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尾声(四)早有准备
推荐阅读:八十年代锦鲤运、艺术人生、小村魅影三、我师弟怎么会是绿茶!、开个公司做游戏、甜妻密爱:总裁大人别宠我、不问南墙、总裁的替婚宠妻、前男友总想给我分手费[娱乐圈]、烟水寒、
李家这次实是被帝后的举动逼得,只能孤注一掷了。
别人看不出来,李首辅却能从皇帝北上的举动里推断出,皇帝下一步就要迁都回燕城。
李家的根基在南地,三年前宣宁帝南迁应城,就是李首辅一力促成的。
如果皇帝还都燕城,那里直面边关防线,必是要重军武,多半年来李家被皇帝一再打压,若是到了燕城,李家怕是连立锥之地都无了。
李首辅当然不想见到这样的局面,所以皇帝走后,他算好了皇帝会于崔兰愔生产时回应城,定下了要于那时拦截皇帝。
就算截杀不了皇帝,也要让皇帝过不了大江。
然后利用这个局面,回来同皇后谈判,在李首辅想来,没了皇帝,皇后就是空架子,还不是李家说什么是什么。
到时就可以提出兄弟划江而治,李家扶安王坐上皇位,再慢慢图之。
至于平王,从头至尾都是李家用来迷惑皇帝视线的幌子,虽为了安抚平王,李宜馨委身于他,可贺院使早给平王用了绝育药,这样李宜馨生下的只能是安王的孩子。
安王可比平王能藏住事,也更会取舍。
李家提出在崔兰愔生产时,用安王和李宜馨的儿子替换时,安王就想到了,待将来父子相认时,就是大郢南北重归一体时。
可惜,安王自以为藏得好,却根本瞒不过夫妻多年的枕边人。
安王妃察觉后,有康王妃的前例在,她不想自己和孩子哪天就奔了死路。
程毓一家也是如此,程圭查出安王和李宜馨偷偷生了儿子后,他们根本不信安王能成事,知道安王这样性子的很难劝回来,又可怜如太妃什么也不知道,就要因为安王
没了晚景,思来想去后就找了安王妃商量。
得了安王妃承诺往后仍会带她的两个孩子于如太妃那里承欢膝下,程家由程圭出面,同安王妃一起往崔兰愔面前告发了安王。
其实在端王告诉后,崔兰愔已从玄叔那里知晓了李家、平王、安王之间的谋划。
皇帝之所以放任不动,就是想在李家发动的时候将李家的势力连根拔起。
本来崔兰愔也没想提前行动,是李家左一下右一下地出手膈应她,摆明了是觉着皇帝不在,她只能被逼得节节后退。
她气性上来就压不下去,且她也不想忍了。
她先是让那些命妇回家闹起来,以致应城里和李家有来往的都和李家做了切割。
随后她找来孟怀宗,让他同虎贲右卫、鹰扬右卫、骠骑左卫的指挥使假意投了李家。
一边是步步紧逼,一边是机不再来,她这边又做出提前发动的样子,又将皇帝会提前南归的消息放出来,李家终是坐不住,将所有底牌拿出,提前入局。
李首辅自以为算无遗策,以为让平王跳出来,李家和安王都不露面,李家仍可从容行事。
就算这会儿败露了,也觉着能凭着水军将皇帝阻在江北,以此来同她谈条件。
当然,李首辅并不是盲目自信,从南迁应城后,李首辅就格外重视水军,并在大江沿岸布置了十万水军,想用这些水军占据大江之险阻住鞑喇铁骑南下。
而这十万水军一直牢牢握在李首辅手里,是他最后的底牌。
如今鞑喇还没南下,却正好用来阻住皇帝。
崔兰愔还知道,不止应城这段的大江上,往西往东的江面上都有水军布防,所以李首辅才会那样笃定地说,皇帝想过江比登天还难。
可事实真会如李首辅所想么?
还是那句话,可惜,他遇到的是皇帝!
