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181:破局之谋
推荐阅读:人生三十、疯癫1960:街溜子带偏四合院、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御兽修仙:我获得了灵宠天赋、一人成宗、从上海滩大亨到港岛豪门、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第183章 181:破局之谋
次日。
一九九八年四月三日,星期五。
京城的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尚未完全苏醒的城市。
王盛轻轻带上了李晓冉住所的房门,走出单元楼。初春的凉意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
来到北影厂。
早上八点半,北影厂会议室。
窗帘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光线与窥探。
室内烟雾缭绕,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只稀疏地坐了六七个人,除了厂长韩三坪和王盛外,其余皆是北影厂最核心的管理人员,每一位都是历经风雨、在北影厂拥有深厚根基的人物。
韩三坪坐在主位,面色沉肃,手指间的香烟燃了半截,烟灰积了长长一截,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人都到齐了,关门会议,内容不出此屋。”韩三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他掐灭了烟头,开门见山:“今天叫大家来,只为一件事,‘北影集团’的推进,遇到了硬钉子。”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也似乎在给众人一个心理准备的时间。
“上次内部研讨会后,我向总局领导详细汇报了我们的构想。领导层面……意见并不统一。”
韩三坪语速缓慢,每个字都像石头一样砸在桌面上:“有支持的,认为我们思路清晰,有成绩打底,敢于探索,符合改革精神,应该鼓励。但是,反对的声音……更响亮,也更具体。”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内部通讯稿复印件,抖了抖,却没有念,而是直接说出了核心内容:“反对者,或者说,另一派有实力、有想法的同志,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整合方案。这个方案,不是以我们北影厂为核心,而是以——中国电影公司为核心!”
“什么?”
“中影?他们想干什么?”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压抑的惊呼和议论声。
韩三坪抬手,用力向下压了压,示意安静,他继续道,语气带着一丝冷意:“他们的方案是,以中国电影公司为龙头,整合我们北影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cctv-6)、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一个所谓的‘仲影集团’!”
“仲影集团?”一位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猛地一拍桌子,脸色涨红:“这名字什么意思?把我们北影厂吃了?连厂名都要没了?凭什么!他中影凭什么!”
“就是!统购统销的时代,他们坐在发行端,卡着我们的脖子,利润大头都被他们拿走了!现在我们好不容易自己闯出一条路,有点家底了,他们又想来摘桃子?”
另一位老资格的x委成员气得胡子都在发抖,“凭什么还要我们被他们整合?要整合,去整合儿童厂、青年厂那些困难户去!想动我们北影厂?没门!”
“接受不了!绝对接受不了!”
“这是要把我们打回原形啊!”
群情激愤,会议室里充满了愤怒与不甘的气氛。
北影厂这两年凭借自身努力打下的江山,积累的财富和声望,让他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和话语权,此刻却面临可能被“吞并”的命运,这种落差感和屈辱感,让这些把小半辈子都奉献给北影厂的老人们难以接受。
王盛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韩三坪所说的“仲影集团”方案,他并不陌生。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这正是在行业改革和集团化浪潮中,最终落地实施的方案之一,或者说,是某种历史惯性的体现。
中影凭借其长期把持全国发行网络的特殊地位和行政级别,在资源整合中占据优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他更知道,历史的轨迹已经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了偏转。北影厂不再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等待救济的困难户,它拥有了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市场化的团队和一套初步被验证可行的运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它掌握了一条绕过传统发行体系的、直接连接市场的通道——虽然还不完善,但已显雏形。
韩三坪等众人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才再次开口,他的声音更加沉重,抛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同志们,冷静一下。名字、面子,固然重要,但更要命的是里子!”
他目光锐利地扫视全场:“这套整合方案的核心目的之一,或者说,最致命的一点是——中国电影公司,要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收缴之前已经下放、或者说我们凭借市场力量争取到的,电影厂对接地方的国产片发行权!”
此言一出,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发行权!
这正是王盛和北影厂联盟过去两年拼命争夺、并赖以打破僵局的核心权利!
