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我们生活在南京》,于东求计【求
推荐阅读:纷争之心(nph,西幻)、同类、你看,上天都不要我们断、侥幸(骨科)、[秦时+天九]忘机(H)、槐边野记(大肚 孕 甜甜 肉文 )、强宠(军装强制爱)、群鸟沉默时、朋友妻、溶寂之庭(NPH)、
第101章 《我们生活在南京》,于东求计【求订阅!!】
曹忠之所以要选择《我们生活在南京》这部电影,
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这部科幻足够硬,
也并非因为这部电影的叙事剧情,格局宏大,令人感动,而是从实际出发综合考量的,
这部电影的特效场面相对较少,甚至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借助实景拍摄,
这部电影的主要特效,需要火箭返回舱坠毁的盛大烟,还需要核爆情节,以及外星人刀客。
但其实整部电影当中,也就是需要这几个最大的特效投入了。
剩下的比如无线电传输的细微特效,没有任何的技术问题。
而后世末世当中,城市变森林的绿色废土情节,是可以借助实景拍摄实现的。
在森林当中搭建一个简易版的南京城,要比特效省的多。
而且因为《南京》这个名字,还能够大大降低宣发投入,
这对于志在发展国内电影工业的曹忠而言,
何乐而不为?
最重要的,是隐藏在最深处的寓意。
在南京城内收割人命的“刀客”啊,你需要一个采蘑菇的小女孩,亲手为你送上一颗核爆。
那些二鬼子对他的辱骂和污蔑,曹忠看得到。
既然现阶段没办法全部打掉。
那就牵着他们给自己打工!也算是一解心头之恨。
《我们生活在南京》这部电影源于前世起点中文网的一部科幻小说,是《三体》刘慈欣大力推荐的作品,更是科幻星云奖的获奖作品,绝对属于是一部科幻神作!
其后被路阳等人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两线开,展示了一场华夏所主导的文明自救的浪漫史诗!
和当年南京的苦难相对比,这部电影则是用南京这个符号,体现出了一种从小民尊严到大国崛起的真实表征。
这部电影像是《你的名字》和《盗梦空间》的融合作品,
却展示出了华夏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东西。
故事源于高三学生白杨继承了父亲一辈对于无线电的喜爱,在搜索无线电频率的时候偶然联系到了来自二十年后的半夏。
白杨处在现实世界,而半夏却来自末日废土,废土中只剩下了她独自一人。
看起来像是一个俗套的少年少女爱情故事,实际却远非如此。
从一开始的交流误解,到相识相知,最后去研究半夏是否真的来自未来。
作品提出了一个最为惊艳的设定,时空胶囊,牵涉到了一个科学设定,时光慢递,
时光慢递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确定信息原则。发件方必须明确知晓快件的时空坐标,包括精确的时间节点和空间位置。
2.双盲或多盲操作原则。运送过程中的参与者不得掌握全部信息,需要将任务拆解给不同执行者。
3.削弱目的性原则。通过增加随机性和降低信息关联度来规避因果律干扰。
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个东西扔在那里,就可以到未来去了。
看起来这件事情很简单,但是怎么能保证,二十年后这个东西还在这里,甚至埋起来之后怎么确定别人不会挖出来,或者自己不可能挖出来,以及二十年后怎么被接收方收到,都是问题。
经历过几次失败之后,白杨终于在高考之前研究成功了方法,放入了氚管和证明身份的东西来验证,
氚管类似于荧光棒,半衰期为12.43年,发光亮度随时间递减,
于是,白杨确认了女主是二十年后的人。
确认之后,白杨告诉了父亲。
父亲找了他们当年的无线电兴趣铁三角三人组,了解了相关事件后,上报并惊动了相关部门。
经过层层上报和审批,国家机器的下场,华夏的集体英雄主义叙事逐渐开来,
为了全人类的未来,逆转未来拯救世界指挥部,在白杨家中成立,
运用国家机器的力量,发射一颗火箭,让火箭飞往4亿公里之外的火星,然后在二十年后返回地球,在nj市上空,轰轰烈烈的坠毁,从而发射了一颗更大规模的时空胶囊。
这场坠毁的目的,就是给半夏展示一场跨越二十年的烟,半夏果然看到了这场坠毁时的烟,这一刻,是理性和感性的彻底交融。
国家机器也验证了半夏确实生活在了二十年后的南京,
但因为末日发生时候,半夏不知道灾难的发生细节,因为她当时还是个婴儿。她只知道有一种外星刀客——名为大眼珠子,收割了所有人类。
只剩下她一人!
