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晋军南来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110章 晋军南来
全椒县以北,有群山绵延,河川纵横,好似关山锁钥,连通江南江北,乃是进出建康之要道。
两普时期,这里称之为“涂中”,普室南渡后,在此展开大规模军屯,充实江北防务,以为建康屏障,並且正式侨置“南譙郡”。
隋初置滁州,五代时期,金陵锁钥清流关,便凿建於滁州西面关山隘口。
此刻,苍木林立的平缓山道上,一支晋军正在缓缓前行。
队伍绵延数十里,前军已穿过山道,进入梁郡(侨置,安徽定远)地界,后军才搬运辐重器械绕过山脚。
数十支斥候小队四面而出,飞驰於丘陵野地之间,侦察警戒,为大军引路。
传令兵不断往返於前中后三军之间,確保行军途中军令通畅。
中军大蠢帅旗立於战车之上,前后有甲士护卫。
另有一队护节甲士紧隨其后,专司用作护卫天子所赐的旌节旗帜。
其中主节是一桿八尺长竹竿,外嵌三重金铜叶,顶端悬掛耗牛尾。
持此节,可专杀两千石之官,非军国重臣不得掌。
使持节、征虏將军、尚书僕射、征討大都督谢石,此刻正骑马走在护节队伍之后,望看天子节杖证证出神。
此番符秦以倾国之兵南下进犯疆界,符坚扫灭江东之野心显露无疑。
建康城中人心忧惧,朝廷之上君臣震恐,
谢石想起了当日,秦兴兵消息传入朝中时,引发的轩然大波。
含章殿上,天子一脸惊慌失措,群臣哀豪悲鸣,场面混乱如市井。
散朝后,他带上侄儿谢玄,直奔东山谢氏山墅。
他的亲兄长,时任中书监、录尚书六条事,总制军政的辅国重臣谢安,彼时正在山墅內养病。
谢石赶来,是专门向兄长请教退敌安国之良策。
道明来意,谢安却丝毫不慌,甚至还有閒情逸致,拉著他和谢玄等一乾亲朋幕僚閒游东山,弹琴对弈,直至深夜才返回居室。
谢石几次询问对敌之策,谢安笑而不答。
问得烦了,兄长只淡淡回他一句:“应对之策,早已呈送陛下案前,静候圣意便可!”
过不了几日,果然有詔敕发下。
天子以车骑將军、领荆州刺史桓冲,辖制荆州之兵守备江汉。
以他为征討大都督,辖制淮南之兵守备淮水。
至於兄长谢安,都督五州诸军事坐镇建康,居中总辖调度。
从建康出发前,他再度问计於兄长,去到淮水,这仗到底应该怎么打。
兄长好言抚慰,让他自己看著办,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谢石哭笑不得,兄长这番布置,好像安排了许多,又好像什么也没安排。
临走前,兄长塞给他一个锦囊,让他过江北上以后再看。
下船踏上江北土地,谢石便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
锦囊里有一张笺纸,纸上写著两个名字:朱序,张天锡再无其他。
所谓字少意义深,谢石陷入沉思。
剎那间,他脑中灵光一闪,好似明白了什么。
兄长谢安一向玄虚神叨,这一次打的哑谜,也不知他猜得对不对。
怀著志芯不安之心,谢石踏上了领兵北上,守淮抗敌之路。
凝视著天子节杖,谢石愈发感到肩头担子沉重。
如丝雨线从彤云密布的天空坠下,谢石仰面望天,今夜只怕会降下一场大雨。
“叔父!”
一骑快马从道旁赶来,冠军將军、前锋都督谢玄勒马停下,“寿阳急报!”
四十岁的谢玄比五十六岁的谢石还要显老,露在铁胃外的鬢髮已是霜白。
作为陈郡谢氏中青一代第一人,自幼他便承受了太多。
谢石见侄儿面色凝重,心里也不由得一咯瞪,拧开蜡封竹节,取出里边的细帛展开来看。
“......寿阳......已为秦军所破!
徐元喜、王先二將,为虏將梁广、郭褒所斩!”谢石喃喃。
他褶皱满布的脸瞬间苍老了许多,默默把细帛塞回竹节,抬头望著天子节杖,忍不住轻嘆口气。
谢玄低声道:“据斥候打探,虏兵以穴攻之法破城,虏贼梁广仅带数百精卒,就击杀徐元喜攻陷南门!
