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推荐阅读:白鹤染君慕凛、六零年代炮灰小姨子[穿书]、魔道回忆录、顾少霸宠小医妻、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迷糊萌妻拐个总裁回家养、婚途璀璨:邪魅BOSS深夜来、毒宠谋妃、霍格沃茨:別叫我制杖师、我缔造了超凡时代、
小厮说的认真,一板一眼,“不过后来陆夫人生了病,不能吹风,后面就是陆姑娘去了。”
许栀和见他满眼向往,忍不住笑:“你见过?”
“没,”小厮脸红地低下了头,“陆姑娘是陆国公和国公夫人的老来女,平时视若珍宝地养在深闺,哪是我们能轻易瞧见的。但是我听旁人说,陆姑娘不但生的貌美,琴棋书画也无一不精。”
许栀和听到他的描述,忽然有些想见见这位传说中的陆姑娘。
她在檐下站了一会儿,听小厮说着汴京城的趣事。他们大部分时候守在门口,平日只有交班后的时间属于自己。
在他的口中,汴京城的曹婆肉饼虽然味道好名气佳,但是如果叫他们去吃肉饼,是舍不得花上六个铜子吃上一小口肉饼的,量少还不顶饿。甜水巷里头的孙二胡饼两文钱一张,个个比脸盘子还大,沾点豆腐乳,再加一碗热水,吃的整个人都饱饱的。
许栀和安静地听着,时不时会发出附和的惊叹,小厮听得来劲,分享欲越发旺盛。
他喋喋不休,直到看见陈允渡、郑柏景远远走来的身影,才有些意犹未尽地舔了舔下唇,对许栀和道:“许娘子,等你下次来我再跟你说。”
许栀和弯了弯眉眼,“好呀。”
她三两步走到陈允渡的身边,又和他身后的郑柏景打了个照面。
郑柏景看见许栀和,忽然想起了梅丰羽和自己说的那一番话,顿时有些气虚地避开了她的视线。
许栀和本想颔首示意,见他眼神回避,便歇了心思。
虽然眼神避开了,郑柏景却又忍不住用眼角余光打量着,看她走近陈允渡的身边,微微踮脚掸去他身上的雪,然后问他“冷不冷?”
而惯常冷淡的陈允渡会自然而然地接过她手中的伞,眉眼漫上一抹温和。
他看着漫天的风雪,阴沉沉地仿佛夜晚,次第亮起的灯笼没有一盏为他而亮,心底忽然有些萧索。
大伯父不是读书那块料,和大伯母每日早出晚归忙着全家人的口粮,是抽不出时间来雨雪天来送伞的。他目光落在自己脚下的鞋履上,从院中一路走来,边缘已经被雪洇湿了。
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要是父亲没亲去山林剿匪,就不会出了意外,母亲也就不会带着小妹改嫁去熙州了。
那他,就可以享受到父亲最直接的关心。
父亲在脑海中的形象越发浅薄,原先高大、伟岸的身影变得模糊,他循着父亲的遗志希望自己成为造福一方的好官,现在却忍不住怪他,怪他看重旁人的性命超过了自己,怪他照拂了一方百姓,却让自己家支离破碎。
旁边响起小厮的声音:“郑郎君,这是主母差人送过来的伞。”
郑柏景被喊回了神,他朝着小厮道谢,“代我多谢刁娘子。”
……
陈允渡和许栀和已经走出了长长一段路。
许栀和将缩在袖子中,小心翼翼踩着脚下的积雪。被人走过的雪面踩严实之后,反倒比松软的地面更容易让人摔倒。
她捂了一会儿手就伸出来搓搓耳朵,天太冷,耳朵露在外面,不一会儿就被冷风吹得冰凉。她想到可以做个可以包裹住耳朵的大帽子给常家布坊送去,冬日漫长严寒,保暖措施当然是越多越好。
“快些回去,”许栀和说,“外面太冷了,家中今日起了炉子,可惜冬日新鲜蔬菜不多。”
不然一家人围坐在一处,靠着热气腾腾的炉子烫着菜吃,赏着雪景,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陈允渡看着许栀和冻得红扑扑的脸,“我想想办法。”
许栀和刚想说“你能有什么办法”,就看见陈允渡靠的更近了些,挡住了迎面吹来的风雪。
