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191:不赚白不赚
推荐阅读:人生三十、疯癫1960:街溜子带偏四合院、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御兽修仙:我获得了灵宠天赋、一人成宗、从上海滩大亨到港岛豪门、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第193章 191:不赚白不赚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日,京城。
一场夜雨又带来了几分秋意,清晨的阳光透过北影厂会议室的窗户,洒在略显陈旧的暗红色地毯上。
会议室里,椭圆形的长桌旁坐满了人。
王盛坐在主位,左手边是美术指导霍健起、执行导演,以及《当幸福来敲门》的剪辑师、录音师、配乐师等核心后期主创;右手边则是制片主任、财务代表以及盛影传媒负责宣传的负责人。
会议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综上所述,《当幸福来敲门》的全部拍摄素材已于昨日清点、整理并完成了初步的场记对接工作。
从技术层面看,曝光、焦点、声音基准都没有出现重大瑕疵,可用素材充足。”剪辑师傅推了推眼镜,结束了他的前期汇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王盛。
他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剪辑笔记。
“素材我看过大部分毛片了,”王盛声音平稳道:“基础很好,老葛和芭图的表演,尤其是情绪递进,非常精准。摄影指导在镜头语言的把握上,也完全达到了我想要的那种,于平淡中见惊雷的效果。”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定格在剪辑师和霍健起脸上:“现在,我们面临最关键的一步——定下剪辑的魂。我要的,不是一部单纯的苦情戏,更不是一部粉饰现实的赞歌。”
他的语气加重,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我们要的,是‘励志’,是能够‘振奋人心’!要让观众看到,陈建国这个东北下岗工人,他在困境中每一次挣扎、每一次跌倒又爬起,不是因为他天生强大,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那份不肯向命运低头的‘韧劲儿’!”
“这种韧劲,不是靠煽情的配乐和慢镜头堆砌出来的。”
王盛的手指在剪辑笔记上划拉着:“是靠细节!是他蹬三轮车时,背心被汗水浸透,紧紧黏在脊梁骨上的那个镜头;是他躲在证券公司厕所里,就着冷水啃干馒头,却对着镜子努力练习微笑的那个瞬间;是他拿到第一笔微薄佣金,第一时间不是给自己买件新衣服,而是给儿子买了支奶油冰棍,看着儿子舔舐时,自己喉结滚动,却露出满足笑容的那个眼神!”
他语速不快,但描绘的画面极具感染力,让在座的人都仿佛看到了那些鲜活的片段。
“节奏!”王盛强调:“前半部分下岗后的迷茫和困顿,节奏可以沉,但不能‘闷’,要让观众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生活压力,喘不过气。
中间部分在魔都实习的艰辛,节奏要‘紧’,像上紧了发条,展现竞争的残酷和体力、精力的双重透支。最后,当他穿着不合身但干净的西装,抱着儿子走进交易大厅,那一刻……”
王盛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构想那个画面:“节奏要‘扬’起来!不是靠音乐硬推,而是靠前面所有压抑情绪的积累,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要让观众觉得,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他应得的!是千千万万个在时代浪潮里挣扎求生的普通人的缩影!看完电影,观众走出影院,心里应该是暖的,是充满希望的,是觉得自己也能像陈建国一样,再咬牙坚持一下的!”
他顿了顿,总结道:“总之,剪辑上,我要求刀锋更利落,情绪转换更果断。”
剪辑师认真地点点头道:“我明白,王总。这部戏的‘魂’在于抗争和希望,”
“好!”
王盛对剪辑师道,“老张,就按这个方向,你先出一个十五分钟的精剪片段,重点把‘下岗初期的混乱’、‘实习期的挣扎’和‘最终录取的释放’这三个关键情绪点做出来。一周后,我们看初剪。”
“没问题,王总。”剪辑师老张信心满满地应下。
接着,会议又讨论了后期配音、音乐风格、以及初步的宣发构想。
王盛明确指出,这部电影不仅要赚钱,更要赚口碑,要成为盛影传媒乃至北影厂在现实主义题材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会议持续到临近中午才结束。
众人收拾文件,陆续离开会议室,脸上都带着明确目标后的干劲。
王盛和霍健起落在最后,两人一边低声交流着对几个特定镜头处理的看法,一边朝门口走去。
刚推开会议室的门,就看到艺办主任史栋明正等在走廊里,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搓着手,显得有些激动。
“史主任?”王盛有些意外,“有事?”
