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收穫

推荐阅读:重生之从无敌开始重生之校园修仙混得最惨的县主[文野同人] 专业炮灰女配的我被太宰治抓包了[文野同人] 工作即噩梦[文野同人] 港口Mafia跑腿妹末日狂欢[综] 幸福的瓶子[阴阳师同人] 平安浮世卷[综漫] 青木小姐今天也没能抽到回提瓦特的车票

    “只两艘大船,数百斤生丝、茶叶,这笔买卖划算啊!”
    一手拿著册子,一手拎著算盘的陈默笑得都合不拢嘴了,当初李寿从陈家抢走的东西,现在是百多倍的赔偿啊。
    库房內最终清点出了三万六千多两银子,生丝两百担,布五百多匹,各类瓷器百多箱,上好的丝绸两百余匹,茶叶、药材若干,这些都是海贸中最为畅销的货物。
    而园的地窖中,起出了银两、铜钱共计约十五万两,黄金六千余两,而且还有大批的精良军械,以及大量的铁器,有铁块,也有铁锅……明朝的铁锅在海外非常的畅销。
    这都是李寿购入用以海贸的货物,结果砸在手里了。
    “如此豪富……”沈束有点想不通,李寿这廝这么有钱,为什么还要覬覦皂块配方?
    徐渭嗤笑道:“海贸断了唄……原先是天高皇帝远,现在不同了。”
    “皂块看起来是小钱,但却能源源不断。”
    “而且他攀附严世蕃,自然是要杀了周家兄弟。”
    陈锐没理会,还在看著册子,最让他惊喜的是,还从粮仓中起出了大米八千多石,豆近三千石。
    陈锐有些意外,怎么会有这么多米,陈默笑著解释道:“我刚才问过了,扬州、淮东那边……所以李寿扣住了一部分秋粮没有卖,本来想赚一笔。”
    “现在都便宜我们了。”司马嘿嘿笑著说:“现在米价已经涨到九钱银子一石了。”
    “后面可能还要涨。”陈默提醒道:“如果要买粮,那就要儘快。”
    陈锐点点头,现在是二月末,再过两个月,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了,那时候米价还会上涨。
    徐渭嘖嘖道:“算不上富可敌国,但也堪称豪富,你这次赚大了。”
    “这是什么话!”沈束笑骂道:“每一文钱,阿锐都没有收入私囊。”
    几人说说笑笑,所有人都很满足,但陈锐其实还是不太满意的。
    李寿干了这么多年的走私,聚拢了大量的財富,但思维模式却还是老一套,赚了钱置宅买地……视线还是盯著脚下的土地。
    定海卫周边,从东钱塘往东,从大嵩所往北,从镇海县往南,大片的良田都在李寿的名下,陈默统计了下居然有將近三万亩,同时在苏州、杭州、绍兴各地都有房產。
    徐渭倒是不意外,解释道:“奉化县多山,定海卫与鄞县之间有东钱塘相隔,东钱塘以东都是定海卫的耕地,將近三万亩不算夸张,毕竟还有定海后所、大嵩所、霩??所,下面的副千户、百户、总旗都是要分润的。”
    陈锐没吭声,徐渭似乎猜到了,笑著说:“能收多少粮米……宗安兄应该清楚。”
    沈束的確很清楚,“东南一带,岁仅秋禾一熟,一亩之收难至三石,约莫两石五斗,少者两石不到。”
    “佃租呢?”
    “我家十余亩田,若是风调雨顺,收租七斗,若是遇到洪涝、旱灾……总不能让佃户饿死吧。”沈束苦笑道。
    “宗安兄那是心软。”徐渭嘿了声,“通常收租重者一石三斗,轻者七八斗,遇旱灾、洪涝,也不能少於五斗。”
    徐渭的岳父曾经出仕,是县中小吏,所以徐渭对这种事並不陌生。
    陈锐都有些麻了,佃户忙了一年,一亩地收成好的时候两石五斗,如果主家苛刻,那就需要交租一石三斗,差不多是百分之五十的佃租。
    若是收成不好的时候,百分之七八十的收成都要交上去。
    一个成年人一年至少要三石米,也就是四百五十斤粮食,那就是要佃三亩地,然后辛苦劳作,祈祷风调雨顺。
    一户人家按照男丁三人,女眷三人,孩童三人计算,一年要佃三四十亩地才勉强够,青黄不接的时候要挨饿,收成不好更得挨饿。
    碰到灾年……卖儿卖女如果还填不住窟窿,那只能全家逃亡,沦为流民了。
    如果按照七八斗的比例来计算……其实更糟,陈锐哪里想不明白,缴纳的佃租多少,很可能是按照田地的优劣来分的。
    难怪近代要推翻三座大山呢,地主阶级的剥削也太重了。
    陈默在心里计算,沈束、徐渭也在心里计算,这一个月下来,这两位心算已经很熟练了。
    “如果按照三万亩田,每亩收佃租八斗计算。”沈束扳著手指头,“那就是每年能收租两万石,折合银两一万有余。”
    陈锐眉头大皱,“每年一万多两……但如今登记在册,不超过二十万两。”
    “咳咳!”沈束咳嗽两声,“不是每人都有志向的。”
    徐渭说的直白了些,“人家拿著钱,那是要享受的……楼楠都说了,去年李寿率兵去扬州,还买了三个扬州瘦马呢。”
    “嗯,就在后院。”
    沈束笑了笑,“而且光是这座宅子就不少钱,李寿在苏州、杭州、松江都有宅子。”
    一旁的陈默翻了翻册子,“早就听闻李寿这廝附庸风雅,倒是有不少好东西。”
    陈锐对这些不感兴趣,沈束和徐渭看了几眼,都嘖嘖称奇,唐宋古画字帖都有,倒是能不少钱。
    “別卖!”徐渭断然道,然后对陈锐解释,“以后总是用得上的,不是每个人都是严东楼,只收银子。”
    “登记造册,先都送回去。”陈锐看著士卒搬上来的军械、铁块,“倒是要招募些铁匠……”
    “按制工部所辖的军器局、內府监局所辖的兵仗局打制各类军械,卫所倒是也有……”沈束摇头说:“我问过李寿,他是从闽地买来的,生铁也是。”
    “其实没必要一定要打制军械的匠人,也可以是打制其他铁器的铁匠。”徐渭笑著说:“比如龙泉,比如佛山。”
    龙泉位於处州,因龙泉宝剑闻名,锻造技艺高超,佛山位於广东,因製作铁锅远销海外闻名。
    “再说吧。”陈锐揉了揉眉心。
    接下来的事情实在千头万绪,军械、匠人、招兵、建筑、田地,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陈锐深深的觉得,实在太缺人了,目前能在內务帮得上忙的只有沈束和陈默,徐渭也只是个半吊子。
    不过至少,今晚的收穫,远远超出了陈锐的预料,接下来不管干什么,短期內不缺银子。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6365/608955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