所以国家开始联合全球进行了多种计划,人类开始了历史上最后一次抵抗战役。
第一个,刺猬计划,在近地轨道上布设核武器雷区,用一万两千个核弹,把地球包裹起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对抗外星人的降临,
第二个,人间大炮计划,以进攻为核心,在地球上建设6400座超级激光器,可以毁灭30万公里以外的一切物体,
有的团队正在制造有史以来最强的天文望远镜vvvlbi,来观测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探测可能的敌人。
白杨他们的指挥部,则是最后的希望,他们的计划是建设两个秘密基地,
这两个秘密基地,通过监听网络,无线电等信息的方式,记录这20年内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信息。包括末日为何到来。
再让20年后的半夏进入基地,将这些信息用无线电的方式送回来,使人类可以分析黑月降临的原因和末日灾难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最后铁三角当中的赵博文,却发现了不对劲,大眼珠子对视这一点有蹊跷,和专家讨论,最后发现吸引这群末日刀客的,是摄像机,是注视,而非半夏。
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这是铁律,也就是说。真正吸引外星人进攻地球的,恰恰是要拯救地球的他们。
但战争开始了,现实世界的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半夏能送回信息,在等待着那些信息穿过漫长的时间,跨越遥远的距离,而后打败末日。
为此,他们开启了邱小姐计划,邱小姐是胖子,也是小男孩,目的是位于南京的刀客。
一场核爆发生了。
但打掉了一个,却来了一大群。
最后半夏为了传送回基地内的数据,
她在即将倾覆的世界里亡命的狂奔,世界就在她的身后坍塌……
只为了在一切破碎之前,让白杨拿到他想要的东西,未来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人,要用两条腿快过两个世界毁灭的速度,抢救她唯一听到的声音,抢救这段时间内她所拥有的一切。
而刀客还是来了,为了争夺唯一的那点时间,
半夏为了吸引刀客的注意,出去独自吸引刀客,哪怕是多争取一分钟,如同《哪吒2》里的申公豹那样……
她孤身一人,为了全世界的七十亿人……勇敢的挡在了那群刀客的身前。
而传回来的数据中,有刀客到来地球之前发送的警告声。
至此,故事剧终。
这部电影,曹忠认为是现阶段的中国电影特效工业能做到的事情
前世的时候,其实曹忠研究过,其实中国一直以来,都不缺少特效公司,也不缺少特效人才,
国内不但香港有先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还有万宽、kinomotive,以及一家专门做动画电影的意马等等,
香港的这几家,不但做过《风云》,《蜀山传》,《功夫》,意马更是做过《忍者神龟》,《铁臂阿童木》,
还有内地的水晶石公司,奥运会上的大脚丫,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沿着bj的中轴线,从天安门广场一步步“走”到鸟巢体育场上空,就是这家公司利用数字特效做出来的。
创造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奥运会开幕式。
但是华语电影,为什么从没有让人感觉到特别惊艳过呢?
