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推荐阅读:球霸的黑科技系统、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六零]、外室美人、[综漫同人]我在咒术界当文豪、神明的野玫瑰、绑定调香系统后我暴富了、毒宠狂妃:神医九小姐、来自亿万光年的男人、[综文豪]我家神主坚持自己是个人、偏宠、
黄泰民虽没见过城隍印,却到底做了这么多年的城隍,享了无数的人间香火,此时一见之下,登时冥冥中生出感应,不用孟园介绍,只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这城隍印,您是哪里找来的?”
望着那其貌不扬的漆黑小印,城隍语气里是难掩的震惊。
道人淡笑道:“历经一番奇遇偶然所得,依城隍大人所见,这确实是城隍印玺了?”
黄泰民想也不想便笃定道:“正是!我虽没见过,却能感知到,这正是那城隍印。”
孟园便说:“既然如此,那就不得不劳烦一番城隍大人了。我是个活人,平时也用不上城隍印,此次来寻你,便是想着将它交于地府,也好物归原主。”
黄泰民连忙说:“我不过是一个还未授印的阴官,不敢擅接城隍印,倒是可以替仙长去地府带个话,先禀明了阎王爷才方便行事。”
孟园笑道:“如此倒更好了。”
黄泰民闻言,立马明白孟园来意,当即便道:“既然仙长这样说,那鄙人便先去一步,仙长暂且等一等,我稍后便回。”
孟园躬身一礼:“多谢城隍大人。”
黄泰民回了一礼,身形悄然向后一退,便退进那青面獠牙的神像内,眨眼的功夫,神像外笼罩的一层神光便暗淡了下去,庙内复归宁静。
夜色深深,孟园独自立在那庙中,不觉走到庙门前,往外眺望。
月色清浅,如水银泻地,照得山影寥落、疏林横斜。
庙旁那条河岸边扶柳森森,已是入了秋,条条柳枝上叶片都落了干净,一株株柳树如女子万千垂丝一般,随着夜风轻柔曼舞。
河水潺潺流淌,在这寂静的夜晚,泠泠水声也平添了一分静谧。
偶尔闻得一两声小虫啼鸣,一股声嘶力竭的意味,满是走到生命尽头的秋日暮气。
同一时刻,黄泰民正向着地府而去。
他坐拥一间城隍庙,与阴曹地府自有勾连,顷刻间就从阳间入了地府,不过一会儿便到了阴曹大门前。
门上三头青铜巨兽正闭眼假寐,听闻人声,张口便问:“来者何人?”
黄泰民笑道:“丘林县城隍,黄泰民,见过三头犼大人。”
三头犼微微掀开左边一只头的眼皮,斜觑他一眼,纳闷道:“你怎么又来了?”
一来寻常城隍无事不得擅离职守,都在自己庙内尽职。二来如今轮回之事少了,天道变幻地府式微,阴司内早已多年无大事,各地城隍甚少下来。如今短短时间内,黄泰民下地府两三回,怪不得三头犼会有此问。
黄泰民一边向门内快步走去,一边拱手向它道:“此次下来实有要事求见秦广王大人,便不与您多言了。”
三头犼闻言,中间脑袋也好奇地睁开一双眼,却只望见黄泰民的一个背影,睁眼的功夫就走远了。
“什么要紧事,跑得这么急。”
青铜兽瓮声瓮气地嘀咕一声,又无趣地闭上了眼睛,自顾自假寐去了。
黄泰民急急忙忙地到了秦广王的殿前,还未出声,那殿门便轰然大开。
秦广王的声音从里头威严地传出来:“进来吧。”
黄泰民走进殿中,一脸喜色正要开口,却见秦广王抬手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也不必说,事情我都知晓。今日我便借你的庙宇落脚,与那位孟仙长相谈一番。”
