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第97章 进京探亲忙

第97章 进京探亲忙

推荐阅读:娱乐圈bug凡人:开局夺舍墨居仁误惹妖孽魔主我的世界,幸会绝品透视保镖强爱溺宠:特工甜妻很撩人校园至尊高手无上剑宗书穿八十年代小女不倒追梦系统

    *
    贾诩自认为不是什么好人, 他只想在乱世中明哲保身。只要火烧不到他身上,就算面前是血海尸山饿殍遍野他也能淡定路过。
    这世道好人不好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很可能会被好心当成驴肝肺, 更有甚者还会惹火上身搭上自家性命,傻子才在乱世中当烂好人。
    然而他们小将军朝气蓬勃良心未泯,和他完全是两种人。
    他路见不平绕道而行, 为求自保不择手段。他们小将军路见不平拉弓就上, 离得近了还能换虎头湛金枪一扫一大片。
    少年郎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 没有人能在荀小将军眼皮子底下干坏事。
    都知道有良心的人出门在外容易吃亏, 但是很明显, 荀氏长辈似乎不觉得放年轻气盛的小将军外出历练有什么不妥。
    让小辈出门历练就得做好孩子吃亏受苦的准备, 不是说身体上的苦,世道再怎么乱那些豪族世家也不会缺吃少喝,他说的是那种眼睁睁看着世道黑暗天灾连绵百姓流离却无能为力的痛苦。
    经历的越多越觉得这世间不值得,他也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 那种感觉他也懂。
    不过他们小将军好像从来不觉得无能为力,从当初除董卓再到并州再到颍川, 什么时候都风风火火神采飞扬。
    遇到有人使绊子那就绊回去, 无能为力?不存在的。
    他们小将军身上有股子韧劲儿,和出身没关系,单纯是人的缘故。他和那么多世家子弟打过交道,也没见哪个和他们小将军一样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世家大族最看重传承,家中有如此优秀的后辈, 不信荀氏长辈没有别的心思。
    ——大争之世, 凡有血气, 必有争心。
    就算最开始没有,经历的多了也一定会有。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唯有德者居之。
    朝廷将天下治理成现在这个鬼样子都还理直气壮的觉得他们干的好,心气儿高的想离京拥兵自重再正常不过。
    如今各州的州牧郡守都在观望形势,抢地盘也不敢抢的太难看。但是朝廷土崩瓦解只在一瞬间,究竟是地方诸侯先撕破脸还是朝廷先撑不住还真不好说。
    中原世家心眼多,他早就说荀氏放弃京城远走并州没那么简单。
    若他是荀氏家主,在家族中有那么多经世之才的情况下拥兵自重割据一方都是小事儿,要是有人敢不长眼上赶着挑事儿,他随时可以借机更上一层楼。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想往上爬是人之常情,当家做主就得为家族谋长远,不信荀氏全族都是一颗忠心向大汉两袖清风无私心的纯臣。
    这年头当纯臣没前途,朝廷内忧外侮积弊已久,非一朝一夕能改变。
    所谓“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说实话,大汉这辆破车他觉得已经没有救的必要。
    他们小将军小小年纪都知道安抚百姓与民休息,忙的脚不沾地也不忘琢磨各种小手段坑其他势力的钱粮来养自家将士,朝廷行吗?
    朝廷行个锤子。
    贾校尉皮笑肉不笑,他悖逆不道他承认,如果小将军再问,他还是要说直接踢掉王允留在京城号令百官是上上策。
    小将军本人年少资历不足,荀氏其他人呢?
    何况年纪小并不是缺点,当年冠军侯十八岁为剽姚校尉二十岁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只要他们小将军有能耐稳住朝堂,大汉就能有个十八岁的大将军。
    再一再二不再三,王司徒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给他们找麻烦。
    实在闲得慌可以去田里耕两亩地,自己不干活儿还耽误别人没法干活儿的人都该天打雷劈。
    既然小将军好脾气不肯和王允计较,那就只能荀氏长辈出面来给他撑腰。
    荀仲豫进京是当人质?大概吧,谁知道呢,反正杨太傅和王司徒共同草拟诏书将他们小将军的父亲从并州召职京城应该不是为了让天子给荀氏当人质。
    ……
    京城的闹剧很快传遍天下,看笑话的有之,无动于衷的有之,毫不客气的骂王允利欲熏心办事不过脑子的也有之。
    东郡官署,曹操已经解了黑山贼入侵之难,还狐假虎威借吕布和孙坚的兵力抄了几个跳的高的无脑世家。
    如今虽忙但忙的有收获,不像之前忙的他天天犯头风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京城的消息传到东郡,曹太守的表情一言难尽,隐隐又感觉有些头疼。
    这都什么跟什么?
