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英国,妥协,前所未有的外交胜利!
推荐阅读:美漫:蝙蝠侠能有什么坏心思?、我的系统狂霸又酷炫!、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一升气能跑多远?我一生气不跑了、无敌,无敌,这个道士强了亿点、快穿成反派大佬的女儿后我躺贏了、高武纪元:开局悟性增幅十万倍、LOL:什么叫折磨流选手啊!、人在截教,瘟神吕岳、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
布拉德利放下笔。
看着眼前这位似乎在一瞬间,就从一个暴躁的军事将领,蜕变成了一个纵横捭阖的政治家的史迪威。
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
“将军。”
布拉德利由衷地说道:“这已经不仅仅是军事命令了。”
“当然不是。”
史迪威重新拿起一根雪茄,缓缓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的烟雾,仿佛将他所有的怒火,都一并吐尽:“这是政治,布拉德利。是纯粹的、冷酷的硬实力政治,还好我们的国家拥有绝对的实力,去办吧。”
布拉德利身姿一挺:“是,将军!”
——
英属印度,新德里,东南亚盟军最高指挥部。
气氛,比英帕尔前线那干燥的空气,还要压抑百倍。
最高指挥官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元帅,正静静地听着电话听筒里,传来的、亚历山大那夹杂着喘息和咒骂的咆哮。
“……耻辱!这是彻头彻尾的耻辱!韦维尔元帅!美国人,他们竟然敢偏袒一群黄皮猴子!他们竟然敢命令大英帝国的军队后撤!史迪威那个该死的、傲慢的美国佬,他把自己当成谁了?远东的皇帝吗?!”
韦维尔耐心地,听完了亚历山大所有的无能狂怒,直到对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嘶哑,才缓缓地,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色采的语调,开口说道:“哈罗德,你发泄完了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
“如果你发泄完了,”韦维尔的声音,如同手术刀般冰冷,“那就请你,立即、无条件地,执行史迪威将军的命令。”
“什么!”
亚历山大难以置信地叫道:“元帅!您要我向那群中国人,和那个美国佬屈服?!”
“这不是屈服,哈罗德。”韦维尔的语气,依旧平静得可怕:“这是命令。是你,用你那愚蠢的、自以为是的‘战略试探’,所换来的命令。”
他没有再给亚历山大任何辩驳的机会,直接挂断了电话。
韦维尔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他看着桌上那份同样来自史迪威的、措辞强硬的电报,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无奈与苦涩。
亚历山大的那点小心思,他又何尝不清楚?
不就是想捏一捏中国人的软柿子,试探一下对方的底线,好为帝国重返缅甸,捞取一点政治资本吗?
可他错得离谱!
错在他把一群刚刚在血火中战胜了日本甲种师团的虎狼指挥官,当成了软柿子。
邱清泉是什么人?
在英国看来,这是个成名于昆仑关大战的狠人!
是民国为数不多的装甲部队指挥官,悍将,中央军嫡系将领,还是个德国陆军军官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韦维尔拿起另一份刚刚汇总的战损报告。
上面的数字,像一根根钢针,扎得他眼睛生疼。
短短六个小时的冲突,英印军伤亡近三千人!
而对面的中国军队,根据战报初步估算,伤亡人数勉强只有五六百人!
这其中,绝大多数的战果。
还是在亚历山大恼羞成怒后,下令皇家空军的几架“喷火”战斗机强行升空扫射才取得的!
ps:喷火按理说应该是最先部署在澳大利亚三个中队,也就是次年3月才开始使用,小说中略有差异。
在地面战斗之中,他们几乎是被对方按在地上打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更让他感到心惊的是。
根据情报,与他们交火的,仅仅是中国远征军-定南军序列下的一个军团!
其主体,甚至还是一支刚刚完成整编的新训部队!
虽然装备的是全美械装备,可这战斗力简直强的离谱。
连这样的部队。
能把他们引以为傲的英印军之中的王牌部队打成这副德行!