陈允渡说:“之后每日我都带伞过来,若是下了雪,你不必过来接我。”
“不碍事,”许栀和顺着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湿了的鞋面上,“要是太冷了,你叫我出来我都不出来。”
陈允渡笑“嗯”了一声。
路上行走寥寥几人,快到巷口小院的时候,许栀和忽然看见廊下蹲着一个瑟瑟发抖的乞丐。
他抱着自己破烂的衣服在寒风中、风雪下,期盼头顶的屋檐能助他熬过这一晚。
许栀和忽然间想起了小厮的话,对身边的陈允渡道:“雪后新郑门外挤满了人,估计他原先藏身的破庙被挤来的难民占了去。”
陈允渡的视线也落在了那人身上。
即便是被无数诗书赞颂的朝代,也依旧有数不清的难民在盛世下蝇蝇求生。他们成了康衢烟月下微不足道的一点泥污,一场寒风一场雪就能轻易捻断他们的生机。
官家不知他,官员忽视他,百姓遗忘他。
许栀和感觉身边安静的时间有些过于漫长了,她转头看向陈允渡,试探着说:“你要是想帮扶也不是不可以。一床薄毯,一碗热汤,我们还是给得起。”
他既然想成为一个好官,对这样的事情动了恻隐之心,实属正常。
同样,她不认为自己算是什么满袖清风,品行高尚的人,但她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出手帮衬一把。
陈允渡依旧执伞静默。
他想要民有所依、温饱无忧,想要盛世长存,路无饿殍。这是他启蒙至今的梦想,梅丰羽曾经笑他天真,世间百姓千千万,怎么会有那样的景象,不过是路上遇到一个,便出手帮一个罢了。
梅尧臣却没有笑,只是平静而客观地说:“很难。”
宋夏边境摩擦不断,贝州局势又不安稳,各地山匪水匪隔三岔五作威作福,能平安的过完一生,是多少百姓梦寐以求。
陈允渡的想法和无数忧国忧民的臣子并无二致,他们在朝堂的浪潮下一次次壮志难酬,被冲刷平了棱角,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或是望洋兴叹,或是玉韫珠藏,或是独善其身。
许栀和在他的沉默中找到了答案,也顺从着自己的心意跑出了伞下,从家中倒了一碗热水一张薄毯跑到乞丐的身边。
乞丐似乎没想过会有人送来热水,短暂地怔愣过后,立刻犹如困在沙地的旅人望见绿洲般抱着热水喝了起来。
许栀和将薄毯放下的瞬间,她听到一句很轻的道谢声。
……
陆国公的马车上,陆书容端坐其中。
她的母亲陆夫人信佛,认为只要多行善事,便能为边疆的父兄积累功德,保佑他们平安归来。不知道是不是陆夫人平时多行善事感动了上苍的缘故,陆家两位郎君在战场上几次死里逃生。
经此一事,陆夫人越发深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让陆书容也帮着抄写经书。
门外下去送热水的小厮回来了,隔着厚厚的门帘回禀,“姑娘,有人先一步送了热水过去。”
陆书容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望了一眼,隔着细密的雪点,她只能看清并肩的两人共撑着一把伞,朝着家走。
得了一张薄毯一碗热水的乞丐喝热水的动作慢了下来,然后从一堆箱笼里头钻出了另一个乞丐,两个乞丐分了一碗水。
她放下了帘子,对前面待命的车夫道:“走罢。”
车夫得令,立刻驱动了马车,往国公府的方向去。
国公府门口,陆夫人的贴身女使正站着等候,见姑娘回来,连忙上前去迎,“姑娘回来了,今日赈灾可还顺利?”
陆书容已经帮着做了两年,原先还会手忙脚论,现在已然十分熟稔,听到女使的问话,她微微一笑道:“还好,彩雀和彩玲稳重,又有府上护院镇着,即便有人想要闹事,也不敢轻举妄动。”
女使说道:“姑娘仁心,菩萨必会保佑姑娘。”
陆书容抿唇笑了笑,将身上的斗篷脱下来递给旁边的丫鬟,和女使边走边说:“母亲现在可好?”