从电视电影通过联盟渠道发行,到后来《30天》在九地的成功试水,靠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省级公司的壁垒,实现了制片方与电视台或地方影院的更直接对接。
虽然过程艰难,阻力重重,但这扇门已经被撬开了一条缝。
如果这个权利被中影以“集团化整合、统一发行”的名义收走,那么北影厂联盟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的全国发行网络,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
他们将被重新锁回那个受制于人的笼子里,辛苦制作的作品,命运又将掌握在别人手中。
“这……这是釜底抽薪啊!”财务处处长喃喃道,脸色发白。
他太清楚失去发行自主权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利润将被层层盘剥,现金流将重新变得不可控,北影厂刚刚实现的良性循环可能就此中断。
“绝对不能答应!”
“这比丢了厂名还可怕!”
“韩厂长,我们必须顶住!”
韩三坪看着再次激动起来的众人,缓缓道:“顶?怎么顶?这是上层在讨论的方案,涉及的是全国电影资源的重新布局。光靠我们北影厂一家反对,声音够吗?理由充分吗?”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王盛:“王盛,这件事,关乎我们北影厂的命脉,也关乎你一手搭建的盛影传媒和联盟的未来。
你一直脑子活,路子广,对上面的风向和市场的变化也敏感。说说看,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破?怎么才能保住我们的发行权,甚至……实现我们‘北影集团’的构想?”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王盛身上。
这位年轻的“财神爷”、“票房之王”,早已用无数次的成功证明了他的眼光和能力。
在这种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意见,或许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王盛迎着众人期待、焦虑、探寻的目光,停止了沉思。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沉吟了片刻,似乎在整理思绪,又似乎在斟酌措辞。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语气平稳地开口,说出了他思考已久的破局之策:
“韩厂长,各位领导,对方的方案,看似强大,依托中影的传统地位和发行网络,试图以行政力量完成整合,重新确立发行端的绝对垄断。但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弱点,或者说,与当前大势并不完全契合的地方,我们可以作为突破口。”
他条理清晰地分析道:
“第一,‘抓大放小’与‘激发活力’的政策导向。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思路是‘抓大放小’,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北影厂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了扭亏为盈,培养了队伍,开拓了市场,正是‘活力’的典型代表。
如果强行用旧的行政整合模式,将我们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重新纳入一个可能僵化的庞大体系内,是否符合‘激发活力’的改革精神?这一点,我们可以向上反映,争取高层领导中支持改革、看重实效一派的认同。”
“第二,发行端垄断与市场规律的背离。《30天》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分账制和更灵活的发行模式的生命力。如果走回头路,重新强化发行端的垄断,是否会扼杀刚刚萌芽的市场竞争和制片方的积极性?
这不仅是北影厂一家的问题,也关乎整个国产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提升到产业生态建设的高度来论述。”
“第三,我们手中的筹码——市场网络与现金流。”
王盛的语气带着一丝自信:“对方有行政地位和传统网络,但我们有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和健康的现金流。
我们北影厂联盟影响下的九地市场,以及通过电视电影业务建立的与数百家电视台的联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发行渠道。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钱!我们可以明确提出,如果以我们为主导成立北影集团,我们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帮助整合过程中的困难单位解决历史包袱、安置人员、实现转型升级。这是中影可能无法轻易承诺,或者需要层层审批才能做到的。‘谁改革、谁受益;谁发展、谁主导’,我们应该强调这个原则。”
“那具体到发行权……”一位副厂长急切地问。
王盛给出了他的核心建议:“关于发行权,我们不能硬顶着说不交,那会显得我们没有大局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过渡性方案’或‘试点方案’。”
