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鬼城寻羊
推荐阅读:最佳良婿秦浩、错嫁随军,禁欲大佬宠妻上瘾、你都重生了,还要吃软饭?、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晦朔光年、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抽出修仙功法,我反手上交国家、朋友妻、政敌驯养指南 1v1 H、听掷(赌博文学、群像、NP)、
海市蜃楼中那抹孤舟的幻影和坎儿井深处诡异的迴响,如同投入李玥心湖的两颗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那片看似只有黄沙与烈日的戈壁,在她眼中开始变得深邃莫测,仿佛一位沉默寡言的巨人,肌肤上每一道风蚀的沟壑都隱藏著古老的秘密。
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任务落在了她和几位同学身上,连队的五只羊羔走失了,有人最后看见羊儿朝著西北方向那片被称为“魔鬼城”的风蚀雅丹地貌区跑去。
指导员本不欲让孩子们涉险,但熟悉地形的老牧工努尔大爷拍著胸脯保证:“娃娃们眼神好,腿脚快,跟我去,晌午前准能找回来!那地方,白天不打紧,就是石头林子绕得很。”
李玥接到这个任务,心里有些打鼓,对当地人们经常提到的“魔鬼城”充满忌惮,想像那里什么样的景像才有了这个鬼名字,还联想到那些神秘的传说,直至深夜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著。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玥、本地同学艾山,还有另外两个胆子大的男生,跟著努尔大爷,骑著几匹温顺的骆驼,踏入了那片传说纷紜的区域。
起初,景象只是略显怪异,大地被侵蚀成各种浑圆的土丘,骆驼的脚步在干硬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迴响,但隨著深入,地貌骤然变得狰狞起来。
高耸的土黄色岩柱拔地而起,被千百年风沙切割成城堡、巨兽、蘑菇等千奇百怪的形状。
它们静默地矗立在蓝天下,投下长长的、扭曲的阴影,风在这里变得诡譎,穿过岩柱间的缝隙,发出时而尖锐如哨、时而低沉如泣的呜咽声,难怪被称为“魔鬼城”。
努尔大爷一边吆喝著骆驼,一边用生硬的汉语提醒:“跟紧咯!这地方像个迷宫,走丟了可不好找!太阳是咱们的指路牌!”
李玥紧紧抓著驼鞍,好奇又紧张地四下张望。阳光照射在岩壁上,呈现出丰富的光影层次,更添几分神秘。
在一处形似臥狮的巨大岩体脚下,她忽然注意到一片岩壁的顏色与周围迥异,呈现出一种暗红色,上面似乎还有人工凿刻的痕跡。
“大爷,您看那是什么?”她指著那片岩壁问道。
努尔大爷眯著眼看了看,摇摇头:“老辈子人留下的东西,谁也说不清是啥,像画又像字。这鬼地方,这种东西多得很,没人认得。”
一股强烈的衝动驱使著|李玥,她徵得同意后,滑下骆驼,小心地走近那片岩壁。
靠近了才看清,那並非顏料涂抹,而是岩石本身富含的矿物色泽,上面刻著的,是一些极其古朴、抽象的图案:螺旋形的圆圈,简笔画般的牲畜,手持弓箭的狩猎者,还有一排排如同天书般的奇异符號。
它们歷经风霜,边缘已经模糊,但那股来自遥远年代的苍劲力量却穿透时光,扑面而来。
李玥伸出手指,轻轻触摸那些冰冷的刻痕,指尖传来的粗糙感,让她仿佛能感受到无数年前,另一双手在此虔诚刻画的温度。
这些符號在诉说什么?是部落的迁徙路线?是祭祀天地的祷文?还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想像?它们像一串串风蚀的密码,沉默地守候著,等待著一个能读懂它们的眼神。
同行的艾山不以为然:“嗨,就是些老古董,说不定是放羊娃閒著没事刻著玩的。”但李玥却无法如此轻易地否定。