“夫人给老爷、郎君抄了经书,刚刚用过参汤,现在已经睡下了。”女使说,“姑娘明日再去拜见夫人吧。”
陆书容点了点头,和女使在岔路分开,带着自己的随行丫鬟回了院子。
留守在院中的丫鬟已经备好了热水汤桶,她沐浴完毕后,吩咐丫鬟点了蜡烛,然后坐在书案前开始抄经书。
彩雀看着自家姑娘,有些心疼,姑娘今日忙了一日,回到了府上也不得休息。
“姑娘,”彩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道,“你若是累了便先休息吧,奴婢来帮你抄写。”
陆书容摇头,“不用。”
彩雀在旁边研着墨,听到姑娘的回答,忍不住露出了一抹略带苦涩的笑容。
姑娘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她从来就没能说动过姑娘。
外人都觉得姑娘是陆夫人的老来女,一定是被捧着当明珠一般的照料,可是她跟在自家姑娘身边多年,知道陆夫人心尖上最记挂的,还是随父驻扎在军营的两位郎君。
陆夫人对姑娘并不亲近。
她还记得姑娘小时候贪玩,有一次没写完陆夫人要求“以示诚心”的经文,原先慈眉善目的陆夫人忽然变了神色,罚她跪在祠堂三天三夜。
那三天姑娘滴水未进。自此之后,无论再累再困,姑娘都会抄完经文再去休憩。
笔下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她自己都不记得写了多少遍了,写完后,陆书容搁下了毛笔,吩咐丫鬟推开了窗。
房中点的是上好的银碳,一丝烟味也没有,她只是想吹吹冷风,让自己清醒一点。
一片雪花飘到她的鼻尖,她忽然想到了檐下的乞丐。
……
一夜飘雪,第二日醒来的时候,满城银装。
午时的时候方梨掀开了床帏,刺目的白光透过窗户纸洒下,许栀和在床上翻了个身。
姑娘果然醒了。方梨眼底含着笑,伸手在许栀和的颈窝冰了冰,“姑娘,用午饭了。”
许栀和见他满眼向往,忍不住笑:“你见过?”
“没,”小厮脸红地低下了头,“陆姑娘是陆国公和国公夫人的老来女,平时视若珍宝地养在深闺,哪是我们能轻易瞧见的。但是我听旁人说,陆姑娘不但生的貌美,琴棋书画也无一不精。”
许栀和听到他的描述,忽然有些想见见这位传说中的陆姑娘。
她在檐下站了一会儿,听小厮说着汴京城的趣事。他们大部分时候守在门口,平日只有交班后的时间属于自己。
在他的口中,汴京城的曹婆肉饼虽然味道好名气佳,但是如果叫他们去吃肉饼,是舍不得花上六个铜子吃上一小口肉饼的,量少还不顶饿。甜水巷里头的孙二胡饼两文钱一张,个个比脸盘子还大,沾点豆腐乳,再加一碗热水,吃的整个人都饱饱的。
许栀和安静地听着,时不时会发出附和的惊叹,小厮听得来劲,分享欲越发旺盛。
他喋喋不休,直到看见陈允渡、郑柏景远远走来的身影,才有些意犹未尽地舔了舔下唇,对许栀和道:“许娘子,等你下次来我再跟你说。”
许栀和弯了弯眉眼,“好呀。”
她三两步走到陈允渡的身边,又和他身后的郑柏景打了个照面。
郑柏景看见许栀和,忽然想起了梅丰羽和自己说的那一番话,顿时有些气虚地避开了她的视线。
许栀和本想颔首示意,见他眼神回避,便歇了心思。
虽然眼神避开了,郑柏景却又忍不住用眼角余光打量着,看她走近陈允渡的身边,微微踮脚掸去他身上的雪,然后问他“冷不冷?”