韦维尔的脑海中。
不由得浮现出此前他们在缅甸战场上,那场堪称帝国之耻的大溃败。
事实,已经血淋淋地摆在了面前。
作为盟友的中国人,之所以死死地守住滇缅公路,不让英印军踏入缅甸半步。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们,从骨子里,一丁点也不相信英国军队的战斗力!
他们怕了!
怕这群猪一样的队友,再把他们坑死一次!
想到这里,韦维尔对于重返缅甸这件事,再也生不出任何一丝一毫的想法。
他拿起笔,开始亲自草拟一封发往伦敦的绝密电报。
他必须,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将亚历山大那愚蠢的错误,以及美国方面那强硬到近乎蛮横的态度,原原本本地,向首相和战争内阁进行说明。
……
伦敦,唐宁街十号。
这里紧急召开的战时内阁会议。
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叼着他那标志性的雪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的面前,摆放着两份电报。
一份,是韦维尔从新德里发来的“说明”。
另一份,则是史迪威以盟军总司令部名义发来的。
这是一份近乎最后通牒的“通报”。
“先生们。”
丘吉尔缓缓地吐出一口浓重的烟雾,那双总是闪烁着智慧与坚毅的眼睛里,此刻却充满了深深的疲惫:“我们在远东的‘朋友’,给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推了推眼镜,用他那特有的、带着一丝贵族式优雅的腔调说道:“首相先生,美国人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
他们在这件事上,完全站在了中国人那一边。
史迪威总参谋长的通报,与其说是通报,不如说是一份最终判决。”
“判决?”
陆军大臣詹姆斯·格里格爵士,发出一声不满的冷哼:“一群暴发户,也敢审判大英帝国的将军?”
“亚历山大的做法,或许有些鲁莽,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帝国在远东的利益!”
“利益?爵士先生!”
艾登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我们现在在远东最大的利益,就是依靠美国人的援助,和中国人的陆军,尽快打败日本人!
而不是为了那点可怜的、早已过时的殖民地尊严,去和我们最重要的两个盟友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格里格爵士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向黄皮猴子道歉?”
“不是道歉,是妥协。”
艾登的语气,冷静而残酷:“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虽然地中海局势稍显缓和,这让我们可以投入部分力量进入南太平洋,可我们的补给线,掌握在美国人手里。
这场战争能不能继续打下去,就要看美国人在欧洲的投入到底大不大。
我们在东南亚的未来,也寄托在中国人的刺刀上。
很遗憾,绅士们,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仅仅只能够继续抽调我们那本就捉襟见肘的空军部队去支援澳大利亚,而不是将他们投入到和中国人的冲突上。”
会议室内,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诸位,我们面对的是一头已经苏醒的猛虎,他们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指挥官,最英雄的士兵,和他们作对,会让我们后悔终生的!”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大英帝国最顶尖的政治精英。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艾登说的,是血淋淋的现实。
从英国人的视角来看。
即便民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政府效率腐败低下,工业能力很差、农业很难做到自给自足。
但国民骨子里面的尚武精神已经被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激发了七七八八。
丘吉尔将那根雪茄,重重地按进烟灰缸里,心中的烦躁却丝毫未减。他示意机要秘书,接通了通往白宫的加密跨洋电话。
听着听筒里那熟悉的、跨越大西洋的电波声,丘吉尔整理了一下思绪,当罗斯福那略带疲惫的声音传来时,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一个抱怨的老朋友。
“关于缅甸边境的事情,我想我必须表达我的关切。您的那位史迪威将军,处理问题的方式,恕我直言,过于粗暴了。
我们承认亚历山大将军的行为有待商榷,但作为盟友,我们没有感受到应有的尊重。”
电话那头,罗斯福的声音,却不像他预想的那样温和,反而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生硬:“温斯顿,十分抱歉,我们所有人完全相信乔·史迪威的能力。
您也清楚,事实证明,在他的协调下,中国远征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我们正准备在太平洋,展开更大规模的反攻,一切都在步入正轨。”
罗斯福的语气似乎变得更加生硬:“我们不希望我们的英国盟友在如此关键的时候做出任何不理智的决定,您应该约束您的部下,以当下的战争为重。”
“我明白美国方面的态度了,我会尽快做出决策。”
“再见。”
电话被挂断了。
丘吉尔握着冰冷的听筒,久久没有放下。
他从罗斯福那不容置疑的、甚至有些不耐烦的态度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同。
这种态度远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丘吉尔低声下气找美国人借驱逐舰和航母。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清晰地浮现。
美国人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他们所谓的“先亚后欧”,不是政治辞令!