    京师有难八方支援再正常不过,哪儿有援军事先没收到诏书就进京解围还要被问罪的道理?进犯京师的外族兵马真的不是王司徒安排的?
    得亏荀小将军据理力争没被拿捏住,不然朝廷才是真的没救了。
    曹操暗骂几句,找来程昱奇事共赏。
    黑山贼入侵之前东郡官署已经像模像样,可惜能放心用的只有半数,剩下那一半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不提也罢。
    他是很缺人,但是也不需要随时背叛他的人假惺惺的前来投奔。
    说的就是那陈公台!
    东郡无力抵抗黑山贼的大举入侵,情急之下他强征世族部曲御敌怎么了?守的难道不是他们的家?
    结果可好,山贼还没打进城,城里的世家先反了。
    幸好温侯和乌程侯的援兵来的及时,否则这东郡现在会变成什么模样他想都不敢想。
    黑山贼可没他讲道理,那些家伙烧杀抢掠的时候管你是世家子还是平头百姓。
    鼠目寸光!不识好歹!
    曹操想起来那些关键时刻搞事情的无耻败类就气不打一处来,但是想想颍川有那么多兵力也和东郡同病相怜各种风波又诡异的松了口气。
    颍川的谋臣武将比东郡充裕那么多都难逃此劫,可见问题不是出在他身上。
    不想了,糟心。
    曹太守收拾收拾心情,示意进屋的心腹谋臣在旁边坐下,“于夫罗被擒,马腾韩遂迅速撤兵,袁术进犯颍川不成反而元气大伤。王司徒这时候无理取闹,仲德怎么看?”
    京城转危为安是好事,王司徒却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怎么看都不正常。
    程昱思索了好一会儿,然后才慢吞吞开口,“王司徒除掉荀小将军的计谋失败,朝堂上的发难只是垂死挣扎罢了。”
    京城、关中、颍川三地的危机看似毫无关联,仔细一琢磨便能琢磨出三者绝对不可能没有关联。
    而将他们联系起来的,除了王司徒不作他想。
    如果颍川没能挡住袁术的进攻,之后袁术和那些事先已经和他结为同盟的颍川世家紧闭城门不应战,就算吕布和孙坚兵力再多也没法在短时间内夺回颍川。
    颍川落入袁术手中,荀氏主力远在并州也无能为力。
    至于忽然发难的凉州乱军和匈奴于夫罗,凉州乱军破不了关中守军的布防,于夫罗也不敢渡河南下,到时候王司徒随便派个人到阵前劝退乱军亦或是招降反贼就会变成皆大欢喜的局面。
    招降乱军反贼有代价,到时马腾韩遂带着朝廷的官爵赏赐返回凉州,于夫罗估计也能有个正儿八经的安身之处,甚至可能拿到他一直惦记的单于册封诏书去并州给荀氏添乱,王司徒得了平乱的功劳更是得大赏特赏。
    只有荀氏和关中守军倒霉的世界达成了。
    运气好点荀小将军能活着返回并州,运气不好的话那小将军怕是得把命留在京城。
    曹操摇头,叹道,“天下英雄何其多,我散尽家财起兵不为别的,只愿为国家讨贼立功,可是朝廷、唉……”
    程昱看了眼顶头上司,眸中划过一抹了然,已经猜到曹操单独见他的原因,“主公想学乌程侯依附荀氏?”
    曹操老脸一红,没想到程昱那么不客气的直接把话放到明面上,但还是努力挽尊,“并州虽强势,但荀公低调不曾表露野心,倒是留在颍川的荀小将军锋芒毕露,和其交好没有坏处。”
    他和袁本初的交情在这儿摆着,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转投荀氏,但是袁本初最近被公孙伯圭搞的焦头烂额,他为自保向别处求援也说得过去。
    什么依附荀氏?不存在的!
    眼神飘忽.jpg
    ……
    与此同时,宫里的小皇帝正红着眼眶抽抽噎噎的趴在桌上抄书。
    他都说他知道错了太傅还是要罚他,以前调皮只是罚他抄书,这次竟然还体罚,他不要面子的吗呜呜呜呜呜。
    打手板就不要再罚他抄书了嘛,只有左手挨罚的话右手真的会有意见的。
    三千多字的《中庸》,小皇帝抄了两天才磨磨蹭蹭抄完,“太傅,小将军走了吗?”
    杨彪板着脸检查,检查完之后脸色也没有好转,依旧是走到哪儿都能吓哭小孩儿的样子,“麹将军已经离开,荀小将军说久不见父亲,特意请命说要等荀侍郎进京后见一面再走。”
    进宫侍讲不能没有名分,黄门侍郎乃天子近臣,虽然和荀明光那小子比起来不够看,但是也没办法,总不能他腾出位置让荀仲豫来当太傅。
    天地重孝当先,现在回颍川也没有要紧事要做,那小子多留几天是为了见父亲一面,就算是王允也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小皇帝吸吸鼻子,将还在隐隐作痛的左手藏在身后,谨慎的问道,“太傅,小将军的父亲和您一样严格吗?”
    能教出他们小将军那么好的孩子,肯定是个很厉害的人吧?
    杨太傅哼了一声,“荀侍郎美姿容性沉静,肯定比古板严苛的老臣更得陛下喜爱。”
    “太傅说的哪里话?”小皇帝立刻做正身子表明立场,“就算小将军的父亲特别特别特别好,朕心中最重要的依旧是太傅。”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6428/609722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