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108:我的1996

推荐阅读:疯癫1960:街溜子带偏四合院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御兽修仙:我获得了灵宠天赋一人成宗从上海滩大亨到港岛豪门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心之怪盗!但柯南

    第109章 108:我的1996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日,农历腊月二十五。
    清晨的阳光穿透冬日的薄雾,洒在北影厂略显陈旧的苏式建筑群上,给冰冷的砖墙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暖意。
    厂区内的积雪已被清扫干净,主干道上人来人往,比平日更添了几分年节前的忙碌与喜庆。
    盛影传媒的办公区内,气氛更是热烈。
    与昨日在厂礼堂面向全厂“影像记忆”项目分红权持有者的“大分红”不同,今天是盛影传媒自家“孩子”领赏的日子。
    财务室门口再次排起了队,但这次的队伍规模小了许多,气氛也更显轻松亲密。
    排队的都是盛影传媒的正式职工,一张张年轻或不再年轻的面孔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自豪和期待。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各家电影厂的子弟。
    他们的父母,或许昨天刚在礼堂领了那份沉甸甸的分红,今天,轮到他们自己来领取公司给予的额外犒赏。
    “姓名,部门。”
    陈玉依旧坐在桌子后,声音清脆,动作麻利。
    “张伟,业务一部!”
    “好,两百块红包,签个字。”陈玉数出两张崭新的百元大钞递过去,旁边负责登记的姑娘微笑着示意张伟在名单上摁手印。
    “谢谢陈经理!谢谢王总!”
    张伟接过钱,喜滋滋地揣进兜里,转身对身后的同事挤挤眼,低声道:“嘿,咱这也算双份压岁钱了!”
    后面的人会心一笑,纷纷点头。
    这一幕在盛影传媒各个办公点同步上演。
    每人两百,钱不算惊天动地,但这份心意,这份区别于联盟内其他借调人员、独属于盛影传媒正式职工的“自家福利”,让每个人都感觉暖烘烘的。
    “王总这人,做事真是这个!”一个年轻职工悄悄对同伴竖起大拇指,语气里满是佩服:“你看啊,昨天刚给咱爹妈那辈分了红,那是按章程办事,公平。今天又单独给咱们发红包,这是情分,是看重!里子面子都给足了!”
    “可不是嘛!”同伴深以为然,“我爹昨天拿了分红,回家乐得直念叨,说跟着王总干有奔头。今天我又拿这红包,他更没话说了,直夸王盛办事公道,心里装着大家伙。”
    “就是!这半年多,咱公司从无到有,搞婚庆电影、拍电视剧、弄联盟、开音像店……哪一样不是王总领头闯出来的?咱这些跟着干的,工资奖金没少拿,家里爹妈也跟着沾光分红。这日子,比以前在厂里干耗着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人心都是肉长的。王总让咱实实在在得了好处,大家能不念他的好?我看啊,咱们盛影传媒这人心,是彻底拢住了!”
    类似的议论在领取红包的队伍中,在办公区的角落里低声流传着。
    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和情感认同的凝聚力,在一次次实实在在的收获中,悄然变得坚不可摧。
    ……
    红包发放完毕,王盛召集全体员工,在主楼门前的场地,开了个简短的年终会。
    他没有站在高处,而是和众人一样,站在前面,姿态随意。
    “各位,辛苦了一年。”王盛开口,声音平和,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或不甚熟悉的面孔:“去年今日,盛影传媒还只是个名字,北影厂还愁云惨淡。今天,我们站在这里领红包,畅想未来,是靠咱们每一个人拼出来的。”
    他简要回顾了这一年惊心动魄的创业历程,从婚庆电影到《家和万事兴》,从发行联盟到“电影世界”,没有夸大其词,只是平实地叙述,却让每个亲历者都心潮澎湃。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在脚下。”
    王盛话锋一转:“过了年,电视电影要批量生产,‘电影世界’要遍地开,vcd市场要深度挖掘,还有更多想不到的机会等着我们。盛影传媒的舞台会越来越大,需要大家继续拧成一股绳,往前闯!”
    他没有画不切实际的大饼,但坚定的语气和清晰的路径,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别的不多说了。”
    王盛站起身,脸上露出难得的、带着些许暖意的笑容:“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也希望大家来年,继续跟我王盛,一起发财!”
