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 > 第79章 阎解旷的「掮客生意」

第79章 阎解旷的「掮客生意」

推荐阅读:跟我睡一下怎么了?(1v1 青梅竹马 先婚后爱)猛兽隔离区(校园1v1)[盗墓笔记]眼前无路怎回头松山书院绯闻事件(古言,NPH,骨科,父女)声声慢小狗响铃(1v1)煦日逢雨【姐弟骨科】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玉桐【np】c级向导的上位(np

    肖镇与大舅哥夜谈后的第二天,便载著满满一车年货礼品,驱车前往探望老丈人李老头和丈母娘林老主任。
    玉泉山的房子,李老头早已利落地退还给中直机关事务局。
    这些老革命的觉悟就是高,行动也快,丝毫不拖泥带水。
    他们的外孙肖承勛是个有心的,早就在离大舅家不远的地方,为二老购置並精心改造好了一座二进四合院,专供退休的外公外婆颐养天年。
    林老主任原本想著跟大儿子住一起,彼此有个照应。
    但李老头却觉得不妥,他心思通透,明白“退而不休”容易引人閒话。
    他革命几十年,如今算是功成身退。单是在他主掌財政口这些年,为国家积攒下的外匯储备就超过了三千二百亿!
    这惊人的数字,放在当下,其规模几乎相当於后世千禧年代初的水平了,是他引以为傲的政绩。
    肖、李两家枝繁叶茂,后辈眾多,却没有一个参与过那几年风行的“倒批文”活动。
    要知道,连肖镇的老战友、保利董事长刘淮海那样的人物,都曾私下感嘆过某些人靠倒批文发了横財。
    肖镇家是没必要趟这浑水,財富早已自由;而老丈人李家,则是家风严正,子弟们无论天赋高低,都努力接受了高等教育,如今各自在岗位上勤恳踏实。
    李小云的几个侄子,从军的在军营歷练,从政的则主动选择了基层,尤其偏爱去沿海开放地区闯荡。
    相比之下,肖镇自家的两个孩子,倒像是没吃过苦头似的,一个主动申请去了最艰苦的基层连队,一个扎根在老区的偏远乡镇。
    这一点,无论是肖征还是肖镇,在战友和老友圈子里提起,腰杆都挺得笔直,倍有面子。
    京城大院里谁不知道,肖首长家的肖镇,打从五十年代起就是个“富翁”——人家是正儿八经靠爬格子写文章挣稿费起家的,每笔稿费还坚持捐出一半,自己留一半。
    早年进京时,肖镇就以出手阔绰闻名,是个有名的“散財童子”,不过的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稿费,谁也挑不出理。
    后来评上了学部委员(院士),工资更是顶格,每月一千多块,在那个年代是绝对的“高薪阶层”。
    如今,他的月薪依然是最高档,与他的么妈王月、恩师秦老师、古老师,以及老搭档老余、老华等人,都属於顶尖的那一档。
    时光流转到1988年,南锣鼓巷95號院的隔壁邻居们,生活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肖镇平时听妻子李小云断断续续地提起,总结起来就是:有两家蒸蒸日上,一家则走了下坡路。这变化,到了1989年春节前,已经相当明显了。
    先说这向上的两家。头一家,得从中院的何雨柱说起。
    何雨柱与老邻居许大茂合伙经营的五荷堂餐饮管理公司,这几年发展得红红火火。
    到如今,旗下已有“五荷堂”酒楼6家、“川蜀香”火锅48家、中央厨房6处、“好味多”炸鸡汉堡52家、“港味轩”茶餐厅18家。
    这些店面全是自持物业,坚持直营,没有开放加盟,主要顾虑还是当时的交通物流条件限制。
    为了保证食材品质和供应稳定,公司还建立了4处食材生產基地,採用“公司+农户”的模式,以高於市价10%的价格长期收购,並与多个大型农场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牢牢掌控了供应链。
    前年(1987年),何雨柱將公司的日常管理交给了大儿子何柳伯。
    这本是培养接班人的好事,谁知何柳伯接手管理才半年,就捅了个大篓子。
    说起来,这五荷堂能有今天的规模,当初还是许大茂拉拔了何雨柱一把,否则何雨柱顶多像於莉那样守著个小饭馆过日子——当然,只要不遇到“白条”泛滥的年头,小饭馆也挺滋润。
    公司的大方向一直由许大茂掌舵,他平时主要在港城,每半年象徵性地回京查查帐。
    何柳伯接手后,不知听了谁的“高见”,竟自作聪明地打起了逃税的主意。
    半年下来,公司帐面上税费一分未交,他还沾沾自喜地向父亲邀功,说给公司“节省”了一大笔钱。
    这可把代表许家来例行查帐的许世林嚇坏了。
    许世林从小在港城长大,家里经营著不小的实业,深知依法纳税是企业的根本。
    他明白跟何柳伯这种目光短浅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当即复印了半年的帐本,飞回港城向父亲许大茂如实匯报。
    许大茂一听也急了,这简直是胡闹!