因为华语缺少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供绝佳创意、监督创意实施并为最终质量负责的高端人才,也就是编剧和导演。
甚至可笑的是,过两年就连印度都能制作出一部名为《宝莱坞机器人之恋》特效大片,全球豪取1.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
把他们印度的咖喱味和歌舞传遍了全世界,虽然剧情有点傻逼,但是谁也无法说这是一部大烂片。
而且很多特效都是用中国特效公司制作的。
而中国真正的特效科幻大片序列中,到了十年后,还能出现《上海堡垒》这种奇葩。
曹忠想一想都觉得头疼。
这帮人从没有人把心思用到过电影上。
但没关系,我曹忠来了,华夏的观众有福了,你们这群导演的噩梦也就有了。
……
把韩三品送走之后,曹忠回来和申奥和徐正聊《我的失格女儿》。
却发现于东去而复返。
他讪讪的跑到曹忠身边:“兄弟救我!”
“于总不是走了吗?”曹忠好奇。
“走半路上,发现把正事儿忘了。”
于东表情悲苦,“刚才就回来了,见到韩董一直在,就没过来,韩董走了,我这才抓紧过来。”
“于总这是?”
“在《南京照相馆》的宣发上,曹导给了我很多启发,现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马上公映,曹导能不能帮我研究研究怎么宣发?
兄弟,我太苦了!你倒是一杆子打翻了威尼斯,关键我在船上啊!”
曹忠听出来,这是拿话在点他呢。
“于总在怪我?”
“那不敢,就是苦。”于东道,“曹导能不能帮我想想招儿?”
“于总,不是我说你,你想法最开始就错了。”曹忠道,“《太阳照常升起》属于什么电影?”
“文艺片啊。”
“文艺片你敢喊出来亿元票房的口号?”曹忠笑了笑,“哪部电影达到过?”
“这不是,相信江文导演的实力嘛。”
“什么实力?当初宁靖甩俩大牛奶的实力?”曹忠道,“我拉过片的,那部戏在94年上映,人们很压抑,这么一整,很刺激,大家都爱看。”
于东脸涨的通红。
“这部戏不是也有艺术嘛,就是被删减了。”
“那就没救了,”曹忠道,“市场都还没稳定下来,去年一年票房才26.2亿,想赚钱还搞文艺就是自讨苦吃。”
“你过来,”于东有点急眼了,指着曹忠想发怒,但硬了一下又立马软了。
“算哥求你!”
“我给你支个招,但是不保证管用。”
曹忠其实前世看过《太阳》这部电影,品质他感觉还是很高的,主要是也不涉及什么丑化之类的事情,反倒隐晦的表达了一些夸赞。
“谢谢曹导。”于东巴不得这样。
“要精准定位宣传,精细化,针对性的在影迷群体,艺术影院和高知人群当中进行推广。
还要强化解读和影评人进行引导,深度解读,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影片叙事和主题,减少观影门槛。
试试能不能要要密钥吧,长线口碑来发酵。”
于东眉头皱的很紧,这些内容他思考了下,能理解,但觉得效果可能确实不够好。
“还有别的一个招。”
曹忠想到了什么,道,
“把我当成高知人群艺术系靶子,攻击我,说我不把艺术当回事儿,
你带领博纳来领头,让大家对我进行攻击,顺带帮我透露出我的第二部新电影,依旧和南京有关,疑似苦难题材,向我开炮,让我的那群反对者,给你赚票房。
他们都是爱艺术的,是你这部电影的核心受众。
指不定能给博纳加不老少。”
于东霎时间抬头,整个人都惊了!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瞧瞧!瞧瞧!什么叫格局啊!
他本来想打李安,但是韩三品不让,说容易被封。
但是打曹忠,就没压力了!
曹忠比李安的热度要爆炸的多了!
这就是纯粹的舍己为人。
而且还由他博纳发动攻势,将曹忠的第二部电影和南京有关!
瞬间这节奏彻底拉满了!
于东都快哭了。
他决定了,以后曹忠的爸爸,就是他爸,他给一样孝敬。
“这能行?”于东有点震惊。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呗。”曹忠道,“你想想看,那些爱艺术的,能让《太阳》票房太低了?丢不丢人?”
“曹导这是图点什么?”
