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 第46章 朝堂上见血

第46章 朝堂上见血

推荐阅读: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我的哥哥是高欢斗罗:武魂黑龙,吾乃众神之主权宠悍妻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美漫:蝙蝠侠能有什么坏心思?重生不当冤大头,校花你着急啥?天赋百分比斩杀,我反手攻速拉满你也想养小恶龙吗?魔法帝国两万年

    “自元泰二十年天幕降世,如今也刚好三年了,孤记得,沿海这几年,可是诛杀了不少倭寇。”
    姜衡可不会以为,世上有如此巧合之事,这几个外藩国家就这么碰巧,凑在了一起。
    而大梁转变对外的态度,也是在天幕降世之后。
    元泰二十年下半年,派遣许本前往威海卫,受徐忠将军教导,又将方舒安派去莱州府,代表的就是他的颜面和意思,来犯的倭寇,只管杀,后勤等问题,不需要他们操心。
    他们也是那样做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只要是沿海,只要是在沿海侵略的,无论是哪个藩国的,都只有一个结局。
    尤其是在透露出倭岛有金山银山后,他们更不会放任何一个倭寇回倭岛。
    这般对倭岛的态度,倭岛定然能很直观的感受到。
    再有,天幕透露了海贸,于是各个出海口都加强了防范,既是避免商人冲动之下外出出意外,也是防止消息外露。
    但是,朝廷能保证没有一点漏网之鱼吗?
    不确定。
    而现在,元泰二十三年的下半年开始了,五个外藩一起来朝贡,没有问题才怪。
    “殿下并未记错,只是倭岛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岛,本就理亏在先,想来也不敢如何。”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轻视。”尤其是倭岛。
    又是这种感觉,元泰帝在上面观察着姜衡,太子好像格外在意这个小岛,说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轻视,元泰帝却直觉,太子只是在针对倭岛。
    这三年,朝廷的公卿们,也早就针对消息外泄的情况做过了预案,这一下五个藩国聚在一起,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影响……其实还真不大。
    只不过从招待一个藩国,变成招待五个藩国而已,真出了问题,扣下来就是,大梁又不是养不起。
    其中最应该关注的,便是南吴,南吴,启朝末年争雄的几大势力之一,后来兵败出逃,逃到了海外,也就是原世界线的吕宋岛。
    像是安南等,都是外藩,尊中原为宗主国,但是南吴就不同了,大梁这都二十多年了,这还是人家第一次以“朝贡”的名义来呢,南吴心甘情愿为附属藩国了?
    但既然以朝贡的名义来了,那就是藩国,这个名,他们要了。
    “既然要来,就让他们一起来吧,接待的规则,从简就行。”
    “臣遵旨。”元泰帝没有发话,那就是默认,这群臣子早就已经习惯了,直接照办就行。
    “再拟一封旨意,分别送往各沿海卫所,如有他国武力踏临我国海域,诛之。”
    大梁如今对海上外藩的国策,是先放着,等太子继位之后再说,那时候无论是海军的训练还是海船的改良,想必即使对外出兵,损失也能降到最小。
    而元泰朝这些年,就先试探着收复中土,也磨一磨刀。
    但现在,若是扣留……招待使臣后,其他藩国主动来犯,那就不要怪大梁不客气了。
    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
    便是倭岛,也不敢明目张胆派遣军队过来,只敢偷摸在沿海劫掠。
    朝贡的双方流程,还是要走一段时间的。
    在这一段时间里,朝廷也不可能就不做其他事情了,事实上,接待外藩,把基调定好,交给鸿胪寺就是了。
    姜衡召了国子监宋明章。
    “先别那么快开学,加一条,每年的秋收,经业书院的学子,包括八岁以上的宗室子,均要参加。”
    民间秋收之际,无论是官方书院,还是民间书院,都是放学让学子帮忙抢收的,既然如此,那宗室子也一样。
    反正不是苦的老师,又是让宗室子知晓“人间疾苦”,做臣子的,自然只有支持的,没有反对的,“是臣的疏漏,只是臣敢问殿下,今年是否要实行呢?”
    “今年学院开学,秋收,就当学前教育了。”
    也是给这群宝贝蛋们的一个下马威,宋明章心想。
    “殿下英明。”
    “先别急着拍马屁,宗室子这边步上正轨了,乡学那边怎么一直没看到实际进展?”
    宋明章弯下了腰,终究还是问到这个事儿了。
    “殿下,这两年财政紧张,朝廷补贴不了多少,乡学,多少还是得村子自己愿意齐心。”
    宋明章硬着头皮继续道,“山东各处,颜,孟,孙,王,丁几家倒是慷慨解囊,但乡学不仅是钱的问题,还有师资,当地关系的问题,快不得。”