那源源不断的、成体系的援助物资,正有计划地输入中国。
足以证明,他们对亚洲战场的投入,远超自己的想象!
丘吉尔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唐宁街的浓雾,看到了那个即将到来的战后世界。
随着美国人的加入战争,局势已经颇为明朗。
战后的苏联毫无疑问将成为陆地上的巨无霸。
而美国,将凭借其恐怖的工业实力和海军,成为海洋的绝对统治者。
至于大英帝国呢?
定位极其尴尬。
一旦失去了印度、缅甸这些殖民地体系的供养,他们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皇家空军,将不可避免地沦为世界二流!
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将彻底熄灭!
这个念头,让他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
他为了英国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汗水、眼泪、热血、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之前的至暗时刻,这位倔强的英国男人都没有向对手和敌人妥协。
他甚至秉持着如果英国的历史会被希特勒所终结,那也是抵抗到最后绝不屈服的历史。
只是眼下的他,似乎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
丘吉尔缓缓地,放下了电话。
所有的愤怒、不甘、屈辱。
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冰冷的利益交换。
明知英国走下神坛不可避免,丘吉尔也想要争取那最后的体面。
思索片刻后,丘吉尔将那根雪茄,重重地按进烟灰缸里:“召回亚历山大。”
他缓缓地,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让他回伦敦述职,前线指挥官的职务全部进行调动。”
“另外。”他看向财政大臣:“为表示我们与民国方面合作的诚意与歉意,立即拟定一项新的对华援助方案,总价值为五千万英镑。”
他看着众人惊愕的表情,补充了最后一句:“我们要尝试用这笔钱,换回我们在缅甸的权力。”
当那封由伦敦发出,经新德里、山城层层转译的绝密电报,最终摆放在常瑞元面前时,整个军事委员会的会议室内,沸腾了!
“什么?英国人妥协了?!”
军令部部长徐永昌,第一个失声叫了出来。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将那份薄薄的电文看了三遍。
军政部部长陈辞修的声音,也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震惊:“不仅妥协了,他们还要给我们提供五千万英镑的援助!”
五千万英镑!
这个数字,像一颗惊雷,在所有人的脑海中炸响!
在座的,都是国府的最高层,他们都清楚地记得,几天前,他们还在为如何平息那场随时可能失控的边境冲突而焦头烂额。
常瑞元本人,更是亲自拟定了那份“忍耐镇静”的模糊指令。
可现在,前线用一场强硬的、几乎是独断专行的军事胜利,换回了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外交奇迹!
至于五千万英镑的附加条件,众人下意识忽略了,毕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面,缅甸就是英国佬的势力范围,而不是中国人的势力范围。
常瑞元的脸上,泛起一阵复杂的潮红。
那其中有惊喜,有意外,但更多的是一种作为最高领袖,看到棋盘上的棋子走出一着妙棋后的满意与赞许。
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失态,而是缓缓地站起身,将那份电文轻轻地在手中掂了掂,仿佛在衡量它的分量。
“云飞此举,胆识可嘉!”
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便为此次事件定了性。
这不是“乱命”,而是“胆识”。
“以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对付英人,一味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此次边境冲突,雨庵虽有鲁莽之处,但处置果断,为党国在外交上,争取了一场大胜!”
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众人都是心中一凛,常瑞元这是在公开地,为楚云飞的行为背书!
“培基!立即!将这份捷报,以及英方的援助提议,一并电告云飞!”
“在电文中,替我加上一句:为国开疆,力挫强邻,功在党国,当予嘉奖!”
“是!”
