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建国大齐,大开杀戒
推荐阅读:极品小仙医、我只想熬死你们,別逼我打死你们、负债3万亿,债主们跪求我别死、转职纹身师,开局给校花纹过肩龙、隆万盛世、半岛小行星、开局迎娶苏家神女,奖励重瞳体!、美漫:蝙蝠侠能有什么坏心思?、我的系统狂霸又酷炫!、快收了神通吧!、
永乐年间。
朱家三代人不禁发出一声嘆息。
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李唐皇帝出逃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態。
所以平民们得知消息后並不会感到特別奇怪,反而是有一些胆大之人,第一时间衝进皇宫,肆意掠夺金银財宝。
很快,这座昔日辉煌无比的城市,便陷入了混乱无序、无人管制的境地。
自此,唐王朝开始迅速衰弱。
......
黄巢又想起了他攻入长安那天的情景。
皇帝出逃后,偌大的长安城,竟然没有一个守卫的官兵。
但有迎接的,由左金吾大將军张直方带头的几十名大唐的文武官员。
在长安东城外宽阔的官道上,白色军旗遮天蔽日,隨风起舞,壮如滔滔巨浪。
在这无边的白浪之中,升腾著一朵金色浪,那是一座由八名彪形大汉抬著的巨大镶金肩舆。
肩舆之中端坐一人,正是他自己。
头戴凤翅金盔,身披龙鳞金甲,他以一种睥睨之姿,俯视著道路两旁跪拜的官吏与平民。
他当时在想什么呢?
或许是自己年轻时写下的那首诗,终於实现了吧。
此时,他口中正轻声的念诵著自己年轻时写下的那首诗歌。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实现了这句诗的人生理想之后,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仇怨。
那就是“我开后百杀”。
他要亲手报当年殿试时的羞辱之仇。
......
【黄巢大军给长安市民的第一印象还是比较良好的。】
【彼时百姓对李唐朝廷已经失望透顶,所以当黄巢大军进入长安时,老百姓们是夹道欢迎,群情热烈。】
【义军的副统帅尚让特地向围观的百姓承诺,他们起兵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绝不会侵扰民眾。】
【对老百姓而言,在乱世之中,平安无事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更加难得的是,至少在刚进长安的那两天,黄巢大军確实將爱民的誓言付诸实践,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
【既然首领已经表明了態度,底下的士兵们自然也要有所行动。】
【彼时,歷经多年征战的黄巢军,早已都成了財大气粗的富豪,所以当他们看到城中那些生活困苦的平民时,纷纷慷慨解囊,施捨了不少钱財。】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善举仅仅持续了三天。】
【黄巢的义军就突然翻脸,开始大肆烧杀抢掠了,让这座昔日富丽繁华的帝都再次被恐惧所淹没。】
......
洪武年间。
朱元璋对黄巢军的行为毫不意外。
只是苦了这些百姓,本以为嗜血的李唐皇室走了会过上好日子,结果新来的黄巢大军,竟然都是一群披著羊皮的狼。
毕竟,黄巢军的核心將领都出身於草莽强盗。
黄巢虽然招募了大量百姓加入军队,但他们从军的本意都是为了发家致富。
平心而论,这种劫掠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黄巢要確保他那庞大的军队能在不掠夺的情况下维持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
黄巢攻入长安时,麾下军队多达六十万,这一数字显然远超唐僖宗逃离长安时所带的人数。
这六十万大军都需要吃饭,可长安城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当然不能。
关中地区的粮食本就依赖江淮地区的漕运补给,才能勉强满足中央禁军、官员及百姓的需求。
当时的南方藩镇绝不会为黄巢提供粮食,即使南方藩镇发发善心漕运粮食了,沿途的藩镇也绝不会允许一粒粮食流入长安。
黄巢之所以能够攻入长安,並不是因为其实力有多强,而是大唐的中央力量太弱。
因为大唐真正的国力並不集中在中央,而是分散在各个藩镇。
自黄巢起兵以来,一直奉行避实击虚的原则,专挑软柿子捏,避免与强敌硬碰硬。
真正被黄巢打败的强藩大镇只有一个,淮南高駢。
而被消灭的藩镇,则是一个也没有。
所以,多数藩镇的实力保存的非常完整,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强。
他们多数没有阻挠黄巢的禁军,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正是得益於这些藩镇的默许態度,黄巢才能成功进入长安。
当黄巢在没有稳固根据地的情况下,率领六十万大军涌入长安时,就决定了黄巢註定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后勤补给的问题。
为了维持军队的运转,黄巢必然要对內掠夺长安百姓,对外向归顺的藩镇课以重税。
久而久之,那些尚未被黄巢打败的藩镇,不会听从其命令。
当代表唐朝真正力量的各个藩镇都站到了黄巢的对立面时,黄巢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然而,黄巢对此毫无察觉。
因为黄巢接下来的主要行动,便是大开杀戒。
......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12月11日,黄巢屠杀了留在长安的李唐宗室。】
【12月13日,即攻入长安的第8天,曾经的落第举子兼盐贩子黄巢,身穿龙袍登上了大明宫含元殿的宝座。】
【隨著数百面战鼓一起敲响,大齐帝国诞生了。】
【局势暂时稳定以后,黄巢就拔出金闪闪的屠刀,准备杀人了。】
朱家三代人不禁发出一声嘆息。
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李唐皇帝出逃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態。
所以平民们得知消息后並不会感到特別奇怪,反而是有一些胆大之人,第一时间衝进皇宫,肆意掠夺金银財宝。
很快,这座昔日辉煌无比的城市,便陷入了混乱无序、无人管制的境地。
自此,唐王朝开始迅速衰弱。
......
