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24章 两弹一星钱老来信(月底求月票)

第324章 两弹一星钱老来信(月底求月票)

推荐阅读: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半岛:做梦而已,你来真的啊?同时穿越:白嫖的正確打开方式接管地府后,我成了诡异头子疯批师叔她杀疯了,全宗火葬场!逆转权宠悍妻折骨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华娱2001:叫我导演!

    第324章 两弹一星——钱老来信(月底求月票)
    晚上,朱霖和刘一民吃完饭半躺在了沙发上看新闻联播。
    一阵音乐声后赵忠湘的声音准备出现,看了一阵子,刘一民觉得无聊回到了书房。
    “刘老师快来看,快来看,你上新闻联播了!”朱霖的声音在客厅里面响起,又光着脚跑到电视前,将电视的声音放到最大。
    【国家文化部月初组建的作家代表团于近日归国,青年作家、燕京大学副教授刘一民同志荣获美国欧.亨利短篇文学奖一等奖。代表团一行在美国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刘一民同志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爱荷华大学发表演讲,言语之间尽是对祖国深沉的爱意。
    他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我应该回到中国去,他热切地呼吁华人同胞积极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报》对此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改革开放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年轻人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电视里面的镜头是几张在美国的照片,时长总共不到一分钟。
    等刘一民走出来的时候,画面基本上已经放过去了,只听到了声音。
    朱霖遗憾地说道:“刘老师,出来的晚了,在电视上你可是很开心!”
    “放的是什么画面?”刘一民笑着问道。
    “还能是什么?美国人可真不害臊,见个人都亲!”朱霖愤愤不平地说道,手上拿着的梳子,“咔嚓”一声被掰断了。
    刘一民转身想回书房,被朱霖给拉了回来。
    “刘老师,坐下再看会电视!”
    刘一民讪讪一笑:“掰断了梳子可不准掰我了哦!”
    “哎呦喂,您想哪儿去了,给我几个豹子胆也不敢。”朱霖将刘一民拉到了沙发上,用手搂着脖子,占有欲极强。
    “亲的是左边还是右边?”朱霖故意问道。
    “瞧你,还吃美国人的醋啊!”
    “洋醋更酸!”
    电视画面通过信号传到了朱家,传到了麦积大队。
    朱父和朱母也正在家里骂美国人实在是不要脸:“这美国人是想干什么呀?这洋人是想干什么呀?”
    “哎呀,贞贞别多想,看电视要紧,你看一民的眼神,当时也是猝不及防!”朱父安慰道。
    朱母翻了一个白眼,冷哼了一声:“这还用你说!”
    接下来两人继续看了下去,朱父心不在焉,虽然嘴上说的轻松,但还是忍不住瞥几眼报纸。
    原本早已经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麦积大队,刘福庆不可置信地擦了擦眼睛,问旁边的人:“刚才那是一民吧?”
    “叔,就是,今天的《人民报》我看了,照片一模一样!”李兰勇乐呵呵地说道。
    杨秀云忧心忡忡地说道:“霖霖该不会生气吧?”
    “明天写封信,咱们侧面打听打听!”刘福庆说道。
    “叔,美国一个大学给一民十五万美元让他留在美国,一民都没留下!”李兰勇说道。
    “美国鬼子可真够坏的,请一民到美国还不算,还想让老二留在美国!”刘福庆骂道。
    骂完之后又问道:“十五万美国钱是多少钱?”
    “官方汇率算,将近三十万块钱,要是黑市就更贵了!”
    “啥?三十万?能把咱们大队给买了?”不只是刘福庆,其余大队的社员也都吃了一惊。
    “一百万也不能到美国,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一民要去了,那就是汉奸,俺老刘家可是全县有名的革命之家,不出汉奸!”
    第二天,麦积大队的社员正在修路的时候,县里面的车队来到麦积大队,找到了刘福庆,夸他养了个好儿子,又要给他戴红。
    麦积大队的路不好,李兰勇提议,在李兰勇的父亲支持下,社员们开始修路,不仅修大队内的农耕路,也扛着红旗修到公社的路。
    冬天农闲的时候修路,不耽误农业生产。
    县书记杨玉山夸赞不愧是刘一民同志的老家,生产觉悟就是高。虽然包田到户了,但是集体的心没有散,而是努力用双手改变贫穷面貌。
    “老人家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也要说,‘社员团结如一人,致富道路准能成’!”