“王总!霍导!”史栋明快步上前,声音因为兴奋而略微拔高:“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他左右看了看,虽然走廊里已没什么人,但还是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仿佛要分享一个巨大的秘密:“刚收到的传真!东京电影节组委会发来的正式邀请函!霍导的《那山那人那狗》……入围了!入围第十一届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了!”
“什么?!”
霍健起猛地停下脚步,脸上先是难以置信的愕然,随即,巨大的惊喜如同潮水般涌上,让他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史主任,你……你没开玩笑?”
“千真万确!白纸黑字,盖着组委会的章!”
史栋明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份传真文件,递了过来:“你看!下个月31号,电影节正式开幕!邀请剧组主创人员出席!”
霍健起接过传真,手指微微颤抖着,仔细地看着上面的英文和日文,以及下方清晰的红章。
王盛也凑过去看了一眼。
这是他的主意。
《那山那人那狗》的成绩在日本有多炸裂,自不必多说,可惜这么好的片子,在小八嘎身上才赚了那一点钱。
只要能在东京电影节再镀层金,这部片子大概率能卖出个天价。
获奖是有较大概率的。
除了影片质量过硬,还和十一月不可描述的一件事有关,原理和大船差不多。
“好!太好了!”
王盛用力拍了拍霍健起的肩膀:“老霍,恭喜!这是你应得的!”
霍健起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反复看着那份传真,眼眶有些湿润。
抛开国际奖项对这个时代导演的吸引之外,他为了这部片子,在湘西的山水间浸泡了数月,付出了无数心血。
王盛提醒史栋明道,“史主任,这事立刻列入厂里最高优先级日程。你负责协调霍导、还有主要演员的签证、行程安排,宣传部门立刻启动,我会让人协助你制定详细的海外宣传方案。”
“是!王总!我马上就去办!”史栋明挺直腰板,大声应道,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光彩。
……
(本章完)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日,京城。
一场夜雨又带来了几分秋意,清晨的阳光透过北影厂会议室的窗户,洒在略显陈旧的暗红色地毯上。
会议室里,椭圆形的长桌旁坐满了人。
王盛坐在主位,左手边是美术指导霍健起、执行导演,以及《当幸福来敲门》的剪辑师、录音师、配乐师等核心后期主创;右手边则是制片主任、财务代表以及盛影传媒负责宣传的负责人。
会议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综上所述,《当幸福来敲门》的全部拍摄素材已于昨日清点、整理并完成了初步的场记对接工作。
从技术层面看,曝光、焦点、声音基准都没有出现重大瑕疵,可用素材充足。”剪辑师傅推了推眼镜,结束了他的前期汇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王盛。
他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剪辑笔记。
“素材我看过大部分毛片了,”王盛声音平稳道:“基础很好,老葛和芭图的表演,尤其是情绪递进,非常精准。摄影指导在镜头语言的把握上,也完全达到了我想要的那种,于平淡中见惊雷的效果。”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定格在剪辑师和霍健起脸上:“现在,我们面临最关键的一步——定下剪辑的魂。我要的,不是一部单纯的苦情戏,更不是一部粉饰现实的赞歌。”
他的语气加重,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我们要的,是‘励志’,是能够‘振奋人心’!要让观众看到,陈建国这个东北下岗工人,他在困境中每一次挣扎、每一次跌倒又爬起,不是因为他天生强大,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那份不肯向命运低头的‘韧劲儿’!”
“这种韧劲,不是靠煽情的配乐和慢镜头堆砌出来的。”
王盛的手指在剪辑笔记上划拉着:“是靠细节!是他蹬三轮车时,背心被汗水浸透,紧紧黏在脊梁骨上的那个镜头;是他躲在证券公司厕所里,就着冷水啃干馒头,却对着镜子努力练习微笑的那个瞬间;是他拿到第一笔微薄佣金,第一时间不是给自己买件新衣服,而是给儿子买了支奶油冰棍,看着儿子舔舐时,自己喉结滚动,却露出满足笑容的那个眼神!”