崔兰愔懒得再理会,招呼青叔道,“咱们去城头上看看。”
“娘娘产期在即,还是少动为好。”申阁老等忙上前拦住,“有臣等去,娘娘回去安歇吧。”
“曹院判让我这几日多走动,说这样才利于生产。”
见劝不住她,申阁老等干脆也跟了上去。
崔兰愔想着再震慑一下也好,留了董承守着宫里,她率众臣一起往江东门去了。
江东门出去一路往西就是东水关码头,吴杨河就在东水关这里汇入大江,把住了这里,就是扼住了应城往北的水路,所以,为和大江上的水军呼应,来攻的四万军就在江东门外。
不过为防万一,崔兰愔听从孟怀宗的建议,由董承带一万虎贲左卫驻守宫城,剩下的七万禁军都分守在各个城门。
江东门这里,是孟怀宗和鹰扬右卫的指挥使戚昊带两万人守着。
而白叔和赤叔手底下的暗麟卫也都分守在宫里和各城门处,青叔这一支则紧跟着崔兰愔。
一行到到江东门城头时,东方已现鱼肚白,望着城下列队摆出准备攻城架势的四万人马,崔兰愔嗤笑一声,“吓唬谁呢?”
“臣观他们不会真攻城。”孟怀宗上前道,“不若我们杀出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先等等,有你们打出去的时候。”
孟怀宗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崔兰愔真有打出去的胆气,他还以为要费一番口舌说服呢。
边上青叔忽然朝上抬手,转瞬间一只飞鸽落到他手臂上,他一勾手将飞鸽腿上的信筒挑下,拿出里面的纸卷展开交给崔兰愔。
崔兰愔看完后,将纸卷又交给青叔,“玄叔那边已准备就绪,会于辰正出动,咱们早一步,这会儿就开始吧。”
她转向孟怀宗和鹰扬右卫指挥使戚昊,下令道:“羽林右卫出城迎敌,鹰扬右卫于城头助攻,需速战速决。”
两人高声应道:“臣遵旨。”
角落里打盹的白叔一下跃起来,招呼徐真道:“徐家小姑娘,该你上了,拿你的三石弓和他们的连弩比试比试。”
孟怀宗不由生起了万丈豪气,从山西回来后,他以为从此就远离了征战,其实心里是遗憾不舍的。
没想到还有刀锋出鞘的时候,他大笑着对戚昊道:“咱们也比试下,看是我那边刀下砍的人多,还是你这里连弩射下来的多。”
戚昊一点不怯,“比就比,我们指定不会输。”
两边分头于城上城下调兵遣将,将士们都是气势高昂,恨不能大战三百回合的样子。
申阁老上前道:“娘娘,一万对四万有些冒险,不若再调些人马来更稳妥些。”
郑尚书、古尚书等也都是这个意思,“离陛下回来还有两日,还有时候排兵布阵……”
“我有必胜的把握才如此的。”崔兰愔摆手打断了,“诸位大人看着吧。”
咚咚地战鼓响起,伴随着幽长浑厚的号角声,江东门缓缓打开,如一只蛰伏的巨兽露出獠牙,孟怀宗带着一万羽林右卫向前冲杀。
没想到应城里真敢出城迎战,毫无准备之下,那四万人虽摆出了列队进攻的姿态,也乱了阵脚,好一会儿才迎上前来。
这一会儿就错失了先机,待到两军相接,原以为不扛打的禁军却勇猛如虎,手上不起眼的长刀又锋利无匹,才沾上衣角就要见血。
这就太吓人了,心里的惶恐蔓延开来,几个回合下来,就有开始后退的。
后路却被孟怀宗带两千骑截住,而冲出来的羽林卫步卒也不恋战,一路向北冲出去,然后会合骑兵一起兜头反杀。
这是什么奇怪阵势,那四万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城头上射下来的箭矢跟割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地放倒。
其中还混着威力无穷的重箭,专盯着领军的十几人射,一射一个准儿,没多会儿,十几人中就去了一半儿。
城头上众臣看得心旌摇曳,申阁老几个更是抢上城头,有指挥连弩发射方向的,有跟徐真旁边给她鼓气儿的,还有给城外羽林卫摇旗呐喊的,再不是才小心谨慎的样子。
申阁老等佩服得五体投地,皇后根本不会打无准备的仗。
她手握国丈大人新研制出来的射程惊人的连弩和能吹毛断发的锋锐长刀,又命孟怀宗和戚昊等暗自练了两个月兵,等的就是这一日。
城外孟怀宗已开始接收降兵,戚昊过来请示:“娘娘,是否乘胜追击,直抵大江上破了水军的阵势。”
崔兰愔点头,“先修整一会儿,待卯正出发即可,记住了,插九通行旗帜的是咱们自己的水军,水上有他们,你们只在岸上配合他们攻势即可。”
所有人都愣了,水军不都是在李首辅手里,皇后哪来的水军?