    杨玉山询问刘福庆修路有没有什么难题,刘福庆趁机讲了几个难题。
    杨玉山当场同意拨一笔钱帮助麦积大队修路,用买修路工具,买骡马。
    等杨玉山走后,李兰勇笑着说道:“真是一人得道,全大队升天,咱麦积大队哪儿受到上级这么重视过!”
    元旦当天,《雷场相思树》正式在《人民文艺》发表。于此同时,刘一民还在接受采访,既然要树立典型,肯定不是报道一次,而是要连续报道。
    《中青报》《光明报》《新华社》还有一些跑得快的地方媒体都围到四合院里面采访。
    刘一民一家回答了五个问题,因为于佳佳是老朋友了,有所偏重,回答了她六个。
    接下来各个报纸分别发表新闻,没来的媒体就转发其它报纸的文章。
    《中青报》的标题是——《青年的梦想不止在外国能实现,在中国也能》;
    《光明报》的标题是——《青年人当以刘一民同志为榜样,树立国家发展信心》;
    《新华社》的标题是——《爱国精神薪火相传,从老一辈科学家到新一代青年作家》;
    《津城日报》的文章是——《爱国之情,远远不是十五万美元可以衡量!》;
    刘一民联系到了《新华社》,告诉他们将自己和老一辈科学家联系在一起很不妥当。
    豫省的报纸也跑到燕京对刘一民做了一个采访,标题直接用“我省走出来的作家刘一民”,充满了家乡自豪感。
    应付采访结束,刘一民以为完了。在《农民日报》工作的刘振云笑着跑了过来,也要给他写文章。
    “一民,这几天可够热闹的,陈大志和李学勤都来电报问我你的事情。”刘振云经过半年工作,成熟了许多,但是身上那股劲儿还没有变。
    也对,一个身怀理想的年轻人才在单位摔打了半年而已。
    不过谈起工作,刘振云也有点苦涩,讲起领导也忍不住骂几句。
    “振云,你跟郭见梅怎么样了?”
    “嗐,就那样呗,小郭也要毕业了,我在《农民日报》工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分到房子,燕京居大不易啊!”
    刘振云掰了掰手指,物价上涨的快,他是个年轻人工资低,养活自己都够呛。
    “有房子的结婚不一定有你们幸福呢,到时候你们两个双职工,结婚了,分房子也快点,单位都是优先解决夫妻住房。也不用担心,还有朋友呢!”刘一民笑呵呵地搂着刘振云的肩膀。
    话并没有说的那么直接,不过刘振云还是感动地说道:“一民,谢谢你了,放心,等有需要了,跑不了你的。不过现在还是让我采访采访你,帮我挣个稿费吧!”
    刘振云话锋一转,就准备工作。
    “你想问什么,各个报纸都问完了!”
    “你还是小瞧了我的职业能力,天下就没有问完的问题,只有没有问的角度。你跟我讲讲,你在旧金山文物的事情。从土里长出来的作家,心系从土里挖出来的文物,你瞧我这个选题咋样?”
    刘振云将自己在笔记本上写的问题,递给了他看了一眼。
    “真有你的!”
    媒体大多都是集中于“十五万美元和领奖”的事情,还真是鲜有人提及文物的事情。
    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聊了两个多小时,刘振云将笔盖上起身说道:“好,今天先到这里,我挣稿费去了。”
    “大志和学勤最近怎么样?”
    刘振云酸溜溜地说道:“大志一张报纸一杯茶,单位一坐一整天。听说他们单位因为他是燕大大学生,都要给他分房子了。羡慕死我了,早知道不在燕京了。住房太紧张,单位挤压的人多,加上老员工从四合院腾退,也得安置,轮到我猴年马月了。
    至于学勤读研究生,也挺好的,中文系说忙也忙,想闲也就那回事儿!”
    “你虽然没房子,但你也忙啊!”
    刘振云:“.”