符融魔下中尉郭褒追斩王先,便是这二人联手夺下了寿阳!”
“唉~北军里,驍將何其之多啊~”
谢石摇头,苦笑声充满苦涩。
大普王师,却已不復当年扫蜀灭吴之威势。
顿了顿,谢石拧紧川字眉:“这郭褒,应是洛阳郭氏嫡出子弟,符融接替王猛镇守鄴城时,辟召他入幕下任职。
这梁广,何许人也?”
谢玄摇头:“我亦不曾听过此人名头。既然姓梁,兴许是梁平老族中人物,
就是不知,与梁成、梁云是何关係。”
谢石点点头,没有为一个不知名虏將纠结太久。
“寿阳失陷,再想据淮而守已不可行。
我军赶去救援意义不大,不如进驻寿阳东面的洛涧(安徽长丰东),占据洛口,寻机利用水军牵制北兵,令其不敢轻易往南进军!”谢玄提议道。
“幼度所言与我不谋而合,为今之计,只有想办法把北兵牵制在洛涧与肥水之间,等到北兵师老兵疲之际,再寻破敌之机!”
谢石当即传令前军,更改行军路线,往洛涧进发。
又有数骑从前方赶来,为首一人,正是谢安次子、辅国將军谢谈。
“叔父!那位遣僮奴来,说是有重要消息相告!”
谢琰见礼,一指身后一人。
谢石道:“让他上前来。”
谢琰招手,一名作寻常农户装束之人,从几名骑卒当中打马上前,见礼后凑在谢石耳畔低语几句。
谢石面色微变,低喝道:“你所言当真?”
僮奴拱手道:“主人千叮万嘱,不敢有假!”
谢石沉声道:“儘快赶回,一路当心,请你家主人务必保重!”
僮奴道谢,谢琰授意几名部下护送他返回。
“叔父,可是北军里有变故?”谢玄沉声道,谢琰也看著他。
谢石脸色从未有过的凝重:“符融遣张蚝围困石,符坚已带轻骑,从项县赶往寿阳!”
谢玄大吃一惊:“贼竟亲自赶来督战!”
谢琰面上闪过些惊惧:“还不知项县聚集了多少北兵,单是寿阳一地就有二十几万之多。
倘若数十万北兵尽皆渡淮南来,江北之地,只怕要望风而降!”
谢石沉著脸不说话,谢玄道:“北兵势大不假,可一来徵调需要时间,不可能仓促成势。
二来兵数十万,人马芻粮靡费何其之多,秦再强盛,也不可能支撑太久一我军当按计划行事,不可自乱阵脚!”
谢琰道:“兄长之言有理,可符贼若是把大军就粮之地设在江东,驱使数十万虏兵跨江涌来,以战养战不惜代价也要覆灭晋祚,又该如何应对?”
谢玄当即色变:“这..::.符坚非刘曜、石虎那等凶残虏君,他应该不会想要一个饿孵遍野、满目疮的江东~”
谢琰笑道:“我倒认为,不能坐视北兵集结齐至,应该趁其军力不合之际,
主动寻机挫其锋芒!
倘若符融这前锋东路军兵败,荷秦上下必定震动,士气大丧,军心大衰,后续兵马不战自退!”
谢石捻须不住点头,“璦度所言乃败敌之计,幼度所言乃守国之方,你二人各有所长!
此番究竟是速战还是固守疲敌,还需从长计议!
当务之急,是儘快赶到洛涧驻守,稳固淮南军民之心!”
谢玄、谢琰拱手:“谨遵叔父號令!”
谢石对传令兵喝道:“命广陵相刘牢之来见我!”
不一会,一名披甲戴胄的雄壮军汉赶来,下马拜倒:“刘牢之特来听令!”
谢石命亲卫取来符令:“命你率五千北府兵,先行赶往洛涧,为大军开路!
”
刘牢之起身接过符令:“请大都督放心!”
他一张肤色迥异的脸庞,宽厚双肩繫著一领赤色披风,浑身流露剽悍气,好似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
刘牢之再度向谢玄、谢琰见礼告退,跨马下去调兵。
半个时辰后,一支打出北府兵旗號的精卒,脱离大军往北而去....
