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改名
推荐阅读:重生之从无敌开始、重生之校园修仙、混得最惨的县主、[文野同人] 专业炮灰女配的我被太宰治抓包了、[文野同人] 工作即噩梦、[文野同人] 港口Mafia跑腿妹、末日狂欢、[综] 幸福的瓶子、[阴阳师同人] 平安浮世卷、[综漫] 青木小姐今天也没能抽到回提瓦特的车票、
“怎么不走啊?”
“夜间不能开船?”
才跳上甲板的老哈都来不及和陈锐、戚继光感慨下【我活著,你们居然也活著】,就急吼吼的催促著开船。
戚继光想说些什么,但犹豫了下还是没吭声,这货真是命大啊,居然真的活了下来。
陈锐也没吭声,而是用奇怪的眼神打量著老哈。
老哈被两人看的有些心里发毛,正要问个究竟,坐在脚边的吴良有气无力的说:“通州大火,就那么千余韃靼兵,怎么可能不管不顾,哪里会来追击?”
“再说了,韃靼人会水战吗?”
看陈锐打量著吴良,老哈低声解释了几句。
虽然老哈说的遮遮掩掩,但陈锐听得很懂,也是个被你连累了的倒霉鬼。
这时候,沈炼、沈束也过来了,陈锐才开口说:“以军略而论,韃靼当全力南下,只要能……天下大乱,各地分崩离析,俺答就能更有把握。”
如果俺答真的能击溃宣府军,擒杀嘉靖帝……估摸著真的要天下大乱了。
戚继光接口道:“但即使如此,俺答也留了两千骑兵驻守通州,除去往西的兵力外,这几乎是韃靼军的十分之一兵力了。”
“如今的韃靼可不比数百年前的蒙古,对军粮非常倚重。”陈锐解释道:“当年蒙古军几乎每人都是四五匹马,携带粮草便利,而且还能挤马奶充飢,对当地粮草依赖不大。”
“但数百年后依然大为不同,特別是蒙古入主中原百年,耐力极强,又能耐寒的蒙古马早已血统不纯。”
这是事实,明朝时期不管是之前的瓦剌还是现在的韃靼,说起来都是以骑兵为主,但实际上已经不再是逐水草的纯粹游牧民族了,而是半农耕半游牧。
沈炼点头赞同,“所以通州大火,韃靼兵只会严加防范,不会遣派兵力追击,安全无虞。”
“也不知道陛下那边如何……”沈束喃喃道:“这一把火说不得能帮得上忙。”
老哈斜著眼瞥著,吴良正转头看来……你不是说陛下在保定府吗?
你不是说只是小负一场,局面已然稳住了吗?
你不是被锦衣卫指挥使遣派北上查探军情的吗?
感情全都是在糊弄我啊?
老哈乾笑著移开视线去看河面,嘴里还嘀嘀咕咕。
“到底出了什么事?”戚继光回过神来,转头看向老哈,“要不是我们在城內烧粮……”
陈锐想骂几句,但想了想没说出口,“这是第三次了。”
老哈一脸的苦楚,我也很委屈啊……在路上走的好好的,却被人从后面撞了下。
撞了下不过是小事,我也能忍气吞声,但谁想得到锦衣卫腰牌掉了出来呢?
通州四十多个官衙,唯一被杀得鸡犬不留的就是锦衣卫,腰牌掉出来,还被人认了出来……不动手也不行啊。
戚继光、沈炼等人都挺无语的,而陈锐更是无语……第三次了。
第一次是赵贞吉,第二次是戚继光,第三次虽然是老哈自己惹出来的……但还真不能怪他。
说起来也奇怪,每次都不能怪他,但每次都是他惹出的事。
“真能惹事,欠我三次了。”陈锐嘆了口气,“下次再碰到类似的事,直接把你丟出去,说不得其他人就能安然。”
“收拾一下,吃点东西,待会儿再细说。”
看著陈锐绕到后面去了,老哈嘴角动了动,“就知道说我……我惹的事……有你惹得大吗?”
