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放弃高中
推荐阅读:燕京闺杀(破案)、全能战婿、失序、重返九五:不负时光不负卿、糙汉与娇女、分明是攻四的我变成了万人迷、[综漫同人]马甲炸了修罗场、我要你、帝少豪宠:吻安闪婚娇妻、初初见你(作者:予我白鹭)、
苏渺想了想,笑道:“那我不去重点班不就成了,反正我自学惯了,重点班和普通班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在普通班还能更放鬆些,我也不想太紧张。”
其实她也觉得自己没必要进重点班,就像之前跳进初三集训队,她照样也是按著自己的进度在学习,既然如此,她寧愿选择更轻鬆愉悦的环境。
“你確定?普通班和重点班的教学方式和进度可不一样,学习氛围也有参差,你要考虑清楚,其实我们不在一个班级,照样能一起上下学,课间也能一起说话。”
“嘉音姐姐你放心,我有自己的考量,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哪里,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適合。”
叶嘉音见她这么篤定,放心的点点头,別看苏渺年纪小,但却有著超越同龄人的的主见和成熟度。
很多时候她甚至觉得,苏渺思考的全面性程度远超一般成年人。
分数下发之后,大家就可以在家等待录取通知了,一般来说录取通知书是通过邮政寄到每位考生手里的。
但是因为发生过太多次,因为各种原因考生收不到录取通知书的事件,比如恶意偷藏信件,冒名顶替等等,毕竟现在高中的录取比例是有百分之十几录取通知书是可以光宗耀祖的存在。
村里一些贫困的学子考上了高中,会开祠堂祭祖,村里人还会自发的给他凑学费,村里能出一个高中生或中专生挺不容易的。
因上述问题,现在很多学校都统一將录取通知书收到教务处,然后再通知学生来拿。
至少要告知到考生本人及其父母,至於之后是否要去就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就看他们全家人的商量了。
等待期间,苏渺收到了李园园给她寄的信,娇俏的话语似乎人就在她面前一般。
“渺渺!收信愉快!恭喜你考得了市中考状元!別问我怎么知道的,大家都知道啦~公布成绩那天,一小门口也掛了红牌牌,都在学弟学妹们都在恭喜你这个校友呢!
听我们老师说你是我们县里出的第一个中考状元,不止一小,连教育局公告栏都贴了你的喜讯,可惜你不在寧县,否则肯定还得上新闻。
对了!你的中考志愿是填的哪里呢?要上一高还是读中专?应该是填的一高吧,毕竟你的能成绩上大学是板上钉钉的,甚至能上本科!
我家里已经开始討论了,我爸妈希望我能考师范中专,但是竞爭好激烈啊!到时候如果我的成绩没有把握,就填粮食学校,那边要分没有师范高,分配的岗位也很不错。
到时候如果能考上,说不定我会和你差不多时间参加工作哟!幸好你跳级了,否则我工作的时候你还是学生呢!
江滨广场开始施工了,说是要在原来的广场上扩大面积,旁边的老房子都拆了,我有个同学被清退之后,不止分了新房,还得了好大一笔住房补贴,真令人羡慕,要是前两年我们家没有搬,这会儿应该也能得。
……”
苏渺看完信之后,提笔给李圆圆回信:
“圆圆,展信佳!谢谢你的祝福,没想到一小的领导老师也在为我庆祝,下次回寧县我们一起去看望班主任吧。
我的志愿是一高,將来的目標是a大。
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果你已经確定了目標,就积极朝它前进。还有两年的时间,按著你现在的排名,进中师是没有问题的。
我有整理一些学习笔记,上面有我总结的各科知识要点,下次回去我带给你。
……”
写完后,苏渺放下笔,想著现在的报考形势。
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专的报考热度比高中还要高些。
因为这会儿高考难度大,录取率低,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夸张,高中虽然已经是高学歷,但是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是需要自己找工作的。
而考上“中专生、中师生”的话,不但学费全免而且享受粮油配给以及生活补贴,毕业后国家还包分配,享有干部身份。
如果是农村户口的考生,还可以实现"农转非",相当光荣。
这么好的待遇,使中专成为很多优秀学子,特別是农村户口考生的首选,如此一来增加了报考生的竞爭压力,也加大了中专考试难度。
以至於一度出现了中专的录取分数线甚至高於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据苏渺所知,一中重点班里就有不少的考生选择报考中专。
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考上的机率高,与大学毕业后再分配相比,可以早几年进入单位工作。
而家庭条件好有一些,又有一点关係的,则会继续供孩子上高中,考大学。
毕竟中专生和大学生毕业后即使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岗位也是有参差的,中专生一般是基层岗,大学生进去很多就直接是领导岗位或管培岗了,再稍微走动走动,妥妥的仕途路线。
李圆圆家里都是有单位的,他们很有可能是希望女儿能有一个安安稳稳的工作,不要太辛苦,平安顺遂的生活就好了。
如果能分配到长辈所在的单位,有他们看顾著,那这辈子就稳了,所以没必要去考大学。
按照一般人的观念来看,苏渺家里已经拥有了一个稳定的產业,就算她不再继续读书,也不会对生活產生太大影响。
毕竟,他们並不依赖学歷来获得工作机会,做生意更看重实际能力和经验,对於他们来说,文凭和知识只是一种额外的优势,而非必需品。
然而,苏渺有著与常人不同的想法,在上一世,当她进入a大学习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她置身於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中,努力汲取著每一份养分,但由於家庭条件的限制,她不得不分出心力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因此错失了许多宝贵的学术交流和提升的机会。
重生之后,她从来就没有抱著老本不进步的思想,世界广袤,瞬息万变,她必须不停进步。
这一世,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她要好好享受在顶级学府的求学时光!
