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採购科「巧合」
推荐阅读:最佳良婿秦浩、错嫁随军,禁欲大佬宠妻上瘾、你都重生了,还要吃软饭?、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晦朔光年、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抽出修仙功法,我反手上交国家、朋友妻、政敌驯养指南 1v1 H、听掷(赌博文学、群像、NP)、
何雨柱拿起电话拨通了保卫科电话:『我要举报!最近许大茂总是鬼鬼祟祟的,可能有问题。“
保卫科的行动效率出奇地高。不到十分钟,两名保卫干事就出现在了电影放映室,当著所有人的面,从许大茂的工具柜里,“搜”出了那份被他视若珍宝的假蓝图。
人赃並获。
“我不是!我没有!这是何雨柱陷害我!”许大茂的尖叫声迴荡在走廊里,但没人相信他的辩解。在眾人眼中,他就是一个嫉妒傻柱升官、试图偷窃机密文件来邀功,结果把自己玩进去的跳樑小丑。
许大茂百口莫辩,直接被关进了保卫科的禁闭室。
他被抓的消息,连同那份“绝密蓝图”,以一种半公开的方式,在厂里迅速传开。这一下,彻底坐实了“何雨柱手中有重要东西”的传闻。k2“医生”的势力和李卫国的监控力量,正式从暗中的窥探,转入了明面上的对峙。双方都想知道,对方会对这份“蓝图”採取什么行动。
浑水,已经被搅动起来。但何雨柱知道,这还不够。李卫国这条大鱼,心机深沉,一份假图纸还不足以让他乱了阵脚。他必须主动出击,对他进行第二轮,也是更具攻击性的试探。
他將目光,投向了自己手中的另一项大权——採购。
一个副厂长,尤其是一个从部里空降下来,带著“特殊任务”的副厂长,一定有自己的秘密渠道和项目。而这些项目,只要还在轧钢厂的地盘上,就绕不开后勤供应。
何雨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以“核查成本,为厂里节约开支”为名,调阅了李卫国上任以来,所有经他手签字批准的採购项目档案。特別是那些淹没在海量採购单里,看似不起眼的化学品和特殊耗材。
一本本厚厚的帐目,一串串枯燥的数字。在別人眼里,这是催眠的良药。但在何雨柱的【记忆宫殿】里,这些数据化作了无数发光的代码,在他脑中飞速地排列、组合、筛选、碰撞。
很快,异常点浮现了。
有几种特定的化学品——高氯酸、四氧化二氮、以及一种名为“二甲基苯胺”的催化剂,它们的採购量,在过去一个月里,呈现出一种非正常的、小批量、高频次的特徵。这些东西,远超轧钢厂正常生產所需,甚至有些根本就用不上。
何雨柱的脑中构建出一个模糊的模型。这些化学品组合在一起,指向了一个明確的方向——高能燃料的研发。
李卫国,在利用轧钢厂的资源,进行著他自己的秘密实验!
找到了,你的狐狸尾巴。
他不动声色地將这些资料放回原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釜底抽薪的计划。
几天后,新一批的採购计划送到了何雨柱的桌上。果不其然,那张由李卫国办公室直接下发的特殊申购单里,又出现了“二甲基苯胺”。
何雨柱大笔一挥,在採购单上签了字。但就在他把单子递给採购科办事员的时候,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用他那“傻柱”特有的憨厚语气说道:“哎,小刘,你等会儿。我昨天听广播说,提供二甲基苯胺的那家天津化工厂,最近好像在搞安全检查,可能会断货。这样,你跟供应商说一下,万一原来那种没有,就让他们发一种叫『n-乙基苯胺』的替代品过来。我查过了,名字差不多,分子式也像,都是搞催化的,效果应该一样,別耽误了李厂长的项目。”
办事员哪懂这些,只当是何科长心细,连忙点头应下。
一个字母的差別,n-甲基变成了n-乙基。对於外行来说,这只是个微不足道的笔误。但对於精密的化学实验而言,这却是失之毫釐,谬以千里。
三天后,一个消息通过何雨柱在车间里的“內线”——一个爱八卦的食堂送饭工——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厂子西边那个平时锁著门的“技术革新”三號实验室,昨天晚上发生了事故。据说是一次重要实验进行到关键阶段,突然发生了剧烈的异常反应,伴隨著一声轻微的爆炸,整个反应釜都报废了,珍贵的实验材料也毁於一旦。
当天下午的生產例会上,有人看到李卫国副厂长前所未有地发了火,把技术科的人骂得狗血淋头。但查来查去,所有的实验步骤和操作都完全符合规程。最后,技术科把锅甩给了原材料,说可能是某批次的催化剂纯度有问题。
可採购科拿出的质检报告和入库单,又显示一切合规。最终,这场不大不小的事故,只能被归咎於一次倒霉的“意外”。
何雨柱知道,他的第一次“巧合”,成功了。
李卫国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吃了这个哑巴亏之后,立刻加强了对自己秘密项目所有物资的监管。下一次採购,他甚至亲自指定了供应商和运输车队,並派了自己的心腹全程盯办,不给任何人做手脚的机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管得了採购,管得了入库,难道还能管得了马路上的车軲轆?
