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大汉女侯 > 第51章 教导

第51章 教导

推荐阅读:葬心雪 (古言H)和哥哥死对头联姻后(骨科1v1)八九不离食(H短篇)黑玻璃(强制h)什么模拟世界?我要回家!酸葡萄(1v1 伪堂姐弟)痴迷诱惑(女诱男、高H)和姐姐同居打电竞(1v1h)五角游戏无冬之春(西幻NP)

    闻棠经过一晚的休息,第二天又是活力满满去上班的一天,因为刘彻昨晚的突发奇想,今日政事是同刘彻讲解并探讨推广现代的术算方法。
    现在还好,汉朝五日一休沐,要是再晚个几百年,穿到唐宋时期,那时候奉行“十天工作制”,朝中官员十日能休息一天,闻棠可就真失去所有力气和手段了。
    晚上则是给刘据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练习。
    白灾已去,可因为之前连着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夹雪,空气潮湿,云蒸础润,体感不怎么舒服,气候无法改变,即使是长安城中的这些权贵高官也对此无济于事,只能燃起熏香或者勤换衣裳。
    对此,闻棠能做的就是命人拿来一些处理过的生石灰放到殿中祛湿气,诸位侍中一进室内,便觉得殿中格外干爽,不似外边那般湿气氤氲,导致这几日来尚书台述职的侍中郎卫们都多了起来。
    除此之外,闻棠又灵光一现,恰好刘据对于鸡兔同笼这个知识点已经很熟悉了,于是她直接从数学转换到物理方向,具体表现为……
    “就像现在这样,空气中有许多水汽,清晨气温最低,因为寒冷,这些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就形成了露珠……”
    闻棠沉浸式当老师,讲得精细入微,但这些现代理论对于古代人来讲还是太超前了,莫说是刘据,就连旁听家长刘彻都听得半懂不懂,没有完全理解。
    不过问题不大,闻棠注重实践,劳烦寺人将温室中一诛生长得正盛的植物搬进殿中,用细布仔细擦拭,确保叶片上面没有水珠。
    古代没有塑料袋,闻棠只好用涂了桐油的葛布代替,将布袋套到植株枝干上,在完全密封的情况下,水珠不会蒸发,这样明日正午就能获得一些液体的水了。
    刘据全程自己动手,等待的时间注定是煎熬的,他夜里醒来好几次,忍不住想要打开布袋看看里面会不会真的凭空长出水来,但都忍住了,直到约定好的时间,才兴致勃勃站在植物面前,想要知道最终结果。
    其实不打开桐油袋子也能知道答案,昨日还空无一物的布袋中现在已经凸起,里面东西的重量压弯了枝干,刘据怀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取下袋子,迫不及待将其打开。
    “闻侍中说得没错,真的能凭空生出水来。”刘据兴奋地将袋中露水倒入黑红相间的漆碗中,仰观俯察,试图找出碗中水和他平日盥洗清洁的水有什么区别,但找来找去,发现二者几乎一摸一样啊。
    刘据发出灵魂提问:“这水……可否饮用食之?”
    闻棠:……
    这不挺类父吗,和你爹一个想法。
    她拒绝地干脆利落,毫不迟疑:“不可以。”
    刘据望着闻棠,似乎是在问她为什么。
    闻棠亲身实践,将碗中露水倒到植物茂密的叶片上,露水顺着枝叶缓缓流下,趁着这个功夫,闻棠又拿了一个空的碗在下面接水,接完之后,递到刘据面前,一板一眼问道:“太子殿下,现在你还想喝这碗水吗?”
    刘据摇了摇头,如实回答:“不想。”
    果然实践出真知,这一通操作下来,即使闻棠没有解释,但刘据却已明白其中原理。
    这叶片和枝干上肯定被虫爬过,也会覆盖好多尘土污垢,很脏的,所以刘据是绝对不会喝这样的水。同理,第一次的露水同样会和枝干和叶片有接触,也不干净。
    刘据嘴边扬起一个笑容,今天又学到了新的知识,他很开心。
    刘彻也同样开心。
    因为他又想到了一个对军队有益处的可行之法。
    “闻卿!”
    “臣在。”
    闻棠:日复一日的呼唤,都快给我叫成小爱同学了。
    刘据身为太子,自小养尊处优,锦衣玉食,当然认为这水脏污不可食用了。但军中士兵则恰恰相反,都是一群大老粗,行军途中条件艰苦,就算想讲究也没有那个条件,有时渴得极了,周围又找不到水源,喝自己的尿都不算罕见。
    沙漠中地形复杂,水源难寻,这一点从上次出征时张骞因为知善水草处,使军队免于饥渴就能以功封侯即可看出。
    但行军途中变化万千,谁也无法确定张骞能否每次都能寻到水源,万一遇到紧急情况,用闻棠教导刘据的这种方法,虽然不能让士兵们喝饱水,但至少能保证他们不被渴死。
    刘彻问闻棠还知道什么类似的知识,闻棠沉默了一会儿,言说自己需要木牍和毛笔,刘彻身边的寺人仿佛未卜先知,她话音刚落,面前就多了一张书案,几块空白的竹版和笔墨。
    这叫什么啊,这叫“一棠两教”
    闻棠坐在书案前,沉默半晌,提笔,在竹版上写几句话,然后再沉默,再写,依次循环。
    她的沉默,看似是在思考,实际是趁着这段时间偷偷进入图书馆中翻书背知识,幸亏图书馆中的流速要比外面流速慢得多,才不至于让闻棠看起来很突兀。