黄巢又想起了他攻入长安那天的情景。
皇帝出逃后,偌大的长安城,竟然没有一个守卫的官兵。
但有迎接的,由左金吾大將军张直方带头的几十名大唐的文武官员。
在长安东城外宽阔的官道上,白色军旗遮天蔽日,隨风起舞,壮如滔滔巨浪。
在这无边的白浪之中,升腾著一朵金色浪,那是一座由八名彪形大汉抬著的巨大镶金肩舆。
肩舆之中端坐一人,正是他自己。
头戴凤翅金盔,身披龙鳞金甲,他以一种睥睨之姿,俯视著道路两旁跪拜的官吏与平民。
他当时在想什么呢?
或许是自己年轻时写下的那首诗,终於实现了吧。
此时,他口中正轻声的念诵著自己年轻时写下的那首诗歌。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实现了这句诗的人生理想之后,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仇怨。
那就是“我开后百杀”。
他要亲手报当年殿试时的羞辱之仇。
......
【黄巢大军给长安市民的第一印象还是比较良好的。】
【彼时百姓对李唐朝廷已经失望透顶,所以当黄巢大军进入长安时,老百姓们是夹道欢迎,群情热烈。】
【义军的副统帅尚让特地向围观的百姓承诺,他们起兵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绝不会侵扰民眾。】
【对老百姓而言,在乱世之中,平安无事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更加难得的是,至少在刚进长安的那两天,黄巢大军確实將爱民的誓言付诸实践,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
【既然首领已经表明了態度,底下的士兵们自然也要有所行动。】
【彼时,歷经多年征战的黄巢军,早已都成了財大气粗的富豪,所以当他们看到城中那些生活困苦的平民时,纷纷慷慨解囊,施捨了不少钱財。】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善举仅仅持续了三天。】
【黄巢的义军就突然翻脸,开始大肆烧杀抢掠了,让这座昔日富丽繁华的帝都再次被恐惧所淹没。】
......
洪武年间。
朱元璋对黄巢军的行为毫不意外。
只是苦了这些百姓,本以为嗜血的李唐皇室走了会过上好日子,结果新来的黄巢大军,竟然都是一群披著羊皮的狼。
毕竟,黄巢军的核心將领都出身於草莽强盗。
黄巢虽然招募了大量百姓加入军队,但他们从军的本意都是为了发家致富。
平心而论,这种劫掠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黄巢要確保他那庞大的军队能在不掠夺的情况下维持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
黄巢攻入长安时,麾下军队多达六十万,这一数字显然远超唐僖宗逃离长安时所带的人数。
这六十万大军都需要吃饭,可长安城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当然不能。
关中地区的粮食本就依赖江淮地区的漕运补给,才能勉强满足中央禁军、官员及百姓的需求。
当时的南方藩镇绝不会为黄巢提供粮食,即使南方藩镇发发善心漕运粮食了,沿途的藩镇也绝不会允许一粒粮食流入长安。
黄巢之所以能够攻入长安,並不是因为其实力有多强,而是大唐的中央力量太弱。
因为大唐真正的国力並不集中在中央,而是分散在各个藩镇。
自黄巢起兵以来,一直奉行避实击虚的原则,专挑软柿子捏,避免与强敌硬碰硬。
真正被黄巢打败的强藩大镇只有一个,淮南高駢。
而被消灭的藩镇,则是一个也没有。
所以,多数藩镇的实力保存的非常完整,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强。
他们多数没有阻挠黄巢的禁军,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正是得益於这些藩镇的默许態度,黄巢才能成功进入长安。
当黄巢在没有稳固根据地的情况下,率领六十万大军涌入长安时,就决定了黄巢註定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后勤补给的问题。
为了维持军队的运转,黄巢必然要对內掠夺长安百姓,对外向归顺的藩镇课以重税。
久而久之,那些尚未被黄巢打败的藩镇,不会听从其命令。
当代表唐朝真正力量的各个藩镇都站到了黄巢的对立面时,黄巢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然而,黄巢对此毫无察觉。
因为黄巢接下来的主要行动,便是大开杀戒。
......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12月11日,黄巢屠杀了留在长安的李唐宗室。】
【12月13日,即攻入长安的第8天,曾经的落第举子兼盐贩子黄巢,身穿龙袍登上了大明宫含元殿的宝座。】
【隨著数百面战鼓一起敲响,大齐帝国诞生了。】
【局势暂时稳定以后,黄巢就拔出金闪闪的屠刀,准备杀人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696/639094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