全椒县以北,有群山绵延,河川纵横,好似关山锁钥,连通江南江北,乃是进出建康之要道。
两普时期,这里称之为“涂中”,普室南渡后,在此展开大规模军屯,充实江北防务,以为建康屏障,並且正式侨置“南譙郡”。
隋初置滁州,五代时期,金陵锁钥清流关,便凿建於滁州西面关山隘口。
此刻,苍木林立的平缓山道上,一支晋军正在缓缓前行。
队伍绵延数十里,前军已穿过山道,进入梁郡(侨置,安徽定远)地界,后军才搬运辐重器械绕过山脚。
数十支斥候小队四面而出,飞驰於丘陵野地之间,侦察警戒,为大军引路。
传令兵不断往返於前中后三军之间,確保行军途中军令通畅。
中军大蠢帅旗立於战车之上,前后有甲士护卫。
另有一队护节甲士紧隨其后,专司用作护卫天子所赐的旌节旗帜。
其中主节是一桿八尺长竹竿,外嵌三重金铜叶,顶端悬掛耗牛尾。
持此节,可专杀两千石之官,非军国重臣不得掌。
使持节、征虏將军、尚书僕射、征討大都督谢石,此刻正骑马走在护节队伍之后,望看天子节杖证证出神。
此番符秦以倾国之兵南下进犯疆界,符坚扫灭江东之野心显露无疑。
建康城中人心忧惧,朝廷之上君臣震恐,
谢石想起了当日,秦兴兵消息传入朝中时,引发的轩然大波。
含章殿上,天子一脸惊慌失措,群臣哀豪悲鸣,场面混乱如市井。
散朝后,他带上侄儿谢玄,直奔东山谢氏山墅。
他的亲兄长,时任中书监、录尚书六条事,总制军政的辅国重臣谢安,彼时正在山墅內养病。
谢石赶来,是专门向兄长请教退敌安国之良策。
道明来意,谢安却丝毫不慌,甚至还有閒情逸致,拉著他和谢玄等一乾亲朋幕僚閒游东山,弹琴对弈,直至深夜才返回居室。
谢石几次询问对敌之策,谢安笑而不答。
问得烦了,兄长只淡淡回他一句:“应对之策,早已呈送陛下案前,静候圣意便可!”
过不了几日,果然有詔敕发下。
天子以车骑將军、领荆州刺史桓冲,辖制荆州之兵守备江汉。
以他为征討大都督,辖制淮南之兵守备淮水。
至於兄长谢安,都督五州诸军事坐镇建康,居中总辖调度。
从建康出发前,他再度问计於兄长,去到淮水,这仗到底应该怎么打。
兄长好言抚慰,让他自己看著办,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谢石哭笑不得,兄长这番布置,好像安排了许多,又好像什么也没安排。
临走前,兄长塞给他一个锦囊,让他过江北上以后再看。
下船踏上江北土地,谢石便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
锦囊里有一张笺纸,纸上写著两个名字:朱序,张天锡再无其他。
所谓字少意义深,谢石陷入沉思。
剎那间,他脑中灵光一闪,好似明白了什么。
兄长谢安一向玄虚神叨,这一次打的哑谜,也不知他猜得对不对。
怀著志芯不安之心,谢石踏上了领兵北上,守淮抗敌之路。
凝视著天子节杖,谢石愈发感到肩头担子沉重。
如丝雨线从彤云密布的天空坠下,谢石仰面望天,今夜只怕会降下一场大雨。
“叔父!”
一骑快马从道旁赶来,冠军將军、前锋都督谢玄勒马停下,“寿阳急报!”
四十岁的谢玄比五十六岁的谢石还要显老,露在铁胃外的鬢髮已是霜白。
作为陈郡谢氏中青一代第一人,自幼他便承受了太多。
谢石见侄儿面色凝重,心里也不由得一咯瞪,拧开蜡封竹节,取出里边的细帛展开来看。
“......寿阳......已为秦军所破!
徐元喜、王先二將,为虏將梁广、郭褒所斩!”谢石喃喃。
他褶皱满布的脸瞬间苍老了许多,默默把细帛塞回竹节,抬头望著天子节杖,忍不住轻嘆口气。
谢玄低声道:“据斥候打探,虏兵以穴攻之法破城,虏贼梁广仅带数百精卒,就击杀徐元喜攻陷南门!