“是陛下这两月练出来的。”崔兰愔与有荣焉道,“禁军四卫并没有北上,而是用着九通行的船队在沿海处练兵,陛下练出来的兵,岂是别个能比的,别个两年都抵不上他两个月练出来的,你们这一去估计只有壮声势的份儿了。”
这些人再也无话可说,帝后两人合起来,真是谁对上谁死。
这边戚昊带人出去帮孟怀宗收拢了降军,等到卯时,正整军列队要出发。
城头上闲晃的白叔忽然激动地朝外指道,“娘娘你看,那不是陛下回来了?”
崔兰愔再淡定不起来,小跑着过去,只她没有白叔的好眼力,除了十几个往前奔来的黑点,什么也看不出来。
她急得抓住边上青叔的袖子,“是表叔么?青叔也能看到么?”
在青叔肯定地点头后,她嘴上虽嗔怪着,“他怎么来的这样快?”转瞬却如小姑娘一样跳跃起来。
很快她也看清了,当头一骑黑马上的就是皇帝,就算还看不清面目,可他的身形模样如刻在她骨子里一样,只是一个轮廓她就认得出来,再不会有错。
皇帝回来了,他们可以一起迎接小鱼的到来,从此就
别人看不出来,李首辅却能从皇帝北上的举动里推断出,皇帝下一步就要迁都回燕城。
李家的根基在南地,三年前宣宁帝南迁应城,就是李首辅一力促成的。
如果皇帝还都燕城,那里直面边关防线,必是要重军武,多半年来李家被皇帝一再打压,若是到了燕城,李家怕是连立锥之地都无了。
李首辅当然不想见到这样的局面,所以皇帝走后,他算好了皇帝会于崔兰愔生产时回应城,定下了要于那时拦截皇帝。
就算截杀不了皇帝,也要让皇帝过不了大江。
然后利用这个局面,回来同皇后谈判,在李首辅想来,没了皇帝,皇后就是空架子,还不是李家说什么是什么。
到时就可以提出兄弟划江而治,李家扶安王坐上皇位,再慢慢图之。
至于平王,从头至尾都是李家用来迷惑皇帝视线的幌子,虽为了安抚平王,李宜馨委身于他,可贺院使早给平王用了绝育药,这样李宜馨生下的只能是安王的孩子。
安王可比平王能藏住事,也更会取舍。
李家提出在崔兰愔生产时,用安王和李宜馨的儿子替换时,安王就想到了,待将来父子相认时,就是大郢南北重归一体时。
可惜,安王自以为藏得好,却根本瞒不过夫妻多年的枕边人。
安王妃察觉后,有康王妃的前例在,她不想自己和孩子哪天就奔了死路。
程毓一家也是如此,程圭查出安王和李宜馨偷偷生了儿子后,他们根本不信安王能成事,知道安王这样性子的很难劝回来,又可怜如太妃什么也不知道,就要因为安王
没了晚景,思来想去后就找了安王妃商量。