当晚,华北,联合指挥部。
初冬的夜,寒气逼人。
办公室内的煤炉,烧得正旺,将室内烘烤得温暖如春。
楚云飞正和林蔚,就下一阶段的兵员整训计划,进行着最后的商讨。
赵鹏程快步走了进来,将一份刚刚译好的电报,递到了楚云-飞的手上。
“总顾问,山城急电。”
楚云飞接过电报,只看了一眼,便将其递给了身旁的林蔚。
林蔚看完,那张总是波澜不惊的脸上,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讶之色。
“五千万英镑的援助,还要调回亚历山大这个没脑子的,英国人这是真的服软了?”
他思索了片刻,推测道:“看来,他们在欧洲战场上的压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巨大。否则,以他们一贯的作风,绝不可能做出如此大的让步。”
然而,楚云飞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他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了地图上那片广袤的、代表着缅甸的区域。
“林参谋长,你把他们想得太简单了。”
他的声音冷静而深沉,与山城那亢奋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英国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这五千万英镑,不是赔款,更不是善款。”
“没错。”楚云飞的手指,在地图上的一个点,重重地敲了一下:“他们真正在乎的,不是那几千名印度士兵的伤亡,也不是什么边境冲突。
他们真正在乎的,是这里——仁安羌油田。”
“虽然仅仅只是继续开采权,但这是想要试图让我们在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和妥协。”
楚云飞转过身,看着林蔚:“丘吉尔其实在试探我们,想要知道战争过后能否重返缅甸,继续维持他们殖民统治的基本权利!”
“这头老狐狸,似乎还在做着日不落帝国的美梦呢!”
“那总顾问您的意思是?”
“钱,我们肯定是要的,有这五千万英镑足以解决很多的事情。”
楚云飞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但规矩必须由我们来定。”
他回到桌前,拿起笔,开始亲自草拟回电:“我们可以有条件地允许英方,参与战后缅甸的经济重建。”
“仁安羌油田的产出和利润,可以与他们协商分配。”他笔锋一转,变得无比强硬:“作为交换,英国方面必须将他们先进的石油提炼技术,无偿转让给我们!”
“并且他们必须派遣最顶尖的地质专家团队,协助我们对整个缅甸境内可能存在的其他矿藏,以及石油资源,进行全面的勘探!”
“我们要的,不是一次性的输血。”
楚云飞放下笔,将那份电报,递给了林蔚:“而是能够让我们自己造血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业版图。”(本章完)
看着眼前这位似乎在一瞬间,就从一个暴躁的军事将领,蜕变成了一个纵横捭阖的政治家的史迪威。
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
“将军。”
布拉德利由衷地说道:“这已经不仅仅是军事命令了。”
“当然不是。”
史迪威重新拿起一根雪茄,缓缓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的烟雾,仿佛将他所有的怒火,都一并吐尽:“这是政治,布拉德利。是纯粹的、冷酷的硬实力政治,还好我们的国家拥有绝对的实力,去办吧。”
布拉德利身姿一挺:“是,将军!”
——
英属印度,新德里,东南亚盟军最高指挥部。
气氛,比英帕尔前线那干燥的空气,还要压抑百倍。
最高指挥官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元帅,正静静地听着电话听筒里,传来的、亚历山大那夹杂着喘息和咒骂的咆哮。
“……耻辱!这是彻头彻尾的耻辱!韦维尔元帅!美国人,他们竟然敢偏袒一群黄皮猴子!他们竟然敢命令大英帝国的军队后撤!史迪威那个该死的、傲慢的美国佬,他把自己当成谁了?远东的皇帝吗?!”
韦维尔耐心地,听完了亚历山大所有的无能狂怒,直到对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嘶哑,才缓缓地,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色采的语调,开口说道:“哈罗德,你发泄完了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
“如果你发泄完了,”韦维尔的声音,如同手术刀般冰冷,“那就请你,立即、无条件地,执行史迪威将军的命令。”
“什么!”
亚历山大难以置信地叫道:“元帅!您要我向那群中国人,和那个美国佬屈服?!”