于东诧异。
“图他们现在不敢攻击我,支持我的粉丝,没事儿干了,老觉得自己一直在赢,这么下去,战斗力会退化的。而且我的支持者现在好多都是跟风群众,不够铁杆。
王安和队长被打跑了,那帮人现在难受,亟需一个精神领袖,江文恰巧合适。博纳作为江文新作发行方,这个舆论很容易炒作起来,那帮骂我的人,应该能有人钱支持你的。
到时候,你赚票房,我收铁杆粉丝,我还能发现敌人,一举三得,一石三鸟。”
曹忠道:“我允许你向我开炮两个月,最好成为这群人的精神领袖,把这些人给我调出来,记录首恶之徒,而后博纳直接掉头,向我滑跪。剩下的事情,交给我就好了。”
于东人都惊呆了,真没想到舆论还能这么玩儿,登时立正了,
“保证做到!”
“曹导的心意,我懂了,无论票房如何,这最后发行费的分润,有曹导一成。”于东临走之前开口道,“我也不是不懂事儿的人。”
“于总不必,我说了,我对钱没有兴趣。”
“这怎么行?”于东很兴奋,
“曹导要务必收下,今天我又跟着曹导学了一招,但不能让曹导白白挨骂,这笔钱就当是我给曹导奉上的补偿金了,想必拿着这群反对者的钱给曹导,曹导能心情舒畅一点。”
话说到这份上,曹忠不得不点了点头。
这帮人的钱,曹忠拿了一点都不理亏。
遛狗之前,先搞笔钱,也是不错的。
“那就,谢谢于总了。”
“诶……不不不!是我得谢谢曹导!”
于东回头去拿红酒,来劲儿了,
“我得给曹导敬上三杯!对了,兄弟,要不咱俩拜个把子吧。”
“不至于不至于。”
曹忠道,“这是我该做的。”
于东三杯酒下去,眼泪都下来了,“不说了,曹导,感激的话都在心里,这时候,只有你在帮我,劳心劳力,
不但带我上车,还要为我挨骂,
要不是这里人多,哥都给你跪下了。”
于东感动哭了,“以后不管发生什么,兄弟一句话,于东肯定跟上。”
(本章完)
曹忠之所以要选择《我们生活在南京》这部电影,
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这部科幻足够硬,
也并非因为这部电影的叙事剧情,格局宏大,令人感动,而是从实际出发综合考量的,
这部电影的特效场面相对较少,甚至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借助实景拍摄,
这部电影的主要特效,需要火箭返回舱坠毁的盛大烟,还需要核爆情节,以及外星人刀客。
但其实整部电影当中,也就是需要这几个最大的特效投入了。
剩下的比如无线电传输的细微特效,没有任何的技术问题。
而后世末世当中,城市变森林的绿色废土情节,是可以借助实景拍摄实现的。
在森林当中搭建一个简易版的南京城,要比特效省的多。
而且因为《南京》这个名字,还能够大大降低宣发投入,
这对于志在发展国内电影工业的曹忠而言,
何乐而不为?
最重要的,是隐藏在最深处的寓意。
在南京城内收割人命的“刀客”啊,你需要一个采蘑菇的小女孩,亲手为你送上一颗核爆。
那些二鬼子对他的辱骂和污蔑,曹忠看得到。
既然现阶段没办法全部打掉。
那就牵着他们给自己打工!也算是一解心头之恨。
《我们生活在南京》这部电影源于前世起点中文网的一部科幻小说,是《三体》刘慈欣大力推荐的作品,更是科幻星云奖的获奖作品,绝对属于是一部科幻神作!
其后被路阳等人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两线开,展示了一场华夏所主导的文明自救的浪漫史诗!
