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老天无眼
推荐阅读:重生之从无敌开始、重生之校园修仙、混得最惨的县主、[文野同人] 专业炮灰女配的我被太宰治抓包了、[文野同人] 工作即噩梦、[文野同人] 港口Mafia跑腿妹、末日狂欢、[综] 幸福的瓶子、[阴阳师同人] 平安浮世卷、[综漫] 青木小姐今天也没能抽到回提瓦特的车票、
“真是猛將!”
镇远侯顾寰大喜过望,失態的连连拍著陈锐的肩膀。
五日之內,四次出战,格杀过百,每一战回营,马头下都悬掛著累累头颅,陈锐名声鹊起的同时,也使得军中士气大振。
在大量漕船被堵在鲁桥镇的时候,顾寰选择了拔营北上,在鱼台驻军的策略,但近万步卒从宿迁至鱼台,不是短时间內能抵达的。
而韃靼骑兵在临清盘桓多日后,迅捷南下,五日之前,哨骑、游骑已近嘉祥。
在这种情况下,陈锐和戚继光、马芳都赞成以骑兵出击,捕杀韃靼游骑,迟缓韃靼南下的策略。
说的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五日之內,有胜有负,但陈锐在次日首次上阵,勇猛敢战,於阵中格杀十余,顺利溃敌。
顾寰大讚,拔陈锐为把总,率两百骑卒,此后三日,连连出战,杀戮甚重。
连续有哨骑、游骑战败,这让韃靼警惕起来……韃靼已然察觉到了,对面的骑兵都是老对手,大同、宣府的骑兵。
在今年六月大同兵败之前,大同、宣府的边军並不畏惧韃靼,双方死战不休,常常鏖战终日,双方都有忌惮。
这才给了明军匯集兵力的机会。
顾寰携手陈锐走入大帐,嘴里还在说:“待得战后,朝中必有重赏。”
陈锐並不吭声,只眼角余光扫了扫,看见了一脸冷漠的周君佑,也看见了皱著眉头一脸不悦的郑晓。
其实陈锐心里有数,自己再如此善战,难道还能一人杀散韃靼游骑吗?
关键是大同、宣府的骑卒,没有他们,陈锐什么都做不了。
归营已是黄昏,在大帐盘桓一会儿后,陈锐回了住处,看见了板著脸的周君仁,这傢伙在孤山受伤不轻,这几日才好转。
“镇远侯还是有些胆魄的,不立军营,与韃靼面对面廝杀。”陈锐轻描淡写的说:“此战若能胜……”
“首功镇远侯、郑总督,次功自然是你。”周君仁用讥讽的口吻打断。
“镇远侯心里很清楚,若要击退韃靼,步卒难以承当大任。”陈锐语气依旧平淡,“但他也不算狂妄,因为周家三子匯集近三千大同、宣府骑兵,这给了他信心和底气。”
的確如此,周尚文当年从宣府西阳到大同开山口,长约两百余里,屯田四万余顷,增兵一万三千多人。
可以说,大同、宣府边军中,到处都是周尚文的旧部。
“其实顾侯也不是刻意为之。”一旁的戚继光劝道:“否则当会將陈兄调离。”
陈锐如今是个把总,这个职务约莫率兵两百余,但麾下都是大同骑卒。
显然从势力来说,顾寰並没有试图將陈锐与周家三子做切割。
周君仁神情略缓,陈锐轻声嘆道:“你我消息不灵通,若无意外……严分宜应该逃过了这一劫。”
“要知道,前段时日,顾侯遣派你们率军北上接应溃兵,虽然军中粮草不济,但从无短缺。”
“前几日战事,归营之后,顾侯每每亲询,言谈隨和。”
“今日却如此大变……”
“应该就是这两日接到消息。”戚继光补充道:“若是死了……別说顾侯,就是郑总督也要为你兄长开口,他当年就是被严分宜驱逐出京的。”
所有人都知道,周家三子的父亲是周尚文,马芳、袁接也都是周尚文的旧部,而周尚文和严嵩父子有仇。
所以,知道严嵩还没有掛之后,顾寰就不能在公开场合盛讚同样出战的周君佑、马芳,只能盛讚陈锐。
不得不说,顾寰其人有些胆魄,但也是个官僚。
“老师遭严分宜陷害而下狱,青霞先生恨其入骨。”陈锐轻笑道:“陈某虽非清流,但非攀附之辈。”
周君仁呆了半响才差不多弄清楚了,顾寰顾忌没死的严嵩,所以今日对自己兄弟视若无睹,但因为迫於形势要重用大同、宣府边军,所以才选择了陈锐来释放善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土木堡后,勛贵或能镇南京,或能镇漕运,甚至领兵两广,进剿西南,但不可能率边军。
顾寰与边军是一点关係都扯不上……这些骄兵悍將,只能借用周家三子的香火情了。
周家三子在边军中至今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官职,但都资歷很深,战功赫赫,人脉极广。
“我回去会跟二哥说清楚的。”周君仁拱了拱手,嘆息道:“老天无眼。”
“是啊,老天无眼。”陈锐也是无语。
太意外了,南逃的那么多官员,虽然不知道死伤如何,但肯定死了不少,严嵩今年都七十岁了,居然还能逃出生天!
