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主动来做客
推荐阅读:凡人:开局夺舍墨居仁、娱乐圈bug、误惹妖孽魔主、我的世界,幸会、绝品透视保镖、强爱溺宠:特工甜妻很撩人、校园至尊高手、无上剑宗、书穿八十年代小女不倒、追梦系统、
*
小霸王迫不及待想体验成年人的应酬, 荀晔仔细想了一下,感觉也不是不行。
颍川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他们回去处理,让王司徒分开宴请太耽误时间, 他和虎崽子在吕大将军赴宴的时候跟着过去得了。
没请他们?没关系,王司徒能决定请哪些人,但是不能决定哪些人不请自来。
他都被骂“成何体统”了办事不成体统多正常, 就要打那老家伙个措手不及。
荀小将军摩拳擦掌, 已经开始期待今天晚上王允一下子看到他们三个时的表情, “先回驿馆, 然后再商量怎么给王司徒一个惊喜。”
孙小将军兴高采烈的翻身上马, “走走走, 回驿馆。”
吕布:???
他都说了王允老儿请他赴宴是不怀好意,怎么还要商量给那老东西惊喜?
吕大将军思绪已经飘的老远,好在他长的凶,就算跑神也看不出来。
……
尚书台中, 王司徒还不知道他今晚的宴请计划已经被泄露出去,这会儿已经开始处理堆积起来的政务。
如今的大汉十三州半数都不听朝廷的命令, 剩下的一半还有几个离的太远一直都没法管, 真正能送到尚书台的政务只有京城周边和关中地区。
天寒粮价上涨,虽然送到京城的奏疏都说没事,但是用脚丫子想也知道民间冻饿而死的百姓不在少数。
如果早朝时看到的耕犁真的有陛下说的那么神,明年春耕便能帮上大忙。
问题是,荀氏会那么好心?
这年头谁家有点好东西都是藏着掖着, 没见哪个二愣子上来就献给朝廷, 还是不要封赏的那种。
荀氏真要有神人赐下的耕犁完全可以让族中再多个太守, 以此为由封侯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荀明光已是县侯没法再封,但是增加食邑却没问题。荀氏还有众多只有官位没有爵位的族人, 换个人来献宝就能解决问题,没人会嫌家族中封侯的人多。
偏偏今日早朝只封赏了镇压黄巾余孽的功劳,半点没提荀家那小子献上神器要如何奖赏。
就算陛下能忘,杨文先也不会忘,难道是那老家伙想先试试新犁能不能用?
王允皱起眉头,想了一会儿又觉得不应该。
如果那耕犁不能用,杨文先不会让陛下特意在早朝的时候来那么一出。既然已经决定要推广,那就说明他们已经确定新犁真的好用。
除非那小子主动要求不要赏赐。
可是没道理啊。
王司徒一心二用,一边处理政务一边思考荀氏是不是和天子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直接赏赐完了这事儿也就过去了,不管耕犁推广到民间有多大用那都是朝廷的功劳,荀氏只能占个献宝的功劳,最多就是百姓耕种的时候夸他们几句。
而且劝课农桑是朝廷官员的活儿,也不是所有百姓都知道耕犁到底是怎么来的。
现在朝廷没有直接赏赐,那后面的事情可就说不清了。
荀氏想干什么?
或者说,杨文先想干什么?
王司徒越想越有压力,纵然位极人臣上头依旧有个天子压着,当今天子年幼无力掌权,等天子再长大些肯定要想法子亲政。
他王子师不是董卓那等丧心病狂专权恣肆的奸佞,待天子长大些靠谱些肯定会还政于朝,问题是天子现在还没长大,小小孩童于政务一窍不通,这时候不管有什么想法都只能是身边人撺掇。
吕奉先是个无脑武将,看看今晚能不能从他那儿探听点儿消息。
正想着,大司农士孙瑞笑吟吟带着写好的章程找过来,“年后不久便是春耕,司徒大人瞧瞧可有不妥之处?”
