,总觉着心里空旷,他都如此,更别提没经过富贵的梁氏和孩子们了。
流放那年,徐固和徐宁一个三岁,一个一岁,两人连父母的样子都不记得了,就更不会记得那段短暂的侯府日子了。
两人和徐真、徐毅一样,实实在在就是北地风霜里打滚出来的野孩子。
从进了这宅邸后,梁氏和徐固四个都是束手束脚地,生怕哪里不合时宜惹人笑话,想如厕都是憋着开不了口。
徐家在北地就用了两个长随和四个丫鬟婆子,每个都是一个顶几个用,干惯了粗活的,到了这里哪个是哪个都分辨不出来,干活就不用指望了。
徐宪让梁氏和徐固几个放松些,几个人嘴上应着,却都是木头桩子一样坐着不动,身板儿都是僵的,看着就累。
徐宪有些发愁,想着明儿得让徐太后派个姑姑来帮着理一理。
那个耿大有不是一般的心细,很快看出了不对,过来说道,“我们娘娘说过,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一家有一家的过法,关起门来过日子,谁还管别人想什么,自己家里就要怎么自在怎么来。”
梁氏眼神一亮,“皇后娘娘真这样说过?”
耿大有笑着回道:“夫人才来不知道,我们府上原来在应城是顶顶落魄的一户,我们老爷夫人都是不爱往外应酬走动的,可我们府上却比哪一家都和美,娘娘姐弟几个都是不受拘束的性子。”
他召集了仆从过来,“这些都是我们夫人和大小姐帮着挑人教出来的,或者不比高门大户里那些知的多,礼节上也差些,却都是老实本分的,夫人和家里带来的一样用就是,若真有不听使唤的,遣了换人也不费什么事。”
说着话,他将一众仆从的身契交给梁氏,说还要回去交差,就离开了镇北侯府。
他这一番话如对症下药一样,随后梁氏和徐固四个就松快下来,开始指派起仆从做事。
崔家帮着挑的人很是能干,尤其掌厨的婆子做得一手好菜,问了才知道崔家大房的菜是应城人家里有名的好吃,应城里菜品一绝的云来酒楼就是他家开的,这个做饭的婆子是被崔家大房用心教出来的。
最贴
心的是,姜夫人和崔家大小姐还给徐家六口人都准备了两身新衣裳,怕不合身,衣裳都留了足够的余量。
梁氏正为一家子都是北地的棉衣,怕明日一身土鳖打扮被人笑话,这下真是长舒了一口气。
待看到每件衣裳都是用足了巧思,各有各的新颖好看,南来经过济南府、徐州府、淮安府时,那会儿就觉着三地的衣着打扮很是讲究,北地的穿法只能说是胡乱穿了衣裳。
这会儿看了崔家帮准备的衣裳,那三府的又不能看了。
徐宁和徐真抱着新衣裳就撒不了手,用过晚膳就迫不及待地试穿去了。
耿大有又是那样坦诚相告,虽还没见到人,梁氏已对皇后和她的娘家感激不尽。
长途跋涉下,没什么比安稳地睡一觉更解乏了。
第二天起来,徐家人都恢复了好气色。
用了顿顺口的早膳,一家人收拾停当,坐上马车进了宫。
徐宪也没来过应城的皇宫,好在应城和燕城两处的皇宫都是一样的布局,进了宫门,于下马桥下了车。
才站定,一位十七八岁,眉清目秀的内侍过来行礼,“见过侯爷、夫人、诸位公子小姐,奴婢是皇后身边服侍的不语。”
徐宪拱手道:“内人和几个孩子都没见识过,不当之处,望内官照应一二。”
不语就知他想岔了,笑道:“侯爷也要随奴婢一起走着。”
“我先要去拜见皇后?”徐宪诧异道,哪有臣子跟着家眷见皇后的道理。
“侯爷才回来不知晓,陛下和娘娘同在延华殿,自然要一起过去。”
徐宪也没多想,以为皇后是在延华殿后殿等着会合梁氏几个,随后就往徐太后那里去。
这就是皇后的体贴之处,这位皇后真不是一般的玲珑心肝。
一行人跟着不语往里走,徐宪很快发现了,陛下起坐理政的延华殿竟不在居中处。
不语指给他看道,“那是本元殿,先帝时在那一处起居,如今陛下嫌那里不敞亮,就搬到了延华殿。”