“我们可以向总局建议:在即将成立的集团内部,无论是仲影集团,还是北影集团,设立一个‘制片发行一体化试点板块’。
这个板块可以以北影厂、盛影传媒以及联盟内的核心制片力量为基础,赋予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期限内,比如五年,自主经营其主控出品影片发行业务的权利。
这个权利的范围,可以界定为我们已经开拓成功的‘九地市场’以及未来联盟拓展的新市场。”
他进一步阐述其可行性:“这样做,一来表明了我们对集团化改革的支持,愿意将发行业务纳入统一管理框架;二来,保留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改革成果,避免了‘一刀切’可能带来的休克风险;三来,可以作为集团内部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如果成功,其经验可以推广到整个集团,如果失败,影响也可控。这比强行收走发行权,导致我们现有业务萎缩、利润下滑,最终拖累整个集团,要稳妥得多。”
王盛最后总结道:“所以,我们的策略应该是,高举支持改革、拥护整合的大旗,但同时强调北影厂市场化成果的宝贵性和可持续性,以‘试点’和‘过渡’为名。
争取保留核心发行权利,并以我们强大的现金流和市场能力作为谈判筹码,争取在未来的集团架构中,占据更有利、更主动的位置,甚至……推动以我们为核心的‘北影集团’方案。”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消化王盛这番既有高度又有具体操作性的分析。
“试点……过渡……制片发行一体化板块……”
韩三坪眼中精光闪动,他缓缓点燃了一支新的香烟,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微微颔首道:“是个解决思路……”
“诸位。”
韩三坪提高声音道:“动员动员自己的关系网,和我前面讲的那些单位的领导、员工多接触,向他们阐述清楚,我们北影厂有钱、有路子,能立马解决资金问题,更能为他们保住饭碗,如果拧不成一股绳,被中影整合后,我们北影厂将会失去主所有自主权,可能会被消减成一个艺术创作中心,而他们各家只会更惨。
总之,要让上面看到,如果由我们北影厂来主导整合,不仅能保住现有成果,还能带动更多兄弟单位一起发展!”
“是!”
“明白!”
……
闭门会议结束后,韩三坪把王盛叫到办公室,又开了个小会。
韩三坪表示,中影背后的人拿捏着大势和名义,北影厂估计难逃此劫。
王盛回答,就算是电影发行权丢了,还有婚礼录像和电视电影顶着,在这两条业务线上吃饭的人有数万之多,上面也不好动,撑个几年,等待更大的变局,保下北影厂,也不是没有机会,但这会影响到您进步。
会谈在沉默中结束。
(本章完)
次日。
一九九八年四月三日,星期五。
京城的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尚未完全苏醒的城市。
王盛轻轻带上了李晓冉住所的房门,走出单元楼。初春的凉意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
来到北影厂。
早上八点半,北影厂会议室。
窗帘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光线与窥探。
室内烟雾缭绕,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只稀疏地坐了六七个人,除了厂长韩三坪和王盛外,其余皆是北影厂最核心的管理人员,每一位都是历经风雨、在北影厂拥有深厚根基的人物。
韩三坪坐在主位,面色沉肃,手指间的香烟燃了半截,烟灰积了长长一截,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人都到齐了,关门会议,内容不出此屋。”韩三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他掐灭了烟头,开门见山:“今天叫大家来,只为一件事,‘北影集团’的推进,遇到了硬钉子。”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也似乎在给众人一个心理准备的时间。
“上次内部研讨会后,我向总局领导详细汇报了我们的构想。领导层面……意见并不统一。”
韩三坪语速缓慢,每个字都像石头一样砸在桌面上:“有支持的,认为我们思路清晰,有成绩打底,敢于探索,符合改革精神,应该鼓励。但是,反对的声音……更响亮,也更具体。”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内部通讯稿复印件,抖了抖,却没有念,而是直接说出了核心内容:“反对者,或者说,另一派有实力、有想法的同志,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整合方案。这个方案,不是以我们北影厂为核心,而是以——中国电影公司为核心!”
“什么?”
“中影?他们想干什么?”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压抑的惊呼和议论声。
韩三坪抬手,用力向下压了压,示意安静,他继续道,语气带着一丝冷意:“他们的方案是,以中国电影公司为龙头,整合我们北影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cctv-6)、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一个所谓的‘仲影集团’!”
“仲影集团?”一位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猛地一拍桌子,脸色涨红:“这名字什么意思?把我们北影厂吃了?连厂名都要没了?凭什么!他中影凭什么!”