其实她也觉得自己没必要进重点班,就像之前跳进初三集训队,她照样也是按著自己的进度在学习,既然如此,她寧愿选择更轻鬆愉悦的环境。
“你確定?普通班和重点班的教学方式和进度可不一样,学习氛围也有参差,你要考虑清楚,其实我们不在一个班级,照样能一起上下学,课间也能一起说话。”
“嘉音姐姐你放心,我有自己的考量,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哪里,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適合。”
叶嘉音见她这么篤定,放心的点点头,別看苏渺年纪小,但却有著超越同龄人的的主见和成熟度。
很多时候她甚至觉得,苏渺思考的全面性程度远超一般成年人。
分数下发之后,大家就可以在家等待录取通知了,一般来说录取通知书是通过邮政寄到每位考生手里的。
但是因为发生过太多次,因为各种原因考生收不到录取通知书的事件,比如恶意偷藏信件,冒名顶替等等,毕竟现在高中的录取比例是有百分之十几录取通知书是可以光宗耀祖的存在。
村里一些贫困的学子考上了高中,会开祠堂祭祖,村里人还会自发的给他凑学费,村里能出一个高中生或中专生挺不容易的。
因上述问题,现在很多学校都统一將录取通知书收到教务处,然后再通知学生来拿。
至少要告知到考生本人及其父母,至於之后是否要去就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就看他们全家人的商量了。
等待期间,苏渺收到了李园园给她寄的信,娇俏的话语似乎人就在她面前一般。
“渺渺!收信愉快!恭喜你考得了市中考状元!別问我怎么知道的,大家都知道啦~公布成绩那天,一小门口也掛了红牌牌,都在学弟学妹们都在恭喜你这个校友呢!
听我们老师说你是我们县里出的第一个中考状元,不止一小,连教育局公告栏都贴了你的喜讯,可惜你不在寧县,否则肯定还得上新闻。
对了!你的中考志愿是填的哪里呢?要上一高还是读中专?应该是填的一高吧,毕竟你的能成绩上大学是板上钉钉的,甚至能上本科!
我家里已经开始討论了,我爸妈希望我能考师范中专,但是竞爭好激烈啊!到时候如果我的成绩没有把握,就填粮食学校,那边要分没有师范高,分配的岗位也很不错。
到时候如果能考上,说不定我会和你差不多时间参加工作哟!幸好你跳级了,否则我工作的时候你还是学生呢!
江滨广场开始施工了,说是要在原来的广场上扩大面积,旁边的老房子都拆了,我有个同学被清退之后,不止分了新房,还得了好大一笔住房补贴,真令人羡慕,要是前两年我们家没有搬,这会儿应该也能得。
……”
苏渺看完信之后,提笔给李圆圆回信:
“圆圆,展信佳!谢谢你的祝福,没想到一小的领导老师也在为我庆祝,下次回寧县我们一起去看望班主任吧。
我的志愿是一高,將来的目標是a大。
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果你已经確定了目標,就积极朝它前进。还有两年的时间,按著你现在的排名,进中师是没有问题的。
我有整理一些学习笔记,上面有我总结的各科知识要点,下次回去我带给你。
……”
写完后,苏渺放下笔,想著现在的报考形势。
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专的报考热度比高中还要高些。
因为这会儿高考难度大,录取率低,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夸张,高中虽然已经是高学歷,但是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是需要自己找工作的。
而考上“中专生、中师生”的话,不但学费全免而且享受粮油配给以及生活补贴,毕业后国家还包分配,享有干部身份。
如果是农村户口的考生,还可以实现"农转非",相当光荣。
这么好的待遇,使中专成为很多优秀学子,特別是农村户口考生的首选,如此一来增加了报考生的竞爭压力,也加大了中专考试难度。
以至於一度出现了中专的录取分数线甚至高於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据苏渺所知,一中重点班里就有不少的考生选择报考中专。
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考上的机率高,与大学毕业后再分配相比,可以早几年进入单位工作。
而家庭条件好有一些,又有一点关係的,则会继续供孩子上高中,考大学。
毕竟中专生和大学生毕业后即使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岗位也是有参差的,中专生一般是基层岗,大学生进去很多就直接是领导岗位或管培岗了,再稍微走动走动,妥妥的仕途路线。
李圆圆家里都是有单位的,他们很有可能是希望女儿能有一个安安稳稳的工作,不要太辛苦,平安顺遂的生活就好了。
如果能分配到长辈所在的单位,有他们看顾著,那这辈子就稳了,所以没必要去考大学。
按照一般人的观念来看,苏渺家里已经拥有了一个稳定的產业,就算她不再继续读书,也不会对生活產生太大影响。
毕竟,他们並不依赖学歷来获得工作机会,做生意更看重实际能力和经验,对於他们来说,文凭和知识只是一种额外的优势,而非必需品。
然而,苏渺有著与常人不同的想法,在上一世,当她进入a大学习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她置身於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中,努力汲取著每一份养分,但由於家庭条件的限制,她不得不分出心力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因此错失了许多宝贵的学术交流和提升的机会。
重生之后,她从来就没有抱著老本不进步的思想,世界广袤,瞬息万变,她必须不停进步。
这一世,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她要好好享受在顶级学府的求学时光!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6393/609303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