她想起海市蜃楼,想起坎儿井的怪声,再看著眼前这些无声的岩画,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这片戈壁,绝非一片空洞的死寂。
它是一座巨大的、露天的歷史博物馆,每一阵风,每一块奇石,每一道刻痕,都可能是一个故事的载体,一个时代的见证。
最终,他们在一条乾涸的河床旁找到了那几只瑟瑟发抖的羊羔。
返程时,夕阳將魔鬼城染成了金红色,那些奇岩怪石在斜照下拖出更加诡譎漫长的影子,风声也愈发悽厉,仿佛千百个灵魂在同时嘆息。
李玥回头望去,暮色中的魔鬼城像一座沉睡的远古巨兽的城池,充满了无尽的诱惑与危险。
这次短暂的探险没有找到预想中的“奇珍异宝”,却让李玥收穫了一种更为珍贵的东西——对脚下这片土地前所未有的敬畏与好奇。
她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一丛在绝壁缝隙中顽强生长的骆驼刺,甚至天空中飞过的鸟群的阵型……在她眼中,都可能蕴含著某种自然或歷史的讯息。
晚上,她沿袭著老习惯给远方的同学们写信,没有过多渲染魔鬼城的恐怖,而是详细描述了那些风蚀岩画带给她的震撼与遐想。
“……小寧、永忠、卫东、刚子,你们能想像吗?就在我们每天劳动、生活的这片戈壁下面,或者就在那些看起来荒凉无比的山丘上,可能就藏著几千年前人类生活的痕跡。
他们也曾在这里放牧、狩猎,对著同样的星空祈祷……我觉得,我不是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是走进了一部非常厚的歷史书里。只是这本书的字跡有些模糊,需要很用心地去读……”
她將自己在岩壁前感受到的那种与远古先民產生微弱连接的奇妙瞬间记录下来,也写下了自己的困惑:这些密码,何时才能被真正解读?这片土地深藏的故事,何时才能被更多人知晓?
信写完了,室外万籟俱寂,只有星河无声流转,李玥觉得,自己对“家乡”的理解似乎又拓宽了一些。故乡,不仅是那个有老槐树和青石巷的鲁南小城,也开始包含了这片接纳了她、並不断向她展示其深不可测的过往与神秘的戈壁滩。
风蚀的密码或许暂时无解,但探寻的过程本身,已让她的生命与这片古老的土地產生了更深层次的联结,如同深扎於地下的红柳根,在沉默中积蓄著力量。
那片看似只有黄沙与烈日的戈壁,在她眼中开始变得深邃莫测,仿佛一位沉默寡言的巨人,肌肤上每一道风蚀的沟壑都隱藏著古老的秘密。
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任务落在了她和几位同学身上,连队的五只羊羔走失了,有人最后看见羊儿朝著西北方向那片被称为“魔鬼城”的风蚀雅丹地貌区跑去。
指导员本不欲让孩子们涉险,但熟悉地形的老牧工努尔大爷拍著胸脯保证:“娃娃们眼神好,腿脚快,跟我去,晌午前准能找回来!那地方,白天不打紧,就是石头林子绕得很。”
李玥接到这个任务,心里有些打鼓,对当地人们经常提到的“魔鬼城”充满忌惮,想像那里什么样的景像才有了这个鬼名字,还联想到那些神秘的传说,直至深夜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著。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玥、本地同学艾山,还有另外两个胆子大的男生,跟著努尔大爷,骑著几匹温顺的骆驼,踏入了那片传说纷紜的区域。
起初,景象只是略显怪异,大地被侵蚀成各种浑圆的土丘,骆驼的脚步在干硬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迴响,但隨著深入,地貌骤然变得狰狞起来。
高耸的土黄色岩柱拔地而起,被千百年风沙切割成城堡、巨兽、蘑菇等千奇百怪的形状。
它们静默地矗立在蓝天下,投下长长的、扭曲的阴影,风在这里变得诡譎,穿过岩柱间的缝隙,发出时而尖锐如哨、时而低沉如泣的呜咽声,难怪被称为“魔鬼城”。
努尔大爷一边吆喝著骆驼,一边用生硬的汉语提醒:“跟紧咯!这地方像个迷宫,走丟了可不好找!太阳是咱们的指路牌!”
