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反向带娃之我是炮灰的爹(快穿) > 第29章 状元郎的爹是个逢赌必赢的神棍!

第29章 状元郎的爹是个逢赌必赢的神棍!

推荐阅读: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被诈骗不要慌,反手送他沙漠之鹰穿书后成了狼孩在男团成功出道后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我在三国骑砍无双请扮演渣女[快穿]从驯养大象开始长生不死高武偏要修个仙反派恶少才不会变成优雅圣女

    之前李长闻未娶妻成家, 又没科举入仕,还只能算是一个依靠家中的孩子,没有对抗父母的资本。
    但如今他已经成家, 又科举入仕, 可以独当一面了, 他自认有那个资本反抗父母了,他不想再受父母的掌控了。
    于是李长闻阳奉阴违的对上申请了外放。
    等李敬源知晓时,已成定局, 他根本无法更改吏部的决定,只能回家无能狂怒:“混账东西!你竟然放弃了进入翰林院!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你放弃进入翰林,直接外放为官,以后再想调回京城难上加难, 你知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李长闻却神色平静的说道:“我知道, 但我不在乎能不能调回京城。”反正都是当官, 在哪里为官都一样, 只要能够离父母远远的就好,他再也不想被父母操控他的人生了。
    不过李长闻心知自己这种想法是非常的忤逆不孝,他没有说出来,只是找了其他理由:“我科举入仕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做一个好官, 做百姓的父母官, 去外地任官,为一地父母官, 正好是我心中所愿。”
    李长闻此言说的十分冠冕堂皇, 大义凛然,自诩为君子的李敬源竟然被堵得无言反驳。
    李敬源自己对外也是这么宣扬自己的, 但他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谁要为那些泥腿子请命啊,他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成为李家最有出息的那一支,压过靖远伯府一头。
    不过他心里这么想,人也是这么做的,但话却不能直接这么说,毕竟他也不想自己伪君子形象明晃晃的曝光。
    于是李敬源教育儿子的时候,也是用这套冠冕堂皇的说辞,万万没想到竟然把儿子教成了真君子。
    李敬源一时间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他瞪着李长闻半晌说不出话来,他要说什么呢?难道要告诉自己儿子,其实为父是个伪君子,之前教给你的那些大道理都是说说而已别当真?
    好面子的李敬源根本开不了这个口。
    李长闻看着自己父亲难看的脸色,眼底闪过一抹嘲讽。
    他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伪君子,这些年来李长闻早已看清了,所以他是故意用这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堵住自己父亲的嘴,让父亲不得不捏着鼻子同意他外放。
    虽然李敬源同不同意也不重要,李长闻外放的旨意已经快下来了,李敬源改变不了事实,但李长闻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难堪。
    毕竟他只是想远离父母脱离父母的掌控,并不是想跟父母断绝关系,他觉得远的香近的臭,离父母远点儿,让父母对他的掌控长鞭莫及,可能父母和他之间的亲子关系还会更好一些。
    解决了李敬源这边,李长闻又去安慰自己的母亲谭氏,比起看重利益又看重面子的李敬源,谭氏对他这个儿子的爱要纯粹了那么一点,但纯粹得不多,不然谭氏也不会非要自己儿子娶娘家侄女。
    李长闻对谭氏说道:“母亲,我外放为官不能在您和父亲身边尽孝,就让谭珠月留下来替儿子尽孝吧。”
    在这个时代,外地为官的官员将妻子留在父母身边代替自己尽孝是很正常的事情,别说是古代了,就连现代都有很多这样孝心外包的行为。
    所以李长闻的话在谭氏听来一点都不奇怪。
    她却不知,李长闻就是单纯的讨厌谭珠月,不想带着谭珠月去上任罢了,他可不想每天工作回来还要面对无理取闹的谭珠月。还是把谭珠月留给母亲吧,反正谭珠月是母亲非要他娶回来的亲侄女。
    谭氏抹了抹眼泪,本想说让儿子带上谭珠月这个妻子随行照顾,但想到谭珠月的德性,不要她儿子照顾就不错了,还能照顾好她儿子?
    于是她到了嘴边的话又换了:“那你带上我身边的两个大丫鬟,她们擅长伺候人,有她们照顾你我放心。”
    李长闻可有可无的点了点头。
    李长闻要外放为官的消息谁也没想过去告诉谭珠月,谭珠月还满心以为李长闻会跟上辈子一样留在京城翰林院。
    结果等到李长闻要动身出发的那一天,谭珠月才知晓他要外放为官,并且没打算带她一起。
    谭珠月顿时火冒三丈的去找李长闻算账,虽然李长闻就算告诉了她,想带她去外地,她也不会去的,毕竟外地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哪里比得上她从小长大的繁华京城呢?
    但她去不去是她自己的事情,李长闻连告诉都不告诉她,显然是没把她这个夫人放在眼里,她必须找李长闻算账。
