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舰载机攻关之路

推荐阅读:跟我睡一下怎么了?(1v1 青梅竹马 先婚后爱)猛兽隔离区(校园1v1)[盗墓笔记]眼前无路怎回头松山书院绯闻事件(古言,NPH,骨科,父女)声声慢小狗响铃(1v1)煦日逢雨【姐弟骨科】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玉桐【np】c级向导的上位(np

    1971年12月,凛冽的寒风裹挟著江南大地特有的湿冷空气席捲大地。
    肖镇站在金陵卉学校的窗前,凝视著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眉头紧锁——海军舰载机项目已到关键阶段,而此时国內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一切研发都要基於未来航母的设想与需求,这无疑给本就艰巨的任务增添了巨大挑战。
    但他深知,舰载机必须先行突破,才能为后续航母作战体系奠定根基。
    总不能舰等人吧,去巴西培训的舰载机飞行员和航母各工作模块的机师、服务团队等人已经去巴西培训两、三个月了,那边需要两年多三年的时间。
    时间看著很多,不过一忙起来时间其实很紧的。
    专机衝破厚重的云层,降落在盛京机场。
    迎接他的是601所王所长与一眾科研人员,寒风將他们的脸颊吹得通红,眼神中却满是期待与焦虑。
    肖镇没有丝毫停留,直接驱车前往研究所会议室。
    室內,巨大的白板上贴满了空优版j9a的设计图纸,红蓝標记的修改意见层层叠叠,投影仪正播放著基於未来中型航母甲板尺寸与弹射、拦阻系统参数的飞机性能模擬数据。
    这些东西已经是根据天河3號超级计算机跑大数据跑了一年多更改后目前最新的各项参数。
    “肖总,咱们开始?”601所新上任的王所问到
    其他的尸位裹腹之辈和很多嗡嗡嗡上位的傢伙,全部被军部相关部门已经彻底清理出去了。
    “我们没有现成的航母参照,但必须超前设计。”肖镇指著图纸上的机翼摺叠方案,声音沉稳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坚定,“假设未来航母甲板长度320米,弹射距离100米,我们的舰载机必须在这个条件下实现安全起降。
    空优版的升力係数在短距起飞时会下降40%,必须重做气动布局。
    从现在起,风洞试验每小时出一组数据,所有人轮班,通宵作业!”
    零下20c的风洞实验室里,肖镇与技术员小张紧盯试验模型。
    当第18版模型在风洞中吹出理想涡流时,小张激动得打翻了保温杯:“肖总!升力係数提升到1.85了!”
    然而喜悦並未持续太久,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摺叠机翼的结构强度在模擬著舰衝击力下出现疲劳裂纹。
    团队连续72小时排查,最终通过採用鈦合金蜂窝夹层结构和新型复合材料连接件解决难题。
    发动机车间內,改进后的涡扇 - 8b引擎轰鸣震耳。
    肖镇盯著仪錶盘,突然皱起眉头:“在模擬弹射过载下,发动机喘振频率过高!”
    他连夜召集发动机团队,办公室里堆满图纸,眾人用粉笔在地板上推演公式。
    当晨光透进窗户时,他们终於找到通过优化压气机叶片角度和燃油喷射时序的解决方案。
    此时,白市驛602所颂文团队带著航电研究团队和相关设备紧急支援。
    在临时搭建的联合实验室里,肖镇召开协调会:“没有航母电磁环境实测数据,我们就用最严苛的標准建模!
    雷达要穿透海杂波,飞控必须在强电磁干扰下保持稳定!时间紧迫,这是死命令!”
    雷达实验室中,工程师老周盯著屏幕上跳动的雪点急得直挠头。
    肖镇接过滑鼠操作:“试试多频段切换结合自適应滤波算法!”
    经过48小时的代码调试,第二代金陵卉相控阵雷达终於在模擬的航母强电磁环境下,稳定捕捉到200公里外的目標。
    而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同样艰难,在模擬著舰试验中,系统多次出现误判。
    颂文团队带头人陈工急得眼眶发红,肖镇却冷静分析:“把航母运动的六自由度参数加进算法模型,同时增强冗余备份系统!”