“就是!统购统销的时代,他们坐在发行端,卡着我们的脖子,利润大头都被他们拿走了!现在我们好不容易自己闯出一条路,有点家底了,他们又想来摘桃子?”
另一位老资格的x委成员气得胡子都在发抖,“凭什么还要我们被他们整合?要整合,去整合儿童厂、青年厂那些困难户去!想动我们北影厂?没门!”
“接受不了!绝对接受不了!”
“这是要把我们打回原形啊!”
群情激愤,会议室里充满了愤怒与不甘的气氛。
北影厂这两年凭借自身努力打下的江山,积累的财富和声望,让他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和话语权,此刻却面临可能被“吞并”的命运,这种落差感和屈辱感,让这些把小半辈子都奉献给北影厂的老人们难以接受。
王盛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韩三坪所说的“仲影集团”方案,他并不陌生。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这正是在行业改革和集团化浪潮中,最终落地实施的方案之一,或者说,是某种历史惯性的体现。
中影凭借其长期把持全国发行网络的特殊地位和行政级别,在资源整合中占据优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他更知道,历史的轨迹已经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了偏转。北影厂不再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等待救济的困难户,它拥有了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市场化的团队和一套初步被验证可行的运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它掌握了一条绕过传统发行体系的、直接连接市场的通道——虽然还不完善,但已显雏形。
韩三坪等众人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才再次开口,他的声音更加沉重,抛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同志们,冷静一下。名字、面子,固然重要,但更要命的是里子!”
他目光锐利地扫视全场:“这套整合方案的核心目的之一,或者说,最致命的一点是——中国电影公司,要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收缴之前已经下放、或者说我们凭借市场力量争取到的,电影厂对接地方的国产片发行权!”
此言一出,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发行权!
这正是王盛和北影厂联盟过去两年拼命争夺、并赖以打破僵局的核心权利!
从电视电影通过联盟渠道发行,到后来《30天》在九地的成功试水,靠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省级公司的壁垒,实现了制片方与电视台或地方影院的更直接对接。
虽然过程艰难,阻力重重,但这扇门已经被撬开了一条缝。
如果这个权利被中影以“集团化整合、统一发行”的名义收走,那么北影厂联盟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的全国发行网络,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
他们将被重新锁回那个受制于人的笼子里,辛苦制作的作品,命运又将掌握在别人手中。
“这……这是釜底抽薪啊!”财务处处长喃喃道,脸色发白。
他太清楚失去发行自主权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利润将被层层盘剥,现金流将重新变得不可控,北影厂刚刚实现的良性循环可能就此中断。
“绝对不能答应!”
“这比丢了厂名还可怕!”
“韩厂长,我们必须顶住!”
韩三坪看着再次激动起来的众人,缓缓道:“顶?怎么顶?这是上层在讨论的方案,涉及的是全国电影资源的重新布局。光靠我们北影厂一家反对,声音够吗?理由充分吗?”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王盛:“王盛,这件事,关乎我们北影厂的命脉,也关乎你一手搭建的盛影传媒和联盟的未来。
你一直脑子活,路子广,对上面的风向和市场的变化也敏感。说说看,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破?怎么才能保住我们的发行权,甚至……实现我们‘北影集团’的构想?”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王盛身上。
这位年轻的“财神爷”、“票房之王”,早已用无数次的成功证明了他的眼光和能力。
在这种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意见,或许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王盛迎着众人期待、焦虑、探寻的目光,停止了沉思。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沉吟了片刻,似乎在整理思绪,又似乎在斟酌措辞。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语气平稳地开口,说出了他思考已久的破局之策:
“韩厂长,各位领导,对方的方案,看似强大,依托中影的传统地位和发行网络,试图以行政力量完成整合,重新确立发行端的绝对垄断。但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弱点,或者说,与当前大势并不完全契合的地方,我们可以作为突破口。”
他条理清晰地分析道:
“第一,‘抓大放小’与‘激发活力’的政策导向。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思路是‘抓大放小’,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北影厂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了扭亏为盈,培养了队伍,开拓了市场,正是‘活力’的典型代表。
如果强行用旧的行政整合模式,将我们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重新纳入一个可能僵化的庞大体系内,是否符合‘激发活力’的改革精神?这一点,我们可以向上反映,争取高层领导中支持改革、看重实效一派的认同。”
“第二,发行端垄断与市场规律的背离。《30天》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分账制和更灵活的发行模式的生命力。如果走回头路,重新强化发行端的垄断,是否会扼杀刚刚萌芽的市场竞争和制片方的积极性?