    “谢谢王总!”
    “王总新年快乐!”
    “一起发财!”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真挚而热烈。
    ……
    散会后。
    王盛没有回办公室,而是慢悠悠地朝着生活区方向走去。
    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厂区道路两旁光秃秃的梧桐树枝丫指向湛蓝的天空,偶尔有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
    他双手插在大衣口袋里,步伐不疾不徐。
    一路上,遇到的职工无不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王总,出来溜达啊?”
    “王总,吃了没?”
    “王总,新年好啊!”
    无论是熟悉的车间老师傅,还是面生的年轻职工,甚至是带着孩子的家属,见到他,都会停下脚步,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或点头致意,或开口问候。
    那眼神里,有敬畏,有感激,更有一种近乎家人般的亲切。
    王盛一一颔首回应,偶尔还会停下脚步,跟相熟的人聊两句家常,问问年货备齐没有,家里老人身体可好。
    走着走着,他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想到了那个从穿开裆裤就一起厮混的发小,想到了此刻还在南国粤东为“私人订制”业务奔波的陈良。
    他摸出兜里那部厚重的诺基亚2110,找到陈良的号码,按下了拨通键。
    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那边传来陈良略带疲惫却依旧洪亮的声音,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是在拍摄现场。
    “喂,盛哥?”
    “良子,”王盛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笑容:“忙着呢?”
    “刚拍完一组镜头,歇会儿。咋了盛哥,京城下雪了没?俺这边还穿短袖呢!”陈良的声音带着调侃。
    “少贫嘴。”
    王盛笑骂一句,随即正色道:“明天就小年了,你这……回不来了吧?”
    “回不去喽!”陈良叹了口气,语气却透着干劲:“珠影厂这边配合得挺好,单子接了不少,排得满满当当,这个月就得干完二十几单。于咚我们俩得在这盯着,确保万无一失嘛。咋,盛哥你想我了?”
    “我想你个屁。”王盛啐了一口,接着语气放缓,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感慨:“新年快乐啊,陈百万。”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爆发出陈良标志性的大笑:“哈哈哈!盛哥,你这声‘陈百万’叫得俺心里直突突!咋,心疼你那3%的股份了?
    要是心疼,俺陈良二话不说,立马写个声明,还给公司!俺跟着你干,图的是兄弟情分,不是钱!”
    陈良岂能不知道?
    作为“私人订制”业务的核心开拓者和执行者,他深度参与了从谈判、拍摄到结算的全过程,对公司这块业务的巨额利润心知肚明。
    他那3%的干股,随着业务的爆炸式增长,价值早已攀升至数百万之巨。
    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过万的年代,这是足以改变家族命运的财富。
    “放你娘的屁!”王盛笑骂道,声音却带着暖意:“我王盛这么大一个老板,差你那点钱?给你了就是你的,好好拿着!那是你应得的!”
    “是是是,王总现在可牛逼了,身价上亿嘞!俺们这些跟着喝汤的,都沾大光了!”陈良在电话那头嘿嘿笑着,语气里是发自内心的恭维与亲近。
    玩笑开过,王盛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真挚的情感:“良子,辛苦你了。大过年的,还得在外头奔波。”
    “嗨,这有啥!盛哥你给俺平台,让俺有机会施展,俺感激还来不及呢!”陈良语气轻松。
    “今年过年,我把叔和婶儿接到我家一起过。”王盛郑重道,“你爸妈就是我爸妈,你放心,保证让他们过个热热闹闹的好年。”
    电话那头,陈良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声音有些微的沙哑:“盛哥,谢了。”
    “还有,”王盛继续道:“我给家里换了台29寸的大彩电,双开门的大冰箱也置办上了。年货我都让晓冉帮着备齐了,啥都不缺。”
    陈良听着,鼻子有些发酸。
    他知道,王盛这不是炫耀,是实实在在地替他尽孝,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只重重地说了一句:“放心吧,盛哥。粤东这边,我一定帮你干好!你想做的事,就是俺陈良拼了命也要完成的事!”
    “好兄弟。”王盛轻轻吐出三个字,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又简单聊了几句工作上的安排,王盛挂了电话。
    他站在原地,眺望着生活区那些熟悉的筒子楼……
    我的1996结束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719/638941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