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 > 第199章 华语科幻,从现在开始

第199章 华语科幻,从现在开始

推荐阅读:最佳良婿秦浩错嫁随军,禁欲大佬宠妻上瘾你都重生了,还要吃软饭?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晦朔光年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抽出修仙功法,我反手上交国家朋友妻政敌驯养指南 1v1 H听掷(赌博文学、群像、NP)

    “我最近还真有个想法……”
    张一谋兴致冲冲说起自己想拍一部融合悬疑、喜剧和武侠元素的电影。
    方元有些头疼地按了按太阳穴。
    果然,张导还是那个张导,没有一丝丝改变。
    《三枪拍案惊奇》这部影片,其实改编自经典黑色电影《血迷宫》。
    简单来说,张一谋想將西方黑色电影本土化,故事背景搬到华夏古代。
    嗯,跟冯裤子的《夜宴》有著异曲同工之妙。
    在方元印象里,《三枪拍案惊奇》很烂。
    烂到不愿回忆的那种地步。
    感觉会污染自己的大脑。
    所以……
    “张导,你有考虑过科幻吗?”方元忽然开口道。
    “科幻?”张一谋愣住了。
    科幻电影在全球或许算得上主流。
    但在老家,压根没人会考虑。
    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市场,而是从业者。
    甚至於,要是换个人说起华语科幻,张一谋绝对会当成笑话。
    你连走都不会,就想著跑了?
    但,提起这事的人是方元。
    张一谋感到很意外:“方导,你怎么想起科幻电影了?”
    在他的印象里,方元和科幻题材向来没什么关联。
    方元涉及最多的,往往是恐怖片、动作片。
    科幻片……
    八竿子打不著吧?
    “科幻是未来。”方元强调道,“这是全世界观眾都能听懂的文化语言,华语电影想要走向世界,科幻题材必不可少。”
    虽说华语古装大片,能够充分体现华夏文化底蕴。
    但科幻同样不差。
    不仅仅有文化底蕴,还能体现未来。
    “可……”张一谋面露为难之色。
    他很清楚,方元是想让他来执导一部华语科幻电影。
    估计在奥运结束之后。
    不过,暂且不说国內有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就算真的做出来一部华语科幻,能在全球市场打贏好莱坞大片吗?
    “投资太多,可能会出现亏损吧……”张一谋试探性问道。
    方元摇摇头:“张导,你想太多了,我没打算直接从大片入手。”
    “?”张一谋有些摸不著头脑。
    科幻片,不就是大片吗?
    方元看出了他的不解,解释道:“我打算製作的华语科幻,来自大刘老师的一部短篇小说,主要讲述罹患绝症的老师在临终之际,要求懵懂的乡村孩子们背下他们不能理解的牛顿力学三定律,而在这现实主义色彩高度饱和的一幕之后,故事忽然跃向了星际战爭……”
    很快,张一谋听得有些入迷。
    他平时也看小说,但看的都是偏向现实主义那种。
    比如《活著》、《妻妾成群》、《万家诉讼》等等……
    而他往往喜欢將自己看过的小说,改编成电影。
    像是《妻妾成群》,就是改编成了《大红灯笼高高掛》,获得威尼斯银狮奖。
    《万家诉讼》改编成《秋菊打官司》,获得威尼斯金狮奖。
    除此之外,张一谋还有很多电影,都是来源於小说改编。
    不过,方元此刻给他讲的这部《乡村教师》,他还真没看过。
    简单论述了一下小说剧情,方元继续道:“《乡村教师》算是软科幻与硬科幻的混合体,不过敘事上还是以软科幻的框架为主,我觉得这个故事的主题很適合由你来操刀。”
    很多人其实不太能理解软科幻和硬科幻的区別。
    其实这两者之间,並无明確界限,也不是黑白分明。
    很多科幻作品,往往都会体现出软硬二象性。
    硬科幻,常常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硬科学”为基础,强调技术细节的合理性和科学逻辑的严密性。
    故事通常围绕科技发明或科学猜想展开,情节推进依赖技术本身。
    软科幻,则是侧重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科技设定常作为背景或隱喻工具,而非故事核心,科学细节可能简化或模糊处理。
    一般来说,软科幻都比较关注人性、伦理或社会问题,比如《沙丘》通过封建星际社会探討权力与生態。
    还有《星球大战》这样的太空歌剧,也属於软科幻。
    甚至《盗梦空间》、《降临》,同样是软科幻。
    但你要说,软科幻中完全没有硬科幻吗?硬科幻中完全没有软科幻吗?
    那是不可能的。
    比如《黑客帝国》,既有赛博朋克技术细节,又探討虚擬与现实哲学。
    科幻的核心其实是,硬科幻“以科为骨”,软科幻“以幻为翼”。
    两者並无高下之分,只是视角不同。
    前者探索科技的可能性,后者反思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乡村教师》的科幻类別,就不能单纯从“硬科幻”和“软科幻”来划分。
    小说中推动情节的核心是牛顿力学三定律。
    还有碳基与硅基文明的星际战爭、奇点炸弹、恆星隔离带等设定,涉及天文学和物理学概念。
    但故事的核心矛盾並非科技本身,而是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与人类文明的脆弱性。
    科学逻辑服务於人文表达,物理定律成为连接两个世界的纽带,而非纯粹的技术展示。
    这种“硬设定、软內核”的敘事策略,大刘运用得十分熟练。
    所以,像某些人的硬科幻、软科幻之爭,真没什么道理。
    科幻科幻,本质是“以幻喻实”。
    当然,纯粹的“硬科幻”也不是没有,但肯定没多少人会喜欢。
    在方元看来,《乡村教师》很合適张一谋。
    而且成本也不高,除了少部分刻画宇宙高级文明的情节,大部分內容都是在一个偏远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以小见大”的敘事结构,堪称精妙。
    微观的乡村教室与宏观的星际战爭形成强烈对比,很適合改编成电影!
    原时空,方元一直都想不通,为什么能把《乡村教师》这么好的故事题材,给弄成《疯狂的外星人》这么一部喜剧片?
    没错,《疯狂的外星人》其实是《乡村教师》改编而来,至少电影字幕上是这么说的。
    但两者之间,完全看不到半点关联。
    《乡村教师》最精髓的內核在电影中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不过现在,《乡村教师》的版权在方元手里。
    同时,他也找到了最合適的导演人选。
    “张导,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有兴趣执导吗?”方元笑著问道。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095/637842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