戚继光耳朵挺尖的,听了这话不由得脚步一顿……这话说的对啊。
老哈只是杀了个韃靼人,你陈锐可是將粮仓都给烧了……离开通州抵达刘家湾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距离七八里路,还能清晰的看见空中的火光。
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但戚继光很確定,火势比想像中的大,而且大很多。
再说了,你陈锐烧粮仓、抢漕船……船开了之后舔著嘴唇,很有点回味无穷的味道。
老哈能惹事,你也不差劲啊。
漕船不算大,也不算小,戚继光去船后看了眼,回到舱內和三个族人聊了几句。
戚通小声的说:“都是熟手。”
“我看……”另一个戚家子弟摸著下巴的短须说:“听了几句,以前应该是开过沙船的。”
戚家世代在登州卫,是山东最东侧靠海的区域,也常受倭寇侵袭,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还出任过山东备倭军事都指挥。
戚继光早在四年前因为登州受倭寇侵袭而写下了那首名垂千古的《韜鈐深处》。
诗中最后两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指向性就非常明確。
所以,戚继光很清楚,沙船是海船,也是海贸最常见的船只。
“应该不至於是倭寇。”戚继光笑了笑,“此次烧粮,有胆有谋,非寻常人物。”
甲板上,换了身衣裳的吴良正揪著老哈的胸口,“就知道你嘴里没半句实话!”
“反正你没家没口的,你那叔父也没了。”老哈一边挣脱一边还在嚼著饼子,含含糊糊的说:“正好跟著我们去江南,至少死了能埋进祖坟吧。”
“嗯?”
听见身后的声音,吴良鬆开手,回头看见陈锐。
“他叫吴良,松江人,叔父是通州总督粮储太监。”老哈解释道:“正好跟著一起南下,他自己以前是坐粮厅的吏员。”
“你叔父呢?”
“王仪献城以降,叔父悬樑自尽。”吴良嘆了口气。
听老哈又说了几句,陈锐沉默下来了,四十多个官衙,要么投降,要么逃跑,只有一个太监悬樑自尽。
也难怪歷史上崇禎皇帝煤山上吊,身边陪著的只有个王承恩。
短暂的沉默后,陈锐看向老哈,“你姓哈,名是什么?”
老哈眼珠转了转,“我这也不算是锦衣卫的人了,要不大哥给我改个名字?”
“好。”陈锐一口应下,“记得你是山西潞州上党县人?”
“是啊。”
“看过《水滸传》吗?”
“看过,《水滸忠义传》嘛。”
“田虎麾下有一员大將,膂力过人,武艺高强,与豹子头林冲交手五十回合不分胜负。”陈锐慢慢的说:“此人也是潞州人氏。”
“大哥的意思是?”老哈摸著脑袋有些莫名其妙。
“此人名叫山士奇。”陈锐乾脆利索的说:“以后,你就叫哈士奇吧。”
这么能闹腾,没人看著就能惹事,这个名字也算贴切了。
“夜间不能开船?”
才跳上甲板的老哈都来不及和陈锐、戚继光感慨下【我活著,你们居然也活著】,就急吼吼的催促著开船。
戚继光想说些什么,但犹豫了下还是没吭声,这货真是命大啊,居然真的活了下来。
陈锐也没吭声,而是用奇怪的眼神打量著老哈。
老哈被两人看的有些心里发毛,正要问个究竟,坐在脚边的吴良有气无力的说:“通州大火,就那么千余韃靼兵,怎么可能不管不顾,哪里会来追击?”
“再说了,韃靼人会水战吗?”
看陈锐打量著吴良,老哈低声解释了几句。
虽然老哈说的遮遮掩掩,但陈锐听得很懂,也是个被你连累了的倒霉鬼。
这时候,沈炼、沈束也过来了,陈锐才开口说:“以军略而论,韃靼当全力南下,只要能……天下大乱,各地分崩离析,俺答就能更有把握。”
如果俺答真的能击溃宣府军,擒杀嘉靖帝……估摸著真的要天下大乱了。
戚继光接口道:“但即使如此,俺答也留了两千骑兵驻守通州,除去往西的兵力外,这几乎是韃靼军的十分之一兵力了。”
“如今的韃靼可不比数百年前的蒙古,对军粮非常倚重。”陈锐解释道:“当年蒙古军几乎每人都是四五匹马,携带粮草便利,而且还能挤马奶充飢,对当地粮草依赖不大。”
“但数百年后依然大为不同,特別是蒙古入主中原百年,耐力极强,又能耐寒的蒙古马早已血统不纯。”
这是事实,明朝时期不管是之前的瓦剌还是现在的韃靼,说起来都是以骑兵为主,但实际上已经不再是逐水草的纯粹游牧民族了,而是半农耕半游牧。
沈炼点头赞同,“所以通州大火,韃靼兵只会严加防范,不会遣派兵力追击,安全无虞。”
“也不知道陛下那边如何……”沈束喃喃道:“这一把火说不得能帮得上忙。”
老哈斜著眼瞥著,吴良正转头看来……你不是说陛下在保定府吗?