王允:???
连装都不装了?
早朝刚刚结束,哪儿来的时间写那么多?
士孙瑞自顾自坐下,慢条斯理的解释道,“荀小将军昨日进宫献上神器,陛下已在禁苑试过,的的确确是好东西。太傅昨日特意寻老夫与赵侍中同去禁苑,可惜司徒大人当时不在尚书台,不然昨日便能见到这曲辕犁。”
王允脸色微变,眨眼间又恢复如常,“现在见到也不迟。”
他已有录尚书事之权,可以在尚书台处理政务也可以将政务带回府上,士孙君荣这是在点他擅离职守?
……
寝宫,小皇帝兴高采烈的找他们家太傅邀功,“太傅太傅,朕刚才表现的是不是特别可靠?”
“陛下聪慧,自是可靠。”杨彪也不吝啬夸奖,当即顺着他们家陛下的意思将人夸的小脸儿通红。
他昨日已经和几位在尚书台的大臣通过气,接下来的事情不用担心。
耕犁利国利民,推广至大汉各州有利无害。王允虽然把持权柄但也不是董卓那等不管百姓死活的恶人,在这种事情上能拎得清。
即便王司徒忽然变得拎不清,有士孙君荣在也不耽误事儿。
王子师早年忠心耿耿备受迫害,天下人都知道他忠于大汉秉公为官,朝中比他资历深还位至三公九卿的不多,大司农士孙君荣算一个。
如今局势不稳,就算朝廷下令各州郡更换农具只怕也没几个地方主官响应。
已经拥兵自重的地方朝廷鞭长莫及,他们能做的就是以京师和尚在朝廷管控下的关中打样,只要成效足够好,地方主官自会来求。
如果还是有目光短浅之辈安于现状故步自封,那就没办法了。别说朝廷,就是神仙亲至都救不了。
小皇帝美滋滋的回味刚才的表现,然后掰着手指清点给出去的赏赐,“太傅,朕觉得赏的东西有点少。”
他闲下来的时候就爱盘点国库里的东西,董卓老贼死后家产全部充公,老东西进京后搜刮甚多,充公后能用来接济百姓也算是赎罪了。
将士过冬需要冬衣,那些被招抚的黄巾余孽也要先过冬才能将功赎罪,荀氏长辈都在并州,小将军独自在颍川缺衣少粮,多给些金银绢粮不会错。
“太傅,要不要再悄悄加点?”小皇帝忧心忡忡,“听说颍川现在已经有十几万的黄巾余孽需要安置,这是整个豫州的黄巾贼都过去了吗?”
哪儿能活命百姓就往哪儿去,贼匪也一样,那些黄巾余孽肯定是看他们小将军心善愿意接纳流民于是故意跑过去讨粮讨衣好过冬。
人善被人欺,太傅说的对,这世道真是不给好人留活路。
所以能不能再给小将军扒拉点好东西?养那么多光吃不干活的百姓真的很要命啊。
“陛下,需要朝廷接济的百姓很多,不能只关注颍川一地。”杨彪叹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豫州人稠物穰,只要官员各司其职就不会缺衣少穿,陛下应该对荀小将军有信心。”
得亏说这话的是天子,要是他自家小辈他已经开始教训了。
不妥,就算是天子也得教育。
杨太傅斟酌要怎么说,斟酌完才打断小皇帝的碎碎念,“陛下,且听老臣一言。”
荀氏的确是难得靠谱的主官,但是也不能把他们想的太无害,真的与世无争就不会出任州牧太守,而是事成之后继续归隐。
当然,他不是说荀慈明出任并州牧有哪里不好。比起跋扈武夫执掌大权,自然还是世家出身的当朝名士官居要职更让人放心。
但是人心难测,各方诸侯互相攻讦,荀氏也是拥兵自重的枭雄之一,不能指望他们一直和现在这样以朝廷为首。
人都是会变的,就拿王允来说,在他掌控朝堂之前谁能想到他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小皇帝捂住耳朵,“不听不听不听,太傅咱们来背书吧。”