陈锐心里又不太好的预感,没办法,他虽然只是个小小百户,但沈炼、沈束、周家这些与自己关係不少的人都与严嵩有仇。
对了,还要加上个平江伯陈圭。
周君仁正要走,戚继光一把拽住了,“你不是说有事吗?”
“噢噢!”周君仁一拍脑袋,嘿嘿笑著说:“今日大哥审问昨日擒来的俘虏……陈兄可知晓,那日孤山上,韃靼哨骑为何猛攻不退?”
陈锐眨了眨眼,心里有不好的猜测。
“嘉靖十九年,父亲与陕西总兵魏时合力,在黑水苑大败吉囊。”周君仁解释道:“那一战,吉囊幼子十王哥落哥阵亡。”
“韃靼军中,常用王子率哨探、游骑,十王就是率游骑被二哥伏击所杀的。”
“孤山那一战,被你击毙的是哥落哥的胞兄,吉囊六子歹成都剌儿。”
陈锐虽然神色平静,但喉头动了动,咽了口唾沫,摇头道:“以侄儿领哨探,俺答这是要清洗胞兄子嗣吗?”
“这是惯例,不领哨探、游骑,难歷大战。”周君仁笑著说:“对了,俺答长子黄台吉在京畿被杀,估计也是因为领哨骑外出,结果撞上了明军……”
“也不知道是谁杀了黄台吉。”
確认了心里的猜测,陈锐反而平静下来,不再评价,转而问道:“南下兵力,何人领兵?”
“的確是五千上下,俺答义子脱脱领兵。”
镇远侯顾寰大喜过望,失態的连连拍著陈锐的肩膀。
五日之內,四次出战,格杀过百,每一战回营,马头下都悬掛著累累头颅,陈锐名声鹊起的同时,也使得军中士气大振。
在大量漕船被堵在鲁桥镇的时候,顾寰选择了拔营北上,在鱼台驻军的策略,但近万步卒从宿迁至鱼台,不是短时间內能抵达的。
而韃靼骑兵在临清盘桓多日后,迅捷南下,五日之前,哨骑、游骑已近嘉祥。
在这种情况下,陈锐和戚继光、马芳都赞成以骑兵出击,捕杀韃靼游骑,迟缓韃靼南下的策略。
说的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五日之內,有胜有负,但陈锐在次日首次上阵,勇猛敢战,於阵中格杀十余,顺利溃敌。
顾寰大讚,拔陈锐为把总,率两百骑卒,此后三日,连连出战,杀戮甚重。
连续有哨骑、游骑战败,这让韃靼警惕起来……韃靼已然察觉到了,对面的骑兵都是老对手,大同、宣府的骑兵。
在今年六月大同兵败之前,大同、宣府的边军並不畏惧韃靼,双方死战不休,常常鏖战终日,双方都有忌惮。
这才给了明军匯集兵力的机会。
顾寰携手陈锐走入大帐,嘴里还在说:“待得战后,朝中必有重赏。”
陈锐並不吭声,只眼角余光扫了扫,看见了一脸冷漠的周君佑,也看见了皱著眉头一脸不悦的郑晓。
其实陈锐心里有数,自己再如此善战,难道还能一人杀散韃靼游骑吗?