你不是说只是小负一场,局面已然稳住了吗?
你不是被锦衣卫指挥使遣派北上查探军情的吗?
感情全都是在糊弄我啊?
老哈乾笑著移开视线去看河面,嘴里还嘀嘀咕咕。
“到底出了什么事?”戚继光回过神来,转头看向老哈,“要不是我们在城內烧粮……”
陈锐想骂几句,但想了想没说出口,“这是第三次了。”
老哈一脸的苦楚,我也很委屈啊……在路上走的好好的,却被人从后面撞了下。
撞了下不过是小事,我也能忍气吞声,但谁想得到锦衣卫腰牌掉了出来呢?
通州四十多个官衙,唯一被杀得鸡犬不留的就是锦衣卫,腰牌掉出来,还被人认了出来……不动手也不行啊。
戚继光、沈炼等人都挺无语的,而陈锐更是无语……第三次了。
第一次是赵贞吉,第二次是戚继光,第三次虽然是老哈自己惹出来的……但还真不能怪他。
说起来也奇怪,每次都不能怪他,但每次都是他惹出的事。
“真能惹事,欠我三次了。”陈锐嘆了口气,“下次再碰到类似的事,直接把你丟出去,说不得其他人就能安然。”
“收拾一下,吃点东西,待会儿再细说。”
看著陈锐绕到后面去了,老哈嘴角动了动,“就知道说我……我惹的事……有你惹得大吗?”
戚继光耳朵挺尖的,听了这话不由得脚步一顿……这话说的对啊。
老哈只是杀了个韃靼人,你陈锐可是將粮仓都给烧了……离开通州抵达刘家湾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距离七八里路,还能清晰的看见空中的火光。
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但戚继光很確定,火势比想像中的大,而且大很多。
再说了,你陈锐烧粮仓、抢漕船……船开了之后舔著嘴唇,很有点回味无穷的味道。
老哈能惹事,你也不差劲啊。
漕船不算大,也不算小,戚继光去船后看了眼,回到舱內和三个族人聊了几句。
戚通小声的说:“都是熟手。”
“我看……”另一个戚家子弟摸著下巴的短须说:“听了几句,以前应该是开过沙船的。”
戚家世代在登州卫,是山东最东侧靠海的区域,也常受倭寇侵袭,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还出任过山东备倭军事都指挥。
戚继光早在四年前因为登州受倭寇侵袭而写下了那首名垂千古的《韜鈐深处》。
诗中最后两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指向性就非常明確。
所以,戚继光很清楚,沙船是海船,也是海贸最常见的船只。
“应该不至於是倭寇。”戚继光笑了笑,“此次烧粮,有胆有谋,非寻常人物。”
甲板上,换了身衣裳的吴良正揪著老哈的胸口,“就知道你嘴里没半句实话!”
“反正你没家没口的,你那叔父也没了。”老哈一边挣脱一边还在嚼著饼子,含含糊糊的说:“正好跟著我们去江南,至少死了能埋进祖坟吧。”
“嗯?”
听见身后的声音,吴良鬆开手,回头看见陈锐。
“他叫吴良,松江人,叔父是通州总督粮储太监。”老哈解释道:“正好跟著一起南下,他自己以前是坐粮厅的吏员。”
“你叔父呢?”
“王仪献城以降,叔父悬樑自尽。”吴良嘆了口气。
听老哈又说了几句,陈锐沉默下来了,四十多个官衙,要么投降,要么逃跑,只有一个太监悬樑自尽。
也难怪歷史上崇禎皇帝煤山上吊,身边陪著的只有个王承恩。
短暂的沉默后,陈锐看向老哈,“你姓哈,名是什么?”
老哈眼珠转了转,“我这也不算是锦衣卫的人了,要不大哥给我改个名字?”
“好。”陈锐一口应下,“记得你是山西潞州上党县人?”
“是啊。”
“看过《水滸传》吗?”
“看过,《水滸忠义传》嘛。”
“田虎麾下有一员大將,膂力过人,武艺高强,与豹子头林冲交手五十回合不分胜负。”陈锐慢慢的说:“此人也是潞州人氏。”
“大哥的意思是?”老哈摸著脑袋有些莫名其妙。
“此人名叫山士奇。”陈锐乾脆利索的说:“以后,你就叫哈士奇吧。”
这么能闹腾,没人看著就能惹事,这个名字也算贴切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6365/608949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