太傅也清楚他这个天子只是摆设,就算朝中权臣换过来一轮儿也轮不到他亲自掌权。
日子已经那么难过,就不要再发愁这发愁那了。
其实他还挺期待荀公回京主政或者荀小将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后自封大将军指点江山来着,不,不用大将军自封,他可以上赶着封。
荀公脾气好看着亲切,小将军长的好看着开心。政由荀氏祭则他,听着就舒坦哈哈哈哈哈。
杨彪:……
“老臣脾气不好瞧着不亲切,真是委屈陛下了。”
杨太傅被小皇帝的歪理气的胡子都在抖,实在没忍住直接阴阳怪气的顶了回去。
“没说太傅没说太傅。”小皇帝笑的眉眼弯弯,“太傅最亲切最好了,朕说别人呢。”
寝宫也有旁人耳目不好说的太明显,太傅那么聪明肯定能猜到他说的是谁。
背书背书,朝堂上的事情让王司徒操心去,他们安心当摆设就够了。
……
驿馆中,荀晔等人刚回来赏赐便接踵而至。
议事暂停,先清点战利品。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克扣他们的赏赐,但是王允老儿都要用美人计来离间他们了,保不准赏赐里也埋着大雷。
天子大方给的赏赐多,钱粮绢帛很快堆满整个驿馆。
好在这些日子驿馆没有其他官员住能腾出地方给他们放东西,不然东西都不好放。
荀晔对着清单检查完,对这回的赏赐非常满意,“大部分都是粮谷和细布丝麻,省得再派人去其他地方捣腾冬衣了。”
颍川不缺粮,就算一下子多了十几万流民黄巾也能撑过冬天。
所有城池都会囤粮,百姓家中也会囤粮,但是缝制冬衣的布匹丝麻都不会囤太多。好在豫州和周边的兖州、青州等地都种桑麻,随时可以派人去采买,不然多了那么多人口冬衣还真不够穿。
天子这次赏赐了那么多细布丝麻,省下来的钱财就能多买点煤铁。
小霸王迫不及待想体验成年人的应酬, 荀晔仔细想了一下,感觉也不是不行。
颍川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他们回去处理,让王司徒分开宴请太耽误时间, 他和虎崽子在吕大将军赴宴的时候跟着过去得了。
没请他们?没关系,王司徒能决定请哪些人,但是不能决定哪些人不请自来。
他都被骂“成何体统”了办事不成体统多正常, 就要打那老家伙个措手不及。
荀小将军摩拳擦掌, 已经开始期待今天晚上王允一下子看到他们三个时的表情, “先回驿馆, 然后再商量怎么给王司徒一个惊喜。”
孙小将军兴高采烈的翻身上马, “走走走, 回驿馆。”
吕布:???
他都说了王允老儿请他赴宴是不怀好意,怎么还要商量给那老东西惊喜?
吕大将军思绪已经飘的老远,好在他长的凶,就算跑神也看不出来。
……
尚书台中, 王司徒还不知道他今晚的宴请计划已经被泄露出去,这会儿已经开始处理堆积起来的政务。
如今的大汉十三州半数都不听朝廷的命令, 剩下的一半还有几个离的太远一直都没法管, 真正能送到尚书台的政务只有京城周边和关中地区。
天寒粮价上涨,虽然送到京城的奏疏都说没事,但是用脚丫子想也知道民间冻饿而死的百姓不在少数。
如果早朝时看到的耕犁真的有陛下说的那么神,明年春耕便能帮上大忙。
问题是,荀氏会那么好心?
