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212:再截胡机缘

推荐阅读:疯癫1960:街溜子带偏四合院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御兽修仙:我获得了灵宠天赋一人成宗从上海滩大亨到港岛豪门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心之怪盗!但柯南

    第214章 212:再截胡机缘
    送走了李呦斌,夜幕已悄然笼罩了北影厂区。
    寒风掠过光秃秃的树干,发出呜呜的轻响。
    “盛子……”
    韩三坪叫住了正要转身的王盛,朝他示意了一下生活区的方向:“走走吧,正好顺路。”
    两人并着肩,踏着熟悉的水泥路面,往生活区走去。
    鞋子踩在冻得硬实的地面上,发出略显沉闷的声响,衬得周遭比往年更加安静。
    “这人一搬走,厂里是冷清了不少。”
    韩三坪双手插在大衣口袋里,望着黑漆漆一片的主楼,语气里听不出太多情绪,更像是一种客观的陈述。
    王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没有接话。
    时代的车轮碾过,个人情感的微澜在宏大的变迁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他更习惯于向前看。
    沉默着走了一小段,韩三坪忽然提起了话头:“陈恺歌那边,《荆轲刺秦王》,算是彻底栽了。”
    王盛侧耳倾听。
    这部原本在另一条时间线上98年底上映的鸿篇巨制,因为他的“蝴蝶效应”——《当幸福来敲门》的横空出世及其引发的社会大讨论,使得北影厂和紫禁城影业在资源调配和档期选择上更为审慎,最终将其推迟到了今年一月份上映。
    意图避开锋芒,结果却似乎更糟。
    “一月份上的,票房……惨不忍睹。”韩三坪的语气带着一丝沉重,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庆幸,庆幸当初王盛力阻了北影厂的大额跟投,而是转为了对影城的投资。
    “我听说,连制作成本的零头都没收回来。去年送去戛纳,动静也不大,反响平平。”他叹了口气:“老陈这回,面子、里子都伤得不轻。”
    王盛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前面在会议上见过的那张朴实而坚毅的面孔——李雪键老师。
    他就是《荆轲刺秦王》的主演之一,饰演悲情刺客荆轲。
    想到那位演技精湛、为人低调的老艺术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部商业和口碑双双失利的大制作中,王盛心里多少有些惋惜。
    但他清楚,这是导演中心制下,个人艺术野心与市场接受度、乃至当时制作条件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非演员之过。
    “片子本身……格局太大,叙事上可能有点问题,跟现在观众的胃口不太对路。”王盛斟酌着词句,没有落井下石。
    韩三坪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他的看法。
    话题随即从一部具体影片的失利,转向了更宏观的行业层面。
    “不过,行业总归是在向前走,规范化的步子也在加快。”
    韩三坪平静的叙述道:“今年一月份,总局联合文化部发了个文,《关于开展打击走私影片活动的通知》,明确中影公司为唯一境外影片进口单位,严厉打击发行放映走私影片行为,规范市场秩序。这回上面是下了决心,要狠狠整治一下市场上的走私片、盗版碟了。”
    这确实是个利好消息。
    走私影片和猖獗的盗版,一直是困扰正版电影市场,尤其是国产电影的顽疾。
    这一轮打击,使得之前半公开或公开放映走私影片(主要是未经引进的好莱坞电影和港台电影)的行为得到极大遏制。
    许多电影院和发行单位因害怕高额罚款和吊销执照的惩罚,不得不收敛。
    只可惜,严厉的打击政策只是堵住了“走私”这个非法渠道,却没能提供足够的合法产品来满足市场。
    于是,巨大的需求瞬间转向了另一个渠道——盗版光碟。
    “光影世界彻底黄了吧?”
    “嗯。”
    韩三坪应了一声,脚步放缓,声音也压低了些,带着一种透露内部风向的意味:“还有更进一步的。总局那边,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准备适时放开国产电影的发行业务给民营资本了。”
    王盛心头一动。
    这才是触及行业根本的大变革!
    长期以来,国产电影的发行渠道基本掌握在像中影、省电影公司等国营单位手中,民营资本很难涉足核心的发行环节。
    若真能放开,意味着像盛影传媒这样的公司,将有可能建立自己的发行网络,不再完全受制于人,产业链会更加完整,自主权也将极大提升。
    于咚未来创立博纳,就是吃到了这波政策的红利,以及老韩的扶持。
    在原本时间线上,北影厂被中影公司整合后,中影集团分管发行环节的副总,把发行分成了几个大区。
    于咚担任的是华东区副经理,进一步积累了人脉关系,泡到了金陵电影公司老总的女儿。
    但在眼下,于咚被王盛一脚踢到了外面,主管‘私人定制’业务,已经离开北影厂核心层两三年。
    前段时间,重组的消息传出后,靠着‘私人订制’业务提成赚的盆满钵满的于咚,直接辞职,入职盛影传媒了。
    听陈良说,这厮包养了好几个小老婆。
    这都是小问题。
    常年在外地,不包小老婆,问题更大。
    有盛影传媒在,于咚的作用更小了。
    老韩也没劝他。
    “当然,这事关重大,涉及面广,需要时间论证和制定细则。”
    韩三坪继续道,语气笃定:“但我估计,快则明年,慢则后年,应该就会有个初步的说法,可能会先搞试点。”
    他停下脚步,转头看向王盛,夜色中目光锐利:“盛子,你放心。真到了那一天,我这个刚上任的集团副总,别的不敢说,豁出这张老脸,也一定为你,为盛影传媒,争取一个试点的资格!”
    这话分量极重。
    韩三坪在新组建的中影集团内位列副总,主管制片,其话语权和影响力非比往昔。
    他能做出这样的承诺,既是出于对王盛能力和盛影传媒潜力的认可,也是对过去几年紧密合作香火情的回馈,更是为集团未来与优质社会资本深度合作探路。
    王盛没有说什么虚头巴脑的客气话,只是郑重地点头,沉声道:“韩叔,这份情,我记下了。盛影传媒,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有些承诺,无需多言,行动是最好的回答。
    韩三坪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重新迈开步子。
    两人已经走到了王家所在的单元楼下。
    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隐约能听到电视声和家人的话语。
    “行了,到家了,快上去吧。”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719/638985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