    一、寻不到水源时可用“冷凝水法”紧急制水,具体方法为……,注:如果是士兵长时间口渴,喝水前应该在水中放入一点盐巴,并小口慢喝。
    二、在草原上误食有毒植物后,可以喝木炭灰水引起士兵呕吐,这样能使他们尽可能地将腹中有毒植物吐出。
    ……
    二十八、……
    洋洋洒洒写了十几块木版才停下来。
    其实《野外生存手册》上的知识点不止这些,但挑挑拣拣只找到了二十八条适合写到木版上,毕竟诸如钻木取火这种小技巧,古人可用得比现代人熟练多了。
    拿到木版,刘彻先仔细浏览一遍,问道:“这些也都是你从梦中学到的后世知识吗?”
    闻棠:“是也不是。”
    她缓缓开口道:“有一些是我当年在右贤王庭时发现的技巧。”
    闻言,片刻后,刘彻开口道:“终有一日,大汉不会再发生类似之事。”
    他口中所说的“不再有类似之事”是指不会再有汉人被匈奴俘至草原上当奴隶。
    ……
    刘彻刚知道凭空生水之理没几天,这日和张骞谈及他当年出使大夏时的经历。
    张骞提及自己当年在大夏国曾经见到蜀地的蜀布和邛竹杖,当即感到惊奇,于是便询问大夏人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大夏人说这些是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得到的,身毒国距离大夏将近千里,市场中有蜀人的摊位。
    大夏早就仰慕中国的威名,可一直有匈奴在中间阻碍,因此,张骞和刘彻分析,可以派遣使者从西南夷那边开路,前往身毒,再从身毒来到大夏与之建交。
    一般这种开疆扩土、与其它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事情,闻棠向来都是同意的,这次也不例外,不过她的重心却并非是大夏,而是西南夷那边。
    大夏位置比西域还要远,在现代的阿富汗这一带,这么远的距离,估计是当初大夏王随便敷衍张骞几句,结果被他当真了,就算现在真的派遣使者去和大夏建交,他们也不会真心同意的,那一带的匈奴还没有被消灭干净,大汉只是远方一个强大的国家,匈奴可是实打实能去他们家收赋税的民族。
    目前的情况就是,远汉打不了近爹,他们肯定更亲近匈奴一些啊。
    所以闻棠还是认为等把匈奴打跑之后再派使者去大夏要好一些,大夏也不容易,一个小国,看似是在匈奴和大汉中间来回摇摆,实际这是人家的生存之道,若是明确表示自己亲近哪一方,兴许另一方某天心情不好直接就派兵把自己给灭了t。
    但某皇帝向来不走空,虽然在大夏这边歇了心思,还是派一只十几人的使团出西南夷去了,史书记载这十几个使者并没有被害或者出了什么意外,全都安全地活着,而且还带回来了滇地愿意亲附汉国的好消息。
    嗯,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就是在这次出使中产生的,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夜郎王,西南夷那边有好几个君长,其中就属夜郎国最大,那时候没有世界地图,西南和汉又不相通,在夜郎王心中,他是西南边的老大,汉是东北边的老大,两个国家都是老大,就顺嘴问了一下谁的地盘更大,没想到被后世人们嘲笑了两千多年。
    夜郎王:以后尽量收起本王的求知欲。
    使者们除了收到刘彻“安抚西南夷,使其亲附”的主线任务和寻找棉花(橦华)的支线任务,还收到了闻侍中“去南越国南部寻找某种能一年两熟或三熟的稻种”的隐藏任务。
    使者们:如果没记错的话,之前出使它国的那些使者们好像没有这么多的任务吧?
    闻棠口中的稻种是“占城稻”的前身,历史上占城稻最早是在北宋时期引进中原的,因为它有着抗旱力强,不择地而生,容易栽培,生长期短等优点,很快普及全国,成为中产以下人家的主粮。
    闻棠忽略掉刘彻那一脸“有这种高产粮你怎么不早和朕说”的表情,南越国和和济北国、胶东国不同,人家国王姓赵不姓刘,前几年还想黄屋左蠹称帝,和大汉就没存过一条心,也因此使者们只能隐秘行踪,偷偷摸摸去干这件事。
    干成了还好,若是不成,那岂不是让刘彻白高兴一场,本来她是想等刘彻把南越这边打下来之后再派使者去寻找占城稻的,结果刘彻突然派使者出使西南夷那边的,她想着也就顺手的事,这才嘱咐使者们去做的。
    闻棠:抱歉,让陛下失望的事情我全做了。
    闻卿有点太藏拙了,刘彻本来想说她几句,结果看到她满脸真挚的表情,又突然意识到,其实闻棠并未藏拙,只是她来到长安的时间太短了,才一年半啊,就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成就,
    如果刘彻看过后世的某部动画片,一定会认为自家闻卿的脑子是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578/638531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