这年头谁家有点好东西都是藏着掖着, 没见哪个二愣子上来就献给朝廷, 还是不要封赏的那种。
荀氏真要有神人赐下的耕犁完全可以让族中再多个太守, 以此为由封侯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荀明光已是县侯没法再封,但是增加食邑却没问题。荀氏还有众多只有官位没有爵位的族人, 换个人来献宝就能解决问题,没人会嫌家族中封侯的人多。
偏偏今日早朝只封赏了镇压黄巾余孽的功劳,半点没提荀家那小子献上神器要如何奖赏。
就算陛下能忘,杨文先也不会忘,难道是那老家伙想先试试新犁能不能用?
王允皱起眉头,想了一会儿又觉得不应该。
如果那耕犁不能用,杨文先不会让陛下特意在早朝的时候来那么一出。既然已经决定要推广,那就说明他们已经确定新犁真的好用。
除非那小子主动要求不要赏赐。
可是没道理啊。
王司徒一心二用,一边处理政务一边思考荀氏是不是和天子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直接赏赐完了这事儿也就过去了,不管耕犁推广到民间有多大用那都是朝廷的功劳,荀氏只能占个献宝的功劳,最多就是百姓耕种的时候夸他们几句。
而且劝课农桑是朝廷官员的活儿,也不是所有百姓都知道耕犁到底是怎么来的。
现在朝廷没有直接赏赐,那后面的事情可就说不清了。
荀氏想干什么?
或者说,杨文先想干什么?
王司徒越想越有压力,纵然位极人臣上头依旧有个天子压着,当今天子年幼无力掌权,等天子再长大些肯定要想法子亲政。
他王子师不是董卓那等丧心病狂专权恣肆的奸佞,待天子长大些靠谱些肯定会还政于朝,问题是天子现在还没长大,小小孩童于政务一窍不通,这时候不管有什么想法都只能是身边人撺掇。
吕奉先是个无脑武将,看看今晚能不能从他那儿探听点儿消息。
正想着,大司农士孙瑞笑吟吟带着写好的章程找过来,“年后不久便是春耕,司徒大人瞧瞧可有不妥之处?”
王允:???
连装都不装了?
早朝刚刚结束,哪儿来的时间写那么多?
士孙瑞自顾自坐下,慢条斯理的解释道,“荀小将军昨日进宫献上神器,陛下已在禁苑试过,的的确确是好东西。太傅昨日特意寻老夫与赵侍中同去禁苑,可惜司徒大人当时不在尚书台,不然昨日便能见到这曲辕犁。”
王允脸色微变,眨眼间又恢复如常,“现在见到也不迟。”
他已有录尚书事之权,可以在尚书台处理政务也可以将政务带回府上,士孙君荣这是在点他擅离职守?
……
寝宫,小皇帝兴高采烈的找他们家太傅邀功,“太傅太傅,朕刚才表现的是不是特别可靠?”
“陛下聪慧,自是可靠。”杨彪也不吝啬夸奖,当即顺着他们家陛下的意思将人夸的小脸儿通红。
他昨日已经和几位在尚书台的大臣通过气,接下来的事情不用担心。
耕犁利国利民,推广至大汉各州有利无害。王允虽然把持权柄但也不是董卓那等不管百姓死活的恶人,在这种事情上能拎得清。
即便王司徒忽然变得拎不清,有士孙君荣在也不耽误事儿。
王子师早年忠心耿耿备受迫害,天下人都知道他忠于大汉秉公为官,朝中比他资历深还位至三公九卿的不多,大司农士孙君荣算一个。
如今局势不稳,就算朝廷下令各州郡更换农具只怕也没几个地方主官响应。
已经拥兵自重的地方朝廷鞭长莫及,他们能做的就是以京师和尚在朝廷管控下的关中打样,只要成效足够好,地方主官自会来求。
如果还是有目光短浅之辈安于现状故步自封,那就没办法了。别说朝廷,就是神仙亲至都救不了。
小皇帝美滋滋的回味刚才的表现,然后掰着手指清点给出去的赏赐,“太傅,朕觉得赏的东西有点少。”
他闲下来的时候就爱盘点国库里的东西,董卓老贼死后家产全部充公,老东西进京后搜刮甚多,充公后能用来接济百姓也算是赎罪了。
将士过冬需要冬衣,那些被招抚的黄巾余孽也要先过冬才能将功赎罪,荀氏长辈都在并州,小将军独自在颍川缺衣少粮,多给些金银绢粮不会错。
“太傅,要不要再悄悄加点?”小皇帝忧心忡忡,“听说颍川现在已经有十几万的黄巾余孽需要安置,这是整个豫州的黄巾贼都过去了吗?”