和当年南京的苦难相对比,这部电影则是用南京这个符号,体现出了一种从小民尊严到大国崛起的真实表征。
这部电影像是《你的名字》和《盗梦空间》的融合作品,
却展示出了华夏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东西。
故事源于高三学生白杨继承了父亲一辈对于无线电的喜爱,在搜索无线电频率的时候偶然联系到了来自二十年后的半夏。
白杨处在现实世界,而半夏却来自末日废土,废土中只剩下了她独自一人。
看起来像是一个俗套的少年少女爱情故事,实际却远非如此。
从一开始的交流误解,到相识相知,最后去研究半夏是否真的来自未来。
作品提出了一个最为惊艳的设定,时空胶囊,牵涉到了一个科学设定,时光慢递,
时光慢递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确定信息原则。发件方必须明确知晓快件的时空坐标,包括精确的时间节点和空间位置。
2.双盲或多盲操作原则。运送过程中的参与者不得掌握全部信息,需要将任务拆解给不同执行者。
3.削弱目的性原则。通过增加随机性和降低信息关联度来规避因果律干扰。
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个东西扔在那里,就可以到未来去了。
看起来这件事情很简单,但是怎么能保证,二十年后这个东西还在这里,甚至埋起来之后怎么确定别人不会挖出来,或者自己不可能挖出来,以及二十年后怎么被接收方收到,都是问题。
经历过几次失败之后,白杨终于在高考之前研究成功了方法,放入了氚管和证明身份的东西来验证,
氚管类似于荧光棒,半衰期为12.43年,发光亮度随时间递减,
于是,白杨确认了女主是二十年后的人。
确认之后,白杨告诉了父亲。
父亲找了他们当年的无线电兴趣铁三角三人组,了解了相关事件后,上报并惊动了相关部门。
经过层层上报和审批,国家机器的下场,华夏的集体英雄主义叙事逐渐开来,
为了全人类的未来,逆转未来拯救世界指挥部,在白杨家中成立,
运用国家机器的力量,发射一颗火箭,让火箭飞往4亿公里之外的火星,然后在二十年后返回地球,在nj市上空,轰轰烈烈的坠毁,从而发射了一颗更大规模的时空胶囊。
这场坠毁的目的,就是给半夏展示一场跨越二十年的烟,半夏果然看到了这场坠毁时的烟,这一刻,是理性和感性的彻底交融。
国家机器也验证了半夏确实生活在了二十年后的南京,
但因为末日发生时候,半夏不知道灾难的发生细节,因为她当时还是个婴儿。她只知道有一种外星刀客——名为大眼珠子,收割了所有人类。
只剩下她一人!
所以国家开始联合全球进行了多种计划,人类开始了历史上最后一次抵抗战役。
第一个,刺猬计划,在近地轨道上布设核武器雷区,用一万两千个核弹,把地球包裹起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对抗外星人的降临,
第二个,人间大炮计划,以进攻为核心,在地球上建设6400座超级激光器,可以毁灭30万公里以外的一切物体,
有的团队正在制造有史以来最强的天文望远镜vvvlbi,来观测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探测可能的敌人。
白杨他们的指挥部,则是最后的希望,他们的计划是建设两个秘密基地,
这两个秘密基地,通过监听网络,无线电等信息的方式,记录这20年内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信息。包括末日为何到来。
再让20年后的半夏进入基地,将这些信息用无线电的方式送回来,使人类可以分析黑月降临的原因和末日灾难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最后铁三角当中的赵博文,却发现了不对劲,大眼珠子对视这一点有蹊跷,和专家讨论,最后发现吸引这群末日刀客的,是摄像机,是注视,而非半夏。
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这是铁律,也就是说。真正吸引外星人进攻地球的,恰恰是要拯救地球的他们。
但战争开始了,现实世界的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半夏能送回信息,在等待着那些信息穿过漫长的时间,跨越遥远的距离,而后打败末日。