又过了几天,一批从外地运来的,李卫国项目急需的精密传感零件,在距离轧钢厂还有五公里的路上,发生了“意外”。
一辆拉著白菜的板车,因为车夫急著回家吃饭,拐弯时没看路,轻轻地刮蹭了一下运输零件的大卡车。
事故极小,连车漆都没掉一块。但问题在於,那个骑板车的老大爷,是个出了名的老犟筋,非说卡车司机压了他的白菜邦子,拉著司机就是不让走,两人在马路中间吵了三个小时,最后闹到了派出所。
等事情解决,卡车开到轧钢厂时,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这被延误的整整三天,正好错过了李卫国与他背后势力约定的一个重要技术节点。据说,因为这批零件未能按时到位,导致整个项目的进度被严重打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李卫国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铁青来形容了。如果说第一次实验室的爆炸,还可以归结为巧合。那么这一次精准到如同手术刀般的运输“意外”,让他彻底明白,这一切绝非偶然。
一个只会顛大勺的厨子,一个只知道傻笑的后勤科长,怎么可能每次的“运气”都这么好?每一次“巧合”,都精准地打在他的七寸上?
李卫国的办公室里,他站在窗前,看著楼下那个正叉著腰、指挥工人卸货的何雨柱,眼神中第一次闪过毫不掩饰的凛冽杀意。
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被他一度认为是“可用蠢货”的傻柱。这个人的偽装太深,运气太好,好到了诡异的程度。
他不再相信任何巧合。
第二天,一张由厂长办公室直接签发的红头文件,贴遍了全厂的公告栏。
“为加强安全生產管理,杜绝事故隱患,经厂委会研究决定,即日起成立『安全生產特別巡查组』,由李卫国副厂长亲自担任组长。”
巡查组下达的第一道指令,清晰而明確:
即日起,对后勤科所有工作环节,包括仓储、採购、运输、食堂管理等,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彻底的审查。重点审查对象——后勤科科长,何雨柱!
明晃晃的刀子,对准了何雨柱的脖子。
保卫科的行动效率出奇地高。不到十分钟,两名保卫干事就出现在了电影放映室,当著所有人的面,从许大茂的工具柜里,“搜”出了那份被他视若珍宝的假蓝图。
人赃並获。
“我不是!我没有!这是何雨柱陷害我!”许大茂的尖叫声迴荡在走廊里,但没人相信他的辩解。在眾人眼中,他就是一个嫉妒傻柱升官、试图偷窃机密文件来邀功,结果把自己玩进去的跳樑小丑。
许大茂百口莫辩,直接被关进了保卫科的禁闭室。
他被抓的消息,连同那份“绝密蓝图”,以一种半公开的方式,在厂里迅速传开。这一下,彻底坐实了“何雨柱手中有重要东西”的传闻。k2“医生”的势力和李卫国的监控力量,正式从暗中的窥探,转入了明面上的对峙。双方都想知道,对方会对这份“蓝图”採取什么行动。
浑水,已经被搅动起来。但何雨柱知道,这还不够。李卫国这条大鱼,心机深沉,一份假图纸还不足以让他乱了阵脚。他必须主动出击,对他进行第二轮,也是更具攻击性的试探。
他將目光,投向了自己手中的另一项大权——採购。
一个副厂长,尤其是一个从部里空降下来,带著“特殊任务”的副厂长,一定有自己的秘密渠道和项目。而这些项目,只要还在轧钢厂的地盘上,就绕不开后勤供应。
何雨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以“核查成本,为厂里节约开支”为名,调阅了李卫国上任以来,所有经他手签字批准的採购项目档案。特別是那些淹没在海量採购单里,看似不起眼的化学品和特殊耗材。
一本本厚厚的帐目,一串串枯燥的数字。在別人眼里,这是催眠的良药。但在何雨柱的【记忆宫殿】里,这些数据化作了无数发光的代码,在他脑中飞速地排列、组合、筛选、碰撞。
很快,异常点浮现了。
有几种特定的化学品——高氯酸、四氧化二氮、以及一种名为“二甲基苯胺”的催化剂,它们的採购量,在过去一个月里,呈现出一种非正常的、小批量、高频次的特徵。这些东西,远超轧钢厂正常生產所需,甚至有些根本就用不上。
何雨柱的脑中构建出一个模糊的模型。这些化学品组合在一起,指向了一个明確的方向——高能燃料的研发。
李卫国,在利用轧钢厂的资源,进行著他自己的秘密实验!