哪儿能活命百姓就往哪儿去,贼匪也一样,那些黄巾余孽肯定是看他们小将军心善愿意接纳流民于是故意跑过去讨粮讨衣好过冬。
人善被人欺,太傅说的对,这世道真是不给好人留活路。
所以能不能再给小将军扒拉点好东西?养那么多光吃不干活的百姓真的很要命啊。
“陛下,需要朝廷接济的百姓很多,不能只关注颍川一地。”杨彪叹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豫州人稠物穰,只要官员各司其职就不会缺衣少穿,陛下应该对荀小将军有信心。”
得亏说这话的是天子,要是他自家小辈他已经开始教训了。
不妥,就算是天子也得教育。
杨太傅斟酌要怎么说,斟酌完才打断小皇帝的碎碎念,“陛下,且听老臣一言。”
荀氏的确是难得靠谱的主官,但是也不能把他们想的太无害,真的与世无争就不会出任州牧太守,而是事成之后继续归隐。
当然,他不是说荀慈明出任并州牧有哪里不好。比起跋扈武夫执掌大权,自然还是世家出身的当朝名士官居要职更让人放心。
但是人心难测,各方诸侯互相攻讦,荀氏也是拥兵自重的枭雄之一,不能指望他们一直和现在这样以朝廷为首。
人都是会变的,就拿王允来说,在他掌控朝堂之前谁能想到他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小皇帝捂住耳朵,“不听不听不听,太傅咱们来背书吧。”
太傅也清楚他这个天子只是摆设,就算朝中权臣换过来一轮儿也轮不到他亲自掌权。
日子已经那么难过,就不要再发愁这发愁那了。
其实他还挺期待荀公回京主政或者荀小将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后自封大将军指点江山来着,不,不用大将军自封,他可以上赶着封。
荀公脾气好看着亲切,小将军长的好看着开心。政由荀氏祭则他,听着就舒坦哈哈哈哈哈。
杨彪:……
“老臣脾气不好瞧着不亲切,真是委屈陛下了。”
杨太傅被小皇帝的歪理气的胡子都在抖,实在没忍住直接阴阳怪气的顶了回去。
“没说太傅没说太傅。”小皇帝笑的眉眼弯弯,“太傅最亲切最好了,朕说别人呢。”
寝宫也有旁人耳目不好说的太明显,太傅那么聪明肯定能猜到他说的是谁。
背书背书,朝堂上的事情让王司徒操心去,他们安心当摆设就够了。
……
驿馆中,荀晔等人刚回来赏赐便接踵而至。
议事暂停,先清点战利品。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克扣他们的赏赐,但是王允老儿都要用美人计来离间他们了,保不准赏赐里也埋着大雷。
天子大方给的赏赐多,钱粮绢帛很快堆满整个驿馆。
好在这些日子驿馆没有其他官员住能腾出地方给他们放东西,不然东西都不好放。
荀晔对着清单检查完,对这回的赏赐非常满意,“大部分都是粮谷和细布丝麻,省得再派人去其他地方捣腾冬衣了。”
颍川不缺粮,就算一下子多了十几万流民黄巾也能撑过冬天。
所有城池都会囤粮,百姓家中也会囤粮,但是缝制冬衣的布匹丝麻都不会囤太多。好在豫州和周边的兖州、青州等地都种桑麻,随时可以派人去采买,不然多了那么多人口冬衣还真不够穿。
天子这次赏赐了那么多细布丝麻,省下来的钱财就能多买点煤铁。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6428/609721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