为此,他们开启了邱小姐计划,邱小姐是胖子,也是小男孩,目的是位于南京的刀客。
一场核爆发生了。
但打掉了一个,却来了一大群。
最后半夏为了传送回基地内的数据,
她在即将倾覆的世界里亡命的狂奔,世界就在她的身后坍塌……
只为了在一切破碎之前,让白杨拿到他想要的东西,未来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人,要用两条腿快过两个世界毁灭的速度,抢救她唯一听到的声音,抢救这段时间内她所拥有的一切。
而刀客还是来了,为了争夺唯一的那点时间,
半夏为了吸引刀客的注意,出去独自吸引刀客,哪怕是多争取一分钟,如同《哪吒2》里的申公豹那样……
她孤身一人,为了全世界的七十亿人……勇敢的挡在了那群刀客的身前。
而传回来的数据中,有刀客到来地球之前发送的警告声。
至此,故事剧终。
这部电影,曹忠认为是现阶段的中国电影特效工业能做到的事情
前世的时候,其实曹忠研究过,其实中国一直以来,都不缺少特效公司,也不缺少特效人才,
国内不但香港有先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还有万宽、kinomotive,以及一家专门做动画电影的意马等等,
香港的这几家,不但做过《风云》,《蜀山传》,《功夫》,意马更是做过《忍者神龟》,《铁臂阿童木》,
还有内地的水晶石公司,奥运会上的大脚丫,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沿着bj的中轴线,从天安门广场一步步“走”到鸟巢体育场上空,就是这家公司利用数字特效做出来的。
创造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奥运会开幕式。
但是华语电影,为什么从没有让人感觉到特别惊艳过呢?
因为华语缺少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供绝佳创意、监督创意实施并为最终质量负责的高端人才,也就是编剧和导演。
甚至可笑的是,过两年就连印度都能制作出一部名为《宝莱坞机器人之恋》特效大片,全球豪取1.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
把他们印度的咖喱味和歌舞传遍了全世界,虽然剧情有点傻逼,但是谁也无法说这是一部大烂片。
而且很多特效都是用中国特效公司制作的。
而中国真正的特效科幻大片序列中,到了十年后,还能出现《上海堡垒》这种奇葩。
曹忠想一想都觉得头疼。
这帮人从没有人把心思用到过电影上。
但没关系,我曹忠来了,华夏的观众有福了,你们这群导演的噩梦也就有了。
……
把韩三品送走之后,曹忠回来和申奥和徐正聊《我的失格女儿》。
却发现于东去而复返。
他讪讪的跑到曹忠身边:“兄弟救我!”
“于总不是走了吗?”曹忠好奇。
“走半路上,发现把正事儿忘了。”
于东表情悲苦,“刚才就回来了,见到韩董一直在,就没过来,韩董走了,我这才抓紧过来。”
“于总这是?”
“在《南京照相馆》的宣发上,曹导给了我很多启发,现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马上公映,曹导能不能帮我研究研究怎么宣发?
兄弟,我太苦了!你倒是一杆子打翻了威尼斯,关键我在船上啊!”
曹忠听出来,这是拿话在点他呢。
“于总在怪我?”
“那不敢,就是苦。”于东道,“曹导能不能帮我想想招儿?”
“于总,不是我说你,你想法最开始就错了。”曹忠道,“《太阳照常升起》属于什么电影?”
“文艺片啊。”
“文艺片你敢喊出来亿元票房的口号?”曹忠笑了笑,“哪部电影达到过?”
“这不是,相信江文导演的实力嘛。”
“什么实力?当初宁靖甩俩大牛奶的实力?”曹忠道,“我拉过片的,那部戏在94年上映,人们很压抑,这么一整,很刺激,大家都爱看。”
于东脸涨的通红。
“这部戏不是也有艺术嘛,就是被删减了。”
“那就没救了,”曹忠道,“市场都还没稳定下来,去年一年票房才26.2亿,想赚钱还搞文艺就是自讨苦吃。”
“你过来,”于东有点急眼了,指着曹忠想发怒,但硬了一下又立马软了。
“算哥求你!”