“这不是屈服,哈罗德。”韦维尔的语气,依旧平静得可怕:“这是命令。是你,用你那愚蠢的、自以为是的‘战略试探’,所换来的命令。”
他没有再给亚历山大任何辩驳的机会,直接挂断了电话。
韦维尔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他看着桌上那份同样来自史迪威的、措辞强硬的电报,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无奈与苦涩。
亚历山大的那点小心思,他又何尝不清楚?
不就是想捏一捏中国人的软柿子,试探一下对方的底线,好为帝国重返缅甸,捞取一点政治资本吗?
可他错得离谱!
错在他把一群刚刚在血火中战胜了日本甲种师团的虎狼指挥官,当成了软柿子。
邱清泉是什么人?
在英国看来,这是个成名于昆仑关大战的狠人!
是民国为数不多的装甲部队指挥官,悍将,中央军嫡系将领,还是个德国陆军军官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韦维尔拿起另一份刚刚汇总的战损报告。
上面的数字,像一根根钢针,扎得他眼睛生疼。
短短六个小时的冲突,英印军伤亡近三千人!
而对面的中国军队,根据战报初步估算,伤亡人数勉强只有五六百人!
这其中,绝大多数的战果。
还是在亚历山大恼羞成怒后,下令皇家空军的几架“喷火”战斗机强行升空扫射才取得的!
ps:喷火按理说应该是最先部署在澳大利亚三个中队,也就是次年3月才开始使用,小说中略有差异。
在地面战斗之中,他们几乎是被对方按在地上打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更让他感到心惊的是。
根据情报,与他们交火的,仅仅是中国远征军-定南军序列下的一个军团!
其主体,甚至还是一支刚刚完成整编的新训部队!
虽然装备的是全美械装备,可这战斗力简直强的离谱。
连这样的部队。
能把他们引以为傲的英印军之中的王牌部队打成这副德行!
韦维尔的脑海中。
不由得浮现出此前他们在缅甸战场上,那场堪称帝国之耻的大溃败。
事实,已经血淋淋地摆在了面前。
作为盟友的中国人,之所以死死地守住滇缅公路,不让英印军踏入缅甸半步。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们,从骨子里,一丁点也不相信英国军队的战斗力!
他们怕了!
怕这群猪一样的队友,再把他们坑死一次!
想到这里,韦维尔对于重返缅甸这件事,再也生不出任何一丝一毫的想法。
他拿起笔,开始亲自草拟一封发往伦敦的绝密电报。
他必须,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将亚历山大那愚蠢的错误,以及美国方面那强硬到近乎蛮横的态度,原原本本地,向首相和战争内阁进行说明。
……
伦敦,唐宁街十号。
这里紧急召开的战时内阁会议。
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叼着他那标志性的雪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的面前,摆放着两份电报。
一份,是韦维尔从新德里发来的“说明”。
另一份,则是史迪威以盟军总司令部名义发来的。
这是一份近乎最后通牒的“通报”。
“先生们。”
丘吉尔缓缓地吐出一口浓重的烟雾,那双总是闪烁着智慧与坚毅的眼睛里,此刻却充满了深深的疲惫:“我们在远东的‘朋友’,给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推了推眼镜,用他那特有的、带着一丝贵族式优雅的腔调说道:“首相先生,美国人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
他们在这件事上,完全站在了中国人那一边。
史迪威总参谋长的通报,与其说是通报,不如说是一份最终判决。”
“判决?”
陆军大臣詹姆斯·格里格爵士,发出一声不满的冷哼:“一群暴发户,也敢审判大英帝国的将军?”
“亚历山大的做法,或许有些鲁莽,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帝国在远东的利益!”
“利益?爵士先生!”
艾登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我们现在在远东最大的利益,就是依靠美国人的援助,和中国人的陆军,尽快打败日本人!
而不是为了那点可怜的、早已过时的殖民地尊严,去和我们最重要的两个盟友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格里格爵士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向黄皮猴子道歉?”