此话一出,那城隍爷便是一愣。
细细一看秦广王神色,却只见他表情一派严肃凝重,似是藏着什么不可说的难言之隐。
黄泰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隍,却也当过数十年的人,见了许多人情世故,一瞧他神情,顿时就明白那城隍印中必定有许多隐情了,当下也不敢多问,只俯首道:“大人有何吩咐,小神自当遵从。”
秦广王将手一指,指出一卷画轴飞到黄泰民面前,道:“我如今不便离开阴曹,你庙中又不曾立阎王像,便带上这张画像上去,我附一丝神念于画中,借此与孟仙长一见。”
黄泰民接过画像,一句也不多说,只颔首应下,随后便告辞离去,重归来路。
经过地府大门时,三头犼又睁眼将他一瞧,因常日寂寞想跟他说说话,偏黄泰民跑得飞快,喊他都来不及。
黄泰民不敢耽搁秦广王的事,急急忙忙的来,急急忙忙的去,等重新回到庙里,时间才过去不到十分钟。
孟园正默默眺望夜色,余光见城隍像上神光一闪,转眼就见黄泰民回来了。
她下意识笑道:“城隍大人来得好快。”
黄泰民从神像中走出,探手进袖中正要取画像,忽听耳边传来一道嗫嗫细语。
“你对她说,叫她把这地方遮掩起来,好方便说话。”
黄泰民不明其意,却也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老老实实向孟园重复了一遍秦广王的话。
孟园稍稍一怔,而后也明白了什么,抬手便令历史画卷笼罩了这一方庙宇。
四周陡然寂静地连外头的风声、水声、秋虫嘶鸣声也都听不见了,屋外透进来的月光也变得朦朦胧胧,似照在水中一般如梦似幻、似假还真。
黄泰民不禁瞪大了双眼,他竟是连孟园是如何施法、如何遮蔽这方天地都看不出来。
只见那道人一挥手,一切变化就如自然而然生出的一般,这道法近乎于天道了!
黄泰民自然不知孟园身上带着“历史画卷”这样的天道至宝,想到秦广王都要亲自与她相谈,在这末法时代她还能找到失踪数百年的城隍印,心中越发将其身份拔高了许多。
城隍爷微微躬身,将袖中画轴取出,轻轻一展,那画卷便自己脱手而出,凭空立在半空,与孟园面对面。
画中一幅阎王像,不似凡人所画的青面獠牙的阎王像,而是一尊活灵活现的活人模样,正是那秦广王。
秦广王一袭玄色宽袍大袖,头戴威严帝冠,拱手含笑望向孟园:“道友,久闻不如见面,吾这厢有礼了。”
孟园见此并不诧异,亦还手一礼:“秦广王大人,孟园有礼。”
秦广王笑着说:“吾与孟道友可是神交已久,就不必多客套了。”
孟园微微一诧,下一秒便反应过来,自己之前几次进了秦广王的直播间,与他有过几番交流,或许秦广王并非不知,只是不曾点破罢了。
到底是地府一殿之主,手段不比常人。
况且现今她已明了,地府并非只是地府,更是史前文明逃离牢笼的虚舟,如此更不可小觑了。
“秦广王有话便请直说吧。”
秦广王倒也不含糊,直截了当问道:“吾听闻道友想要将城隍印物归原主?”
孟园点了点头,又问:“此事可有不妥?”
秦广王笑道:“道友内心恐怕也有猜测?”
孟园不答,只淡笑道:“还请秦广王大人为我解惑。”
秦广王道:“吾不知道友知晓多少内情,便只说一句,那城隍印是斩断的一条锁链,锁链既已断了,自然不会再牵回来,不然岂不是自缚?”