关键是大同、宣府的骑卒,没有他们,陈锐什么都做不了。
归营已是黄昏,在大帐盘桓一会儿后,陈锐回了住处,看见了板著脸的周君仁,这傢伙在孤山受伤不轻,这几日才好转。
“镇远侯还是有些胆魄的,不立军营,与韃靼面对面廝杀。”陈锐轻描淡写的说:“此战若能胜……”
“首功镇远侯、郑总督,次功自然是你。”周君仁用讥讽的口吻打断。
“镇远侯心里很清楚,若要击退韃靼,步卒难以承当大任。”陈锐语气依旧平淡,“但他也不算狂妄,因为周家三子匯集近三千大同、宣府骑兵,这给了他信心和底气。”
的確如此,周尚文当年从宣府西阳到大同开山口,长约两百余里,屯田四万余顷,增兵一万三千多人。
可以说,大同、宣府边军中,到处都是周尚文的旧部。
“其实顾侯也不是刻意为之。”一旁的戚继光劝道:“否则当会將陈兄调离。”
陈锐如今是个把总,这个职务约莫率兵两百余,但麾下都是大同骑卒。
显然从势力来说,顾寰並没有试图將陈锐与周家三子做切割。
周君仁神情略缓,陈锐轻声嘆道:“你我消息不灵通,若无意外……严分宜应该逃过了这一劫。”
“要知道,前段时日,顾侯遣派你们率军北上接应溃兵,虽然军中粮草不济,但从无短缺。”
“前几日战事,归营之后,顾侯每每亲询,言谈隨和。”
“今日却如此大变……”
“应该就是这两日接到消息。”戚继光补充道:“若是死了……別说顾侯,就是郑总督也要为你兄长开口,他当年就是被严分宜驱逐出京的。”
所有人都知道,周家三子的父亲是周尚文,马芳、袁接也都是周尚文的旧部,而周尚文和严嵩父子有仇。
所以,知道严嵩还没有掛之后,顾寰就不能在公开场合盛讚同样出战的周君佑、马芳,只能盛讚陈锐。
不得不说,顾寰其人有些胆魄,但也是个官僚。
“老师遭严分宜陷害而下狱,青霞先生恨其入骨。”陈锐轻笑道:“陈某虽非清流,但非攀附之辈。”
周君仁呆了半响才差不多弄清楚了,顾寰顾忌没死的严嵩,所以今日对自己兄弟视若无睹,但因为迫於形势要重用大同、宣府边军,所以才选择了陈锐来释放善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土木堡后,勛贵或能镇南京,或能镇漕运,甚至领兵两广,进剿西南,但不可能率边军。
顾寰与边军是一点关係都扯不上……这些骄兵悍將,只能借用周家三子的香火情了。
周家三子在边军中至今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官职,但都资歷很深,战功赫赫,人脉极广。
“我回去会跟二哥说清楚的。”周君仁拱了拱手,嘆息道:“老天无眼。”
“是啊,老天无眼。”陈锐也是无语。
太意外了,南逃的那么多官员,虽然不知道死伤如何,但肯定死了不少,严嵩今年都七十岁了,居然还能逃出生天!
陈锐心里又不太好的预感,没办法,他虽然只是个小小百户,但沈炼、沈束、周家这些与自己关係不少的人都与严嵩有仇。
对了,还要加上个平江伯陈圭。
周君仁正要走,戚继光一把拽住了,“你不是说有事吗?”
“噢噢!”周君仁一拍脑袋,嘿嘿笑著说:“今日大哥审问昨日擒来的俘虏……陈兄可知晓,那日孤山上,韃靼哨骑为何猛攻不退?”
陈锐眨了眨眼,心里有不好的猜测。
“嘉靖十九年,父亲与陕西总兵魏时合力,在黑水苑大败吉囊。”周君仁解释道:“那一战,吉囊幼子十王哥落哥阵亡。”
“韃靼军中,常用王子率哨探、游骑,十王就是率游骑被二哥伏击所杀的。”
“孤山那一战,被你击毙的是哥落哥的胞兄,吉囊六子歹成都剌儿。”
陈锐虽然神色平静,但喉头动了动,咽了口唾沫,摇头道:“以侄儿领哨探,俺答这是要清洗胞兄子嗣吗?”
“这是惯例,不领哨探、游骑,难歷大战。”周君仁笑著说:“对了,俺答长子黄台吉在京畿被杀,估计也是因为领哨骑外出,结果撞上了明军……”
“也不知道是谁杀了黄台吉。”
確认了心里的猜测,陈锐反而平静下来,不再评价,转而问道:“南下兵力,何人领兵?”
“的確是五千上下,俺答义子脱脱领兵。”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6365/608950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