“不是道歉,是妥协。”
艾登的语气,冷静而残酷:“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虽然地中海局势稍显缓和,这让我们可以投入部分力量进入南太平洋,可我们的补给线,掌握在美国人手里。
这场战争能不能继续打下去,就要看美国人在欧洲的投入到底大不大。
我们在东南亚的未来,也寄托在中国人的刺刀上。
很遗憾,绅士们,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仅仅只能够继续抽调我们那本就捉襟见肘的空军部队去支援澳大利亚,而不是将他们投入到和中国人的冲突上。”
会议室内,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诸位,我们面对的是一头已经苏醒的猛虎,他们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指挥官,最英雄的士兵,和他们作对,会让我们后悔终生的!”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大英帝国最顶尖的政治精英。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艾登说的,是血淋淋的现实。
从英国人的视角来看。
即便民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政府效率腐败低下,工业能力很差、农业很难做到自给自足。
但国民骨子里面的尚武精神已经被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激发了七七八八。
丘吉尔将那根雪茄,重重地按进烟灰缸里,心中的烦躁却丝毫未减。他示意机要秘书,接通了通往白宫的加密跨洋电话。
听着听筒里那熟悉的、跨越大西洋的电波声,丘吉尔整理了一下思绪,当罗斯福那略带疲惫的声音传来时,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一个抱怨的老朋友。
“关于缅甸边境的事情,我想我必须表达我的关切。您的那位史迪威将军,处理问题的方式,恕我直言,过于粗暴了。
我们承认亚历山大将军的行为有待商榷,但作为盟友,我们没有感受到应有的尊重。”
电话那头,罗斯福的声音,却不像他预想的那样温和,反而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生硬:“温斯顿,十分抱歉,我们所有人完全相信乔·史迪威的能力。
您也清楚,事实证明,在他的协调下,中国远征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我们正准备在太平洋,展开更大规模的反攻,一切都在步入正轨。”
罗斯福的语气似乎变得更加生硬:“我们不希望我们的英国盟友在如此关键的时候做出任何不理智的决定,您应该约束您的部下,以当下的战争为重。”
“我明白美国方面的态度了,我会尽快做出决策。”
“再见。”
电话被挂断了。
丘吉尔握着冰冷的听筒,久久没有放下。
他从罗斯福那不容置疑的、甚至有些不耐烦的态度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同。
这种态度远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丘吉尔低声下气找美国人借驱逐舰和航母。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清晰地浮现。
美国人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他们所谓的“先亚后欧”,不是政治辞令!
那源源不断的、成体系的援助物资,正有计划地输入中国。
足以证明,他们对亚洲战场的投入,远超自己的想象!
丘吉尔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唐宁街的浓雾,看到了那个即将到来的战后世界。
随着美国人的加入战争,局势已经颇为明朗。
战后的苏联毫无疑问将成为陆地上的巨无霸。
而美国,将凭借其恐怖的工业实力和海军,成为海洋的绝对统治者。
至于大英帝国呢?
定位极其尴尬。
一旦失去了印度、缅甸这些殖民地体系的供养,他们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皇家空军,将不可避免地沦为世界二流!
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将彻底熄灭!
这个念头,让他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
他为了英国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汗水、眼泪、热血、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之前的至暗时刻,这位倔强的英国男人都没有向对手和敌人妥协。
他甚至秉持着如果英国的历史会被希特勒所终结,那也是抵抗到最后绝不屈服的历史。
只是眼下的他,似乎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
丘吉尔缓缓地,放下了电话。
所有的愤怒、不甘、屈辱。
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冰冷的利益交换。
明知英国走下神坛不可避免,丘吉尔也想要争取那最后的体面。
思索片刻后,丘吉尔将那根雪茄,重重地按进烟灰缸里:“召回亚历山大。”
他缓缓地,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让他回伦敦述职,前线指挥官的职务全部进行调动。”
“另外。”他看向财政大臣:“为表示我们与民国方面合作的诚意与歉意,立即拟定一项新的对华援助方案,总价值为五千万英镑。”
他看着众人惊愕的表情,补充了最后一句:“我们要尝试用这笔钱,换回我们在缅甸的权力。”
当那封由伦敦发出,经新德里、山城层层转译的绝密电报,最终摆放在常瑞元面前时,整个军事委员会的会议室内,沸腾了!
“什么?英国人妥协了?!”