    他立刻飞回京城,找到老伙计何雨柱,两人关起门来,把何柳伯乾的这桩糊涂事摊开了说清楚。
    第二天,许大茂就亲自带著公司財务,去税务局补缴了所有税款和滯纳金,並主动缴纳了罚款。
    事情处理完后,许大茂严肃地提出要退股。这下何雨柱真慌了神。还是何柳伯的母亲柳树侦明事理,她在大集团工作过,深知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最终,何柳伯被一擼到底,调去管供应链的收货环节(连后厨都不让他碰了),算是深刻教训。
    许大茂经营公司几十年,明白对这种心存侥倖的“棒槌”,不狠狠敲打,以后还会捅更大的篓子。
    公司財务管理权移交给了许世林,后厨系统则由何雨柱亲自重新抓起来。
    经此一役,五荷堂痛定思痛,从此年年都是市里的“先进纳税单位”。
    去年(1988年)的大审查中,税务和工商部门更是点名表扬了五荷堂,称讚其財务规范、守法经营的水平堪比境外上市公司。
    另一桩值得称道的,是后院老刘家老大刘光齐的成就。
    几年前,刘光齐从京城调任华南某特区,担任市里的二把手(常务副市长)。
    一到任,他就从老同学那里了解到,自己主政的地方在业內有个不太光彩的称號——“增值税之都”,虚开增值税发票和“走水”(走私)活动一度相当猖獗。
    刘光齐不愧是肖镇带出来的学生(虽然只是“露水学生”,未正式教学过),作风扎实。
    他上任头两个月,没有急於烧“三把火”,而是沉下身子深入调研,摸清情况,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两个月后,他雷厉风行地组织税务、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开展了一场针对“虚开增值税发票”和空壳皮包公司的专项治理。
    同时,向上级申请调派武警、水警等力量,一举打掉了盘踞多年的走私团伙,肃清了市场环境。
    环境整治好了,下一步就是发展经济。
    刘光齐开始马不停蹄地四处招商引资。
    他跑得最勤的地方就是澳城,目標正是南山国际投资的掌门人王泽端。精明的王泽端讲究分散投资风险。
    恰在此时,刘光齐的老邻居肖承勛(肖镇和李小云的长子)听说了刘领导在引资,又得知是自家老邻居主政,自然格外关注。
    当时承勛刚把从英国收购的一批汽车品牌(包括著名的路虎)整合完毕,正在寻找合適的生產基地落户国內。
    承勛考察了刘光齐主政的区位、政策和整治后的营商环境后,最终拍板,决定將路虎越野车的研发和生產基地落户於此。
    当然,承勛是有条件的:当地必须建立起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刘光齐肩上。
    他不辞辛劳,一家一家地拜访那些拥有机加工能力的乡镇企业主和私人老板。
    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南方的工业基础本就相对较好,加上刘光齐以市政府財政作担保,从澳城復兴银行爭取到了一笔专项贷款,用於扶持零配件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建,以及改善区域交通网络。
    同时,他大力整顿政府效能,优化服务流程。
    几年下来,成果斐然。“南方汽车集团路虎越野车(华夏)公司”顺利建成投產,產能逐年攀升,到去年(1988年)底已达到年產38万辆整车的规模。
    路虎品牌在欧洲和大英国协国家拥有深厚的市场基础,出口势头强劲。
    单是这一家龙头企业,就彻底扭转了当地的经济面貌,摘掉了“虚开增值税之都”的帽子,真正展现出了特区的风采。
    隨后,通过承勛的牵线,他三嫂黄云裳家族的橡胶轮胎公司也成功入驻。