    李长闻现在看见谭珠月就跟躲避瘟神似的,本来还在李府门口跟自己母亲谭氏道别,耐心听着谭氏的殷殷叮嘱,他抬眼一看见气势汹汹提着裙摆朝这边走来的谭珠月,立马就打断谭氏的滔滔不绝:“母亲,时间不早了我先走了!”
    然后蹭的一下就上了马车,催促着车夫快点驾车离开。
    匆匆出来的谭珠月只能咬牙恨恨的看着马车离去的背影,转而目光不善的看向谭氏:“姑妈,表哥要去外地为官的消息为什么没人告诉我?”
    谭氏倒打一耙:“你还好意思问我?你要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你作为长闻的妻子,连长闻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清楚?你有没有把你的夫君放在心上?”
    谭氏认为就算他们没有人告诉谭珠月,谭珠月也应该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夫君,自己去打听消息。这在府上又不是什么秘密,毕竟给李长闻收拾行礼,筛选随行人员,请护卫,都是不小的动作,消息灵通的下人都知道这件事。
    谭珠月这个少夫人竟然完全不知情,显然是没把自己夫君放在心里。谭氏越想越气。
    谭珠月更生气,连下人都知道的事情,竟然没有一个人告诉她!
    婆媳俩的又一次大战开始了,但这一切都跟远离战局的李长闻无关了。
    与外放为官的李长闻不同,身为状元的李长卿直接被授予翰林院六品修撰之职,初入官场起步就是六品,远高于其他普通进士。
    因为在科举时给皇帝留下的印象,所以皇帝在听翰林讲学时,有时会特意点李长卿给自己讲学。
    李长卿从小就接受司源的兴趣教育长大,睡前各种益智寓言小故事,于是李长卿在给皇帝讲学的时候,会用风趣的语言将枯燥乏味的历史故事讲得趣味横生,本来不是很喜欢听枯燥历史的皇帝听得兴致盎然,李长卿给皇帝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于是皇帝经常会招李长卿伴驾,在遇到犹豫不决的问题时,也会询问李长卿的意见。
    李长卿想起自己父亲小时候对自己讲道理的教育方式,他对皇帝的劝谏或者建议,从来不会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用史书上的小故事,或者是自己编纂的故事,来暗喻自己的意思。
    皇帝是个好面子的人,对自己名声很看重,表现得十分虚心纳谏的样子,但同时他又有着君王的霸道专横,真要是有人意见与他相悖还非要对他劝谏,他表面上虚心纳谏但心底会记小本本。
    但李长卿用小故事暗喻的劝谏方式,哪怕有时候李长卿的建议与皇帝的想法相悖,皇帝也愿意多考虑一下李长卿的建议,甚至在考虑之后觉得李长卿的建议更好,就从善如流的改变自己的想法,真的虚心纳谏了。
    李长卿又一次通过借物喻人成功劝谏了皇帝,心中松了口气,垂眸看向地面。
    阿爹说的果真没错,皇帝是个好面子爱名声的皇帝,只要给他足够的面子和台阶,他会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纳谏。
    在皇帝更改完决定之后,李长卿又适时的吹捧了皇帝几句,夸皇帝是个善于纳谏广开言路的明君,那副真诚的样子让皇帝心里美滋滋的,越发觉得李爱卿简直就是他的心腹爱卿,特别懂他。
    皇帝一个高兴,大手一挥,就给李长卿升了一级。
    渐渐的,所有人都知道,李长卿是皇帝身边的心腹宠臣,别人说的话皇帝未必听得进去,但李状元的劝谏皇帝肯定听得进去。
    这种能够有本事左右皇帝想法的宠臣,朝堂上谁也不愿意得罪,而且更让人放心的是,李长卿并不是那种佞臣,相反他这个走正儿八经科举之路上来的宠臣是个正直无私之人,不会因为私人恩怨而在皇帝面前对别人上眼药,也不会收受贿赂就在皇帝面前为别人说好话。
    有这样一个宠臣在皇帝身边,无疑是让人放心的。
    李长卿伴君渐渐熟练了起来,成为皇帝身边的第一秘书长,接触到的国家大事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游刃有余了。
    不过就算这样,李长卿还是会经常回家跟自己阿爹赌一局,就赌他明日的伴君会不会顺利。
    李长卿每次都会给自己阿爹输很多赌资,把自己每个月的俸禄都给赔了进去,现在还要靠他阿娘给他发零花钱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
    不过李长卿甘之如饴,因为有了阿爹帮自己算卦、啊不是,是赌一局,他总是能够避开风险,选择最优的那条路。
    李长卿在皇帝身边当秘书当了好几年,磨砺得政治手腕成熟之后,被皇帝安排到六部之中历练,想要重用他。
    李长卿按照自己阿爹的建议选择了工部,他在工部召集大量工匠,提出灵感方向,让工匠制作出了能够增加生产效率的农用工具。
    李长卿将这个好消息上报给皇帝之后,皇帝顿时大喜,厚赏了参与制作的工匠,又把李长卿升了官。
    之后李长卿在工部又是做出方便修路的水泥,又是弄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肥料,各种对民生有利的东西在他的建议下诞生,天下百姓也因为这些东西受益匪浅。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570/638519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