孟园闻言,不禁微微一叹。
秦广王所说的话,与她猜测的一般无二,是以她脸上看不见分毫意外,只有一派了然。
以前她还疑惑过地府怎么如此落魄,连城隍印都给丢失了,当时只当是天道崩碎的后果,也没去多想。
后来在周朝墓中发现城隍印,心中疑惑又起。
她是不信地府找不到城隍印的,周朝墓阴气浓重,又豢养着僵尸,地府再没落,也不可能发现不了那地方。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城隍印遗失,是地府故意所为。
既然是故意,那自然不会去找。
于是经过长安时,孟园也不曾去见长安城城隍,实在是心底疑惑太多,事态未明之时,她不想打草惊蛇。
等到回到蛇草镇,进了历史画卷,所有疑惑这才一一解开,诸多问题也才有了答案。
此时她方了悟,城隍印到底为何遗失。
历史画卷中,她曾见天道丝线如锁链般缠绕着地府虚舟,将其束缚在原地不得逃离。如今回想一番,天道丝线不就是一条条天道规则?而城隍印便是一条天道规则的显现,盖了印的城隍才能在阳间穿行,有了号令万鬼的权利。
地府要想斩断锁链,就得舍弃那原本就有的一条条天道规则,彻底从天道的束缚中脱离出来,真正获得自由。
诸般思绪一一划过心湖,泛起层层涟漪。
孟园沉默片刻,又问秦广王道:“如今锁链去了几分?”
秦广王仍旧笑言道:“十之八九。”
“只剩一二?”
秦广王颔首,肯定道:“只剩一二。”
道人再度沉默,默了半晌,忽然问:“我有一外婆,去年逝世,今年便又投胎了,这是为何?”
既然地府虚舟快要离开,现在就不应该投胎,而是上舟等待离去之时。此时投胎若是错过了离开的时机,岂不是永远陷在囚笼中?
秦广王沉吟一瞬,而后道:“若阴魂在人间仍有留恋,执意轮回转世,吾等亦不会劝阻。”
毕竟这离开不离开,只看个人自愿,想走的自然会走,不想走的他们也不强留。
话音未落,便见那庙中道人眼眶微微红了,眸中晶莹,似有泪光。
“我明白了。”
孟园轻轻一叹,又一笑。这一刻,心底再无半分迟疑、畏怯。
她送外婆一程,却无意将外婆留下。如今不为世人,不为自己,只为外婆,也必须得博出一条路来。
哪怕是拿命,哪怕是拿她的一生。
此一去,不回头。
“这、这城隍印,您是哪里找来的?”
望着那其貌不扬的漆黑小印,城隍语气里是难掩的震惊。
道人淡笑道:“历经一番奇遇偶然所得,依城隍大人所见,这确实是城隍印玺了?”
黄泰民想也不想便笃定道:“正是!我虽没见过,却能感知到,这正是那城隍印。”
孟园便说:“既然如此,那就不得不劳烦一番城隍大人了。我是个活人,平时也用不上城隍印,此次来寻你,便是想着将它交于地府,也好物归原主。”
黄泰民连忙说:“我不过是一个还未授印的阴官,不敢擅接城隍印,倒是可以替仙长去地府带个话,先禀明了阎王爷才方便行事。”
孟园笑道:“如此倒更好了。”
黄泰民闻言,立马明白孟园来意,当即便道:“既然仙长这样说,那鄙人便先去一步,仙长暂且等一等,我稍后便回。”
孟园躬身一礼:“多谢城隍大人。”
黄泰民回了一礼,身形悄然向后一退,便退进那青面獠牙的神像内,眨眼的功夫,神像外笼罩的一层神光便暗淡了下去,庙内复归宁静。
夜色深深,孟园独自立在那庙中,不觉走到庙门前,往外眺望。
月色清浅,如水银泻地,照得山影寥落、疏林横斜。
庙旁那条河岸边扶柳森森,已是入了秋,条条柳枝上叶片都落了干净,一株株柳树如女子万千垂丝一般,随着夜风轻柔曼舞。
河水潺潺流淌,在这寂静的夜晚,泠泠水声也平添了一分静谧。
偶尔闻得一两声小虫啼鸣,一股声嘶力竭的意味,满是走到生命尽头的秋日暮气。
同一时刻,黄泰民正向着地府而去。
他坐拥一间城隍庙,与阴曹地府自有勾连,顷刻间就从阳间入了地府,不过一会儿便到了阴曹大门前。
门上三头青铜巨兽正闭眼假寐,听闻人声,张口便问:“来者何人?”