找到了,你的狐狸尾巴。
他不动声色地將这些资料放回原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釜底抽薪的计划。
几天后,新一批的採购计划送到了何雨柱的桌上。果不其然,那张由李卫国办公室直接下发的特殊申购单里,又出现了“二甲基苯胺”。
何雨柱大笔一挥,在採购单上签了字。但就在他把单子递给採购科办事员的时候,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用他那“傻柱”特有的憨厚语气说道:“哎,小刘,你等会儿。我昨天听广播说,提供二甲基苯胺的那家天津化工厂,最近好像在搞安全检查,可能会断货。这样,你跟供应商说一下,万一原来那种没有,就让他们发一种叫『n-乙基苯胺』的替代品过来。我查过了,名字差不多,分子式也像,都是搞催化的,效果应该一样,別耽误了李厂长的项目。”
办事员哪懂这些,只当是何科长心细,连忙点头应下。
一个字母的差別,n-甲基变成了n-乙基。对於外行来说,这只是个微不足道的笔误。但对於精密的化学实验而言,这却是失之毫釐,谬以千里。
三天后,一个消息通过何雨柱在车间里的“內线”——一个爱八卦的食堂送饭工——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厂子西边那个平时锁著门的“技术革新”三號实验室,昨天晚上发生了事故。据说是一次重要实验进行到关键阶段,突然发生了剧烈的异常反应,伴隨著一声轻微的爆炸,整个反应釜都报废了,珍贵的实验材料也毁於一旦。
当天下午的生產例会上,有人看到李卫国副厂长前所未有地发了火,把技术科的人骂得狗血淋头。但查来查去,所有的实验步骤和操作都完全符合规程。最后,技术科把锅甩给了原材料,说可能是某批次的催化剂纯度有问题。
可採购科拿出的质检报告和入库单,又显示一切合规。最终,这场不大不小的事故,只能被归咎於一次倒霉的“意外”。
何雨柱知道,他的第一次“巧合”,成功了。
李卫国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吃了这个哑巴亏之后,立刻加强了对自己秘密项目所有物资的监管。下一次採购,他甚至亲自指定了供应商和运输车队,並派了自己的心腹全程盯办,不给任何人做手脚的机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管得了採购,管得了入库,难道还能管得了马路上的车軲轆?
又过了几天,一批从外地运来的,李卫国项目急需的精密传感零件,在距离轧钢厂还有五公里的路上,发生了“意外”。
一辆拉著白菜的板车,因为车夫急著回家吃饭,拐弯时没看路,轻轻地刮蹭了一下运输零件的大卡车。
事故极小,连车漆都没掉一块。但问题在於,那个骑板车的老大爷,是个出了名的老犟筋,非说卡车司机压了他的白菜邦子,拉著司机就是不让走,两人在马路中间吵了三个小时,最后闹到了派出所。
等事情解决,卡车开到轧钢厂时,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这被延误的整整三天,正好错过了李卫国与他背后势力约定的一个重要技术节点。据说,因为这批零件未能按时到位,导致整个项目的进度被严重打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李卫国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铁青来形容了。如果说第一次实验室的爆炸,还可以归结为巧合。那么这一次精准到如同手术刀般的运输“意外”,让他彻底明白,这一切绝非偶然。
一个只会顛大勺的厨子,一个只知道傻笑的后勤科长,怎么可能每次的“运气”都这么好?每一次“巧合”,都精准地打在他的七寸上?
李卫国的办公室里,他站在窗前,看著楼下那个正叉著腰、指挥工人卸货的何雨柱,眼神中第一次闪过毫不掩饰的凛冽杀意。
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被他一度认为是“可用蠢货”的傻柱。这个人的偽装太深,运气太好,好到了诡异的程度。
他不再相信任何巧合。
第二天,一张由厂长办公室直接签发的红头文件,贴遍了全厂的公告栏。
“为加强安全生產管理,杜绝事故隱患,经厂委会研究决定,即日起成立『安全生產特別巡查组』,由李卫国副厂长亲自担任组长。”
巡查组下达的第一道指令,清晰而明確:
即日起,对后勤科所有工作环节,包括仓储、採购、运输、食堂管理等,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彻底的审查。重点审查对象——后勤科科长,何雨柱!
明晃晃的刀子,对准了何雨柱的脖子。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029/637368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