而惯常冷淡的陈允渡会自然而然地接过她手中的伞,眉眼漫上一抹温和。
他看着漫天的风雪,阴沉沉地仿佛夜晚,次第亮起的灯笼没有一盏为他而亮,心底忽然有些萧索。
大伯父不是读书那块料,和大伯母每日早出晚归忙着全家人的口粮,是抽不出时间来雨雪天来送伞的。他目光落在自己脚下的鞋履上,从院中一路走来,边缘已经被雪洇湿了。
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要是父亲没亲去山林剿匪,就不会出了意外,母亲也就不会带着小妹改嫁去熙州了。
那他,就可以享受到父亲最直接的关心。
父亲在脑海中的形象越发浅薄,原先高大、伟岸的身影变得模糊,他循着父亲的遗志希望自己成为造福一方的好官,现在却忍不住怪他,怪他看重旁人的性命超过了自己,怪他照拂了一方百姓,却让自己家支离破碎。
旁边响起小厮的声音:“郑郎君,这是主母差人送过来的伞。”
郑柏景被喊回了神,他朝着小厮道谢,“代我多谢刁娘子。”
……
陈允渡和许栀和已经走出了长长一段路。
许栀和将缩在袖子中,小心翼翼踩着脚下的积雪。被人走过的雪面踩严实之后,反倒比松软的地面更容易让人摔倒。
她捂了一会儿手就伸出来搓搓耳朵,天太冷,耳朵露在外面,不一会儿就被冷风吹得冰凉。她想到可以做个可以包裹住耳朵的大帽子给常家布坊送去,冬日漫长严寒,保暖措施当然是越多越好。
“快些回去,”许栀和说,“外面太冷了,家中今日起了炉子,可惜冬日新鲜蔬菜不多。”
不然一家人围坐在一处,靠着热气腾腾的炉子烫着菜吃,赏着雪景,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陈允渡看着许栀和冻得红扑扑的脸,“我想想办法。”
许栀和刚想说“你能有什么办法”,就看见陈允渡靠的更近了些,挡住了迎面吹来的风雪。
陈允渡说:“之后每日我都带伞过来,若是下了雪,你不必过来接我。”
“不碍事,”许栀和顺着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湿了的鞋面上,“要是太冷了,你叫我出来我都不出来。”
陈允渡笑“嗯”了一声。
路上行走寥寥几人,快到巷口小院的时候,许栀和忽然看见廊下蹲着一个瑟瑟发抖的乞丐。
他抱着自己破烂的衣服在寒风中、风雪下,期盼头顶的屋檐能助他熬过这一晚。
许栀和忽然间想起了小厮的话,对身边的陈允渡道:“雪后新郑门外挤满了人,估计他原先藏身的破庙被挤来的难民占了去。”
陈允渡的视线也落在了那人身上。
即便是被无数诗书赞颂的朝代,也依旧有数不清的难民在盛世下蝇蝇求生。他们成了康衢烟月下微不足道的一点泥污,一场寒风一场雪就能轻易捻断他们的生机。
官家不知他,官员忽视他,百姓遗忘他。
许栀和感觉身边安静的时间有些过于漫长了,她转头看向陈允渡,试探着说:“你要是想帮扶也不是不可以。一床薄毯,一碗热汤,我们还是给得起。”
他既然想成为一个好官,对这样的事情动了恻隐之心,实属正常。
同样,她不认为自己算是什么满袖清风,品行高尚的人,但她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出手帮衬一把。
陈允渡依旧执伞静默。
他想要民有所依、温饱无忧,想要盛世长存,路无饿殍。这是他启蒙至今的梦想,梅丰羽曾经笑他天真,世间百姓千千万,怎么会有那样的景象,不过是路上遇到一个,便出手帮一个罢了。
梅尧臣却没有笑,只是平静而客观地说:“很难。”
宋夏边境摩擦不断,贝州局势又不安稳,各地山匪水匪隔三岔五作威作福,能平安的过完一生,是多少百姓梦寐以求。
陈允渡的想法和无数忧国忧民的臣子并无二致,他们在朝堂的浪潮下一次次壮志难酬,被冲刷平了棱角,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或是望洋兴叹,或是玉韫珠藏,或是独善其身。