得了安王妃承诺往后仍会带她的两个孩子于如太妃那里承欢膝下,程家由程圭出面,同安王妃一起往崔兰愔面前告发了安王。
其实在端王告诉后,崔兰愔已从玄叔那里知晓了李家、平王、安王之间的谋划。
皇帝之所以放任不动,就是想在李家发动的时候将李家的势力连根拔起。
本来崔兰愔也没想提前行动,是李家左一下右一下地出手膈应她,摆明了是觉着皇帝不在,她只能被逼得节节后退。
她气性上来就压不下去,且她也不想忍了。
她先是让那些命妇回家闹起来,以致应城里和李家有来往的都和李家做了切割。
随后她找来孟怀宗,让他同虎贲右卫、鹰扬右卫、骠骑左卫的指挥使假意投了李家。
一边是步步紧逼,一边是机不再来,她这边又做出提前发动的样子,又将皇帝会提前南归的消息放出来,李家终是坐不住,将所有底牌拿出,提前入局。
李首辅自以为算无遗策,以为让平王跳出来,李家和安王都不露面,李家仍可从容行事。
就算这会儿败露了,也觉着能凭着水军将皇帝阻在江北,以此来同她谈条件。
当然,李首辅并不是盲目自信,从南迁应城后,李首辅就格外重视水军,并在大江沿岸布置了十万水军,想用这些水军占据大江之险阻住鞑喇铁骑南下。
而这十万水军一直牢牢握在李首辅手里,是他最后的底牌。
如今鞑喇还没南下,却正好用来阻住皇帝。
崔兰愔还知道,不止应城这段的大江上,往西往东的江面上都有水军布防,所以李首辅才会那样笃定地说,皇帝想过江比登天还难。
可事实真会如李首辅所想么?
还是那句话,可惜,他遇到的是皇帝!
崔兰愔懒得再理会,招呼青叔道,“咱们去城头上看看。”
“娘娘产期在即,还是少动为好。”申阁老等忙上前拦住,“有臣等去,娘娘回去安歇吧。”
“曹院判让我这几日多走动,说这样才利于生产。”
见劝不住她,申阁老等干脆也跟了上去。
崔兰愔想着再震慑一下也好,留了董承守着宫里,她率众臣一起往江东门去了。
江东门出去一路往西就是东水关码头,吴杨河就在东水关这里汇入大江,把住了这里,就是扼住了应城往北的水路,所以,为和大江上的水军呼应,来攻的四万军就在江东门外。
不过为防万一,崔兰愔听从孟怀宗的建议,由董承带一万虎贲左卫驻守宫城,剩下的七万禁军都分守在各个城门。
江东门这里,是孟怀宗和鹰扬右卫的指挥使戚昊带两万人守着。
而白叔和赤叔手底下的暗麟卫也都分守在宫里和各城门处,青叔这一支则紧跟着崔兰愔。
一行到到江东门城头时,东方已现鱼肚白,望着城下列队摆出准备攻城架势的四万人马,崔兰愔嗤笑一声,“吓唬谁呢?”