    三天后,飞控系统在模擬航母纵横摇15度、上下垂盪3米的复杂工况下实现精准著舰引导。
    1972年2月19日,一群人丝毫没有感觉到春节和假期已经匆匆过去,今天迎来首次陆上模擬著舰试验。
    试飞员李阳坐进模擬座舱前,肖镇隔著玻璃向他比出“稳”的手势。
    战机在前方大屏幕上轰鸣著冲向模擬航母甲板的试验场,拦阻索装置在寒风中静静等待。
    “著舰鉤接触!”对讲机传来李阳的声音,紧接著却是急促的报告:“拦阻索张力不匹配,滑行距离过长!”
    肖镇立刻组织復盘,发现在模擬系统设施时,是拦阻索阻尼係数与舰载机重量参数不匹配。
    团队连夜重新计算,调整液压阻尼器参数,在零下30c的试验模擬场完成第23次调试。
    1972年5月,第一架原型样机下线,隨后肖镇带著舰载机团队带著样机飞去了青海湖旁边的舰载机陆上实验基地,开始忙碌起来。
    隨后的半年里,从渤海湾到南海海域的陆上试验场,舰载机经歷了无数次试飞与改进。
    高温、高湿、高盐的海洋环境模擬试验中,机身复合材料出现老化跡象,航电设备在极端温度下偶尔死机……每一个问题都被团队详细记录、逐一攻克。
    为模擬航母机库的有限空间,团队还专门搭建了缩小比例的机库模型,反覆测试舰载机的调运、维护操作可行性。
    1972年8月,盛夏的阳光洒在渤海湾某陆上航母试验基地。
    经过近数个月的艰苦奋战,舰载机尾鉤精准掛住模擬拦阻索,在模擬甲板上划出一道完美弧线。
    肖镇站在指挥塔上,看著监控画面,紧绷已久的脸上终於露出笑容。
    这架凝结著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战机,虽然尚未真正登上航母,但已为未来华夏海军航母战斗群的组建,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当晚的庆功宴上,肖镇端起酒杯走到颂文团队桌前:“这杯酒,敬所有为看不到的航母提前十年奋斗的兄弟们!”
    窗外,试验场的灯光在夜幕中闪烁,如同未来航母甲板上指引舰载机归航的信號灯,照亮著华夏海军走向深蓝的漫漫征途。
    吃完简朴的舰载机定型庆功宴后。其实还有更多工作等待落实。
    比如机载雷达、航电系统、电子吊舱还有飞行员紧急逃生系统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调整。
    肖镇又去了冰城工大,那里是研发舰载武器的定点任务单位。
    肖镇在这里碰到了已经大二的刘光福,这小子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
    他们也有任务的,以后老刘得习惯他家老二和老三神秘消失又突然回家。
    刘光天水平能达到长江学者水平吧,小小牛技术实力如今在金陵卉担任老师和分给学校的国防任务,比如现在的预警雷达系统他就加入了研发团队,也是骨干。
    肖镇第二天请自己后院邻居刘光福又去了马迭尔吃了次大餐,一个小年轻孤身一人在这里读书,有时候是有些孤独。
    他家老大光齐听光福说终於算是从平谷的乡镇调去了城里担任工业局的一把手。
    这职位跟光齐倒是很符合,他也是京城理工的高材生好不,8级工程师可是人家硬考的。
    肖镇考察了一下光福的水平,成绩和实力中等勉强还行,肖镇愿意给这样出身普通家庭还努力的孩子机会。
    所以在研发舰载机武器项目就把他加进了开发项目里。
    肖镇一直在冰城工大忙碌时不时的还飞去盛京,光福因为有邻居大哥开小灶,所以进步很能跟上研发进度,分配给他的任务能合格完成,他当然比不了小狄这傢伙的。
    小狄和吴健等8人,是的肖镇又收了3名博士生还在徐匯新能源基地做基础研发工作。
    他已经將新能源开发交给自己电鱼三人组的刘淮海负责统筹工作了。
    今天是舰载机j18b最大疲劳测试收尾的一天,肖镇得亲自去海边看看数据表现。
    还有很多后续的耗时测试操作一直在继续,如今舰载机这块肉肖镇让颂文602所让给了601所维护、升级、製造。
    不过601所在电子、光电、航电系统都是白市驛基地提供的技术支持。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867/639610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