黄泰民笑道:“丘林县城隍,黄泰民,见过三头犼大人。”
三头犼微微掀开左边一只头的眼皮,斜觑他一眼,纳闷道:“你怎么又来了?”
一来寻常城隍无事不得擅离职守,都在自己庙内尽职。二来如今轮回之事少了,天道变幻地府式微,阴司内早已多年无大事,各地城隍甚少下来。如今短短时间内,黄泰民下地府两三回,怪不得三头犼会有此问。
黄泰民一边向门内快步走去,一边拱手向它道:“此次下来实有要事求见秦广王大人,便不与您多言了。”
三头犼闻言,中间脑袋也好奇地睁开一双眼,却只望见黄泰民的一个背影,睁眼的功夫就走远了。
“什么要紧事,跑得这么急。”
青铜兽瓮声瓮气地嘀咕一声,又无趣地闭上了眼睛,自顾自假寐去了。
黄泰民急急忙忙地到了秦广王的殿前,还未出声,那殿门便轰然大开。
秦广王的声音从里头威严地传出来:“进来吧。”
黄泰民走进殿中,一脸喜色正要开口,却见秦广王抬手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也不必说,事情我都知晓。今日我便借你的庙宇落脚,与那位孟仙长相谈一番。”
此话一出,那城隍爷便是一愣。
细细一看秦广王神色,却只见他表情一派严肃凝重,似是藏着什么不可说的难言之隐。
黄泰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隍,却也当过数十年的人,见了许多人情世故,一瞧他神情,顿时就明白那城隍印中必定有许多隐情了,当下也不敢多问,只俯首道:“大人有何吩咐,小神自当遵从。”
秦广王将手一指,指出一卷画轴飞到黄泰民面前,道:“我如今不便离开阴曹,你庙中又不曾立阎王像,便带上这张画像上去,我附一丝神念于画中,借此与孟仙长一见。”
黄泰民接过画像,一句也不多说,只颔首应下,随后便告辞离去,重归来路。
经过地府大门时,三头犼又睁眼将他一瞧,因常日寂寞想跟他说说话,偏黄泰民跑得飞快,喊他都来不及。
黄泰民不敢耽搁秦广王的事,急急忙忙的来,急急忙忙的去,等重新回到庙里,时间才过去不到十分钟。
孟园正默默眺望夜色,余光见城隍像上神光一闪,转眼就见黄泰民回来了。
她下意识笑道:“城隍大人来得好快。”
黄泰民从神像中走出,探手进袖中正要取画像,忽听耳边传来一道嗫嗫细语。
“你对她说,叫她把这地方遮掩起来,好方便说话。”
黄泰民不明其意,却也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老老实实向孟园重复了一遍秦广王的话。
孟园稍稍一怔,而后也明白了什么,抬手便令历史画卷笼罩了这一方庙宇。
四周陡然寂静地连外头的风声、水声、秋虫嘶鸣声也都听不见了,屋外透进来的月光也变得朦朦胧胧,似照在水中一般如梦似幻、似假还真。
黄泰民不禁瞪大了双眼,他竟是连孟园是如何施法、如何遮蔽这方天地都看不出来。
只见那道人一挥手,一切变化就如自然而然生出的一般,这道法近乎于天道了!