这不仅是北影厂一家的问题,也关乎整个国产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提升到产业生态建设的高度来论述。”
“第三,我们手中的筹码——市场网络与现金流。”
王盛的语气带着一丝自信:“对方有行政地位和传统网络,但我们有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和健康的现金流。
我们北影厂联盟影响下的九地市场,以及通过电视电影业务建立的与数百家电视台的联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发行渠道。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钱!我们可以明确提出,如果以我们为主导成立北影集团,我们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帮助整合过程中的困难单位解决历史包袱、安置人员、实现转型升级。这是中影可能无法轻易承诺,或者需要层层审批才能做到的。‘谁改革、谁受益;谁发展、谁主导’,我们应该强调这个原则。”
“那具体到发行权……”一位副厂长急切地问。
王盛给出了他的核心建议:“关于发行权,我们不能硬顶着说不交,那会显得我们没有大局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过渡性方案’或‘试点方案’。”
“我们可以向总局建议:在即将成立的集团内部,无论是仲影集团,还是北影集团,设立一个‘制片发行一体化试点板块’。
这个板块可以以北影厂、盛影传媒以及联盟内的核心制片力量为基础,赋予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期限内,比如五年,自主经营其主控出品影片发行业务的权利。
这个权利的范围,可以界定为我们已经开拓成功的‘九地市场’以及未来联盟拓展的新市场。”
他进一步阐述其可行性:“这样做,一来表明了我们对集团化改革的支持,愿意将发行业务纳入统一管理框架;二来,保留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改革成果,避免了‘一刀切’可能带来的休克风险;三来,可以作为集团内部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如果成功,其经验可以推广到整个集团,如果失败,影响也可控。这比强行收走发行权,导致我们现有业务萎缩、利润下滑,最终拖累整个集团,要稳妥得多。”
王盛最后总结道:“所以,我们的策略应该是,高举支持改革、拥护整合的大旗,但同时强调北影厂市场化成果的宝贵性和可持续性,以‘试点’和‘过渡’为名。
争取保留核心发行权利,并以我们强大的现金流和市场能力作为谈判筹码,争取在未来的集团架构中,占据更有利、更主动的位置,甚至……推动以我们为核心的‘北影集团’方案。”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消化王盛这番既有高度又有具体操作性的分析。
“试点……过渡……制片发行一体化板块……”
韩三坪眼中精光闪动,他缓缓点燃了一支新的香烟,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微微颔首道:“是个解决思路……”
“诸位。”
韩三坪提高声音道:“动员动员自己的关系网,和我前面讲的那些单位的领导、员工多接触,向他们阐述清楚,我们北影厂有钱、有路子,能立马解决资金问题,更能为他们保住饭碗,如果拧不成一股绳,被中影整合后,我们北影厂将会失去主所有自主权,可能会被消减成一个艺术创作中心,而他们各家只会更惨。
总之,要让上面看到,如果由我们北影厂来主导整合,不仅能保住现有成果,还能带动更多兄弟单位一起发展!”
“是!”
“明白!”
……
闭门会议结束后,韩三坪把王盛叫到办公室,又开了个小会。
韩三坪表示,中影背后的人拿捏着大势和名义,北影厂估计难逃此劫。
王盛回答,就算是电影发行权丢了,还有婚礼录像和电视电影顶着,在这两条业务线上吃饭的人有数万之多,上面也不好动,撑个几年,等待更大的变局,保下北影厂,也不是没有机会,但这会影响到您进步。
会谈在沉默中结束。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719/638942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