符融魔下中尉郭褒追斩王先,便是这二人联手夺下了寿阳!”
“唉~北军里,驍將何其之多啊~”
谢石摇头,苦笑声充满苦涩。
大普王师,却已不復当年扫蜀灭吴之威势。
顿了顿,谢石拧紧川字眉:“这郭褒,应是洛阳郭氏嫡出子弟,符融接替王猛镇守鄴城时,辟召他入幕下任职。
这梁广,何许人也?”
谢玄摇头:“我亦不曾听过此人名头。既然姓梁,兴许是梁平老族中人物,
就是不知,与梁成、梁云是何关係。”
谢石点点头,没有为一个不知名虏將纠结太久。
“寿阳失陷,再想据淮而守已不可行。
我军赶去救援意义不大,不如进驻寿阳东面的洛涧(安徽长丰东),占据洛口,寻机利用水军牵制北兵,令其不敢轻易往南进军!”谢玄提议道。
“幼度所言与我不谋而合,为今之计,只有想办法把北兵牵制在洛涧与肥水之间,等到北兵师老兵疲之际,再寻破敌之机!”
谢石当即传令前军,更改行军路线,往洛涧进发。
又有数骑从前方赶来,为首一人,正是谢安次子、辅国將军谢谈。
“叔父!那位遣僮奴来,说是有重要消息相告!”
谢琰见礼,一指身后一人。
谢石道:“让他上前来。”
谢琰招手,一名作寻常农户装束之人,从几名骑卒当中打马上前,见礼后凑在谢石耳畔低语几句。
谢石面色微变,低喝道:“你所言当真?”
僮奴拱手道:“主人千叮万嘱,不敢有假!”
谢石沉声道:“儘快赶回,一路当心,请你家主人务必保重!”
僮奴道谢,谢琰授意几名部下护送他返回。
“叔父,可是北军里有变故?”谢玄沉声道,谢琰也看著他。
谢石脸色从未有过的凝重:“符融遣张蚝围困石,符坚已带轻骑,从项县赶往寿阳!”
谢玄大吃一惊:“贼竟亲自赶来督战!”
谢琰面上闪过些惊惧:“还不知项县聚集了多少北兵,单是寿阳一地就有二十几万之多。
倘若数十万北兵尽皆渡淮南来,江北之地,只怕要望风而降!”
谢石沉著脸不说话,谢玄道:“北兵势大不假,可一来徵调需要时间,不可能仓促成势。
二来兵数十万,人马芻粮靡费何其之多,秦再强盛,也不可能支撑太久一我军当按计划行事,不可自乱阵脚!”
谢琰道:“兄长之言有理,可符贼若是把大军就粮之地设在江东,驱使数十万虏兵跨江涌来,以战养战不惜代价也要覆灭晋祚,又该如何应对?”
谢玄当即色变:“这..::.符坚非刘曜、石虎那等凶残虏君,他应该不会想要一个饿孵遍野、满目疮的江东~”
谢琰笑道:“我倒认为,不能坐视北兵集结齐至,应该趁其军力不合之际,
主动寻机挫其锋芒!
倘若符融这前锋东路军兵败,荷秦上下必定震动,士气大丧,军心大衰,后续兵马不战自退!”
谢石捻须不住点头,“璦度所言乃败敌之计,幼度所言乃守国之方,你二人各有所长!
此番究竟是速战还是固守疲敌,还需从长计议!
当务之急,是儘快赶到洛涧驻守,稳固淮南军民之心!”
谢玄、谢琰拱手:“谨遵叔父號令!”
谢石对传令兵喝道:“命广陵相刘牢之来见我!”
不一会,一名披甲戴胄的雄壮军汉赶来,下马拜倒:“刘牢之特来听令!”
谢石命亲卫取来符令:“命你率五千北府兵,先行赶往洛涧,为大军开路!
”
刘牢之起身接过符令:“请大都督放心!”
他一张肤色迥异的脸庞,宽厚双肩繫著一领赤色披风,浑身流露剽悍气,好似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
刘牢之再度向谢玄、谢琰见礼告退,跨马下去调兵。
半个时辰后,一支打出北府兵旗號的精卒,脱离大军往北而去....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39976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