黄泰民自然不知孟园身上带着“历史画卷”这样的天道至宝,想到秦广王都要亲自与她相谈,在这末法时代她还能找到失踪数百年的城隍印,心中越发将其身份拔高了许多。
城隍爷微微躬身,将袖中画轴取出,轻轻一展,那画卷便自己脱手而出,凭空立在半空,与孟园面对面。
画中一幅阎王像,不似凡人所画的青面獠牙的阎王像,而是一尊活灵活现的活人模样,正是那秦广王。
秦广王一袭玄色宽袍大袖,头戴威严帝冠,拱手含笑望向孟园:“道友,久闻不如见面,吾这厢有礼了。”
孟园见此并不诧异,亦还手一礼:“秦广王大人,孟园有礼。”
秦广王笑着说:“吾与孟道友可是神交已久,就不必多客套了。”
孟园微微一诧,下一秒便反应过来,自己之前几次进了秦广王的直播间,与他有过几番交流,或许秦广王并非不知,只是不曾点破罢了。
到底是地府一殿之主,手段不比常人。
况且现今她已明了,地府并非只是地府,更是史前文明逃离牢笼的虚舟,如此更不可小觑了。
“秦广王有话便请直说吧。”
秦广王倒也不含糊,直截了当问道:“吾听闻道友想要将城隍印物归原主?”
孟园点了点头,又问:“此事可有不妥?”
秦广王笑道:“道友内心恐怕也有猜测?”
孟园不答,只淡笑道:“还请秦广王大人为我解惑。”
秦广王道:“吾不知道友知晓多少内情,便只说一句,那城隍印是斩断的一条锁链,锁链既已断了,自然不会再牵回来,不然岂不是自缚?”
孟园闻言,不禁微微一叹。
秦广王所说的话,与她猜测的一般无二,是以她脸上看不见分毫意外,只有一派了然。
以前她还疑惑过地府怎么如此落魄,连城隍印都给丢失了,当时只当是天道崩碎的后果,也没去多想。
后来在周朝墓中发现城隍印,心中疑惑又起。
她是不信地府找不到城隍印的,周朝墓阴气浓重,又豢养着僵尸,地府再没落,也不可能发现不了那地方。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城隍印遗失,是地府故意所为。
既然是故意,那自然不会去找。
于是经过长安时,孟园也不曾去见长安城城隍,实在是心底疑惑太多,事态未明之时,她不想打草惊蛇。
等到回到蛇草镇,进了历史画卷,所有疑惑这才一一解开,诸多问题也才有了答案。
此时她方了悟,城隍印到底为何遗失。
历史画卷中,她曾见天道丝线如锁链般缠绕着地府虚舟,将其束缚在原地不得逃离。如今回想一番,天道丝线不就是一条条天道规则?而城隍印便是一条天道规则的显现,盖了印的城隍才能在阳间穿行,有了号令万鬼的权利。
地府要想斩断锁链,就得舍弃那原本就有的一条条天道规则,彻底从天道的束缚中脱离出来,真正获得自由。
诸般思绪一一划过心湖,泛起层层涟漪。
孟园沉默片刻,又问秦广王道:“如今锁链去了几分?”
秦广王仍旧笑言道:“十之八九。”
“只剩一二?”
秦广王颔首,肯定道:“只剩一二。”
道人再度沉默,默了半晌,忽然问:“我有一外婆,去年逝世,今年便又投胎了,这是为何?”
既然地府虚舟快要离开,现在就不应该投胎,而是上舟等待离去之时。此时投胎若是错过了离开的时机,岂不是永远陷在囚笼中?
秦广王沉吟一瞬,而后道:“若阴魂在人间仍有留恋,执意轮回转世,吾等亦不会劝阻。”
毕竟这离开不离开,只看个人自愿,想走的自然会走,不想走的他们也不强留。
话音未落,便见那庙中道人眼眶微微红了,眸中晶莹,似有泪光。
“我明白了。”
孟园轻轻一叹,又一笑。这一刻,心底再无半分迟疑、畏怯。
她送外婆一程,却无意将外婆留下。如今不为世人,不为自己,只为外婆,也必须得博出一条路来。
哪怕是拿命,哪怕是拿她的一生。
此一去,不回头。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5942/606878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