徐宪可是知道,做了皇帝的最讲风水吉地,无论何时都讲居中守正,向世人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这位陛下竟是不在意这个,还真是有些不同。
很快到了延华殿,不语直接引着一家人就往延华宫正门进了。
内眷不得入前朝,等会儿不会有什么说法吧,徐宪迟疑地左右观察着。
果然,院子里经过的朝臣都投来诧异地眼神,但也只是如此了。
西阁里迎出来一位和不语差不多年岁的内侍,上前行礼道:“不言见过徐侯,请随奴婢来。”
徐宪回了礼,却没急着迈脚,看着不语引着梁氏几个往东阁进了。
那位不言很耐心地候在一边,待望到东阁的门关了,他对徐宪解释道:“皇后就在东阁理事,不过皇后从没在东阁见过命妇,因着是徐侯府上,她才破例了。”
徐宪面上仍是纹丝不露,心里所受的震动却不小。
南下途中他听了不少关于帝后的闲话,知道皇帝娶的是表侄女,为着娶皇后,皇帝罢免了不少跪端门劝谏的朝臣,又逼得李首辅回家养病,闹得不是一般的大动静。
在徐宪想来,老夫少妻,又是叔侄,又是破费一番周折得来的,皇帝稍过格宝爱些也是人之常情。
就算皇后帮着徐太后出宫来迎徐家人,徐宪觉着皇帝于情正浓时许了,只是偶尔为之,朝臣们一般也不会太顶撞着理论。
可这样将前朝正殿的东阁给皇后理事,真的是闻所未闻,这一件件加起来,徐宪对皇帝有了大概的判断。
进了西阁,徐宪拜道:“臣徐宪拜见陛下。”
“给徐卿看座。”一道淡然的声音叫了起,不言上来引着徐宪坐了。
徐宪这才抬眼看去,他设想了很多皇帝的样子,却都对不上。
可以说,这一位是最不像皇帝的皇帝。
皇帝盘腿坐在大座上,神色懒散随意,眼睛也是半睁不睁的,好似随时都会睡着一样。
然而徐宪却一点也不敢大意,纵横于千军万马中的将军对危险的感知最是敏锐,皇帝虽敛了身上的气势,可那夺人的威压却似无处不在,皇帝竟是练家子。
徐宪见识过不少功夫好手,练到炉火纯青之境的确实能给人以强大的压力,但都没有像皇帝这样于无形中就给人逼到下风。
“徐卿尚能战否?朕准备迁回燕城。”
徐宪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开门见山。
没有寒暄,没有笼络,也没有对先帝亏欠徐家的解释,甚至没有许空头的好处,这样的皇帝,将徐宪的准备都打乱了。
徐宪最看不上宣宁帝的,并不是他于徐家的所作所为,而是他弃燕城迁都应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国之君做不到这点,凭什么受天下万民的供养。
只凭皇帝这一句话,徐宪就对他少了抵触。
“臣尚能战,只……”
皇帝没容他讲下去,“朕不是先帝。”一点都没掩饰对宣宁帝的不屑。
再一次出乎徐宪意料,皇帝站起来道:“朕不想强人所难,徐卿考虑好再说罢。”
皇帝招呼徐宪往外走,却被不言喊住,指着他的鞋道:“陛下,您可穿好了鞋呀,不然娘娘又要看不顺眼。”
徐宪就见皇帝真就坐回大座上,将鞋子穿正了才又起身。
君臣两个一前一后出了西阁,徐宪眼角扫到,西配殿里好多朝臣扒着窗户往这边望着。
进了东阁里间,徐宪见梁氏和徐固四个都不见才进宫时的拘谨,就知皇后一点没同他们拿架子。
徐宪进来后一直低着头,正寻思皇后怎不起身迎皇帝,却听一管好听的声音问向皇帝,“你怎来了?”
皇帝径自走过去,仍是盘腿坐到罗汉榻上,虽还是懒散的语气,却带着明显的亲昵,“没话说了,你来吧。”
徐宪错愕抬头,对上皇后无可奈何的脸,皇后请他坐了,“陛下不爱说话,徐侯习惯就好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5935/606839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