“我给你支个招,但是不保证管用。”
曹忠其实前世看过《太阳》这部电影,品质他感觉还是很高的,主要是也不涉及什么丑化之类的事情,反倒隐晦的表达了一些夸赞。
“谢谢曹导。”于东巴不得这样。
“要精准定位宣传,精细化,针对性的在影迷群体,艺术影院和高知人群当中进行推广。
还要强化解读和影评人进行引导,深度解读,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影片叙事和主题,减少观影门槛。
试试能不能要要密钥吧,长线口碑来发酵。”
于东眉头皱的很紧,这些内容他思考了下,能理解,但觉得效果可能确实不够好。
“还有别的一个招。”
曹忠想到了什么,道,
“把我当成高知人群艺术系靶子,攻击我,说我不把艺术当回事儿,
你带领博纳来领头,让大家对我进行攻击,顺带帮我透露出我的第二部新电影,依旧和南京有关,疑似苦难题材,向我开炮,让我的那群反对者,给你赚票房。
他们都是爱艺术的,是你这部电影的核心受众。
指不定能给博纳加不老少。”
于东霎时间抬头,整个人都惊了!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瞧瞧!瞧瞧!什么叫格局啊!
他本来想打李安,但是韩三品不让,说容易被封。
但是打曹忠,就没压力了!
曹忠比李安的热度要爆炸的多了!
这就是纯粹的舍己为人。
而且还由他博纳发动攻势,将曹忠的第二部电影和南京有关!
瞬间这节奏彻底拉满了!
于东都快哭了。
他决定了,以后曹忠的爸爸,就是他爸,他给一样孝敬。
“这能行?”于东有点震惊。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呗。”曹忠道,“你想想看,那些爱艺术的,能让《太阳》票房太低了?丢不丢人?”
“曹导这是图点什么?”
于东诧异。
“图他们现在不敢攻击我,支持我的粉丝,没事儿干了,老觉得自己一直在赢,这么下去,战斗力会退化的。而且我的支持者现在好多都是跟风群众,不够铁杆。
王安和队长被打跑了,那帮人现在难受,亟需一个精神领袖,江文恰巧合适。博纳作为江文新作发行方,这个舆论很容易炒作起来,那帮骂我的人,应该能有人钱支持你的。
到时候,你赚票房,我收铁杆粉丝,我还能发现敌人,一举三得,一石三鸟。”
曹忠道:“我允许你向我开炮两个月,最好成为这群人的精神领袖,把这些人给我调出来,记录首恶之徒,而后博纳直接掉头,向我滑跪。剩下的事情,交给我就好了。”
于东人都惊呆了,真没想到舆论还能这么玩儿,登时立正了,
“保证做到!”
“曹导的心意,我懂了,无论票房如何,这最后发行费的分润,有曹导一成。”于东临走之前开口道,“我也不是不懂事儿的人。”
“于总不必,我说了,我对钱没有兴趣。”
“这怎么行?”于东很兴奋,
“曹导要务必收下,今天我又跟着曹导学了一招,但不能让曹导白白挨骂,这笔钱就当是我给曹导奉上的补偿金了,想必拿着这群反对者的钱给曹导,曹导能心情舒畅一点。”
话说到这份上,曹忠不得不点了点头。
这帮人的钱,曹忠拿了一点都不理亏。
遛狗之前,先搞笔钱,也是不错的。
“那就,谢谢于总了。”
“诶……不不不!是我得谢谢曹导!”
于东回头去拿红酒,来劲儿了,
“我得给曹导敬上三杯!对了,兄弟,要不咱俩拜个把子吧。”
“不至于不至于。”
曹忠道,“这是我该做的。”
于东三杯酒下去,眼泪都下来了,“不说了,曹导,感激的话都在心里,这时候,只有你在帮我,劳心劳力,
不但带我上车,还要为我挨骂,
要不是这里人多,哥都给你跪下了。”
于东感动哭了,“以后不管发生什么,兄弟一句话,于东肯定跟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278/638227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