    刘光齐还亲自出马,依託华南理工大学的技术资源,引进了宝安投资的电子、电气项目在当地建立研发生產基地。
    五年任期(大约1983-1988年)届满,刘光齐政绩卓著,履歷过硬(学歷高、经歷丰富、政绩扎实不含水分),顺理成章地获得提拔。
    然而,就在他去年(1988年)严格依照上级部署进行清理整顿时,触动了某些境外不法势力的利益,竟在下班途中遭遇了“黑枪”袭击,险些丧命。万幸抢救及时,最终转危为安。
    在当年的国庆表彰大会上,刘光齐因其突出的贡献和在危险面前的英勇表现,受到了中枢相关部门的隆重表彰。
    如今伤势痊癒,已传出消息,他將调任江南省担任重要职务。刘光齐这一调动,正好与他家老二(刘光天)所在的地方离得不远,兄弟俩也算在同一个大区域团聚了。
    他们早就商量好,要把父母刘海中老两口接到金陵居住,方便照顾。
    而促成刘光齐调往金陵的,背后也有老邻居肖镇的一点点推动——他在跟自己大舅哥(李小云的哥哥,位置很高)聊天时,顺口提了一句这位“露水学生”兼老邻居的情况和意愿。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刘光齐自身的条件过硬。
    说完了向上的,再说那一个往下出溜的反面典型——后院阎阜贵家那位离了婚又搬回后院住的阎解旷。
    阎解旷这日子过得,实在是不成器。
    结婚刚满三年,媳妇就再也受不了他这副不成才的样子(具体指其因打白条吃他大嫂霸王餐等被拘留过),毅然跟他离了婚,留下个才两岁多的女儿阎维雯。
    阎解旷这下傻了眼,只能厚著脸皮搬回后院父母家,把女儿丟给阎阜贵和杨瑞华老两口照顾,自己还得去上班。
    此前因为“白条”的事,阎解旷被单位扣了两年半的工资,才勉强还清了他那张“四海嘴”在外面欠下的白条饭钱。
    这还是託了85年全国普调工资的福,工资涨了点,不然还得扣更久。
    好不容易还清了旧帐,阎解旷觉得喘了口气,心思又开始活络了。
    他没吸取教训,又跟自家那个吃了生米的二哥阎解放那些留存出来的“有前科”的狐朋狗友混到了一块儿。
    京城爷们儿爱聊国家大事、小道消息,这算是地域特色。
    阎解旷这帮人聚在一起,天南海北胡侃乱吹,竟然真让阎解旷从中琢磨出了一条他自以为能钻空子的“生財之道”——给人“牵线搭桥”、“跑腿办事”,京城官面话叫“做掮客”。
    这傢伙,搞歪门邪道倒是无师自通。
    一伙人策划、演练了俩月,一场轰轰烈烈的“掮客”业务就此开张。
    他们利用信息差和人们办事想走捷径的心理,把自己包装成“手眼通天”、“门路宽广”的人物,到处招摇撞骗,收取所谓的“活动费”、“中介费”。
    到了去年(1988年)底全国开展专项整顿活动之前,他们这个团伙居然一直没失手。
    阎解旷也低调地置办了些家当,买了辆摩托车显摆。
    其实以他“挣”的钱,买辆当时时髦的復兴大眾汽车都绰绰有余。
    但经歷过拘留所“教育”的他,这次学“乖”了,知道不能太张扬,得闷声发財。
    他甚至还做著美梦,想著等钱攒够了,就去境外港城、星洲那些地方好好“浪一浪”。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正当阎解旷憧憬著“美好未来”时,席捲全国的专项整顿风暴,將他们这个招摇撞骗的团伙连根拔起,一网打尽。
    肖镇听李小云说起阎解旷这事儿,也只能无奈摇头。
    久走夜路必撞鬼,放著好好的大专毕业生身份,踏踏实实干工作,熬到现在怎么也该是个中层干部了。
    偏偏一次次学他那被枪毙的二哥,这回算是彻底把自己玩儿进去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867/639611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