他语速不快,但描绘的画面极具感染力,让在座的人都仿佛看到了那些鲜活的片段。
“节奏!”王盛强调:“前半部分下岗后的迷茫和困顿,节奏可以沉,但不能‘闷’,要让观众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生活压力,喘不过气。
中间部分在魔都实习的艰辛,节奏要‘紧’,像上紧了发条,展现竞争的残酷和体力、精力的双重透支。最后,当他穿着不合身但干净的西装,抱着儿子走进交易大厅,那一刻……”
王盛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构想那个画面:“节奏要‘扬’起来!不是靠音乐硬推,而是靠前面所有压抑情绪的积累,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要让观众觉得,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他应得的!是千千万万个在时代浪潮里挣扎求生的普通人的缩影!看完电影,观众走出影院,心里应该是暖的,是充满希望的,是觉得自己也能像陈建国一样,再咬牙坚持一下的!”
他顿了顿,总结道:“总之,剪辑上,我要求刀锋更利落,情绪转换更果断。”
剪辑师认真地点点头道:“我明白,王总。这部戏的‘魂’在于抗争和希望,”
“好!”
王盛对剪辑师道,“老张,就按这个方向,你先出一个十五分钟的精剪片段,重点把‘下岗初期的混乱’、‘实习期的挣扎’和‘最终录取的释放’这三个关键情绪点做出来。一周后,我们看初剪。”
“没问题,王总。”剪辑师老张信心满满地应下。
接着,会议又讨论了后期配音、音乐风格、以及初步的宣发构想。
王盛明确指出,这部电影不仅要赚钱,更要赚口碑,要成为盛影传媒乃至北影厂在现实主义题材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会议持续到临近中午才结束。
众人收拾文件,陆续离开会议室,脸上都带着明确目标后的干劲。
王盛和霍健起落在最后,两人一边低声交流着对几个特定镜头处理的看法,一边朝门口走去。
刚推开会议室的门,就看到艺办主任史栋明正等在走廊里,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搓着手,显得有些激动。
“史主任?”王盛有些意外,“有事?”
“王总!霍导!”史栋明快步上前,声音因为兴奋而略微拔高:“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他左右看了看,虽然走廊里已没什么人,但还是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仿佛要分享一个巨大的秘密:“刚收到的传真!东京电影节组委会发来的正式邀请函!霍导的《那山那人那狗》……入围了!入围第十一届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了!”
“什么?!”
霍健起猛地停下脚步,脸上先是难以置信的愕然,随即,巨大的惊喜如同潮水般涌上,让他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史主任,你……你没开玩笑?”
“千真万确!白纸黑字,盖着组委会的章!”
史栋明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份传真文件,递了过来:“你看!下个月31号,电影节正式开幕!邀请剧组主创人员出席!”
霍健起接过传真,手指微微颤抖着,仔细地看着上面的英文和日文,以及下方清晰的红章。
王盛也凑过去看了一眼。
这是他的主意。
《那山那人那狗》的成绩在日本有多炸裂,自不必多说,可惜这么好的片子,在小八嘎身上才赚了那一点钱。
只要能在东京电影节再镀层金,这部片子大概率能卖出个天价。
获奖是有较大概率的。
除了影片质量过硬,还和十一月不可描述的一件事有关,原理和大船差不多。
“好!太好了!”
王盛用力拍了拍霍健起的肩膀:“老霍,恭喜!这是你应得的!”
霍健起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反复看着那份传真,眼眶有些湿润。
抛开国际奖项对这个时代导演的吸引之外,他为了这部片子,在湘西的山水间浸泡了数月,付出了无数心血。
王盛提醒史栋明道,“史主任,这事立刻列入厂里最高优先级日程。你负责协调霍导、还有主要演员的签证、行程安排,宣传部门立刻启动,我会让人协助你制定详细的海外宣传方案。”
“是!王总!我马上就去办!”史栋明挺直腰板,大声应道,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光彩。
……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719/638985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