李玥紧紧抓著驼鞍,好奇又紧张地四下张望。阳光照射在岩壁上,呈现出丰富的光影层次,更添几分神秘。
在一处形似臥狮的巨大岩体脚下,她忽然注意到一片岩壁的顏色与周围迥异,呈现出一种暗红色,上面似乎还有人工凿刻的痕跡。
“大爷,您看那是什么?”她指著那片岩壁问道。
努尔大爷眯著眼看了看,摇摇头:“老辈子人留下的东西,谁也说不清是啥,像画又像字。这鬼地方,这种东西多得很,没人认得。”
一股强烈的衝动驱使著|李玥,她徵得同意后,滑下骆驼,小心地走近那片岩壁。
靠近了才看清,那並非顏料涂抹,而是岩石本身富含的矿物色泽,上面刻著的,是一些极其古朴、抽象的图案:螺旋形的圆圈,简笔画般的牲畜,手持弓箭的狩猎者,还有一排排如同天书般的奇异符號。
它们歷经风霜,边缘已经模糊,但那股来自遥远年代的苍劲力量却穿透时光,扑面而来。
李玥伸出手指,轻轻触摸那些冰冷的刻痕,指尖传来的粗糙感,让她仿佛能感受到无数年前,另一双手在此虔诚刻画的温度。
这些符號在诉说什么?是部落的迁徙路线?是祭祀天地的祷文?还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想像?它们像一串串风蚀的密码,沉默地守候著,等待著一个能读懂它们的眼神。
同行的艾山不以为然:“嗨,就是些老古董,说不定是放羊娃閒著没事刻著玩的。”但李玥却无法如此轻易地否定。
她想起海市蜃楼,想起坎儿井的怪声,再看著眼前这些无声的岩画,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这片戈壁,绝非一片空洞的死寂。
它是一座巨大的、露天的歷史博物馆,每一阵风,每一块奇石,每一道刻痕,都可能是一个故事的载体,一个时代的见证。
最终,他们在一条乾涸的河床旁找到了那几只瑟瑟发抖的羊羔。
返程时,夕阳將魔鬼城染成了金红色,那些奇岩怪石在斜照下拖出更加诡譎漫长的影子,风声也愈发悽厉,仿佛千百个灵魂在同时嘆息。
李玥回头望去,暮色中的魔鬼城像一座沉睡的远古巨兽的城池,充满了无尽的诱惑与危险。
这次短暂的探险没有找到预想中的“奇珍异宝”,却让李玥收穫了一种更为珍贵的东西——对脚下这片土地前所未有的敬畏与好奇。
她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一丛在绝壁缝隙中顽强生长的骆驼刺,甚至天空中飞过的鸟群的阵型……在她眼中,都可能蕴含著某种自然或歷史的讯息。
晚上,她沿袭著老习惯给远方的同学们写信,没有过多渲染魔鬼城的恐怖,而是详细描述了那些风蚀岩画带给她的震撼与遐想。
“……小寧、永忠、卫东、刚子,你们能想像吗?就在我们每天劳动、生活的这片戈壁下面,或者就在那些看起来荒凉无比的山丘上,可能就藏著几千年前人类生活的痕跡。
他们也曾在这里放牧、狩猎,对著同样的星空祈祷……我觉得,我不是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是走进了一部非常厚的歷史书里。只是这本书的字跡有些模糊,需要很用心地去读……”
她將自己在岩壁前感受到的那种与远古先民產生微弱连接的奇妙瞬间记录下来,也写下了自己的困惑:这些密码,何时才能被真正解读?这片土地深藏的故事,何时才能被更多人知晓?
信写完了,室外万籟俱寂,只有星河无声流转,李玥觉得,自己对“家乡”的理解似乎又拓宽了一些。故乡,不仅是那个有老槐树和青石巷的鲁南小城,也开始包含了这片接纳了她、並不断向她展示其深不可测的过往与神秘的戈壁滩。
风蚀的密码或许暂时无解,但探寻的过程本身,已让她的生命与这片古老的土地產生了更深层次的联结,如同深扎於地下的红柳根,在沉默中积蓄著力量。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2081/637669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