    “哈哈哈,别心急。大志清闲可不一定有你开心,咱们这代大学生,谁愿意闲下来当个改革开放的旁观者呢!”刘一民拍了拍刘振云的肩膀鼓励道。
    “那是,大志时常觉得没意思,宁愿到县里面当个科员跑来跑去!”
    经过报纸的宣传,刘一民这个典型也彻底的树立了起来,学习刘一民在年轻人中成了一股热潮。
    也有人看到了机会,一些仰慕西方的年轻诗人作家,在暗自揣摩,外国的大学能给刘一民十五万美元,那自己值个几万不过分吧!
    自从新诗人跟刘一民一战之后,加上民间诗刊《今天》等一众杂志被关停,新诗人一蹶不振。除了极个别的例如舒婷等名声较大的外,很多都没了影响力,日子过的并不好。
    心中也藏着对刘一民的怨恨,殊不知刘一民这也是救了他们。要不然在接下来的1983年下半年,他们的日子可不会好过。
    1983年的一月,是属于刘一民的一月,是属于《雷场相思树》的一月。
    《雷场相思树》自从发表以后,销量就一日千里。第一个星期就卖出去了四十万册,报纸和杂志社纷纷转载。
    借着《雷场相思树》的火爆,刘一民在《中青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雷场相思树》的评论文章:
    《真正值得骄傲的年轻人是他们,不是我,我只会动笔杆子和嘴皮子》。
    《人民文艺》的杂志和《中青报》的报纸同时被送到了前线,战壕里的战士们在炮火的间隙,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报纸上面的内容。
    有见过刘一民的战士,正在跟新补充上来的战士讲刘一民。
    “刘一民同志年纪轻轻的,跟你一样,说话和气,口袋里常带着烟,他自己不抽,全是给咱们战士的,他还替我写信嘞!”
    见新补充上来的战士不相信,老兵冲着旁边的战士喊道:“喜子,你给这新兵蛋子讲讲,我有没有诓人?”
    喜子扶了扶有点歪的头盔,笑着道:“刘一民同志跟我们一起拍电影,我们两个待了一两个月,那段时间都是我当的警卫,当然,刘一民同志枪法也很好,我还记得那晚烤羊肉的味道.”
    喜子说着咂吧了两下嘴,吸溜了一下口水。脸上没有几个月前的稚嫩了,左脸多了一道伤疤。
    “等我立功提了干,我给刘一民同志写封信报喜,到时候我也捎带上你!”
    喜子说完后,听到炮弹飞来的声音立马大喊:“防炮!”
    等一阵炮声过后,几个人的笑声重新响起:“白眼狼打穷了,没炮弹喽!”
    1月10号上完课,刘一民走出燕大的时候,燕大南门传达室的老同志喊住了刘一民:“刘教授,有你的几封信!”
    “谢谢您!”刘一民接过一摞信看了起来。
    “不客气,刘教授,在美国干的真棒,没给咱燕大丢脸!”
    “您叫我一民就行!”
    传达室的老同志立马摆了摆手:“那可不行,进了学校,你就是教授!”
    “副的副的!”
    “哎呦喂,谦虚了不是,教授早晚的事儿!”
    刘一民笑眯眯地摆了摆手,离开了燕大。将信摆在桌子上,一一看了起来,其中一封特别的信引起了刘一民的注意。
    信封上写着“国防科工委——钱!”
    刘一民赶紧将信封拆开,信的字迹比较潦草,大量的字是用二简字写的,不过刘一民当即确认了,正是钱老的来信。
    二简字从77年开始推广,86年废除,主要是为了应对教育水平低,从便于汉字推广的角度着想。
    刘一民还是习惯于第一版简体字。
    在信里面,钱老表示通过新华社的同志们听说了刘一民要求他们写新闻,不要将他跟老一辈科学家联系并列联系的事情。
    “一民同志:
    近日跟新华社的同志交流获悉此事,觉得你的建议不妥。文艺战线和科学战线都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科学战线强筋骨,文艺战线强血肉,强思想。
    虽然你还很年轻,但我认为你的思想值得宣传。近日在多个大学和科研所讲课发现,年轻人的思想开始西化.”
    在信末表示对刘一民十分感兴趣,有闲暇时日,可以坐下来一起交流。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2689/639036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