    说白了,还是跟当地有没有秀才举人,有没有钱有关。
    只要说得有理,姜衡也不会为难人,但是,“孔家呢?”
    这个时候,孔家不是正该表现表现吗?
    “孔家被抄家后,入不敷出,无能为力。”
    姜衡疑惑地诶了一声,“孤不是好心给他们留了一点薄产的吗?毕竟好歹也是圣人之后。”他也角角瘦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形象嘛。
    宋明章头埋得更低了。
    得,不用宋明章解释,姜衡也马上明白了过来,还能是为什么?奢侈惯了,由奢入俭难呗。
    “不成器啊。”
    但凡有一个清醒的,凭借祖宗余荫,何至于此?
    将宋明章打发去忙了,姜衡又溜达到了杨乐安处,杨乐安为首的这群世家子弟,私德如何暂且不论,文采绝对是第一梯队。
    “杨乐安,你们几个这些日子,琢磨一些檄文之类的,指不定什么时候要用到。”
    就算现在吃灰了,等以后也能用上。
    八月底,五国使团入境,带来朝贡的礼物,看着就很厚。
    “琉球的贡品最为厚重,粗略估计,是以往进献的两倍;其次安南,相较于往年多了约五成;而后是倭岛,不过礼物虽厚重,却派遣了一个将军前来;高丽只多了一成左右;至于南吴,看着东西不多。”
    使团还未入京,相关消息,却已经到了北辰殿。
    几位核心的权臣与亲王公主,也都聚在了北辰殿。
    “都暗示了,高丽还是这么穷?”这是不懂事啊。
    “高丽向来如此,倒是倭岛,果真别有用心,竟派遣将军出使。一时倒是不知,是来朝贡赔罪,还是来挑衅了。”左相语气虽缓,杀气却重,应该说,他们都一致认为,倭岛此举,乃是不尊宗主国,岂能咽下这口气?
    “倭岛狼子野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姜衡承认,无论倭岛怎么做,他都看不惯,但那又咋了?
    “不说这个晦气的了,倒是南吴,贡品不多不少的,来干嘛的?认错的态度也不对呀。”在姜衡看来,这南吴的态度,有鬼呀。
    “不过是一群残兵败将,也就相当于富裕一点的山大王,九弟莫要忧虑,他们不敢如何!”晋王拍拍胸脯,并不把南吴放在眼里。
    “南吴的战船如何?”姜衡又问。
    “启朝末年,五方格局,南吴靠海,战船与海军,皆是上乘。”左相没有说死,但意思就是,南吴的战船技术与海军能力,是其他四方实力所不能比拟的。
    至于现在,大梁统一了中原,航海能力与南吴相比如何,就得看这些年南吴有没有进步了。
    “安南和高丽都是派的王子前来,琉球,南吴,倭岛,没有王室子弟前来。”袁尚书适时出声。
    藩国派遣的使团有哪些人,往往能看出一个藩国的态度。
    南吴若是服软想要回归中原,那就不会不派遣王室子弟。
    这么说吧,当初各方势力你打我我打你,但是等梁占据绝对的主导后,各方都送了“女儿”入梁王后院,便是败逃前的南吴,也是送了的,只不过其他势力输了就输了,没有像南吴一样远离中原故土的。
    而老吴王送给梁王的女子,便是如今小十一福王的生母田婕妤,老吴王的义女,算起来,也就是现任吴王的妹妹了。
    若是真有心相交,怎么也该派遣一个王室子弟前来,好歹有名正言顺的关系在那儿可攀,对方却偏偏没有这样。
    所以,南吴定然是有点问题的。
    “安南其实也到了该朝贡的时候。”鸿胪寺卿对安南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虽然天幕透露元泰帝与宁王因为安南使臣吵了架,但目前来说,安南的野心属于可见的,正常的。
    其他人也想到了这点,“就天幕的时间而言,这安南反倒是迟了。”
    “这两三年沿海管控得严,也不允许私人出海,与禁海也相差无几,安南犹豫倒也正常。”
    破天荒的,这竟然是太子说出口的话。
    所有人看向了太子。
    姜衡无辜得很,“孤向来实话实说,而且孤也没说,不监管安南使团。”
    这才正常嘛!
    老臣们这才放下了心,继续分析了起来。
    到最后,邓国公主这才开口,“这次接待使臣,我想出去溜达一圈,抛个饵。”
    若真是有人偷渡了出去泄露了消息,那泄露者大概率是知道邓国公主这个人的,外藩的使臣呢?就看各使团是什么反应了。
    是惊讶,是疑惑,还是……有压力呢?
    **
    这一次的朝贡,朝廷特意让几个藩国一起从宁波府的港口上岸,五国使团甫一上岸,上扬的标准弧度的嘴角就有些僵硬了,这周边的卫队,是不是太过隆重了些?
    可等到入了京,进了驿馆,又觉得,是不是太不隆重了?
    安南使团中的负责人李庭荷是一个关系户,可这次却发现,原本鸿胪寺中认识的人,都换了,宫里的姑姑也没派人来联系他,这就不妙了。
    终于找到个机会,私下询问鸿胪寺署丞,往人袖子里塞了荷包后问道,“这位兄弟,上国的李修媛是我姑姑,我记得之前来的时候,不是住的这儿吧?可是上国有什么旨意?”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645/638633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