军令部部长徐永昌,第一个失声叫了出来。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将那份薄薄的电文看了三遍。
军政部部长陈辞修的声音,也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震惊:“不仅妥协了,他们还要给我们提供五千万英镑的援助!”
五千万英镑!
这个数字,像一颗惊雷,在所有人的脑海中炸响!
在座的,都是国府的最高层,他们都清楚地记得,几天前,他们还在为如何平息那场随时可能失控的边境冲突而焦头烂额。
常瑞元本人,更是亲自拟定了那份“忍耐镇静”的模糊指令。
可现在,前线用一场强硬的、几乎是独断专行的军事胜利,换回了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外交奇迹!
至于五千万英镑的附加条件,众人下意识忽略了,毕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面,缅甸就是英国佬的势力范围,而不是中国人的势力范围。
常瑞元的脸上,泛起一阵复杂的潮红。
那其中有惊喜,有意外,但更多的是一种作为最高领袖,看到棋盘上的棋子走出一着妙棋后的满意与赞许。
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失态,而是缓缓地站起身,将那份电文轻轻地在手中掂了掂,仿佛在衡量它的分量。
“云飞此举,胆识可嘉!”
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便为此次事件定了性。
这不是“乱命”,而是“胆识”。
“以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对付英人,一味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此次边境冲突,雨庵虽有鲁莽之处,但处置果断,为党国在外交上,争取了一场大胜!”
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众人都是心中一凛,常瑞元这是在公开地,为楚云飞的行为背书!
“培基!立即!将这份捷报,以及英方的援助提议,一并电告云飞!”
“在电文中,替我加上一句:为国开疆,力挫强邻,功在党国,当予嘉奖!”
“是!”
当晚,华北,联合指挥部。
初冬的夜,寒气逼人。
办公室内的煤炉,烧得正旺,将室内烘烤得温暖如春。
楚云飞正和林蔚,就下一阶段的兵员整训计划,进行着最后的商讨。
赵鹏程快步走了进来,将一份刚刚译好的电报,递到了楚云-飞的手上。
“总顾问,山城急电。”
楚云飞接过电报,只看了一眼,便将其递给了身旁的林蔚。
林蔚看完,那张总是波澜不惊的脸上,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讶之色。
“五千万英镑的援助,还要调回亚历山大这个没脑子的,英国人这是真的服软了?”
他思索了片刻,推测道:“看来,他们在欧洲战场上的压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巨大。否则,以他们一贯的作风,绝不可能做出如此大的让步。”
然而,楚云飞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他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了地图上那片广袤的、代表着缅甸的区域。
“林参谋长,你把他们想得太简单了。”
他的声音冷静而深沉,与山城那亢奋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英国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这五千万英镑,不是赔款,更不是善款。”
“没错。”楚云飞的手指,在地图上的一个点,重重地敲了一下:“他们真正在乎的,不是那几千名印度士兵的伤亡,也不是什么边境冲突。
他们真正在乎的,是这里——仁安羌油田。”
“虽然仅仅只是继续开采权,但这是想要试图让我们在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和妥协。”
楚云飞转过身,看着林蔚:“丘吉尔其实在试探我们,想要知道战争过后能否重返缅甸,继续维持他们殖民统治的基本权利!”
“这头老狐狸,似乎还在做着日不落帝国的美梦呢!”
“那总顾问您的意思是?”
“钱,我们肯定是要的,有这五千万英镑足以解决很多的事情。”
楚云飞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但规矩必须由我们来定。”
他回到桌前,拿起笔,开始亲自草拟回电:“我们可以有条件地允许英方,参与战后缅甸的经济重建。”
“仁安羌油田的产出和利润,可以与他们协商分配。”他笔锋一转,变得无比强硬:“作为交换,英国方面必须将他们先进的石油提炼技术,无偿转让给我们!”
“并且他们必须派遣最顶尖的地质专家团队,协助我们对整个缅甸境内可能存在的其他矿藏,以及石油资源,进行全面的勘探!”
“我们要的,不是一次性的输血。”
楚云飞放下笔,将那份电报,递给了林蔚:“而是能够让我们自己造血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业版图。”(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550/639140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