许栀和在他的沉默中找到了答案,也顺从着自己的心意跑出了伞下,从家中倒了一碗热水一张薄毯跑到乞丐的身边。
乞丐似乎没想过会有人送来热水,短暂地怔愣过后,立刻犹如困在沙地的旅人望见绿洲般抱着热水喝了起来。
许栀和将薄毯放下的瞬间,她听到一句很轻的道谢声。
……
陆国公的马车上,陆书容端坐其中。
她的母亲陆夫人信佛,认为只要多行善事,便能为边疆的父兄积累功德,保佑他们平安归来。不知道是不是陆夫人平时多行善事感动了上苍的缘故,陆家两位郎君在战场上几次死里逃生。
经此一事,陆夫人越发深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让陆书容也帮着抄写经书。
门外下去送热水的小厮回来了,隔着厚厚的门帘回禀,“姑娘,有人先一步送了热水过去。”
陆书容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望了一眼,隔着细密的雪点,她只能看清并肩的两人共撑着一把伞,朝着家走。
得了一张薄毯一碗热水的乞丐喝热水的动作慢了下来,然后从一堆箱笼里头钻出了另一个乞丐,两个乞丐分了一碗水。
她放下了帘子,对前面待命的车夫道:“走罢。”
车夫得令,立刻驱动了马车,往国公府的方向去。
国公府门口,陆夫人的贴身女使正站着等候,见姑娘回来,连忙上前去迎,“姑娘回来了,今日赈灾可还顺利?”
陆书容已经帮着做了两年,原先还会手忙脚论,现在已然十分熟稔,听到女使的问话,她微微一笑道:“还好,彩雀和彩玲稳重,又有府上护院镇着,即便有人想要闹事,也不敢轻举妄动。”
女使说道:“姑娘仁心,菩萨必会保佑姑娘。”
陆书容抿唇笑了笑,将身上的斗篷脱下来递给旁边的丫鬟,和女使边走边说:“母亲现在可好?”
“夫人给老爷、郎君抄了经书,刚刚用过参汤,现在已经睡下了。”女使说,“姑娘明日再去拜见夫人吧。”
陆书容点了点头,和女使在岔路分开,带着自己的随行丫鬟回了院子。
留守在院中的丫鬟已经备好了热水汤桶,她沐浴完毕后,吩咐丫鬟点了蜡烛,然后坐在书案前开始抄经书。
彩雀看着自家姑娘,有些心疼,姑娘今日忙了一日,回到了府上也不得休息。
“姑娘,”彩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道,“你若是累了便先休息吧,奴婢来帮你抄写。”
陆书容摇头,“不用。”
彩雀在旁边研着墨,听到姑娘的回答,忍不住露出了一抹略带苦涩的笑容。
姑娘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她从来就没能说动过姑娘。
外人都觉得姑娘是陆夫人的老来女,一定是被捧着当明珠一般的照料,可是她跟在自家姑娘身边多年,知道陆夫人心尖上最记挂的,还是随父驻扎在军营的两位郎君。
陆夫人对姑娘并不亲近。
她还记得姑娘小时候贪玩,有一次没写完陆夫人要求“以示诚心”的经文,原先慈眉善目的陆夫人忽然变了神色,罚她跪在祠堂三天三夜。
那三天姑娘滴水未进。自此之后,无论再累再困,姑娘都会抄完经文再去休憩。
笔下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她自己都不记得写了多少遍了,写完后,陆书容搁下了毛笔,吩咐丫鬟推开了窗。
房中点的是上好的银碳,一丝烟味也没有,她只是想吹吹冷风,让自己清醒一点。
一片雪花飘到她的鼻尖,她忽然想到了檐下的乞丐。
……
一夜飘雪,第二日醒来的时候,满城银装。
午时的时候方梨掀开了床帏,刺目的白光透过窗户纸洒下,许栀和在床上翻了个身。
姑娘果然醒了。方梨眼底含着笑,伸手在许栀和的颈窝冰了冰,“姑娘,用午饭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6476/609855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