“臣观他们不会真攻城。”孟怀宗上前道,“不若我们杀出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先等等,有你们打出去的时候。”
孟怀宗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崔兰愔真有打出去的胆气,他还以为要费一番口舌说服呢。
边上青叔忽然朝上抬手,转瞬间一只飞鸽落到他手臂上,他一勾手将飞鸽腿上的信筒挑下,拿出里面的纸卷展开交给崔兰愔。
崔兰愔看完后,将纸卷又交给青叔,“玄叔那边已准备就绪,会于辰正出动,咱们早一步,这会儿就开始吧。”
她转向孟怀宗和鹰扬右卫指挥使戚昊,下令道:“羽林右卫出城迎敌,鹰扬右卫于城头助攻,需速战速决。”
两人高声应道:“臣遵旨。”
角落里打盹的白叔一下跃起来,招呼徐真道:“徐家小姑娘,该你上了,拿你的三石弓和他们的连弩比试比试。”
孟怀宗不由生起了万丈豪气,从山西回来后,他以为从此就远离了征战,其实心里是遗憾不舍的。
没想到还有刀锋出鞘的时候,他大笑着对戚昊道:“咱们也比试下,看是我那边刀下砍的人多,还是你这里连弩射下来的多。”
戚昊一点不怯,“比就比,我们指定不会输。”
两边分头于城上城下调兵遣将,将士们都是气势高昂,恨不能大战三百回合的样子。
申阁老上前道:“娘娘,一万对四万有些冒险,不若再调些人马来更稳妥些。”
郑尚书、古尚书等也都是这个意思,“离陛下回来还有两日,还有时候排兵布阵……”
“我有必胜的把握才如此的。”崔兰愔摆手打断了,“诸位大人看着吧。”
咚咚地战鼓响起,伴随着幽长浑厚的号角声,江东门缓缓打开,如一只蛰伏的巨兽露出獠牙,孟怀宗带着一万羽林右卫向前冲杀。
没想到应城里真敢出城迎战,毫无准备之下,那四万人虽摆出了列队进攻的姿态,也乱了阵脚,好一会儿才迎上前来。
这一会儿就错失了先机,待到两军相接,原以为不扛打的禁军却勇猛如虎,手上不起眼的长刀又锋利无匹,才沾上衣角就要见血。
这就太吓人了,心里的惶恐蔓延开来,几个回合下来,就有开始后退的。
后路却被孟怀宗带两千骑截住,而冲出来的羽林卫步卒也不恋战,一路向北冲出去,然后会合骑兵一起兜头反杀。
这是什么奇怪阵势,那四万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城头上射下来的箭矢跟割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地放倒。
其中还混着威力无穷的重箭,专盯着领军的十几人射,一射一个准儿,没多会儿,十几人中就去了一半儿。
城头上众臣看得心旌摇曳,申阁老几个更是抢上城头,有指挥连弩发射方向的,有跟徐真旁边给她鼓气儿的,还有给城外羽林卫摇旗呐喊的,再不是才小心谨慎的样子。
申阁老等佩服得五体投地,皇后根本不会打无准备的仗。
她手握国丈大人新研制出来的射程惊人的连弩和能吹毛断发的锋锐长刀,又命孟怀宗和戚昊等暗自练了两个月兵,等的就是这一日。
城外孟怀宗已开始接收降兵,戚昊过来请示:“娘娘,是否乘胜追击,直抵大江上破了水军的阵势。”
崔兰愔点头,“先修整一会儿,待卯正出发即可,记住了,插九通行旗帜的是咱们自己的水军,水上有他们,你们只在岸上配合他们攻势即可。”
所有人都愣了,水军不都是在李首辅手里,皇后哪来的水军?
“是陛下这两月练出来的。”崔兰愔与有荣焉道,“禁军四卫并没有北上,而是用着九通行的船队在沿海处练兵,陛下练出来的兵,岂是别个能比的,别个两年都抵不上他两个月练出来的,你们这一去估计只有壮声势的份儿了。”
这些人再也无话可说,帝后两人合起来,真是谁对上谁死。
这边戚昊带人出去帮孟怀宗收拢了降军,等到卯时,正整军列队要出发。
城头上闲晃的白叔忽然激动地朝外指道,“娘娘你看,那不是陛下回来了?”
崔兰愔再淡定不起来,小跑着过去,只她没有白叔的好眼力,除了十几个往前奔来的黑点,什么也看不出来。
她急得抓住边上青叔的袖子,“是表叔么?青叔也能看到么?”
在青叔肯定地点头后,她嘴上虽嗔怪着,“他怎么来的这样快?”转瞬却如小姑娘一样跳跃起来。
很快她也看清了,当头一骑黑马上的就是皇帝,就算还看不清面目,可他的身形模样如刻在她骨子里一样,只是一个轮廓她就认得出来,再不会有错。
皇帝回来了,他们可以一起迎接小鱼的到来,从此就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5935/606840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